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罗隐于公元833年2月16日出生于杭州新城(今杭州富阳区新登镇),原名罗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
罗隐少年时期就以才学闻名,与同族的罗虬、罗邺并称为“三罗”。
罗隐从公元859年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历经28年,十次进士不第,史称“十上不第”,后改名为隐。
罗隐曾在湖南、淮南等地任职,但都不得志,黄巢起义后,他避乱隐居于池州九华山。
公元887年,罗隐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罗隐去世,享年77岁。
第一首《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是一首咏物寓言诗,通过对蜜蜂采花酿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运用了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借物言志等手法,使得诗歌富有深刻的寓意和讽刺的力量。
第一句“不论平地与山尖”,写出了蜜蜂无处不在的活动范围,无论是平坦的田野还是险峻的山峰,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
用“不论”“与”等词,表达了一种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气势,为后面的反转做了铺垫。
第二句“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蜜蜂占有了所有美好的风景,无论是鲜花还是绿叶,都被它们采摘或掠过。
用“无限”“尽”等词,表达了一种极尽夸张、极尽占有的姿态,为后面的反问做了对比。
第三句“采得百花成蜜后”,写出了蜜蜂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这是它们一生的劳动成果,也是它们最珍贵的财富。
用“采得”“成”等词,表达了一种辛勤劳作、成功完成的意味,为后面的感慨做了铺垫。
第四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写出了诗人对蜜蜂命运的疑问和同情,它们酿出来的蜂蜜到底是为谁而辛苦,又是为谁而甘甜呢?
用“为谁”“为谁”两个反问词,表达了一种悲哀和愤懑的情绪,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和社会的不满和不平。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把蜜蜂的生存状态与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和朝政的忧虑和不满。
诗人自己曾经十次参加进士考试而不中,也曾经历过黄巢起义等社会动荡,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广大人民在统治阶级压迫下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公。
他用蜂喻人,暗示了自己和人民都是像蜂一样辛勤劳作而无法享受成果的可怜者,而那些不劳而获、剥削压迫人民的统治者则是像鸟一样享用着别人酿造的甘甜。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彩,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佳作。
第二首《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遣》是一首表达诗人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的七言绝句。诗人用重叠和变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诗中的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流传千古,体现了诗人的玩世不恭和无可奈何的心态。
这首诗既有普遍性,又有个性化,具有典型意义。
第三首《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赠妓云英》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歌妓云英的相见恨晚和相别无期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十余年前后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云英的同情和惋惜,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屡试不第、不得志于时的悲愤和不甘。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风格幽默而含有讽刺,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第四首《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这首诗以西施为题,实际上是对历史上的一种传统观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
当然,挖苦之后也透露出对西施背恶名的同情和不平。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下阕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进一步驳斥那种把女色当作祸水的说法。
如果说西施能够颠覆一个强大的吴国,那么后来越王勾践又是怎样让一个弱小的越国复兴,并且灭掉了曾经欺辱过他的吴王夫差呢?
显然不是靠着西施这样一个女子就能做到的。这里暗含着对勾践英雄气概和政治才能的赞扬,也暗示着吴王夫差自取灭亡的原因不在于他爱上了西施,而在于他荒淫无道、轻敌骄慢、失去民心、无能。
诗人用了一个简洁有力的逻辑推理,把历史的真相揭示出来,为西施平反,为吴国亡国找出了真正的根源。
这首诗虽然没有描写西施的容貌和风情,也没有描写吴越两国的风光和战事,但是却以一种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创造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
