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版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帛书版原文: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的东西绝对不是让你不懂的。老子的东西你可以不理解,甚至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怀疑,但是他一定是有个逻辑的。而且,老子的逻辑就是要进入到你的生活、工作和你的社会当中去,他不是放在空中的。老子写书不是为了拿论文奖,也不是为了去挣一份工资、挣一份稿费的,他是有心得想告诉你,甚至他根本不为名,连名都不为。现在的人无非是名利两得,要不就是我能挣钱,要不就是我能够有好处,或者是为了名声,能够出名也行。名利都不为,这才是真正的学术者。他只是指导你的生命,能够让你的生命提高更高的质量而已。
但是,现在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一大堆头衔的人,就是为了名,可能还有利。为了名和利,因为你们要这些东西,我就给你,然后号称我懂这些东西,什么都讲给你听。其实一个人什么都讲的话,是很危险的。
最后一句话是核心,前三句话主要是列举了三个不同的示例,来证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读完这章的感觉是,老子把“有”和“无”具体讲了一下——在具体的事情中怎么来理解。可能有的时候太空了、太高了理解不了,他就把这个东西具体到一个你能够看得见的、有形状的东西,来帮助你理解。所以,最后一句“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认为就像“埏埴”,做一个普通的容器来理解,这个东西可能就为了方便你利用,但具体你怎么个用法,它必须保持一种空的状态,你才可以有具体的用途。
这一章其实不需要怎么讲,因为这章太简单了。他就是举了几个例子, 然后告诉大家“有”和“无”是怎么回事,不要太过于注重“有”,而不注重“无”。如果这个房间都是“有”,都是满满的,大家就坐不进来了,所以一定要有空的东西——“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大家其实已经了解了,这种思想就是老子一贯的作风。他经常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那个地方,我们经常忽略我们思维当中的一个境界,就是空的那个境界、虚的那个境界。空是佛家的概念,佛家讲空;道家讲虚、讲静。这里讲“无”,他特别提醒你“无” 很重要,因为我们眼睛里面只看到“有”。
巴菲特曾经有几十个亿还是几百个亿的资金,有几年的时间你知道他天天在干嘛?这些钱在账上,他不动,不买,这就是“无”。但是他也不存银行,也不乱去干别的事情,就天天闲在那。下面的人就着急呀,钱闲在那干嘛?他说,我在等时机呀!他等到了时机可能就赚了大钱,这就叫“无之用”。这就是典型的“无之以为用”,但一般人做不到。
巴菲特最厉害的一次就是他买铜,把“无”字做到了最高的境界。他一直观察铜价格的起伏,观察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有一天他突然买铜了,他从一无所有的铜,一下子变成世界上铜最大的拥有人,只用了一两天功夫。而且后来铜价果然如他所言,迅速上升,然后赚了一大笔钱。这就是很奇特的一点,但是他研究了十几年就是不动手。别人觉得我研究了就要动啊,我学到了本事马上就拿去炫一下,今天学了一加一,明天就告诉你、也告诉他:“我也会算数了!”
