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面相命理

金字旁自木什么字(金字旁带木的字有哪些)

时间:2024-01-13 23:38:59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字知字明|元素周期表中的汉字

现代化学里的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的。一开始是将63种元素依照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以表的形式排列,后来新增到 118种元素,这么多新的元素如何用汉字命名?新元素如钴、钯、钠、镉、烷、炔、烃、氯、氢、氮、氨等,这些字又是谁造出来的呢?中国人又是如何快速消化吸收现代科学的呢?

中国人开始普遍认识现代化学是在19世纪后期,比西方晚了一两百年。实际上,当清朝徐寿翻译《化学鉴原》时,化学已经是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如何将新的西方科学引入到我们原有的汉文化中,是新造字还是直接采用拉丁文或英文,对当时的化学学术界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真是用拉下文字或英文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氧气就需要用 oxygen 来书写,用汉字大概要书写成“奥克西津”,那么念完118个元素的周期表大概需要现在四倍长的时间。

元素周期表中的汉字,许多是徐寿确定下来的,但“确定”不等于全部重新造字,他一开始选用的大部分的字,其实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原来有的一些金字旁、火字旁的生僻字,徐寿不过是“废物利用”而已。

然而,元素众多,己有的字很快就不够用了,徐寿很聪明,他根据物理性质翻译了“氢、氧、氮、氯”(原文作“轻、养、淡、绿”),又根据形声法则,对于众多的金属元素,以金字旁加上音译之后的声符汉字组合,于是“钙、镁、钍、铋”等一大波新字出现了。

近代化学家们在翻译化学著作时,同样巧妙地将两个字的部分凑起来造出新字,读音也是两字相切而来。如“烃(碳氢)、羰(碳氧)、巯(氢硫)、羟(氢氧)”等。“烷、烯、炔”则为形声兼会意字,声旁分别取自“完”“稀”“缺”,以表示其不同的饱和度。

随着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科学大发展,以徐寿为启蒙者的中国化学家们的眼界越来越宽,造字也就变得更加完善。首先造字的规范性得到提升,最突出的贡献是元素周期表。如果仅仅用汉字排成周期表的序列,我们同样可以解读出很多信息:因为是形声字,所以不认识的字一概读半边,解决了读音问题;“气、石、水、金”四个偏旁说明了金属与非金属,以及常温下物理状态的问题;由《化学鉴原》脱胎出来的“氢、氧、氮、氯、溴”等还体现了其密度、生物、颜色或气味方面的性质,这让中国人学习化学元素比西方人还容易。

很多元素名称和明朝王室的姓名雷同,比如:永和王朱慎镭、封丘王朱同铬、鲁阳王朱同铌、临安王朱勤烷、唐山王朱诠铍、庆王朱帅锌、伊简王朱颙炔、唐靖王朱琼烃等一大批藩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明朝王室子弟为何有如此奇怪的名字?

原来,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四房子孙,他考虑到随着子孙繁衍,可能名字会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字的方法。他为二十四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订了二十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凡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朱元璋孙子辈的建文帝朱允炆,他是“允”字辈,“火”行。

这些“五行字”看起来好像是朱元璋和宗人府为子孙后代造的字,其实绝大多数在《说文解字》《玉篇》《广韵》《集韵》里面都能查到。比如:

朱公锡的“锡”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银铅之间也”。朱均铁的“铁”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黑金也”。朱恩钠的“钠”字:《玉篇》解释为“打铁”。

朱恩铜的“铜”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赤金也”。朱恩钾的“钾”字:《广韵》解释为“铠甲也”。朱帅锌的“锌”字:《集韵》解释为“刚也”。

朱诠铍的“铍”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大针也”。《黄帝内经·灵枢》中已经出现了“铍针”。

朱安汞的“汞”字:《集韵》解释为“丹砂所化,为水银也”。朱勤烷的“烷”字:《集韵》解释为“火也”。朱颙炔的“炔”字:《集韵》解释为“烟貌”。朱琼烃的“烃”字:《广韵》解释为“焦臭”。

徐寿大量地用这些生僻汉字对译西方的元素名,后来它们的本义逐渐被人们淡忘了,而大家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也不会收录这些字的古义、本义,但是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当然不能依照元素的意思,仍然需要依照古义。

宝宝取名带【挺】字,正直善良、气质佳,精配100个,起名不愁!

