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甘姓的来源和历史(广西甘姓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3-09-30 15:56:50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11位甘家历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身为甘家人你认识几个?

甘盘

生卒年不详,中国商朝名臣。

甘盘初为商王小乙大臣,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导小乙的继承人武丁。是为“帝师”身份“。武丁继位后,封甘盘为卿士,为主要辅佐大臣之一,称他”旧学“,从此甘姓以”旧学“为堂号。据史书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

甘德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

甘茂

战国时期秦国左相、齐国上卿。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先后为秦国平定汉中,攻取宜阳。后来,遭到向寿、公孙奭等人的谗言诋毁,在进攻魏国时投向了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

甘罗

战国时期著名小神童,楚国下蔡(今安徽省凤台)人。出身于当时秦国的名门,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孙子,年12岁事秦相吕不韦从政,做事胸有成竹,善于言辩,为秦国使于赵国,赵王不但躬亲郊迎,而且在甘罗的伶牙俐齿之下,心甘情愿地割五城以事秦。结果,未费一兵一卒而净得五城。甘罗回到秦国之后,就被高拜为上卿,为后世留下了这么一段充满著传奇意味的故事。

甘英

(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他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等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但未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大秦。

甘延寿

字君况,后汉时北地郁郅人。少善骑射,入羽林郎,又为期门,以材力获宠,升辽东太守。元帝时,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进军康居,斩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卒谥壮。

甘宁

字兴霸。三国时临江人。先依刘表,后归吴。陈计于孙权,先取黄祖,尽获其士众。又从周瑜破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曹操出濡须,宁为前都督,衔枚出破敌,敌惊退。时称江表虎臣,官至折冲将军。

甘战

(?—569年),字伯武,东晋时代江西丰城人。万寿宫西山十二真君之一。以孝行闻名乡里。遭时乱离,隐居草泽,不求闻达。因慕神仙之术,闻许逊能行孝悌大法,除害利物,遂登门拜为弟子。曾斩杀大蛟。相传许逊上升时,赐他金丹,后归丰城,继续传道,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正月七日,驾麟车,乘云而去。政和二年,封为“精行真人”

甘泳

(甘泳著作)

字泳之,宋朝江西崇仁人,读书不拘绳尺,尤精于诗。他作了一首长诗,有1400字,随事起义,随义链句,在古时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诗风也很奇特,与众不同。著有《东溪集》。生平事迹见《万姓统谱》卷六六、《元诗选》三集。

甘从矩

字方平,南唐丹阳人(今江苏南京丹阳镇),南唐征南将军,为江西丰城甘氏始祖。丹阳甘氏出身中下级武官,首领为甘从矩,“乾宁四年(897),甘从矩南下进取江西 ,迫使钟传、危全讽归属南吴。天复二年(902),杨行密受封吴王。吴王拜甘从矩为吴国开疆大臣,功晋征南将军,食邑丰城骊塘 (今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水库库区内),爵丰城伯。天祐五年(908),功成名就的甘从矩退归骊塘。献家财田园以济民苦,建宝福、云岩、隆福三寺行施桑梓,时为世人称颂。武义元年(919),吴王杨隆演敕文,加封甘从矩为“富城开国伯”。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李中主迁南都于南昌,其臣有甘从矩者,与其他大小臣工一样率领部属投入了这次西迁南都的移动。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两次提到这件事。

甘凤池

江苏江宁人,清代著名武术家,生卒年不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江湖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据清人王友亮着『甘凤池小传』说,他年八十余,终于归乡。

