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
“章”,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中的一级汉字。你要是不认识,我也没办法。
但是,“章”究竟什么意思,我也不完全清楚,只是大概明白。
说文书影
《说文解字》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许慎认为,“章”属于音乐系列。
说文注书影
《说文解字注》也是这个说法,“章”由“音”和“十”组成,落脚点在“十”。所以,与人自我介绍,要说“我是音十章”,不能说“我是立早章”。别人爱怎么说,那是他的事。
康熙字典书影
《康熙字典》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现错误的辞书,对“章”的释义没有突破《说文解字》。
大体可以看出,前人对“章”的研究,是有定论了。
但是,前人是前人。你的脑袋,没有必须长在别人的肩上。
“章”字
“章”字,初文始见于商代金文。“章”字的金文字形,是“辛”字加上一个圆圈。有人说,“章”是“辛”的本字;有人说,“辛”是“章”的本字,都有道理。并且都是古人说的,想争论,也找不着人了。
“章”与“辛”,确实有着密切的关联。
辛,古代刑刀。辛苦、辛酸、艰辛、辛辣、辛劳、辛艰……没有一个是好受的感觉,都是与“刀”有关。
刻刀
“辛”加一个圆圈,什么意思呢?我认为,从“辛”到“章”,“刀”的性质改变了:原来的刑刀,变成了刻刀。过去街头有刻私章的,也在街头有刻公章的,这是一个很通俗又很深刻的理解。“章”,本义指的就是“印章”。
有人认为,“章”又是“彰”的初文,本义指花纹。由花纹引申为刻有印文的印鉴,所以“章”又引申为“规章”。我认为说反了,“章”本来就是拿刀的意思。后面,再说说“彰”字。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祭天、祭神用的,也就是用来“哄鬼”。社会生活中,用到的只是“印章”。所以,“章”承揽了所有中国文字的功能。据说,仓颉造字时鬼气得大呼小叫。这可能是真的,因为仓颉造字扩大了文字的应用范围,对鬼构成侵权。
封泥
《中華字海》里,收了汉字85568个。有点过份,能用上十分之一的人都是专家。人类早年拿一个“印章”,就能解决85568个汉字才能解决的问题。
“章”,其实一开始就是指“骑缝印”,这就是“辛”字加一个圆圈的由来。加个圆圈,目的是防伪。现在的“骑缝印”,功能仍未改变。
凡是以“章”结构的汉字,基本上都是上述这种意思。看看实例:
“障”,左“阜”右“章”。“阜”,大土山的意思,引为阻隔。 “章”字中间为一竖,就是分离、隔开的意思。
“彰”,左“章”右“彡”。“彡”,代表羽毛,目的是显眼。人类早年刻写书契,目的是表达双方的意愿,也就是“彰显”。
“樟”,左“木”右“章”。古代书契是木质的,造纸的人还在打猎。古人不傻,选择做书契的木头,当然要挑大的。“樟”,指的是大木,不是特指“樟树”。
玉印
“璋”,左“王”右“章”。“王”即是玉,“璋”是制作印章的另一种材质。属于高档印章,平民的印章一般不用。
“獐”,左“犭”右“章”。“章”跟动物有什么关系?其实,早期的“獐”作“麞”,从“鹿”,“獐”是“鹿”的一种,古代的动物分类就是这样。“麞”改“獐”,也是有道理的。“獐”又叫“牙獐”,牙齿长,结绳和书契是契约在中国的早期形态,獐牙用以解绳,还是与“印章”有关。
“蟑”,这是最不好的汉字,即“蟑螂”。不过,“蟑螂”跟我们老章家没有关系。“章”只是“蟑”的声旁,仅用以表音,就这一点我仍然有点不乐意。
统而言之,“章”即“印章”,偶尔听听乐章,写写文章,也未尝不可。老章家的人,讲规矩,一言九鼎。
印图
章字的解释争议也很多,至今无定论,通常都认为章是辛字头,与刑刀、约束、契约、法度、章节、印章等等有关。今天立足于农耕起源,本节专门论述“章”的含义。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脱离农耕起源,一切农耕文明的探索就无从谈起,农耕文明的探索必需以农为本。
目前章字最早始见于金文,不过章字何时造字,尚不得而知。章在“辛”字基础上演变而来,这一点基本没有争议。金文是最接近甲骨文的,金文的章字字形也没有太多悬念,由甲骨文“辛”和“日”组成。战国时代的“章”字多加了下面的一横,与现代的章字更接近。后来逐步演变为断开,就成了现在的写法。
按以往各观点解读“章”字,都很难与农业有关,当然未必所有的字都必须与农业有关。但是“章”字不同,章是“獐”“漳”“彰”最早的写法。是二十八宿名之一,柳宿定名柳土獐,章字不应出现太晚。星宿名不与农耕联系解读实在是说不过去,星宿就是为农耕而诞生,何况较早出现的字,也需要从农耕角度考量一番。
以金文“章”来解读,章由“辛”和“日”组成。“辛”字本系列已经专门解读过在此不赘述,辛是代表农耕收割阶段,甲骨文辛字倒三角表示指事位置,一短横表示刀割谷穗,这其中包含“无中生有”的造字思维。“日”放在秸秆的部位,表示收割过谷穗的秸秆在早晨的朝阳中摇曳,朝阳看起来比一天其他时间都大很多。故有彰显之意,“章”本义是表“彰”,表达彰显的彰。音源应是“长”,取义“涨”“胀”。“章”字造字思路与“東”类似。
辛字代表农作物收割完成,对农作物来说是一个周期已经完成。农耕作物始于“商”,终于“章”。“商”字,本系列已经专门解读,在此不赘述。 “商”是一场祭祀活动,称“燎祭”。“章”同样有庆丰收时的祭祀活动,许多少数民族有丰收祭祀活动,表达对神的还愿。这个农事阶段的祭祀活动的起源也是“彰”的体现。因此“商”的祭祀为许愿, “章”的祭祀为还愿,这样解读更符合上古农耕与祭祀风俗。
章的本义为彰,其第一个引申义是颜色。青中带赤为“文”(纹),白中带赤为“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农历九月底,结霜的秸秆在初生朝阳映照中,白中带赤而谓之“章”。
庙底沟彩陶的与众不同,正好有白中带赤的“白衣彩陶”,庙底沟正好还是星宿观强烈的族群,双槐树、青台遗址均可证明。庙底沟白衣彩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信仰。“金”的五行是白色,彩陶饰以白色,也表达了五行的色彩。
庙底沟白衣彩陶施白色化妆土,形成红胎黑白纹饰,为其特色
白衣彩陶的星形图案是庙底沟一大特色,是“星纪”(也是十二星次之一)的体现,表文章、表章法,可引申。在彩陶上刻画做标记亦可为之,引申。
章节,也可引申,从“商”至“章”包含了天干八个阶段,从甲至辛。至“章”之时,终结,也有完毕,终结之意。甲至辛表达农作物一个生命周期终结,从春分至霜降,天干从甲至癸表达农事活动一个周期终结,从春分至冬至,二者并无冲突。章与节气相提并论,自然有节,还有比这样解释“章节”更有农耕智慧的吗?
障碍之“障”,本系列柳土獐宿已解读,此处不赘述。
创造这些智慧的先哲,比我们智慧得多,只有理解了他们智慧的思路,才能探求智慧的成果。文化复兴之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爱好者和使命者共同努力。
把思维方式总结成一句话:思路顺理,其义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