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上吊自杀事件发生,其中部分被人怀疑,认为他人伪造了现场,实际上有幕后黑手操纵一切。那么究竟能否辨别出,死者是上吊自杀还是他杀后吊起来的呢?官方说的“缢吊死”又是什么呢?
自杀很有特点当代的自杀方法很多,除了跳楼、卧轨、服毒之外,可能最受轻生者欢迎的就是上吊。上吊自杀的优点很多,地点选择更随意,只要有悬挂身体的高处即可,工具也很方便,一根绳索就能搞定。
缺点同样明显,上吊自杀时会经受脑部缺血和窒息的痛苦,这个过程会持续几分钟。伴随而来的还有大小便失禁,舌头伸出等恐怖的反应,让人听着就感到不寒而栗。
可能有朋友会感觉这些介绍太冷淡,对悲剧的描述没有人情味,可是要解释上吊自杀和他杀就要从这些特点出发。
首先是脑部血液循环的断绝,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颈部静脉暂时还能工作,颈部动脉却立即被阻断,所以死者的脸色非常苍白!颈部动脉究竟有多脆弱呢?有医学研究者做过实验,只要达到1.6KG的压力,颈动脉就会罢工!
还有一种特殊的死法,在上吊时如果绳索压迫到颈动脉窦,就会让迷走神经的张力升高,导致心脏骤停死亡。这种死法是上吊自杀里“最幸福”的,人们给它取了个别称:闪电窒息死亡。
如果尸体高度腐烂,辨别不出脸色,那么排泄物、血栓位置等信息还是可以分析出是否是主动上吊自杀的。
除了血液循环外,最主要的还有窒息方面的证据。和大家认知的不同,上吊自杀时,绳索并不能封闭住气管!其实大家可以试着摸一摸自己的喉管,就是男性的喉结位置,从这里出发到胸部,没有一处可以勾住绳索。那么上吊时窒息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最终挂住绳索的位置是下巴和颈部的中间,偏靠近下巴的位置。这里通常被认为是舌骨和甲状软骨附近。上吊时,绳索压迫这里,把舌头推向口腔外,根部就把气管堵死了。大家看到的影视作品中,上吊者痛苦挣扎却没有没有咳嗽的声音,就是因为舌头堵塞住气管,真的是很难发出声音!
上吊者的舌头吐出口腔,并不一定会出现。正常人的舌头有4-6厘米长,天赋异禀的可能达到10厘米以上,所以大多数人可以伸到体外的舌头只有1/3左右,大概2厘米左右长。上吊死亡的同样如此,不过由于绳索的压迫,很多死者的牙齿会处于半闭合状态,舌头吐不出来,只是抵在牙齿内侧。
既然说了这么多上吊死法的现象和原因,那么被杀死后悬挂在绳子上,被制造上吊自杀的假象,如何能分辨出来呢?
他杀伪造自杀的证据说起他杀的方式,一时半会也说不完,不过为了伪造成上吊自杀,一般方法就很单一了。大多数犯罪分子会选择趁着被害者还活着,使用绳索吊勒死他们。
原因很简单,这种方式最难辨别真实死因,让警方难以发现谁才是幕后黑手。比如毒杀会有残留物,击打会有外伤等等,这些证据都很难销毁,尸体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既然可以伪造死因,尸体和真正上吊自杀有何区别呢?
第一个区别就是身体和衣物上的痕迹,在活着时被挂在树上,正常人都会反抗,而外力会在衣服和身体上留下蛛丝马迹。在高度腐烂的尸体上依然可以寻找到痕迹,因为肌肉组织大部分还在。
可能有人会说,我事先打晕、电晕、毒晕受害者,再把他吊起来,不就没有痕迹了?可是你要知道,这些多余的步骤会产生大量的新证据,违法犯罪是逃脱不了法律制裁的!
第二个区别在于死者的身体状态不同,自杀死者相对会放松一些,虽然会经历挣扎,但是意识里对死亡是认可的。而面对被迫死亡,身体的应激反应会到达高峰,血压和肾上腺素分泌也会旺盛很多。血栓的位置就会显得很特别,毕竟身体刚激烈反抗过,血液大部分都供给到核心肌肉了。
第三是细微的肢体语言,死者在死亡前,挣脱的意愿强烈,那么整个身体的表现会不一样,手脚的发力会极为不同。另外脚尖的方向也会有细微区别,真正想死的人脚尖会指向地面,否则的话由于还在发力时死亡,会固定在不同的方向上。
当然很多检测分析都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尸体的完好与否要求也很高,相信法医会给出最为权威的解释。
如此说来,死亡的方式不同,证据也会大不相同,现代医学对警方侦破案件的帮助非常大,相信不会有罪恶之人被漏掉。那么在现代法医出现之前,伪造上吊自杀是不是可以称作“完美犯罪”呢?
