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癸字怎么读(戊字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1 21:19:10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晋朝成语-呼庚呼癸

呼庚呼癸

【读 音】:hū gēng hū guǐ

【释 义】: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出 自】:《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相关成语

呼不给吸呼风唤雨呼来喝去呼卢喝雉呼牛呼马呼牛作马呼朋唤友呼朋引类呼群结党呼天号地呼天唤地呼天叫地呼天叩地呼天抢地呼天吁地呼天钥地呼吸相通呼吸之间呼幺喝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癸”

《说文解字》之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十讲:癸

今天,我们讲的两个话题是:

第一个:现如今人们的思维层次不高的原因;

第二个:解读十天干的第十位:癸。

第一个话题:现如今人们的思维层次不高的原因;

我们可曾想过以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先秦以前中国人的思想如此的睿智深刻,生命内在似乎充满了活力,以至于百家争鸣、诸子并出?为什么秦汉以后就少了呢?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更不行了呢?

我们的思想似乎禁固住了,没有了创造性。有位老师曾经说:三代(夏、商、周)以前的学问是“淌”出来的;三代的学问是“长”出来的;汉唐的学问是“嚷”出来的;宋、明的学问是“想”出来的;清以后的学问是“仿”出来的;建国以后的学问是“装”出来的。

学问能自然流淌出来,是因为积淀深厚;能一嗓子嚷出来,是因为金戈铁马、内力强盛;冥思苦想出来的也还不错;但到了装出来这一阶段,真学问也就出不来了。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之后,对于现如今汉字的“简化”我还是有些担心的,需要认真的思考与面对。简化字固然有它便于认读、记忆、书写的优点,但会不是因为“简化”而丢了更为重要的“内涵”呢?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恰恰都保存在这些“内涵”之中。我不是提倡复古,而是讲“寻根”,寻找我们近代因为物质文明的落后,而被丢失的民族的文化之根。

汉字的字形,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真(楷)、草、隶等等的变化,其中根本性的、大的改变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秦汉时期,汉字由篆变隶,脱圆为方,变成方块字。大篆是圆体字,用的是弧形的曲线;小篆虽然趋近方形,但笔画仍是曲线。比如,大篆体的“日”字是个圆圈,中间有一点,它保留了最初造字时太阳的象形元素。隶书,则变圆为方,变成了现如今我们常见的方形的“日”。这样一来,文字原本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曲线,变成了横平竖直的直线,立体的“天圆”没有了,思维被规矩在“地方”上,但表达字意的元素都还在,这也就意味着直观思维被降低一个等级。

隶书:变化气质 陶冶性灵

第二次就是在建国以后,汉字几经简化,由繁入简,破坏了汉字的原本的整体结构。文字的“部件”被简化的残缺不全,承载的信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也就无法一下子直接追溯到当初造字的初始状态,这也是现如今人们思维上不去的重要原因。这也就意味着直观思维又被降低一个等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更能明白学习《说文解字》的重要性,也能独立思考汉字的简化所带来的问题。

下面开始讲第二个话题:解读十天干的第十位:癸。

癸,是十天干的最后一位。

它的甲骨文字形像个花瓣,更像一把伸出三个尖儿的长矛。

这是从小篆的字形来看的,许慎没见过甲骨文。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字体一路演变的字形来看,“癸”字的本意应该就是兵器,但是因为后来它被假借为天干的最后一位,为了避免混淆,又另造了一个会意字:“戣”,这个字念(kuí),就是指古代戟一类的兵器,而“癸”作为兵器的本意于此也就消失。

那为什么会把“癸”假借为天干之一呢?

因为它形似花瓣。更准确一点说,就像冬天的雪花

,六个瓣,与“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暗合。所以《说文解字》里许慎解释说:

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

意思是说:癸,代表冬令,这时候水土平整,可以度量。“癸”的篆文字形,像水从四面流入耕地中央的样子。在天干顺序中,“癸”跟在“壬”后面,像人的脚。

于是就有了下边儿的指代关系:癸,代表冬季、北方,五行属水,称为“癸水”。

癸水,在天,是冬天的雪花;在地,指是桂林的漓江。

古人把漓江称为“癸水”,书里曾经有这样一段话:“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癸水,在人,就是肾所藏的精气。在女子,就是专指月经。因为它是“天一之气,下而为水”,所以又叫做“天癸”。

《黄帝内经》里讲:“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阳交,故能有子”。癸,有冬藏之意,也就有了孕育之意,这就又衔接了接下来要讲的“地支”,地支的第一位就是“子”,大家看,这很玄妙吧?

