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垛,是古代农耕中的一种收获方式。收获的成果通过把麦子堆成垛的形式进行保存,这种方式是很古老的方式,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麦垛。古诗中也经常描写麦垛的景象,有的表现丰收的喜悦,有的则表现了收获的辛劳,而大多数则是颂扬农民的勤劳和智慧。
麦垛古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的《千古江山横北秦,纵死犹为奴汉月”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以“江月”为主题,但诗中也有“麦垛”的描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在收割季节里,农民们为了运输麦垛所面临的困境。这首诗描绘了江水、月亮、树林、麦垛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苏轼的诗歌才华和文化品位。
另一首名“古意”的诗是刘禹锡的《浪淘沙·北戴河》。“破暑东风满洛城,君臣赏月在南屏。万里长江啼鹤了,百年浊酒应知名。古寺松篁自可爱,水仙花蕊共成行。明朝拂拭戎装卧,红斾云外起干戈。”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的忧思和感受。其中关于“麦垛”的部分是说“古寺松篁自可爱,水仙花蕊共成行。”表达了作者对古寺、松篁和水仙花的喜爱之情,描绘了清新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岁月的感叹。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古诗描写了麦垛,如杨炯的《山行》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地角天涯骨肉谢,何日重来收麦农?”描绘了麦垛后的感受和对辛劳生活的认同。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对古原草的感怀和对送别的悲痛,同时也描绘了堆满麦垛的草原景象。
总之,麦垛在古诗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收获的结果,更是勤劳智慧的体现。古诗通过描述麦垛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
麦垛:meule de blé,也叫做“麦堆”,是指将成熟的麦子用机器收割后压缩成一团,通常是圆柱形的。
麦垛是指将成熟的麦子捆绑成一堆,通常会先将麦子晾晒后再进行捆绑存放,便于收储和运输。发音为mài 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