挺,属性为火,原本含义为笔直,也可以用来表现支撑的意思。作为孩子名字,寓意正直、善良,形象感很不错。

竟挺、 挺严、 挺松 、挺星 、挺立 、克挺 、挺祯 、挺法 、展挺、 丞挺、 挺诺、 挺采、 韫挺、 挺丞、 挺靖、 挺元、 挺景、 挺吐、 挺敬、 竟挺、 挺宾、 挺城、 路挺、 挺白、 亚挺、 挺怀、 挺何、 挺定、 洪挺、 挺兵、 挺军、 挺克、挺明 、挺文 、挺海 、挺寅 、挺新 、舒挺 、进挺 、铂挺 、挺河 、挺驭 、挺红 、肇挺 、挺陵 、挺键 、挺根 、挺宇 、挺鸿 、挺霆 、文挺、 挺归、 挺龙、 挺宽、 崇挺、 艺挺、 挺浚、 挺金、 挺佰、 挺正、 挺鉴、 挺冉、 挺端、 挺印、挺枫 、挺羽、 挺骥、 挺木、 小挺、 挺晖、 丹挺、 玉挺、 挺钰、 挺锐、 康挺、 挺璋、 诘挺、 挺铵、 挺畅、 挺修、 挺波、 挺挺、 玮挺、 崇挺、 挺垣、 建挺、 挺祖、 挺苎、 挺恒、 本挺、 挺斌、 挺诺、 挺童、 挺瑞、 挺添、 勋挺、 启挺、 挺廷、 挺茱、 挺保

关注我,看更多好名字;如果您想起更好名字,请来找我。

实在不行,就改个名:一剂命运的药!

名正则言顺,玄学还是科学?

前几年的辽视春晚里,宋小宝在全国人民面前科普了一通五行学说:

宋小宝:金木水火土六十年一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赵本山:你克我。

这典型的中式笑话,体现了中国人对命运的理解——人人命中有五行,五行常常不平衡。解决这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起一个具有五行色彩的名字去回应,像一味药,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五行思想与姓名文化相遇,会诞生什么?中国人信“命”,便将其体现在姓名之中,借助五行名字,寄望于改变命运,调节命理。

那五行的原理何在,起名时又该如何下这药,我们不妨从南宋进士朱松给儿子朱熹起名的案例中,一窥究竟,去感知五行入名这一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给儿子起了个名叫“朱熹”

公元1130年9月的一天,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被后世奉为理学大师的朱熹诞生了,抱着怀里的儿子,朱松非常开心,脑海里开始盘算给孩子起个什么震古铄今的名字。

当时的人怎么取名?宋人俞成在《萤雪丛说》里说道:“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不以‘希颜’为名,则以‘望回’为名(仰慕颜回);不以‘次韩’为名,则以‘齐愈’为名(仰慕韩愈)。甚可笑也。”狠狠地批判了一通时人取名不够谦逊的风气。

思索再三,朱松采用了一种更加深刻有内涵的方式——五行入名。

在朱松给朱熹起名前,这样的起名方式已有先例。早在唐元年间,望族博陵崔氏的子弟崔镇,就给自己三个儿子依次起名为崔浔、崔澄、崔溆,因为自己的名字“镇”是金字旁,按照金生水的原理,孩子们的名字里少不了一片汪洋。崔家的老四虽然只留下了小名“小多”,想必这多出来的,也只能是水。

朱松寻思着自己名中有木,孩子名字里必须得有火啊,所以他开始按图索骥,寻找着代表火含义的字。从汉字的角度,可以形补起名。所谓形补,就是五行缺啥,就用表达类似属性的字或偏旁补充。可以取火字旁表示阳火的字如:火、炎、炳、炫等。也可以选择日字旁表示阴火的字如:电、早、晓、晨等。

朱松想了半天,最终决定,取一个有“四点底”的“熹”字。这看似有些无厘头,明明应取火,却选了个四点水,让人很容易误解为朱熹是爹,朱松是儿子。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四点水,读为火,在古代同火,因而很多表示加热的汉字,如“蒸”“煮”都用它作部首,“熹”字也有炽热之意。

▲ 朱熹像

父亲不但给了孩子生命,还用自己的名字给后代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长和延续。

这无疑让古代中国人非常感动,并愿意把这种呵护后代的细节传承下去,像朱熹就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为“朱埜(yě)”“朱在”,意为火生土。他的孙子叫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通过曾孙朱浚的名字可以知道,孙子的名字应该是继承了五行入名、相生相衍的原则,用了“金”字旁。

基本原理:五行相生相克

在说五行入名之前,我们要先补补五行的课。

在古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它们既是指具体物质材料,如《左传》中所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也指万物所处的五种状态和特性。木因为能生长,代表生命、创造力和女性气质;火代表着能量和智慧;土因为厚重载物代表稳定和忍耐;金则代表竞争、敏锐和男子气概;水被因形赋义,代表着流动和沟通。

▲ 五行生克、五行与干支的对应关系。

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颇像今天的职场关系,非常微妙。

融洽的时候,五行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成就彼此: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一旦到了不和谐的时候,也会剑拔弩张,死磕对方: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古人喜欢用这一套生克关系去解释社会生活的点滴,大到五德终始说——每个朝代都被附会为或水德、或土德等五德之一,人们以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解释朝代更替;小到用五行相生原理给后代起名。