诗人以一种冷静而锐利的目光,审视了历史上的一段悲剧,揭露了其中的谬误和偏见,为一个被误解和诋毁的女子正名,也为一个被忽视和埋没的英雄致敬。
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一种不朽的价值和魅力。
第五首《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筹笔驿》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自己来到筹笔驿的感受。
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感到惋惜,抒发了时运不济、英雄末路的无奈。
诗的第一句“抛掷南阳为主忧”,指的是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而放弃了在南阳卧龙岗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担兴汉之忧。
用“抛掷”一词,表现了诸葛亮对南阳故土的眷恋和对刘备事业的牺牲。
第二句“北征东讨尽良筹”,指的是诸葛亮四处征战,竭尽全力运筹帷幄。
用“北征东讨”一语,概括了诸葛亮的军事活动,其中主要是北征曹魏,而东讨孙吴则是陪衬,因为诸葛亮反对刘备攻打东吴。这里也暗示了刘备的失误导致了蜀汉的衰落。
第三句“时来天地皆同力”,指的是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协力,如赤壁之战、定军山之战等。
用“时来”一词,表现了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反映了作者对时运的敬畏和无奈。
第四句“运去英雄不自由”,指的是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如诸葛亮在五丈原之败、祁山之围等。
用“运去”一词,表现了历史发展有其变化和不可逆转性,也反映了作者对英雄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第五句“千里山河轻孺子”,指的是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
用“轻”一字,表现了作者对阿斗无能和不负责任的鄙视和愤慨。
第六句“两朝冠剑恨谯周”,指的是遗恨编纬只能怪两朝老臣谯周。
谯周是刘备和阿斗两朝重臣,他在刘备死后劝阿斗即位,并在诸葛亮死后主持朝政。他虽然忠心耿耿,但却无能无谋,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用了“恨”一字,表现了作者对谯周无能和误国的悲愤和怨恨。
第七句“唯余岩下多情水”,指的是而今只剩下山岩旁多情的江水,仿佛怀念往事不停地绕驿奔流。
用“多情”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江水寄托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同情和惜别。
第八句“犹解年年傍驿流”,指的是江水仍然年复一年地流过筹笔驿,仿佛在诉说着诸葛亮的功绩和遗憾。
用“犹解”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江水的赞美和感激,也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佩和怀念。
这首诗是一首以古讽今的诗,作者借用诸葛亮的事迹来抒发自己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作者以诸葛亮为代表,赞扬了唐代初期的英雄气概和开创功绩,也暗示了唐代后期的衰落和危机。也表达了自己对时运不济、英雄末路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不朽的名篇。
总结:罗隐善于写诗和讽刺小品,他的作品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等,他的诗句如“今朝有酒今朝醉”、“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等广为流传。
8、要节俭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节俭?其次要知道节俭与抠门有什么区别?
节俭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以购物举例:如果家里原来有这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只需要洗洗、补补还能用就没必要买新的;如果家里原来没有,就要重新购置,要买就买质量好的,把钱“花在刀刃上”。
节俭是根据需求在不影响家人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合理地节省开支,节俭的人目光长远,对象往往是自己。
当然不是只选贵的,要考虑当前是否急需要用,同时要衡量自己或家里的经济情况,千万不要过度消费,更不要超前消费!
抠门指的是小气、不大方、吝啬。抠门的人,在正常花销内的钱,该花的不花,该用的而不用;抠门的人为了节省开支,会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抠门的人目光短浅,除了对自己抠门之外,还对其他人抠门;抠门的人,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会让他人感觉到不舒服。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积蚊成雷 jù wén chéng léi
【释义】意思是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传》: 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厄于陈、蔡。此乃烝庶之风成,增积之生害也。
解释:众人吹气能将山移动,聚集而飞的蚊子声音犹如雷鸣,结成朋党可以抓住老虎。十个男子可以弄弯铁椎。所以文王被拘于牖里,孔子被围在陈、蔡。造就是众人成风,累积生害。
【近义词】众口铄金
【反义词】无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比喻众口诋毁,积少可以成大。
【造句举例】
说我坏话的人多,有如聚蚊成雷,搞得我很头痛,我不辞职也不可能啊!