随笔丨甘建华:重修衡阳甘氏宗祠记

重修衡阳甘氏宗祠记

文/甘建华

苍苍衡山之南,有古镇名茅洞桥,其正南方三四公里,便是万福村双龙口。此地景色优美,溪流潺湲,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地理形胜迥异别处。不惟村落密集,人烟辐辏,又有左右两条垅在此会合,龙骧蹯踞,凤舞朝歌,视野所及,大地山河呈浩荡奔腾之势。更兼后山来势高远,冈峦错落,繁林蓊蔼,承接祖脉。游人有识舆地者,见甘氏新宗祠建立于斯,喟然而叹曰:“前有金盆玉印,后有凉伞遮荫,此诚风水宝地也!”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一切。”北京文化名人马未都曾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即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加注重宗族祠堂,相关仪式保留得也很完整,每一个角落都有它倔强刚硬的身影。他认为,一种文化载体能否得以传承延续,最关键的要有稳定的环境与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历史上北方战乱不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小团体、小自私的宗族文化,因而北方的宗族祠堂基本上被拆了,甚至当作文物给卖了。无论北方如何动荡不安,南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且经济发展为宗族文化的传承营造了环境,一个宗族之中的认同感非常强。就算是血缘已经很淡薄了,可只要是同一个宗族的成员遇到什么困难,其他成员就会去帮助,甚至主动提携后辈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责任。这一责任感体现在商业层面上,就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宗祠是国人祭祀祖先圣贤的场所,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从中可窥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与延伸、标志与象征。修建祠堂堪称善举和功德,不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遗迹的抢救,也是对家族祖先的缅怀和致敬。宗祠维系家族,连接故土,遵守孝义,接续乡谊,因此盛世建祠,切合时宜。湖南衡阳源远堂甘氏宗祠的重建,既是合族子孙的福祉,亦是老少竞力的凯歌;既为南乡名镇增添一处胜景,又为中国祠堂文化续写一篇华章,值得褒扬,值得作记。

考之我族甘姓,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源出有四:曰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曰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曰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曰出自春秋甘国昭公之子带,其后人以甘为氏。但是一个普遍的共识,都尊殷商中兴名主武丁之相甘盘为始祖,这在《姓纂》《姓谱》及宋代《百家姓考略》等书中均有记载。

历数甘氏各代杰出人物,远有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也是著名学者,后拜秦国左丞相,司马迁《史记》为其列传。其裔孙甘罗,战国著名神童,先为吕不韦门客,12岁奉命出使赵国,说赵王割五城与秦,以功拜上卿,封文信侯,事载历代各种教科读物和励志文本。甘德,先秦时期著名天文学家,甘氏占星流派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甘德所撰《天文星占》八卷与石申所撰《天文》八卷,合称《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仅次于公元前1800年的巴比伦星表。甘延寿,西汉名将,有力量,善轻功,曾官辽东太守、西域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匈奴郅支单于,功封义成侯。甘英,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到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后封西海太守。甘宁,字兴霸,三国时期孙吴名将,被奉为“江表之虎臣”,《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即是“甘宁百骑劫魏营”。甘昭吉,北宋名臣,“敦实慎密,人士称之”,英宗赵曙封左龙武军大将军。甘风子,名载南宋绘画史著作《画继》之中,该书记述北宋熙宁七年至南宋乾道三年(1074-1171年)画家219人小传,甘氏族裔与有荣焉。甘可大,字子能,湖湘学者,南宋大理学家张栻外甥。甘泳(1232-1290),字泳之,一字中夫,号东溪子,崇仁(今属江西)人,宋末元初著名诗人,“鳌溪刻本耀古今”。甘瑾,字彦初,江西临川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朱元璋委任严州(现属杭州)同知。青年时期与张翥(1287-1368年)、张可立等往还唱和,专工律体,悲怆婉丽,作品广为流传,散见于古今各种选本,网上可见其38首诗作。甘胥全,号文琨,湖广衡州府源远堂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奉诏征讨广西桂林、云南宣威,诰封武德将军,定居乌撒府(今贵州毕节市赫章县)。甘来,字苏宇,江西抚州府南丰县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607-1610年),任分巡上湖南道兵备宪使。清初甘文焜(1633-1674年),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历任顺天府尹、直隶巡抚、云贵总督,因不附吴三桂反叛而自尽,乱平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果。甘汝来(1684-1739年),雍乾名臣,吏部尚书兼领兵部,加太子少保衔,有《甘庄恪公全集》行世。甘运源(1718-1794年),字道渊,号啸岩、我道人,《墨林居书话》《书林藻鉴》称:“道渊工行楷书。”名载《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甘雨,咸丰间贡生,选授广西州(今云南泸西县)儒学训导。工画山水,有逸致。与孟贤、仲贤、叔贤、季贤四子同时出名,以“一门四举子,三步两道台”盛传佳话。甘凤池,清代著名武术家,江湖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清史稿·甘凤池传》说他勇力绝人能提牛,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义士凤老爹写的就是他。梁羽生武侠小说《江湖三女侠》《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等小说均有提及,称他为“江南八侠”之一。甘兴典(?-1911年),武秀才,曾官清末广西、四川、湖南参将兼防营管带,辛亥革命时任湖南陆军第二师第三协协统。甘绍相(1874-1913年),同盟会元老,曾主办《梧江日报》,并任《广西日报》经理,当选广西咨议局议员。其子甘乃光(1897-1956),先任黄埔军校英文秘书兼政治教官,暂代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调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甘树藩(1903-?),别号啸梅,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曾任整编第36师第123旅上校副旅长。甘印森(1910-1987年),号继钧,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和陆军大学,1944年参加衡阳保卫战,任暂编54师少将参谋长,晚年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中,即有四位甘姓将军:上将甘泗淇(夫人李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中将甘渭汉、少将甘祖昌、甘思和,他们都与我族有着血脉之亲。