古时的案例中国古代的法医被叫做“仵祚”,是一门经验行业,属于36行之一。大部分仵祚都是代代相传,社会地位尴尬,一般被社会排斥。但是他们的作用很大,咱们来看看仵祚是如何发现上吊和勒死后吊起来的。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辨别面色,前文提到了上吊自杀脸色苍白,反之被勒死的面色紫红,有经验的仵祚一眼就能发现其中的异样。
其次是验尸手段“老土”却又有效,比如严重的尸体,可以通过特殊手法获得骨头上的细小钝器伤痕迹。还有绳索的痕迹,往往自杀者的颈部勒痕会呈现“八”字,他杀的痕迹虽然也很相似,但是自杀者的痕迹痕迹更为光滑、平缓,这是因为上吊自杀的人会经历一个死亡过程,伴随的是引力。他杀则是对着咽喉部位用力,这是伪造不了的。
当然有精华也有糟粕,号称“法医之父”的宋慈就对这方面研究不深,看起来有点荒谬。宋慈认为上吊自杀的人,吊死的地方挖掘三尺,一定可以看到木炭或者碳灰。这个说法局限性很大,只有宋慈故乡才有这个习俗,认为人死的地方脚下要埋木炭,以求入土为安。
最后我们来看看“缢吊死”是什么,这种称呼一般是对死者死亡原因的初步结论,代表着这个人死于绳索类造成的颈部窒息死亡。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法医鉴定。
关于网络上的声音,我们听听就罢,毕竟“缢吊死”并不是自杀,相信再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准确的答案。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认真体会上天赋予我们的过程,是不是一种遗憾呢?
作者:旧时梦话 校稿:川川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我在头条科普##头条创作挑战赛#
[卒] 42年前,1978年4月25日:独臂将军彭绍辉上将在北京逝世。
彭绍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彭绍辉 ,湖南湘潭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战争年代,彭绍辉失去了左臂,被人称为“独臂将军”。在首次授衔的1000多名将军中,共有9位独臂将军,而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只有彭绍辉和贺炳炎。
[卒] 49年前,1971年4月25日:时期的政治家宋子文卒于旧金山。
宋子文 时期的政治家
宋子文,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与外国谈判收回各国在华的治外法权。1945年出席联合国大会任中国首席代表。
[卒] 52年前,1968年4月25日:陆军上将蔡廷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蔡廷锴 陆军上将
蔡廷锴(Tsai Tingkai),字贤初,毕业于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19路军上将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卒] 376年前,1644年4月25日: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缢身亡。
朱由检 明朝亡国之君
明思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其性格刚愎自用。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加之其性格原因使其在施政和用人方面屡屡出错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
[卒] 180年前,1840年4月25日: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泊松卒于法国索镇。
西莫恩·德尼·泊松 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
西莫恩·德尼·泊松,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泊松的科学生涯开始于研究微分方程及其在摆的运动和声学理论中的应用。他工作的特色是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类物理问题,并由此得到数学上的发现。他对积分理论、行星运动理论、热物理、弹性理论、电磁理论、位势理论和概率论都有重要贡献。他还是19世纪概率统计领域里的卓越人物。
[卒] 60年前,1960年4月25日:阿曼努拉在瑞士苏黎士逝世。
阿曼努拉汗 第三次英阿战争发起者
阿曼努拉汗,1919年成为阿富汗国王,曾领导第三次阿富汗抗英战争。一名坚定的青年阿富汗派成员。1929年1月,阿曼努拉汗宣布退位 ,流亡欧洲。
[生] 806年前,1214年4月25日: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路易九世出生。
路易九世 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
路易九世,被尊为“圣路易”,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1226—1270年在位)他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中的楷模,绰号“完美怪物”。在中世纪的欧洲,要成为一个模范君主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虔诚的教信仰,参加东征,执法公正等,而他具备了以上的全部。尽管他没有给法国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变化,但他有效的统治,给法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期,加强了法国王室的权威和地位,为法国王室在半个多世纪后的英法百年战争的沉重打击中仍屹立不倒,并进而形成法国民族国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生] 137年前,1883年4月25日:前苏联元帅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
谢苗·布琼尼 前苏联元帅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Semyon Budyonny,全名: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前苏联元帅,是继成吉思汗、忽必烈之后的一个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著名的骑兵统帅。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卫国战争后,担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专管养马业。
[生] 421年前,1599年4月25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
奥利弗·克伦威尔 英吉利共和国护国公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政治家和军事家,英吉利共和国护国公,曾逼迫英国君主退位,解散国会,并转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出任护国公,成为英国事实上的国家元首。新模范军(New Model Army)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皇党,而克伦威尔是新模范军的指挥官之一。1649年在查理一世被处决后,克伦威尔开始统治短命的英格兰联邦,并征服了苏格兰与爱尔兰,建立起军事统治。
[生] 85年前,1935年4月25日:中国近代史学者李敖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李敖 中国近代史学者
李敖,男,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2008年任满,宣布退出台湾政坛。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敬畏 · 求真 · 鉴今
1.经常谈到自杀(要杀死自己);
2.总是谈到或想到死亡;
3.对绝望、无助或者无价值感发出议论;
4.经常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或“我要离开”;
5.日渐严重的抑郁(深度悲伤、兴趣丧失、睡眠和饮食问题);
6.突然的、出乎预料的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
7.有“死的愿望”,并尝试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
8.对过去在乎的事情失去兴趣;
9.拜访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
10.把事情安排妥当、整理要丢掉的东西、更改遗嘱;
11.专项考虑自杀的方法,寻找付诸实施的有关信息(如互联网),同时寻求获得自杀的手段
以上有自杀危险的征兆中,你中招几个?