谣言可以惑众,也可以杀人,一个人造出的谣言,众人都去说,就会聚蚊成雷,众口铄金。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吴楚七王叛乱之后,造成国家动荡不安,而后在汉武帝的指导下,很快平定了叛乱。之所以爆发七王之乱,主要还是地方诸侯王的权力过大,为此汉武帝打算采取种种限制诸侯的措施。但是毕竟这些诸侯王都是刘氏后裔,都是亲人,为此,汉武帝召集各地的诸侯王一起看看他们的想法。
建元三年,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来朝见,天子备酒,刘胜闻乐声而哭泣,汉武帝问刘胜为什么哭泣,刘胜回答说:
臣听说悲痛的人不可以过度哭泣,悲思的人不可叹息。所以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因此低头而不食;雍门子微吟,孟尝君为之悒悒不乐。如今臣心中的疙瘩已结了很久,每听到微妙曲折的声音,不自觉地涕泣交流。
众人吹气能将山移动,聚集而飞的蚊子声音犹如雷鸣,结成朋党可以抓住老虎。十个男子可以弄弯铁椎。所以文王被拘于牖里,孔子被围在陈、蔡。造就是众人成风,累积生害,臣远离京师又无亲友,莫能为之扬名,众LI一词,可以致人于死地,丛轻可以折轴,羽翮可以飞翔,受惊后又遇罗网,潸然流涕。
中山靖王刘胜哀伤地倾诉,希望汉武帝不要听信谗言,聚蚊成雷会使流言影响兄弟之间关系。但是汉武帝在了解到这些诸侯王的所作所为后,觉得还是有必要继续削弱这些诸侯王的权力,于是颁布推恩令,规定所有的诸侯王可以将私恩自己分地给子弟,而汉为他们制定制度和封号。就这样,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小,再也无法与中央进行对抗了。
【成语接龙】
积蚊成雷 ↣ 雷励风行 ↣ 行不及言 ↣ 言论风生 ↣ 生灵涂地 ↣ 地地道道 ↣ 道骨仙风 ↣ 风流浪子 ↣ 子曰诗云 ↣ 云游天下 ↣ 下里巴人 ↣ 人面鬼心 ↣ 心不由意 ↣ 意气用事 ↣ 事以密成 ↣ 成仁取义 ↣ 义薄云天 ↣ 天行时气 ↣ 气壮河山 ↣ 山鸡映水 ↣ 水光山色 ↣ 色艺两绝 ↣ 绝薪止火 ↣ 火山汤海 ↣ 海中捞月 ↣ 月盈则食 ↣ 食不充口 ↣ 口口声声 ↣ 声色犬马 ↣ 马角乌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道人情 ↣ 情若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风是雨 ↣ 雨散风流 ↣ 流言飞语 ↣ 语重心长 ↣ 长天老日 ↣ 日行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脉民命 ↣ 命世之才 ↣ 才气超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人家 ↣ 家累千金 ↣ 金刚怒目 ↣ 目眩心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异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 玉走金飞 ↣ 飞声腾实 ↣ 实与有力↣
☞请来挑战“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看图猜成语】
根据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成语。
1.
2.
3.
4.
5.
6.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好吧,机智的小伙伴,
是不是都猜出来啦?
我在评论区等你呀~
本期参考答案:
1.痴人说梦, 2.明镜高悬,3.妙语连珠,
4.飞黄腾达,5.刻舟求剑,6.心潮澎湃。
“诗豪”刘禹锡自幼也是个聪明好学的天才,他21岁考中进士,曾是唐朝著名的大臣。但他也是一个有着铮铮傲骨的文人。在翻云覆雨的政治舞台上他不畏强权,被贬谪后返京时,竟然又写诗讽刺当权派,于是再次被贬到更远的地方,总共外放20多年才回到京城。
钱塘江涨潮雄姿
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写出了流芳百世的《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除了诗词,同时他还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另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
我们从下面这首七绝《浪淘沙.其七》即可看出刘禹锡的高超诗词本领。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直译:
八月的涨潮波涛之声,怒吼着奔涌起来,潮头高达数丈,冲撞到山头上又返回来。
很快地海潮又落回来,然后流入通向大海之处,卷起了座座巨大沙堆,看着好似洁白的雪堆。
八月涛声吼地来,
赏析:
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局动荡不已。刘禹锡因支持改革派从京官调任地方官。816-826年,他曾在连州、夔州、和州等多地为官。在此期间,刘禹锡创作了一批诗词,后期编为一组,结为《浪淘沙九首》,其中就有这首七绝《浪淘沙.其七》。钱塘江观潮从古至今都吸引着众多观众。刘禹锡也不例外。
第一联:诗人笔下的大潮极其惊心动魄。他描写八月涛声用一个“吼”字,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潮声的强烈和震撼。然后是“头高数丈”,这个形容词也很准确,我们没去看过大潮的人,也能由此体会到数层高楼般的高度。潮头好似巨兽一般,猛烈撞击到山头之后,又被反弹回来了。
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二联:就在人们还被刚才的一幕吓得惊魂未定的时候,却见那头猛兽般的巨浪,竟然又顺溜溜地回归了大海。这时候,正在回味过往一幕的人们,又看到巨浪迅速抛起,仿佛卷起了一堆又一堆的巨大雪花。
全诗凝结洗练,用简洁而又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雄姿。看罢此诗,曾经观赏过钱塘江大潮的人们,应该更深有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