明清两朝,甘氏有进士甘瑛、甘节、甘泽、甘友信等四五十人。嘉靖年间,曾官兵部主事、江西永新甘公亮,与安福探花、著名理学家邹守益,来游衡州石鼓书院,步唐代韩愈诗《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原韵唱和,“会诸生讲论旬日,学有本源,闻者诚服”(《石鼓书院志》)。又作南岳衡山之游,在方广寺旁的二贤祠,立南宋大儒朱熹、张栻的木主神位于享堂,从此常年奉祀,并有《南岳风韵集》行世。时期的黄埔军校,第1期至23期共有甘氏学员70余人,其中甘丽初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中将军长,战死后追授陆军上将。晚清汨罗人甘长林在长沙药王街创办甘长顺面粉馆,现在已经成了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湖南美食名片。到了当代,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甘子钊,中国新闻学界泰斗、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奠基人甘惜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甘宏度,“江南笛王”、南京戏曲之家掌门人甘贡三;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院校教授甘晓华,“中国胰岛素之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甘忠如,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功仁,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训练基地主任甘功义(正师级大校军衔),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巡视员甘明辉(工学博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澳洲堪培拉大学副校长、香港教育学院协理副院长甘国臻;更有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甘铁古,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甘公荣(甘祖昌三女儿),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甘学军,湖南教育电视台总编辑、高级编辑甘大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甘军华。

截至2021年,甘氏拥有13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们以生年为序分别是:甘永柏、甘竞存、甘耀稷、甘雨泽、甘征文、甘铁生、甘茂华、甘以雯、甘建华、甘代寿、甘社会、甘桂芬、甘海晶。吾系衡阳源远堂第二十二代裔孙(功字辈),与妻王锦芳、女甘恬同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以此保持了湖湘文化史上的三项纪录;吾家又是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批“十大藏书家”(2011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全国首批千名“书香之家”(2014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则有甘正伦、甘武炎、甘长霖、甘春耕、甘庭俭、甘露、甘超存、甘勋优、甘振羽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甘珉、甘恢明、甘海明、甘盛俊、甘稼泥、甘敏求等人。

既承王师世泽,又有将相宗风,甘氏人文蔚起,堪称代不乏人。或以文章显,或以治化传,或以道德著,或以诗书称,或以散居四方、迁徙他乡他县他省与异国他邦,衣冠相承,簪缨相袭,名载史册,芬芳清馨。