家长也是这样的,小孩子学了一点点小东西,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然后就说小孩子已经会这个、会那个了,真是好搞笑!小孩子还不到五岁,家长说孩子已经把小学数学全学完了。如果说他学了一二三年级的数学我可以理解,因为太简单了,但是说全学完了,这让我大吃一惊,不知道怎么学的。然后说这个小孩也很喜欢传统文化,书都背完了,背了好几本书。
我一看,说:这种人啊,要么是天才,要么是魔鬼,要么就是家长瞎说。反正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能录取。为什么?是魔鬼肯定不能录取啊!天才也不能录取,哪怕是谦虚一点, 咱们没有天才的本事,就算了。但是,我觉得更可能的是他母亲有问题,母亲以为他学会了,或者她强灌这个小孩子,那么这个小孩子就算真的很聪明,他也一定会有心理障碍。 而且家长的教育方法本身就错了,五岁之前让小孩子学那么多东西干嘛?五岁之前要让他身心发育,肢体发育,让他多做运动,让他健康活泼,是最重要的。学东西可以学,但学东西最不重要了,把前面的东西搞好,他学东西很快的。
我们小孩子学英语的量是大学生们学习量要大,每天一个小时。很多大学生每天练习英语的时间是没有一个小时的。当你有那个基础之后,以后上比较大的量很容易的。干嘛小时候就把他塞得满满的?小身子还背不了多少东西,你就给他背一个大东西,说将来他要做大力士——他将来一定做不了大力士,背一辈子就变成小驼背去了。这明显就是家长给孩子加了太多的负担,是有问题的。家长满脑子的“有”,满脑子的“有为”,拼命地去做,生怕小孩子学不到东西,生怕小孩子成不了天才,这样就完蛋了。
所以,我们这边比较喜欢什么样的小孩子?心态比较平淡一点的家长,他对小孩子的要求就是,他特别关注小孩子的幸福、快乐,希望小孩子将来长大之后对社会有用,这就够了。我最怕的家长就是希望小孩子将来当总统的家长。那些家长到美国可以,在我这边不行。因为那种家长有点不对劲,自己都当不了总统,指望自己的小孩子当总统!
但是,这些家庭在中下层出现得最多。中下层的家长望子成龙啊!就像别人想象我:噢,你培养孩子,将来你孩子肯定要做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吧?我说:错了!如果我孩子喜欢,他做个最普通的人我也高兴,但是这些事情一定是真心喜欢而不是被迫谋生。甚至将来做一个扫地工人也可以。
但是他小时候的训练是有必要的,至于他将来做什么我就不要求,这就叫平淡。所以,反而是层次比较高的家庭,收入比较高,也见过很多繁华世面,他们好像很理解需要什么东西。没见过世面的穷人家庭最可怕了!那些工薪家庭,就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最伟大的人物。其实这是自私,好让自己可以沾点光——靠孩子,这有问题的。
这就是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有”和“无”,不要把“拼命地做”当成是“做”,也不要把看得见的东西当成实的东西。有时候你不做是最佳的做,不去为是最佳的为。
小孩子在三到五岁以下,不去教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他的身心自由发展,多做体育运动这些更好的东西。这就是空,给他一个“无”,对他最有利,对不对?
吃东西也一样,不是一天到晚给小孩子吃东西他就会好,而是他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小孩子饿一点也没关系。从来没有说小孩子会饿出毛病的,只听说小孩子吃出毛病来。只有非洲的小孩子才会饿出毛病来,咱们中国比非洲强多了,没有这种情况。只要有点吃的就随便给一点,粗茶淡饭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干嘛非要给他,生怕他出问题呢?这就是中国很多人的思想。
中国最缺老子思想的道理,如果中国人真懂得老子思想的话,全体去做的话,就会突然发现自己很幸福。你们认为呢?老子就是希望你得到这种幸福。
其实,现在我们中国人已经很富足了。原来很穷,但我觉得自己小时穷的时候,挺快乐的,觉得还很充实。现在已经很富足了,有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中国人全体都有一种共同的表情,你们知道是什么表情?严肃和焦虑,是不是?你们看大多数中国人是不是就是这个架势?所以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一个评价就是:中国人就是不会笑,中国人没有笑神经。是不是这样的?
中国人焦虑得要死,就是因为有一个“有”字,填满了心胸,填得很满,什么都是“有”,什么都是“要”,什么都是“有为”。我要车,我要房……已经有这些的时候,我要更好的车、更大的房……然后完全不考虑它实不实用,完全不考虑它有没有价值。就像住别墅,现在我们的老师住别墅,住了之后他们觉得别墅不咋地,不是太喜欢住。那么大就两个人,我们一个家长的房子,没人住,我们老师在那里住,总觉得空落落的。
现在周边这些别墅都是拿来干嘛的?是干嘛的,基本都是拿来长草的。这些人买了别墅,你知道给谁住了?给猫住了。我有时候逛一些空别墅,看到猫在里面生小猫。绝大多数的别墅是空的,而且现在去的人也觉得住得不太舒服。这就是老子这句话“圣人为腹不为目”。那些就是给人看的,告诉别人我在那边买了一套别墅啊,很神气的。但没用啊!
