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天大将军(天大将军身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16 06:28:44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观音菩萨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

观音菩萨又有观自在、观世音、光世音等名,是最为人熟知的菩萨。俗语有“人人阿弥陀,家家观世音”,可见观音菩萨在大众的声名。现代寺庙雕像、绘画、影视作品中,观音菩萨都是慈眉善目,悲天悯人的女性形象,这确实符合我们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期望。有些人却说,观音菩萨其实是男性。这个说法从哪里来?那观音菩萨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呢?

结论是观音菩萨可以是女性形象,也可以是男性形象。

原因如下:

观音菩萨化身亿万,男女老幼各色人等都有。《妙法莲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中有: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毗(pí)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sè)、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男观音的说法从何而来?

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早期观音像为“观自在”(男观音),后演变为“观音菩萨”(女观音)。现今,在福建福州永泰的名山室存有男观音石像。四川省宣汉县马渡关镇荔枝古道石林风景区浪洋寺也存有2座男观音造像。

可化身亿万的观世音菩萨,他的形象当然是数说不尽千变万化的,所以举凡观音是男或是女,是千手或是百手等问题,都可以不必讨论了。

天柱大将军尔朱荣 天柱寻踪

中华大地,风光秀丽,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在静乐,有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天柱山;在静乐,有一个人,他是北魏名将尔朱荣。一座山以一个人命名,名扬天下;一个人因一座山永生,万古长存。这座山就是中华北天柱山,这个人就是北魏大都督、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是北魏一位功高盖世、武艺超群的武将使得这座名山有了一个神圣的主题、一个响亮的名字。

《中国名胜词典》中,记载着两座“天柱山”,一个是安徽天柱山,人们称其为中华南天柱;再一个就是山西静乐的天柱山,人们称其为中华北天柱。吕梁山一脉向东南延伸,在汾河、碾河交汇之处,一山突起,高耸如柱;拔地撑空,直刺苍穹;群山俯首,肃然起敬!据《晋乘嵬略》载:“尔朱荣以七千骑破葛荣百万之众,遂王太,号天柱;至以封号名山。”《文舆纪要》亦载:“城硐有天柱山,以后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尝经此而得名”。如果说处于温婉南国的安徽“中华南天柱”多了几分婀娜多姿,秀丽迷人之外,那么地处华北大地山西静乐的“中华北天柱”就生出了些许险峻威猛。静乐县城南一公里处巍然屹立的这座大山,横贯数公里,高耸入云端,宛如一扇徐徐展开的屏风,横陈于静乐县城之南。四季更迭交换,风光各有不同,雄伟神奇的天柱山给晋北古城静乐平添了许多色彩。

《魏书·尔朱荣传》:“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也。其先居于尔朱川,因为氏焉。常领部落,世为酋帅。高祖羽健,登国初为领民酋长,率契胡武士千七百人从驾平晋阳,定中山。论功拜散骑常侍。以居秀容川,诏割方三百里封之,长为世业。”从这一段话看来,尔朱荣是秀容人,这是铁定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尔朱荣家族先世居于尔朱川,所以才以尔朱为姓。后来由于军功卓著,“以居秀容川,诏割方三百里封之”,说明尔朱荣高祖尔朱羽健在随道武帝平定并州、中山后诏割秀容川方三百里封之。

又载:“荣性好猎,不舍寒暑,秀荣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之上,清深不测,相传曰祁连池,魏言天池也,父新兴曾于荣游池上,忽闻箫鼓之音。新兴魏荣曰:故老相传,凡闻此声皆至公辅,吾今年已衰暮,当为汝尔,汝其勉之。”《魏书》作者魏收是一位严谨、博学的史学者,所记载的肯定属实,当年尔朱荣随父游天池(今宁武分水岭马营海)时年龄看来很小,也就是十几岁的样子。一个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绝不会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游玩和行猎,清代国学大师李锡书《锦官录》载:“静邑境内有池三所,一在芦芽山上,一在县北分水岭,一在县南天池店,古静乐原属于汉太原郡汾阳县地,而静乐在北魏道武帝将秀荣之地封给尔朱羽健时已属于秀荣了,古静乐地域辽阔,包括现在的岚县,娄烦、宁武的天池亦在静乐地域范围之内。

郦道元《水经注》载:“汾水又南经汾阳县城东,川土宽平,峘山夷水”,“川土宽平”说的不正是汾河川吗?“峘山夷水”说的是汾、碾交汇,天柱突兀,依山傍水之地,不正是静乐天柱山和汾河川一带吗?在古代,汾河川宜林、宜牧、宜农,牛羊成群,马匹健壮,五谷丰收,如今在离静乐不远的岚县有一座古秀荣城,在宁武有天池,可以说明尔朱家族早已生活在静乐、岚县、娄烦、宁武一带了,而这个中心点就是静乐县城所在地,天柱山脚下,汾河碾河交汇,冲击出几块硕大的平原地带,正是屯兵养马的战略要地。