话说年间,我族出了两个十分了得的英雄人物,一为草塘甘家凤章公,一为荞麦皁甘家玉林公,各自在贵州、衡州两地上演传奇。

凤章公谱名嘉仪(1897-1952年),是一位新主义革命家。其父甘嗣华幼年失怙,12岁与兄嗣荣到湘西怀化伯父处学艺,19岁挑着一副货郎担,由湖南辗转到贵州三穗县长吉镇,21岁迎娶当地杨氏女。甘凤章先是考入贵阳南明中学,后到重庆川藏电政公费学校求学。毕业后进入黔军司令部、军务督办公署任译电员,后又在黔军司令部秘书处任秘书、参赞军务等职,顶头上司是秘书长周素园(新中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21年,奉先生电召随黔军援桂,亲耳聆听了先生“三义”的教诲,毅然加入,翌年就任贵州省电政监督。再过一年,派驻黔军总司令部北京代表。赴京途中,在湖南洪江与黔军师长王天培胞妹王淑芝喜结连理。1926年,南北开战,劝说郎舅王天培归附国民政府,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王天培任军长,胞弟王天锡为二十八师师长,甘凤章出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北伐途中,甘凤章结识代表国民政府前来授旗劳军的员吴玉章,遂倾心于。发动“四·一二”,他保护第十军中的员安全转移未遭屠戮。1927年9月2日,王天培被蒋帮秘密杀害于杭州西湖,甘凤章数度联络反蒋力量,先后以冯玉祥代表、两广反蒋阵线代表身份,奔走于北京、上海、太原、福建、香港及西南各省,组织西南反蒋联盟,历时十余年,两度辗转避难日本。红军长征路过贵州时,劝说军阀王家烈、王天锡让道。抗战期间秘密联系甘泗淇,准备投奔延安,因故未能遂愿。解放大军南下,劝说军政人员投诚起义,为解放贵州做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2月,毛主席、周总理分别签发委任书,任命其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52年1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于贵阳逝世,枕下尚压着入党申请书底稿,贵州省人民政府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事参卢惠龙《贞亮不坠青云志——甘凤章传略》,贵州省政协主管主办《文史天地》2021年第3期》)。

玉林公谱名继崑(1901-1974),幼时就读本乡全氏宗祠,稍长入王水坳陈氏武馆习武,后以南拳雄风威震衡州。据说一脚能踢起两百多斤重的棉花包,寻常十来个人不能近身,陈诗美、陈诗元、甘继嵛等武林人物皆其高弟,殁后数十年仍有乡中父老传颂故事。随父木雕名匠嘉桁公学艺而青胜于蓝,曾为南岳大庙、雁峰寺、王家祠堂、全氏宗祠承做雕花工艺,人物表情生动,衣袂飘飘,祥云浮动,异常细腻动人,人称“衡州小木王”“活鲁班”。衡阳大户人家娶亲嫁女,都要预先包好礼金,约请他做全套雕花家具。十六年(1927年)秋,有舒姓友人约往浏阳做工,跟随毛委员上井冈山,部队打散后回乡,为此后悔终生。三十三年(1944年)夏,衡阳失守沦陷,参加王紫剑领导的衡阳县南乡游击指挥部并任副指挥兼三大队长,先后十余次与日寇展开浴血奋战。最神勇的一次,冬夜激战柞树坳,转瞬刀劈六名鬼子(事参欧湘富《横戈跃马打鬼子》,《衡南文史》第2辑[1990年12月印行],新湖南客户端2020年11月10日转载)。抗战胜利后,在府城雁峰寺前开办衡州精武馆,又在茅洞桥六公岭创办五金作坊(衡南县五金工具厂前身)。新中国成立后,即送三个儿子甘琳、甘珣、甘俊(茅洞桥有“甘氏三雄”“甘氏三杰”之说)参加革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书法名家李铁青2018年欣然题匾“精武忠烈”,湖南省美协会员、衡阳知名人物画家王建设2019年精心创作一幅《玉林公精武图》。2021年7月,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举办的《“龙润茶杯”百名诗人写百家姓》榜单发布,《诗歌地理》杂志随之出版百年新诗史上独本《中国姓氏诗选》,其中我据此而作《甘氏宗祠的匾》获得优秀作品奖。吾祖父诸事条陈,见于《中国民间艺术》《湖南乡镇简志·衡阳市卷》《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衡阳地方史资料》《衡南县志》《衡南县乡镇简志》,以及《湖南日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武术世界》和百度百科大辞典、新湖南客户端、衡阳新闻网。

衡阳诗人罗以曾作《过荞麦皁谒甘公玉林墓》:

生前侠义慎其身,殁后英灵自显神。

孙茂才如不羁马,公诚德沛后来人。

休叹祖宅门墙圮,合喜家山花木春。

照影当年池水在,晴光犹泛碧粼粼。

另一位诗人何禹黎作《观甘建华先生荞麦皁祭祖》:

湘风楚雨育瓞绵,正意浓情天地间。

九叩香烛迎丽日,三牲鞭炮请青烟。

谁家贤嗣朝福地?甘氏贵孙祭祖先。

忠烈英风长踵续,瑞云荞麦皁头连。

由凤章公和玉林公的英雄史事,进而想到相声表演艺术家大兵说过的一句话:“湖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因为土地过于肥沃,所以逼着每一个人都要勤奋;因为你要是不勤奋,机会就被别人抢去了。湖南出勤奋的人,出有开拓精神的人。能在湖南生存下去的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人。如果在湖南都能混得风生水起,走遍天下都不怕。”

湖南衡阳甘氏源自江西丰城骊塘甘氏,始祖从矩(865-950年),字方平,号蹈齐,武科进士,甘氏第七十三世孙。其父甘遵,字元夫,为江南西道采访使丞,系出丹阳(今南京市江宁区小丹阳镇)。从矩公年少仕唐,始任左里(今江西省都昌县左里镇)城守,后为致果校尉,再任豫章刺史。因与江西团练使钟传政见不同,改投淮南吴王杨行密,任先锋都指挥使,授握钤辖重符,功晋征南将军,食邑丰城骊塘(今丰城市秀市镇),爵丰城伯。天祐五年(908年),功成名就,退归骊塘,皆因“此处可以肇人文,绵瓜瓞”。武义元年(919年),吴王杨隆演敕文,加封其为富城开国伯。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撰《文安集》,两番记述其人其事。

1958年兴修潘桥水库(今名含秀湖),骊塘甘氏祖居地沉睡湖中。从矩公后裔迁葬始祖于高地,背山面水,风光无限。2015年12月,丰城市公布“征南将军甘从矩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出经费并立石质保护标志,圈定保护范围3500平方米。修葺后的墓园广场成为当地一处旅游胜景,族裔拟继续申报江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始祖子孙迁徙海内外,繁衍人口40余万。仅丰城一地,即遍布145个自然村,2015年户籍人口26244人,男丁14447人,女11797人。近年来,各地各支各堂号子孙,谨具香烛炬帛,一切不典之仪,时常致其墓前,虔诚祭祀,仰祖荫德。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丰城骊塘甘氏第十九传福五、六、七郎三公,挈妇将雏,迁居衡州府城西南茅洞桥,成为源远堂甘氏鼻祖,迄今已有642年历史。创修班纪:福受应必志,彦永如大世,新尚正学茂,昌鸿嗣嘉继。续谱班纪:宗功昭典谟,祖德培兰桂,常守诗书训,连登科甲第。三修班纪:先代贻谋远,群贤吉荫长,传家崇礼让,华国盛文章。五修班纪:伟绩铭青简,仁宇煜俊杰,平治显雄才,承运惠恩泽。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78724人。全国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中,甘姓居第180位。虽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甘姓只是一个小姓,源远堂甘氏目前只有五六千人,但托天地之福,赖祖宗庇佑,我族也是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以儒雅风流、忠孝勇毅名闻遐迩。这在《斗山二塔》《斗山二塔春深处》《印象·茅洞桥》《茅洞桥赋》《茅洞桥特色地情》《茅洞桥散曲》等诗文辞赋中,当地文士均有提及,且格外尊崇有加。

长沙诗人何漂诗曰:

寻根问道脉何来,石鼓书声一卷开。

举目堂前文与武,都从各处筑高台。

衡阳诗人陈学阳诗曰:

悠悠茅洞任歌讴,才涌甘家久未休。

耀学治经垂亘古,继昆武侠誉衡州。

祠前浩皛两心彻,堂后葱茏一眼收。

雏凤留洋频展翼,誓兴禹甸更勤酬。

衡阳诗人蒋南《浣溪纱》词曰:

