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澎湃新闻记者从潘懋元先生多位友人处获悉,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6日上午逝世,享年103岁。
公开资料显示,潘懋元,男,1920年8月4日出生,广东揭阳人,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其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
潘懋元曾任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问、海外函授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主任。
潘懋元生前还曾担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顾问,兼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数十所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兼任或名誉教授、研究员、顾问。
据中国教育学会介绍,潘懋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属于泰斗级的人物,受到高等教育界与教育科研界的尊重与推崇。2007年1月,中央教科所成立50周年,教育部相关领导、全国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精英、权威与各地教科院(所)长出席会议。会上的学者代表发言就是潘老,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
作为教育家的他,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高教发展的新形势与高校建设的新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思考,而且敢于坚持,善于开拓,在探索中不断地丰富理论,直至百岁高龄,未曾止步。
在20世纪50年代,潘懋元最早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未得到响应。1978年,他在《光明日报》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文章,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文章。
文中提出若干个高等教育急需研究与回答的问题,再次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受到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烈关注与支持。他指出,“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对于丰富整个教育科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整个教育科学的发展与提高,也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两篇论文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序幕,对后来以科学方法研究高等教育起到了启蒙和指导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他提出许多新思维与新观点,其中,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被认为是中国学术界对教育规律宏观体系最深刻、最全面也是最好的概括。他对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地方化、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关系、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向农村扩展、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教学和课程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高等教育实际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观点和理念在中国教育界和政府决策层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来源: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从潘懋元先生多位友人处获悉,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6日上午逝世,享年103岁。
公开资料显示,潘懋元,男,1920年8月4日出生,广东揭阳人,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其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
潘懋元曾任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问、海外函授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主任。
潘懋元生前还曾担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顾问,兼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数十所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兼任或名誉教授、研究员、顾问。
据中国教育学会介绍,潘懋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属于泰斗级的人物,受到高等教育界与教育科研界的尊重与推崇。2007年1月,中央教科所成立50周年,教育部相关领导、全国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精英、权威与各地教科院(所)长出席会议。会上的学者代表发言就是潘老,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
作为教育家的他,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高教发展的新形势与高校建设的新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思考,而且敢于坚持,善于开拓,在探索中不断地丰富理论,直至百岁高龄,未曾止步。
在20世纪50年代,潘懋元最早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未得到响应。1978年,他在《光明日报》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文章,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文章。
文中提出若干个高等教育急需研究与回答的问题,再次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受到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烈关注与支持。他指出,“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对于丰富整个教育科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整个教育科学的发展与提高,也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两篇论文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序幕,对后来以科学方法研究高等教育起到了启蒙和指导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他提出许多新思维与新观点,其中,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被认为是中国学术界对教育规律宏观体系最深刻、最全面也是最好的概括。他对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地方化、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关系、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向农村扩展、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教学和课程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高等教育实际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观点和理念在中国教育界和政府决策层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来源: 澎湃新闻
视频加载中...
100年筚路蓝缕,100年改天换地,100年乘风破浪。7月1日上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干部职工收看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大会在全厅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备感振奋、激动人心。站在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全厅将自觉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接续奋斗,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助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凝心聚力为我区“十四五”实现“两个高于”和生态强区建设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黄晓辉深有感触地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作为一名党员对今后工作的方向、思路更清晰了。“我们必须汲取奋进的力量,厚植为民的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所急所盼的操心事、烦心事,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自然资源厅将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发证的历史遗留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享受到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请党放心,我们一定走好未来的路,担负起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黄晓辉坚定地表示。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一级主任科员卢诗阳看完庆祝大会直播,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和全国人民一样,她为有一个伟大的党感到骄傲,为祖国的欣欣向荣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现代化建设感到无比荣幸。“作为一名在自然资源系统工作的、从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的员,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绘制好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国土空间规划蓝图,才能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卢诗阳说。
自治区自然资源宣传中心干部潘正伟表示,总书记的讲话像一次精神洗礼,听了之后对未来决心锚定了,信心更足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把自己的命运跟国家,跟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党的精神强烈感召下,我十分迫切地希望成为一名员,昨天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希望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一、潘峰
潘峰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党员。他历任宣传员、干事、指导员、营长、团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冀东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曾被特邀为中国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潘峰同志,因病于1994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二、潘焱
潘焱(1916年-1999年4月24日),河南省新县人,1916年出生贫农家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其重要事件: 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编入光山县独立营,1930年12月编入红4军10师29团,在该团特务连当传令兵 1932年加入中国参加了粉碎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二、叁、四次反"围剿"斗争、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潘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三、潘世征
潘世征(1916-1961)湖南省宁乡县人。石河子大学首任校长。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军医处卫生队队长,红六军团医生,第十七师野战医院医务科科长,军团后方医院院长,军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潘世征同志,因患心脏病,经治疗无效,于1961年8月19日十八时二十分在青岛逝世。
四、潘寿才
潘寿才将军(1906-1974)河南省新县人。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团政委、第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是七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2月9日在武汉因病逝世,骨灰安葬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五、潘振武
潘振武将军(1908年4月26日~1988年9月22日),湖南武陵(今常德)人,1926年投身大革命,成为北伐一兵。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8年9月22日因病在武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