其实每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你可以先学着做好情绪管理来满足内心的需求,让自己先开心起来,抛掉所有不愉快
春秋时鲁国贵族,鲁庄公之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掉两个国君,后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二、赵高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却被子婴诛杀。
三、梁冀东汉大罪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桓帝皇后。顺帝死后,与梁太后合谋,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横朝政近二十年。他掠夺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租赋。公元159年,桓帝诛杀梁氏一家,梁冀自杀。
四、董卓初为凉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并州牧,凶残异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死少帝,另立献帝,自为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王允、吕布杀掉。
五、来俊臣唐武则天时酷吏,因告密受宠,后任中丞,后得罪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后处死。成语请君入瓮讲的就是他与右丞周兴之事。
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他口有蜜,腹有剑。在任19年中,唐王朝政事败坏,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七、秦桧北宋时历任御史中丞等职。靖康二年,被金军掳至北方,不久遣归,充当内奸。他结党专权,力主投降,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为世人唾弃。
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以其子世蕃等为爪牙,操纵国事。在任时有五分之三的军饷被他侵吞。公元1562年,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世蕃被杀,抄出黄金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严嵩遂被革职,不久病死。
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万历年入宫。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兼管东厂。他网罗死党,杀害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十、和珅原在清廷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帝所宠,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乾隆死后,嘉庆帝宣布他20条罪状并责其自杀。被抄家产价值约八亿两黄金,等于朝廷10年收入。(来自网络)
民间有些高人,八字一出,用脑一算,便知此人是死人八字,令求测者惊叹,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情,得有丰富实践经验。有的盲人用《禄倒马斜诀》断生死,准确率在60%—70%,运用精熟可达到更高。但《禄倒马斜诀》对有的同类型适用,有的类型却无能为力。其实看生死方法很多。本文论述三种断生死原则方法,准确率很高超过《禄倒马斜诀》,并且适用面广,对各种类型的八字都有一定灵验度。只要灵活使用,准确率可达80%以上。下面将此法公开于世。 有关生死问题有三个判断原则: 第一是反吟论生死。 第二是伏吟论生死; 第三是养生与死墓论生死。 下面详细论述: 第一反吟(相冲)论生死:有一个原则就是少年运反吟到年柱16岁,青年运反吟到月柱32岁,中年运反吟到日柱上48岁,晚年运反吟到时柱上64岁。也就是说相应年龄段之大运反吟到相应年龄段的限运柱上,主本人在此十年大运中有性命之忧,这是第一步初定,此人在哪步大运内有性命之忧。 第二步找流年看在哪个流年应凶,一般给人预测可找出个一二个最严重的流年,怎样确定流年呢?一般都在流年与大运或命局伏吟之年或逢日墓之年应凶。 有些人逢生死之灾并没有死,但总有九死一生的味道,定是生死千钧一发的时刻。 第二个原则是伏吟(相同):伏吟论生死其范围不限与同一个时空段的大运冲到同一时空段的四柱,只要看大运与命局有伏吟现象,表明此段大运有死人倒寿之象。此种方法看生死有时并非是本人有死亡之灾,很可能是近亲有生死之灾。主要是看用神,用神被克那是自己,否则是六亲看何柱,何十神受冲,受克无生,便是哪个六亲。