虎踞龙骧万福头,望门源远玉堂琉。峰峦拱卫几叠幽。

学耀讲坛彰石鼓,玉林横剑赴秋收。上游蓝墨水长流。

清朝乾隆廿四年(1759年)暮春,其时衡阳县析东南境置清泉县(今衡南县前身)才三年,首任县令广陵才子江恂,与石鼓书院主讲胞兄江昱,走访衡祁古道,来到茅桐市,拜会我族高祖学耀公(按:甘氏谱牒班行定例,二十代以内,子孙取名时,须将班、名倒置一次。故创修班纪二十代,于第十四代将班辈号“学”字置于名后。如甘学耀在谱牒中是甘耀学,而方志及百度百科都是甘学耀)。耀学公(1710-1791年),字乃光,幼随父正黔公读书,雍正十三年(1735年)乡试中举,会试三科不第,以大挑得蓝山知县,有政声,擢湖北随州同知。后以丁忧归,绝意仕途。居乡期间,受聘主讲石鼓书院,后被聘为丁氏白沙书院山长。为人端方鲠直,课士以通经立品为先。门下弟子甚众,中举成进士者十余人。翰林院编修丁一焘《清泉甘氏清芬录序》,称其“敦望于乡者,士以为矜式,家以为典型”。能书,擅诗文,著有《乃光文稿》三卷、《石鼓吟草》二卷,皆行于世。与志学、茂青、茂松等,创修源远堂甘氏谱牒。江恂应邀挥毫为序,“深信甘氏真孝悌仁让家也,亲逊雍睦族也”,“名人达士接踵而生、联袂而起者众也”。戌戍冬月谷旦,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忽培元,应我夫妇之邀,欣然为耀学公题匾“璨辉石鼓”。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衡州名翰林、后官浙鄂两地巡抚的常大淳服阕赴任,临行前在府城衡阳,与我族谱馆任事雁南、得众、凝长等话别,把酒临风,侃侃而谈。见甘氏续修谱牒,“喜而披读之,见夫式兼欧苏,脉络分明;如水一泓,清澈到底;洞庭八百,气象万千”,称赞我族“诸君子具澄源清本之思,成追远返始之举,由亲亲而仁民,他日同佐夫”。

咸丰三年(1853年)秋冬,学耀公曾孙鸿楑公(字祥春,号石盦,1804-1873年),协助曾国藩在衡州府编练湘军,为其襄赞军务粮秣,曾氏有联相赠:“楼高百尺南朝迹;甓舍一舟北宋砖。”(见《曾国藩日记》)晚清衡州知名学者、曾任石鼓书院和船山书院山长的李扬华,与其交谊甚笃,《浣红诗文集》中有诗相赠,《日知笔录》不吝赞美之词:“甘氏树人伦,崇物望,以为衡邑楷模。”2018年仲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西安多民先生来游衡阳,应我夫妇之邀,欣然为石盦公题匾“光前裕后”。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天,我族三修宗谱,衡州府学训导谭绍荃欣然为序。衡阳名进士、大书画家曾熙,应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今衡阳师范学院前身)弟子甘树荣之请,“把笔而穆然神往”,赞叹我族“簪缨代显,世有伟人,青史简中,班班可考”。

说话间,已是1948年前后,吾祖玉林公与族中贤达议修家乘,臻于完善。因国共内战,仓惶中各人自顾不暇,稿本不知散佚何处,后再无人见过四修宗谱。

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南宋名臣文天祥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诚哉是言也。

时序进入新千年,我族长者功启、功钦等倡议五修家乘,分任编修、主修、总编、总纂之职。先在广西恭城、贵州天柱觅得全套老谱,又入赣寻根问祖查考源流,带回大迭原始族谱资料。省内外各宗各房数度聚集于茅市,老少六代谋划于一堂,众志一心,轰轰烈烈,争先恐后,竞相捐赀。

曾任衡阳市委副书记、衡阳市政协第七届主席的周培先生,应邀写了一篇序言,特别提到连任数届衡南县副县长、县政协第二届主席甘功荣,赞叹我族为“湘楚望族”,“名人贤士,数不胜数”。“今日五修,诸贤裔与时俱进,承先启后,革故鼎新。续前谱而赋新义,辑新牒而扬盛德。毕力于强国之裔继起,富民之嗣迭出。余感甘氏一族敬祖之心、爱国之情,倾注于谱,拳拳可鉴,故志数语,以为之序。”