接下来再讲两个东西,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个词叫“利用”,就来自于我们的古典,就是这章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相当于英文的function,功能;“用”相当于它的用途啊什么的,不好理解。反正这两个东西结合得很紧,但又不是一样的东西。
“有之以为利”,就像这个杯子放在这,它就有了一个“利”,或者有了一个方便,有了一个功能。但这个功能是什么?“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了这个东西,它有了一个“有”存在在这,这叫做它有了一个“利”,有了这样一个功能在这。但是“无之以为用”,你要把这个“无”变成“用”——这个“无”绝对不是像后面字面意义上理解的,一个空的东西,可以装水,然后“埏埴以为器,当其无”,可以装水之用。没那么简单的。
那么,“无”是什么意思?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万能的东西,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固定的东西,怎么想?那个杯子是干嘛的?是装蜂蜜的。它既然是装蜂蜜的,我拿来继续装蜂蜜当然可以,那我要装水也可以,泡茶也可以,小孩子拿了这个杯子可能装蝌蚪养蝌蚪去了,有没有可能?哪天我生气了拿这个杯子摔一摔出出气,可不可以?哪天哪个人来了要打架,拿起来就摔过去,当武器行不行?
我刚刚说的那几个东西叫“用”。“利”和“用”,“利”基本上是固定的,“用”是无穷的,但是“用”能不能离开“利”?所有的“用”都建立在“利”的基础之上。不过这种方式现代人不容易理解,西方人更不容易理解。我觉得这方面西方人比中国人的智慧差一点。比如说大家吃西餐,正规的西餐桌子一摆,三把刀、三把叉、三把勺,一下子九把工具放在那。中国人一看这么多怎么用啊?好麻烦啊!鱼有鱼叉,虾有虾叉,牛排有牛排叉……吃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叉;勺也一样有很多,有汤勺、这个勺、那个勺,反正是不一样的东西;刀也一样,有切牛排的,有切沙拉的,还有干嘛的……所以刀也是一大排。
在中国人看来,就算要用刀又要用叉,用一把就够了。但是中国人比他们更简单,连刀和叉都不用了——找两根棍子(筷子)就完了。两根棍子可以替代刀、叉,这些东西全部把它替代掉了。所以,中国人掌握了老子的智慧,“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那个“用”是无穷的,而不是只有固定的东西。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被专业这个东西困住了,有的甚至一辈子陷在里面出不来,你们的专业就是那个“利”,就是个功能,就是一把工具,摆在那。但是呢,你要告诉你自己或者告诉周围的人说,我是学什么专业的,那就完了!你就只会“有”,不会“无”了。你要“有”,有这个专业,又要把这个专业丢掉,丢掉你的“有”,那才叫“无之以为用”呢!这样你才有“用”,否则你就没“用”了。如果你不会“无”的话,你只能摆在那里玩。
我是一个新闻专业,我就只能到报社去,或者到了报社去,我就只能当记者,那就叫有这些以为“利”,你根本就没“用”。你要“无”,你才会忘了你的专业。大家去统计一下,在报社里,名记者统统不是新闻专业的,有没有错?然后大家再看看中文系,名作家统统不是中文系的,有没有错?但是搞编辑的,为他们编书的人,大多是中文系的。所以,你把专业看得那么重干嘛呢?那叫笑话,是不是?