确定在哪步大运有生死之灾时再推流年,一般是在伏吟流年应灾,古书有:“逢岁运并临,不死自己则死他人。”虽然并不是个个如此,但也是断生死应期一个标准和方法。上面正是岁运并临的使用原则。伏吟包括岁运并临。还有一点有时并非是在伏吟年死。往往是在伏吟逢合、合后之五行又同属于伏吟之五行也是应期。 第三个原则日干行养生与死墓运,这个原则比较着重于冲合会,要命中岁运一定有感应,如何感应呢?就是一定要日元或十神所代表的亲人之养生或死墓被冲出本命,或从外面冲入本命,或者在原命中被运程冲掉。或者被合入本命(从大运或流年到本命)合出本命(原来在命中有的东西,被岁运合出去)。这组原则什么都可以论,比较复杂,一般如果没有很充裕的时间,是无法一个个去排出来,命局都有,偏才,正印,正官等等六亲,无法去一一核对每个六亲养生与死墓。除非是在研究自己的命造。 以养生与死墓断生死,不但可以以日主来一一核对,看六亲生死也以此法一一核对,看日元或六亲在原命局,及行运中是否碰上死墓,若死墓在命局在大运占全,那么可以初定,在此步运有生死之灾,再逢死,墓,绝之流年便是生死应期。 至于养生,最怕长生之反被冲出冲掉,逢大运冲掉,必主有生死之灾,逢给日主冲加力之年,便有生死之兆。
例:乾造:癸巳辛酉辛卯戊戌 212223242 大运:壬癸甲乙丙 戌亥子丑寅 本造12岁行癸亥运与年支巳冲,这也是一个关口,在12-17岁时会遇到性命之忧之事发生,现行乙丑运,巳酉丑三合加强了金力,来冲日支之卯,而这个卯刚好是中年限运段,本造36岁刚入中年那就有性命之忧了,在哪一年有性命之忧呢?只有发生在巳酉丑的年或者是加强帮助酉金力量的流年,88年戊辰年辰酉合化金。本来八字卯酉冲,中年柱受到伤害了,这样酉辰合金使卯木连根拔起。次年必有生死之危,否则也难逃己巳年。巳酉丑之合金局。日主又逢死地。实际:88年戊辰年死于胃癌。再如:乾造:
癸丙戌丁 未辰申巳 大运:乙甲癸壬辛庚 卯寅丑子亥戌 102030405060
本造:晚年运,冲到时柱,大运辛亥与时柱天克地冲,与原局反吟,所以在此步大运有性命之忧,不死也是半条命,九死一生,人生性命之关口,从51岁开始就算晚年,结果此步运中发生了两次的性命灾难,幸好均绝处逢生。 到了庚戌运,是大运的第六步,与月柱均为天克地冲,辛亥与庚戌两个大运刚好太接近,这个庚戌运,不但冲提纲,且是日主的墓库。古代在命理上有个原则是:用神死绝之处或用神被合被冲消减掉,均有性命之忧。 本造50-60岁中,53岁于南京中央部开会后出来被刺未死,56岁戊寅年,逃难至越南被炸未死。庚戊运甲申年62岁至日本因故去逝。
例如,乾造:丁巳庚戌癸丑乙卯
大运:已酉(6岁)流年:甲寅 本造在第一步大运,甲寅流年就去世,癸水日元见到时支卯木是长生,最怕合出(合化掉)冲出,胎养也是一样,胎就是怀胎,婴儿动了胎气,就要流产,元神的胎气若连根拔起就无法完成一生,而胎养生刚好是十二长生表的前与后段,生命的进展,胎养生的气息在前面,后面是死墓绝。 本造是长生被冲出命局,连根拔起,不管冲的是哪个时空柱,这个冲很厉害,因为大运已酉运支酉与命中巳丑合成金局,增加了酉金的力量有三倍之多,来冲卯,这个八字就了犯了胎养冲出或合出的原则而死。逢流年甲寅,卯由寅木帮扶不服冲克,必引起金木相战,结果日主遭殃。
第9课《古诗三首》
电子书
知识点
从军行
>> 注释 <<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 <<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 <<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千仞 五岳 摩擦 遗憾
巫术 襄办 蓟北 衣裳
二、比一比,再组词。
贵(宝贵)岳(五岳)堂(礼堂)镶(镶嵌)涕(鼻涕)
遗(遗憾)丘(山丘)裳(衣裳)襄(襄办)递(递交)
三、多音字组词。
shɑnɡ 衣裳
chánɡ 裳裳者华 裳裳光明
四、近义词。
遗憾—(可惜)悲凉—(凄凉)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悲凉—(欢乐)
六、先解释带“ ”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句意: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句意: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3、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天。
句意: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批判之情的诗句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想象,描写“喜欲狂”的激动心情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填空。
1、《从军行》中通过对西北边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由景及人,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遗民迫切希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要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的喜悦心情与还乡的决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
九、默写古诗《从军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