我们常常说,汉字同音往往同意,所以癸又通“归”。宇宙万物,它是一气变化而成的(指元气、混沌之气),所以“天一生水,水变归易(易者,上日下月),万法归宗”,由癸又回归到甲(前面讲过,甲是指新生命破壳而出之形),又开始一个新的生命的循环周期。所以,甲子年,是干支记年法的第一年,也喻意新生之年,故而称“六十一甲子”,可见我们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

至此,“十天干”已经全部讲完,下一讲,我们将这“十天干”综合起来,全面进行一个总结分析,更有利于大家的理解与记忆。

希望通过此讲,能让大家更了解汉字中蕴藏的奥秘,更喜欢汉字。欢迎大家点赞、转发与收藏。

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广老师讲国学”头条号,我会不断的更新,同时也欢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评论,因水平有限,难免讹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天干地支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被称为“十大天干”,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甲为阳,丑为阴,不能相配,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一、十天干

1、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2、天干喻人含义

甲木属阳,一般指森林大树,性质强壮。甲木有恻隐之心,具上进心,好华美的事物而有风雅的性格,进退有情有义,处事负责,但缺乏应变能力,又因常烦恼故做事多老苦。

乙木属阴,指小树花草之类,性质柔软。乙木富同情心,性情和蔼,外表谦虚,但内心占有欲强,虽有才能,但常烦心。

丙火属阳,指太阳,炎炎炳照之意。丙火为火之兄,含有朝气蓬勃,热情开朗之意。还含有适合各种社交活动,但也易被误解为好大喜功。

丁火属阴,指灯火、炉火等,火势不稳定,得时有力,失时无力。丁火为火之妹,具有外静内进,思想缜密的性格。但是多疑与心机是其缺点。

戊土属阳,指大地的土,广厚茂盛,又指堤坝之土,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戊土诚实,厚重,性情笃实沉稳,为人憨直。

己土属阴,指田园之土,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己土重视内涵,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但度量欠广,易生疑心。

庚金属阳,指铁、刀剑、矿石等,性质坚硬。庚金精神粗犷豪爽,意气轻燥,性情刚烈而重义气,个性好胜,具有破坏性,人缘佳,容易相处。

辛金属阴,指珠玉、宝石、砂金。辛金性较阴沉,温润秀气,重感情,虚荣心强而爱好面子,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缺乏坚强的意志。

壬水属阳,指大海之水。壬水为水之兄,含有清浊并容,宽宏大度之意,能潜伏和包容,富于勇气。但也有依赖性强,凡事漫不经心之意。

癸水属阴,指雨露之水,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癸水为水之妹,其人平静,柔和,内向,勤勉力行

二、十二地支

1、含义

子,孳也,谓阳气至子,更孳生也。万物孳生萌子。

丑,纽也,言阳气在上而未降,万物厄纽,纽芽于丑,未敢出也。

寅,引也,万物始生螾然也。

卯,茂也,冒也,言阳气生而孳茂,万物茂于卯。

辰,震也,万物经震动而长。

巳,阳气之已尽也,阳气盛之尽,万物盛于巳。

午,阴阳交,故曰午。

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身也,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犹也,已老也,万物皆犹缩而熟于酉。

戌,灭也,谓此时万物衰灭也。万物毕而入戌。

亥,刻也,此时阴阳刻杀万物,阳气藏于下,万物收藏。

三、干支纪法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甲子年在历史上不止一个,离我们较近的甲子年是1924年和1984年还有2044年。在六十甲子当中,10个天干,12个地支。甲子年是循环的第一年,每60年一循环。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子年,前一位是癸亥,后一位是乙丑。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甲属阳之木,地支之子属阳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四、时辰八字

时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年月日时共四柱干支,每柱两字,合共八个字,故称。生辰八字在汉族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汉族星相家据此推算人的命运的好坏。八字预测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从李虚中的三柱、到徐子平的四柱,到的四柱太阳律月亮律。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24时),为一日之始。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依此类推,亥时是现实中的21点至23点。《智取生辰纲》中有说到:“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与天干地支计时法类似的,还有十二时段计时法。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生肖

五、十二生肖

1、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3、十二生肖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4、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5、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6、十二生肖的故事。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欢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满们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7、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

8、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