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我族男女及其儿孙媳妇,出了几位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出了不少地方领导、高级军官,出了一大批成功商人,出了十几名省市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出了百十个国内名校大学生,甚至出了博士研究生和海外留学生。这些都堪称“破天荒”,让祖宗和家族脸面有光眉毛增长。

因此,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文人书法大家洛夫先生,特别揄扬我们“衡阳甘氏”,并赐匾额“源远流长”。湖南、广东、广西书法名宿何满宗、宾新华、李铁青、杨宝琳、胡均亮、余庭良、黄国钦、肖建平诸公,深情倾注“湖南甘氏”,相继为甘氏宗祠撰书祠名和廊柱楹联。湖南、北京、新疆、山东知名画家李清白、颜新元、胡继杰、颜志武、王建设、周雪春、高波先生,先后为学耀公及其后裔造像。我族杰出人物的名字,已与海内外文化大家、名流巨公联系在一起。

同治五年(1866年),晚清湘军名宦彭玉麟于金陵水军舟次,作《衡西河隆彭氏家庙记》曰:“然谱牒修则昭穆列,彝伦攸叙,似一家之根本有据,即一族之根本有据矣。而吾以为犹未也,人知谱牒为一家一族之根本,不知家庙又为尊祖敬宗之根本。谱牒虽修而家庙不修,将祖宗之神主无依,昭穆之列如未列,是不特一族之根本未固,即一家之根本亦未固,虽有据仍无据也。然则家庙之修,其可忽乎哉!”

源远堂甘氏五修家乘告竣,合族上下振奋,纷纷盼望重建家庙,免遭他姓贻笑。长者每每愀然曰:“一族无祠,祭祀久断,吾辈犹无家可归四处飘零之孤儿也。”

此前,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我族先祖历尽艰辛,首建宗祠于今万福村高古组,培育子孙,荫庇后人。两百年来,源远堂子孙赖仗祖宗恩德,枝发华夏各地,人兴业旺,合族荣昌。然因时移世易,子孙不贤,以致宗祠被毁,愧对列祖列宗。

四十余年来,我族子孙日夜思虑,决心重建宗祠,再续雄风,铭祖德祖训于祖庙,聚族裔于宗祠,兴我甘氏,强我中华。经反复勘查、合族会商,最终确定新祠建于离旧祠不远处的双龙口,以期更新于今朝,振兴于万世。

2012年4月6日良辰吉时,甘氏新祠破土移山,继、宗、功、昭、典、谟、祖、德八辈后裔,共同为新祠地基开工助阵。主事者甘功顺原想当天捐款达到50万元,结果可能过了80万元。9月3日冒雨奠基,11月1日举行竖门仪式。2015年元旦完工庆典,合族欢腾,奔走相告,其喜洋洋者矣!

期间有一个插曲。祠堂开工建设那天,我陪同父母前往捐款并应邀即兴讲话,呼吁各地宗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第三天,族首甘洪来衡阳晴好居报喜,说是那日我们饭后离开茅洞桥,原本要祠堂建设委员会赔付5万元农田款、并在城里购买住房的甘氏族人,议论“既然甘玉林的儿孙都来了,看来这事搞得成器”,居然主动放弃原先的要求,自愿不要两样赔偿,将田土无偿送给祠堂。

祠堂海拔高程118米,东经112.37°,北纬26.67°,长40米,宽30米,总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其中正殿占地面积780平方米,两边厢房占地420平方米,第二层板463.5平方米。正面三个牌坊式大门,中门为11.8米高的堆画盘龙斗拱牌坊,六道10.8米高的翘角山墙,四周红墙,墙头铺盖黄色琉璃瓦。祠内是连通式盖瓦走廊,三个天井,36根红柱,红檐画梁。正殿上厅供奉祖宗神位,对面是飞檐戏台,上厅两边是挂匾、观戏、聚会用的二层阁楼,两边厢房,所有建筑均为框架式结构。