诗人李焕《游天柱山》诗云:“泉液到唇知性淡,松声入耳悟禅虚;碾汾清水濯天柱,愿卜半区结一卢。”“泉液到唇知性淡”说的就是“天柱龙泉”,山之西南半崖有一泉,名曰“天柱龙泉”,其泉甘美凉爽,沁人心脾;久旱不涸,长涝不盈,人皆称奇。《魏书·尔朱荣转》载:“尔朱家族所居之处,曾有狗舐地,因而穿之,得甘泉焉,至今名狗舐泉”。“狗舐泉”正是“天柱龙泉”,“所居之处”,也就是说尔朱家族生活之地,具体说是生活的中心地带,那就进一步说明尔朱荣从小生活在静乐,甚至青少年时代也在静乐一带活动,尔朱家族自高祖尔朱羽健就来到了静乐汾河、碾河两岸、天柱山一带。贫瘠的土地狗是不会舔的,再说即使是舔了,也不会流出甘洌的泉水,狗喜欢舔的地方不会在荒凉的塞外,只能是地肥水美,雨量充沛之地,此时,你应该想到一个风调雨顺、地肥水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了,静乐素有琴水画山、静地乐土,静山乐水之称,不正是静乐吗?

静乐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风神山旧石器的发掘,见证了静乐人早在那个时期已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静乐红土”也印证了远古的时代气息。静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为晋国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晋置三堆县,北魏为三堆城,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名静乐县,唐代另置北管州,五代北宋均为宪州治,元为管州治,并废县入州,明洪武年复置静乐县至今。地处黄土高原汾河上游的静乐,地形险要、交通便利,西通吕梁,直达黄河,是西进吕梁、陕北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关口;北靠三关,一路北进,就是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东望忻州、五台;南接古交、太原,居高临下,俯瞰中原,一览无余。

静乐是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带,是古代御敌的前沿阵地。史传静乐素产良马,古代打仗离不开战马,水草丰美的汾河平原培育了壮实耐劳的战马,临行将士把酒临风,一杯酹山月,横槊立马,驰骋沙场,保疆卫国。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华夏民族从游牧走向农耕的那份恬淡和温馨。有汾河文明的滋润,有黄土地的奉献,山药莜麦的馈赠,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静乐特殊的人文环境,历练出静乐人兼有草原少数民族粗犷豪放、刚直不阿的秉性,荡涤出静乐人勤劳勇敢、淳厚朴实的民风。

尔朱荣是秀容人,其先世居于尔朱川,即发源于今忻州市神池、五寨,流经保德汇入黄河的朱家川河一带。《水经注》载:“汾水又南迳秀容城东”,《魏土地记》曰:秀容胡人徙居之,立秀容护军治。”秀容胡人徙居之在前。有学者认为:北秀容川即尔朱川一带,南秀容川为汾河川一带,秀容之名则因置秀容郡、县后才得以彰显,南北秀容之分,则又因尔朱氏生活战斗的原因。秀荣有南、北之分,具体界限难以说清,也许永远说不清,不说北秀荣,单说南秀容也相当的广阔,南秀容川不仅有汾河川,南秀容是以汾河川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南北延伸的广阔地带,从尔朱荣高祖尔朱羽健“以居秀容川,诏割方三百里封之,长为世业”的秀容川。

到尔朱荣曾祖父尔朱郁德,祖父尔朱代勤,父亲尔朱新兴世代世袭,世为秀容酋长。尔朱荣继承父爵之后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直到尔朱荣被封“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死后葬秀容川,据崞县(原平)志载,同川有尔朱荣墓地。神池、五寨、保德有尔朱川;尔朱荣曾被北魏王朝封为天柱大将军,静乐有天柱山,天柱山有尔朱荣的祠庙“明惠王庙”和“天柱龙泉”;尔朱新兴曾带着儿子尔朱荣游览过宁武的天池(马营海);原平同川有尔朱荣墓;岚县有古秀荣城遗址;尔朱荣曾任太原王等等,尔朱荣一路走来,留下了许多传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尔朱荣是那里人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静乐、娄烦、忻府区、定襄、原平、宁武、神池、五寨、岢岚、保德、河曲、偏关、岚县,太原、以及内蒙古清水河县等地都有尔朱荣的足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