西方分出来了专业,但西方不重视专业。按道理,中国人最不应该重视专业的,中国人应该最重视“用”的,我要“用”干什么。但是现在有些人被灌了一些不中不西的东西,一个个把专业看做了不起的事情,那叫不叫笑话?那真的叫笑话。一个人把文凭看成天大的东西,那叫不叫笑话?那就是“有之以为利”了。
“有”这个东西当然有“用”,但是你也不要把它看成是真正的“用”,它不是“用”,它只是“利”而已,一个方便而已。“利”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方便,有了它可以很方便,“利用利用”。但是“利”没有什么用途的,“用”要看你怎么用你的智慧把它“用”起来,使得它有无穷的用途。
所以,你的文凭、专业都不要看得太“有”了,要把它放掉。放掉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们比我幸福得多。为什么?你的人生就宽广了。你们处在中国最好的时期,又处在你们最年轻的时候,面前有无穷的道路可以选择。但是你们不会这样想,你们大部分人会说,我们倒霉呀,我们的选择太少了!我们的位置已经被你们这帮人给占住了!地位占了,功利也占了,现在我挣钱怎么也挣不赢你们……等等一大堆沮丧的东西。
这个社会永远缺能干的人,但是这个社会永远不缺需要别人指挥的人,那样的人到处都是。要是你喜欢学,你喜欢听,只要给你机会,你总会做事的。给我什么机会,我就做什么人——让我去做教育,我就去做教育;让我去做商人,我就去做商人。
而当时我没丢,我一直在“有”,一直抱着那个牌子不放,所以读研是我人生最大的败笔,希望大家不要走我的弯路。注意啊,不要走我的弯路,不是不去读研究生啊!因为我读研究生,我是把它当“有”,把它当牌子去读的,所以是错了。如果你认为你的生命就是读研究生,你就很喜欢,那你就去读呗。所以说看你要“用”什么,用什么你就走什么路,不用的话你就不要走那条路,不要浪费生命。
好了,“利”、“用”这两个字懂得是什么意思了吧?什么是“利”?什么是“用”? “用”是无穷的,所以那个“无”是最有价值的。“无之以为用”,太重要了!老子讲的例子很少,他没讲太多,讲太多怕大家理解不了,所以讲了几个比较浅显的例子。但是你一定要懂得“无”的价值,“无”不是没有,而是不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句的解释:所以,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中产生,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形成,长和短有比较中显,高和下在相互依赖中存在,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得以区分,前后在相互对比中得以出现。这是永恒不变的。
我的理解: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都是在比较对立中相互依存的。没有我有就不存在无,失去了长,短就不存在了,这个道理永恒存在。结合上文,“美丑”之分之存,道理一样。一个人在地球上,也觉得地球大到无边,但和太阳比就很微小了,比之宇宙就是微乎其微了。有东西大到我们无法想像,有些东西微小到我们无法想象。
事物的辩证统一理论,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yé)?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1、齐王:亦称齐废王、齐共王,田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位国君,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 2、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 3、发:启封; 4、岁亦无恙耶:年景还好吧?岁:年景,一年的农业收成;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使者不说(yuè),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 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1、说:通“悦”; 2、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3、苟:假如; 4、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按照旧例有所询问,是舍弃根本而询问末节吗?故:旧例。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chǔ)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ì),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yì),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1、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2、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3、食:拿食物给人吃; 4、衣:拿衣服给人穿; 5、不业:不让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叶(shè)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寡(guǎ),恤(xù)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1、叶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2、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恤:抚恤; 3、振:救济; 4、息:生,使民众得到起码的生存条件而生活下去。“养民”就民之处常者言,“息民”,就民之处变者言。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tiàn),至老不嫁,以养(yà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cháo)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wàng)齐国,子万民乎?
1、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2、撤:除去; 3、环:指耳环、臂环之类饰物;瑱:玉制的耳饰; 4、是皆率民而出十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5、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妇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 6、子万民:以万民为于女,犹言“为民父母”。
於(wū)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1、於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索:求; 3、率民而出于无用者:带领百姓致使百姓无所作为的人。
《赵威后问齐使》全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yé)?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yuè),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 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chǔ)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ì),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yì),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shè)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寡(guǎ),恤(xù)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tiàn),至老不嫁,以养(yà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cháo)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wàng)齐国,子万民乎?
於(wū)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清 高嵣《国策钞》评:
民为治本,岁关民,君恃民。此前三问意也。后四问,皆有关于民事者,故连及之。晋人假清流以长傲,其弊中于伪儒,於陵一问,其识尤远。通篇俱叙问词,共七问,凡三法,错落疏古,自成局段。俞桐川云:亦英雄,亦道学,亦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