按照预定“相比见优,具有特色,强于前祠”的方案,各项造价合计247万元。较之他族宗祠,规模既宏且阔,而耗时最短,所费俭省近苛。

20世纪初,德国青年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et.Boerschmann)来到中国,穿越湖南等12个行省,行程达数万里,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后来在《如诗如画般的华夏大地:建筑与风景》一书中写道:“中国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宗教观念”,“精神和物质这两部分在建筑中得到结合和升华,而建筑作品应视为神圣影响的象征……无论我们把这种神圣称作道、儒还是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非每个人都有缘遇上建造本族宗祠的机会。当今甘氏子孙,亲不亲,六百年前共祖宗。生逢盛世,参与建祠,千里万里,四海八荒,欣欣然共襄盛举。在下忝为宗祠筹建委员会副主任,吾父甘琳、族叔甘宁、堂兄功义、吾弟建军、建国、剑龙、宗亲国庆、昭和、琪宣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兴族报国,光前裕后,实现了各自平生夙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青海、甘肃等地贤达志士,慷慨捐赀,鼎力相助,成就了一桩千秋伟业。

尤可颂者,主事者抛家舍业,不存私心,全力以赴,夙兴夜寐,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中间对得住良心。以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以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以敢为人先的湖南气派,以经世致用的湘人家风,建造了一幢具有典型湘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向合族宗亲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古语曰:“一祖二命三阴德。”祠堂是祖宗英灵之聚所,一族之根基,合族之护佑,子孙兴旺发达之保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维系着大家共同的敬祖爱国之心。众所瞩目的衡阳源远堂甘氏新宗祠,业已巍然矗立在唐代诗人司空曙赞美的土地上,明末大儒王夫之走过的土地上。

2017年10月22日以来,应我的盛情邀请和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湖南省内暨衡阳百余位知名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先后十几批次奔赴茅洞桥采风,相继参观了当地旅游新景点甘氏宗祠。经新华社、人民网等中央权威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的连番宣传推介,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注目,浏览量逾千万人次。著名诗人、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旷瑜炎先生,为之作《满庭芳•瞻甘氏新宗祠》词一首:

拔地扶星,凌云挽日,新祠似比天高。山环毓秀,看紫气昭昭。翠柏虬枝劲干,横空出,骏马萧萧。龙骧地,朝歌凤舞,今日正妖娆。

盘公仁厚德,千秋典范,一代奇骄。更名传寰宇,独树风标。族有书香才俊,家藏谱,业旺人超。怀先祖,高山仰止,浩气贯云霄。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且让我们屏住呼吸,按捺心跳,默默祈愿,真诚祷告:敬吾祖宗如天地,佑我儿孙似桂兰。春露秋霜,云蒸霞蔚——祭如在!

(原载于《石鼓文化》季刊2017年第4期,香港《名家》杂志2018年第1期、《衡阳地方史资料》总第7辑[2018年]转载,嗣后陆续增加内容)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第四届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衡阳师范学院终身客座教授。在海内外发表湖湘文化研究文章两百余篇,出版专著《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主编出版《名家笔下的衡阳》《唯有南岳独如飞》《石鼓书院的月亮》《茅洞桥记》。

最全的甘氏人大代表名录,从第1届到第13届都有!甘家人转起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湖南省 甘泗淇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怀义(壮族)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加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怀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澄泽

四川省 甘祠森

江西省 甘祖昌

四川省 甘棠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江西省 甘祖昌

云南省 甘再明

云南省 甘登矩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辽宁省 甘元礼

甘肃省 甘素琴

山东省 甘美荣

江西省 甘祖昌

广东省 甘义娣

湖南省 甘渭汉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捏苟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怀义(壮族)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河南省 甘永祥

广东省 甘素娥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怀义(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宗容(壮族)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河南省 甘永祥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 苦(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宗容(壮族)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江苏省 甘黎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小惠(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 苦(壮族)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黑龙江省 甘子玉

江苏省 甘黎明

重庆市 甘宇平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湖南省 甘霖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幼玶(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英姿(壮族)

四川省 甘道明

青海省 甘国江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江西省 甘良淼

四川省 甘道明

湖南省 甘霖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善泽(壮族)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江西省 甘良淼

四川省 甘道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善泽(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精华(壮族)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氏代表

黑龙江省 甘荣坤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楚林

四川省 甘华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