▲ 五行命理。绘画/杨兆恩

入宋之后,五行相生取名法日益流行。南宋名臣胡铨,长子名为胡泳,长孙名胡槻,取金生水、水生木之意。编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学家李焘,生子李壁、李埴,取火生土之意。

将五行入名发扬光大的,却是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子孙取名煞费苦心,不仅规定了各个支系的字辈,还要求第三个字符合五行相生的原理。

《明史》有载:“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袭,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明成祖朱棣之后,依次为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正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然而,随着明宗室人口暴涨,固定偏旁的汉字几乎都用尽了,为了给皇子皇孙们取名,各种奇葩字一一粉墨登场。以金字旁为例,就有铍、锂、镧、锌、钠、钋等,一眼望去,有一种元素周期表的即视感。

八字已定,缺啥补啥

我们今天经常自嘲五行缺钱、缺房、缺爱,然而“命”里真正缺的五行,除了在相亲时偶尔被提起外,已经被现代人逐渐淡忘了。为什么命里会缺五行?又为何每个人五行所缺不同?这还得从五行命理和生辰八字说起。

汉代王充在《论衡》里说道:“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这是命相学的发端。后来,唐人李虚中创“三柱法”(即年月日各为一柱),宋人徐子平在此基础上增加一“时”,合为四柱。四柱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比如今年为己亥年,农历七月为辛未月,初一为庚午日,正午十二点为壬午时,每柱两字,共八字,己亥、辛未、庚午、壬午,即通常所谓的生辰八字。

▲ 影视作品中的剧照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他的八字就已经定下了。同时,古人又把五行理论附会到天干地支上,婴儿四组八个字的干支,就对应了五行中的五种属性——即五行命理,每个孩子八字不同,自然命中的五行属性就不一样了。而五行属性不同,命也不同。于是通过八字的五行生克,可以推测人生命运,因此这套“算法”广为推崇,故徐子平被尊为“八字祖师”,而宋代五行取名也蔚然成风。

打个比方,每个人的五行,好比是上天发的八张扑克牌,金木水火土,可能是四对儿,如2金2土2火2水,也可能是单、顺子和炸,如某婴儿的八字是3金2土2火1木,那么他的五行缺水,且金多木少。

▲ 黔东南村子里的命理古书。摄影/林少波

五行中的某一要素过多或者不足会怎样?在华裔作家谭恩美名作《喜福会》中,许多人物就因为五行不足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吴晶妹的爸爸因火元素太多而脾气暴躁;胡安美因五行缺木而优柔寡断缺少主见,小时候无话不听,导致苦恼和麻烦重重;最有意思的是,有个叫江灵多的女人,婚后一直不孕。让人看过八字后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在五行观念里,女人必须缺一行才能生子。江灵多本来五行缺金,婚后却穿金戴银,五行一下全了,自然不能有孩子!

就像教宣传人一出生就带有原罪一样,我们的祖先也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你一出生,绝大多数命里的五行,不是多了这,就是少了那。解决的办法就是补足——既然刚出场的游戏人物属性差点意思,那可得起个好名字调和一下属性,才好开始“打怪升级”。所以鲁迅儿时的小伙伴因为生在闰月,五行缺土,被叫做“闰土”。

▲ 少年鲁迅和闰土

而《喜福会》中那些生活在美国的第一代移民,虽然说孩子变成“ABC”(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名字变成了洋文,但是在名里补五行的传统是不会改变的。如胡安美给女儿起名为萝丝·胡·乔丹(Rose Hsu Jordan),就是取萝丝的“玫瑰”之意,用木来补充女儿五行中木的不足。

我们再回到朱松给朱熹起名的故事里,朱熹出生的时候,八字分别是:庚戌、丙戌、甲寅、庚午,对应的五行依次为:金土、火土、木木、金火,加在一起是四对儿,2金2木2土2火,唯独缺少五行水。如何补水?

▲ 算命取名不可分时至今日,命运与姓名存在某种密切关系,仍旧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图为一家起名行的广告,“八字查运,改运转运”,就是五行取名的真实反映,并且大有市场。摄影/朱子浩

在论文《宋代姓名文化研究》中,作者朱孟臻解释道:“熹”是炙烤的意思,它虽然五行属火,却也和水脱不开关系。朱松巧妙地用“熹”作为儿子的名字,既使木生火的相生顺序得以保持,同时又多少给儿子的八字补了水,实在是一举两得。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箴言:“名者,命也。”名字和命运似乎有着难以名状的关系。古人在医疗技术落后,知天不易而逆天更难的岁月里,参考五行学说来起名,既是一种对自然、生命规律的探索,又是一种在敬畏之下的自我保护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