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是一种常见的传闻或流言,通常是由于信息来源不确定、传递途径不清晰、认知偏差等因素引起。道听途说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难以保证,容易引起误解、误导甚至恐慌,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道听途说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更加普遍。人们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平台,以及口口相传、家长群、同事圈等私人场合,传递各种信息,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健康养生、娱乐明星等方面的内容。但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并不真实可靠,甚至存在夸大、虚假、歪曲等情况,无形中制造了谣言和假新闻。
道听途说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它容易引起社会恐慌。一些不负责任的传闻,如瘟疫、灾难等传言,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心理和不必要的恐惧。其次,它会破坏社会稳定。一些对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攻击性、负面评价,容易引起社会不满和情绪波动,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最后,它会损害个人利益。一些夸张的养生秘诀、投资理财妙招等传闻,往往是为了宣传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存在欺骗行为,容易让个人遭受经济损失和身体健康的威胁。
为了防范道听途说的危害,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意识和行动:。
一、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在比较中分析、筛选、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我们要遵守传媒法律规定,不制造、散布谣言,同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流言蜚语,在接到传言时要及时求证。
三、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一旦发现错误信息,要及时澄清,避免误导和误解,同时也保护自身形象和权益。
四、加强新闻素养教育。我们要提高新闻、传媒素养,了解新闻、传媒的道德标准、职业规范和行业制度,形成对传媒的正确认知和评价。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避免负面的社会影响,为自己的健康、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建立正确、科学的信息传播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道听途说”是指通过听别人传闻而获得信息或消息。这种方法通常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可靠性,因为它没有经过验证或来源未知。在某些情况下,依赖道听途说可能会导致误解、错误判断或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在决策或行动之前,先通过可靠的渠道获得具体的信息和证实其真实性。
意思:道听则途说,指听到某些消息、传闻,但并不确定真实性,就随意传播给别人。也可以指听到别人说的一些话,但并没有完全理解或搞清楚,就随意解释给别人。近义词: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传闻、流言蜚语、谣言、无稽之谈。反义词:实事求是、明确无误、真正的信息、可靠消息。成语解释:道听途说,源于《礼记·檀弓》:“道之将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猜而亲,不争而奋,兼爱万物而天下归仁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谄,失志不哀,乐人不淫。君子……恭承天命,以佐祖考,不敢专美于前人,不敢自比于后人。先人已去,而后人生,我以先人之道,服事后人。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是指不亲自参与,只是听说;途说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篡改或增加了一些内容。从而告诫人们不要随意传播听闻的消息。
道听途说是指听人家说话,不确切真实或者来自于不可靠的来源。其意思是指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消息或者不确定的传闻,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或者证实,不能当作真实的事实来接受。
道听途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听到别人的闲言碎语或传闻,而不去求证真实情况。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宰相,身边有一个名叫宫婢的女仆,常常跟着宰相行踪,宫婢在外面听到一些流言蜚语后,就回来告诉宰相。宰相听了以后,不但没有核实,反而很快做了一些错误决策,导致楚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后来,宰相意识到了宫婢的恶劣影响,将她赶出了官场,才恢复了政治的稳定。出处:《史记·楚世家》:“申包胥去后,楚恶之,而宫婢乃申、屈之黨也,每朝议密语,婢舍人听之,间言左右,令楚不怿。申、屈之灭,楚乃安,婢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