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春天的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春天的节气有哪些)

时间:2023-10-09 23:27:24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细说二十四节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

1月20日,大寒节气。大寒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一过,又将开始新的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意谓酷寒极冷。《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提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个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雨水最少的时期。

大寒有三候:一候,鸡始乳。鸡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阳气,开始孵小鸡。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水泽腹坚。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一到年味渐浓,人们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张贴春联,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包括食糯、纵饮、做牙、扫尘、洗浴、贴年红等。

四时为岁,周而复始,万物更新。让我们怀揣喜悦的心情,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③7

春季的6个节气

1、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在每年的公历2月3日至5日交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简而言之,就是说,“立春”时节,冬去春来,万物开始复苏,又将进入生长的阶段。

虽然“立春”代表着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

比如,在我国北方,或者一些高纬度地区。此时的天气,依旧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并不会因为“立春”时节的到来,天气就会变得暖和。

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说,纬度较低。立春交接时,气温变化明显,春的气息已经可以察觉到。但是,温度回升也不会太快、太高。有时,甚至会出现倒春寒,气温突降,又像是回到了冬季。

其实,“立春”的节律对于很多地区来讲,仅仅只是春天的前奏,只具备参考意义。万物复苏,还需等待一些时日。

2、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2月18日到20日交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天气开始回暖,冰冻期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降雨量的增加,但也多以小雨为主。

虽然“雨水”时节的到来,预示着大地回暖,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悬殊。在北方的很多地区,依然处于冬天的范畴,气候寒冷,北风呼啸,随时有下起大雪的可能。

而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说,纬度较低,季节变化明显,气温上升的也比较快,多在10度左右。有些地区,此时已经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了,田里的农作物也进入返青生长的阶段,呈现出一副早春的景象。

也有一些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气温突降,伴随着降雨,空气潮湿,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其主要因素还是受北方寒潮影响,天气变化不稳定,忽冷忽热。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感冒的季节,做好个人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3、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到6日交节。

时至惊蛰,多地气温上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种子破土而出。柳树发芽,百花竞相盛开。许多小动物也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四处觅食。此时的大地,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就是说,“春雷”的声音很大,惊醒了许多蛰伏在地下的动物。故称之为“惊蛰”。

其实,正在冬眠的动物,并不会因为雷声大就从睡梦中醒过来,它们醒过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冬去春来,气温上升的自然规律导致的。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时节的到来,除了我国北方比较寒冷,不适合耕作以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变得温暖,雨水充沛,土地湿润。届时,春耕也将开始。人们会在这个大好时节,种下一粒又粒的农作物种子,期待着“秋收万颗子”。

4、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3月19日到22日交节。这一天,太阳黄经度数为0度,南北半球昼夜时长相等。此后,太阳直射点会经过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出现昼长夜短的自然现象,而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里的“二月中”指的是农历二月。“分者半也”的意思是,一分为二。就是说“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时间是等长的。

春分时节,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来临。除了我国高寒山区和北纬45°线以北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会达到10度左右。有时,也会出现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情况,造成当地的气温下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不过,随着地球的公转,以及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北移,气温只会越来越高,这种可能会发生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地之上,万物生长,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5、清明

“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4月5日交节。“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清明,叁月节”。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岁时百问》中则说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说明此时,天地之间变得明亮而清澈,万物都已显现,变得活跃起来。

在我国,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祭祖、扫墓等。这是一种礼敬祖先、不忘根源的一种文化传统,并一直传承至今。还有,踏青,也是清明节的一大亮点。在此节气里,许多人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到野外踏青游玩,放松自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限魅力。

除了习俗以外,“清明”时节也是进行农事活动的大好时节。在此节气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天空也时常会下起小雨,滋润着大地,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

6、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交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19、20或21日。其名字的由来,有人说,是源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雨生百谷。

据《群芳谱》中记载:“⾕⾬,⾕得⾬⽽⽣也。”可见,谷雨时节的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多么重要。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时节的到来,正意味着我国寒潮天气已经基本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气温回升,并且回升的速度较之以往要快了许多。同时,降水量也会显著增加,其中,华南地区的雨水会偏多一些。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大地会变得越来越温暖且湿润。这样的环境,对于越冬返青作物,以及春耕,播种和自然界其它的植物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都需要吸收足够多的水分,才能正常的,快速地生长。所以,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也不无道理”。

谷雨时节有,走谷雨、喝谷雨茶、食香椿、祭祀文祖仓颉等习俗。这些习俗是从古时就已经发展形成的,里面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并一直传承至今。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关于24节气的发展史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里面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与形成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和劳动人民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而且每一种节气都与农事相关,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特点。即使岁月变迁,朝代更迭,它也经久不衰,并一直沿用至今。

据文献记载,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我国商朝时只有4个节气,分别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及至后来,历经各个朝代劳动人民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二十四节气由起初的4个增加至24个。

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是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

最初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也就是说,把北斗七星看作是一个“指南针”,以此来判断出最佳的农业生产时节。

而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地球每年围绕太阳运行360度,于是,人们便把这个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15度,对应一个节气。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含六个节气。其中,“立春”为24节气之首,“大寒”收尾,它们排列恰当,有序运行,周而复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