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兵历马是古代军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指将士兵的马匹进行统一的喂养和管理,以保证军队长期作战的能力。在古代战争中,马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们不仅是运输工具,还是战斗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秣兵历马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持久作战能力。
秣兵历马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大夫,他通过对齐队进行改革,实行了秣兵历马制度。在他的改革中,每十人配一匹马,且每天下午都要进行统一的喂养和管理。这样一来,士兵们的体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有效的保证,齐国的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不少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秣兵历马制度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军队的管理,采取了“九制一箭”的制度,其中一项就是秣兵历马制度。这项制度规定,每十人配一匹马,每月进行一次“秣马”,即统一喂养和管理。同时,士兵们也要进行马术训练和管理,保证马匹的质量和战斗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军事技术的不断更新,秣兵历马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比如在清朝时期,京营八旗军队采用了“八旗制度”,其中就规定了秣兵历马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每四名士兵配一匹马,每月进行一次统一的喂养和管理。
秣兵历马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持久作战能力,还可以促进士兵的训练和管理,提高士兵的整体素质。同时,这项制度也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它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草料等军需品,从而刺激了农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
总之,秣兵历马制度是古代军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为军队的长期作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士兵的训练和管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现代军队管理已经不再需要这样的制度,但它作为历史上的一段珍贵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秣兵历马(mò bīng lì mǎ)的近义词是军心稳固、士气高昂;反义词是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读音同上。
Mò bīng lì mǎ。
mò bīng lì mǎ。
荒废军马、怠惰士卒。
秣(mò)兵历马(lì mǎ)是指士兵在战争前要给马匹喂饱草料,以便马匹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秣兵历马”和“厉兵秣马”是同义反复。两者都是军事术语,指的都是对士兵进行训练、装备、整顿和补给,使其能够具备高度的战斗力。使用哪种说法主要取决于上下文和文化背景,一般来说,中国传统上更常用“厉兵秣马”,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使用“秣兵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