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2027年是什么年(2027年是什么年属什么生肖)

时间:2024-01-27 05:32:16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写给2027年的信

来源:解放军报·中号

作者:孙伟帅

责任编辑:高立英

2027,一个标定在中人心中的特殊年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如果说南昌起义那一声枪响,开启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出发,那么此时此刻,2023年的“八一”,梦想的脉搏,正强烈跳动在每一名中人心间。

不久前,解放军报微博微信在网上发起“给2027年写封信”征集活动。封封来信,让我们透过另一种视角,看到了人民军队开启加速度的一个横截面,也让我们把镜头从宏大叙事拉近到个人特写,看到了强军征途上一个个奋斗者的精彩故事。

时间这位伟大的魔术师,从不辜负奋斗者。品读着一封封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那是一缕缕深藏心间的真挚情感,也是一幅幅勾勒美好未来的画卷。

时间·目标

“飞更先进的战机,见更广阔的海洋”

“尾钩与甲板碰撞出的火花,让你惊叹不已;拦阻索制动舰载机时的巨大载荷,让你兴奋无比。”

在写给2027年的信中,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杨臻,这样描述自己取得昼间舰载机航母资质认证的那一刻。

和所有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一样,着舰是杨臻飞行生涯的第一个目标。

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第一次完成这个目标,是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那“惊天一落”,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

似乎是一种巧合。2012年,高中生杨臻考入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那一年,18岁的他第一次体会到生活被规划到分秒的紧迫感,第一次体会到学习飞行要全程淘汰的危机感。

2014年,我军自主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实现由试飞模式向培训模式的转变……此后,越来越多的飞行员通过改装,加入中国航母“尾钩俱乐部”。

2015年9月3日,歼-15舰载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展风采。

那时,杨臻正和战友们挤在活动室看电视直播。当看到歼-15舰载机飞过广场上空那一瞬,已经飞上了教练机的杨臻心跳加速,仿佛看见了未来的自己。

第二年,杨臻成为同批学员中首个“放单飞”的人。直到那一刻,杨臻才真正觉得自己有了“天之骄子”的样子。毕业后,杨臻留校任教,带领更多“雏鹰”奋飞海天之间。

2019年,杨臻主动报名参加舰载机飞行员选拔。“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去试一试!”

来到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改装舰载机的第一天,杨臻见到了舰载机飞行员王勇和曹先建。这些以前“只在新闻里见过的偶像”,都成了杨臻的教官。那一晚,他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坐进模拟机,杨臻仿佛一下子回到初上航校的时光。不同的是,那时的他还是一张“白纸”。现在,他要让自己“忘记”过往的一切,重新开始。对改装舰载战斗机的飞行学员而言,这无异于脱胎换骨。

被时间支配的恐慌又一次袭来。有时,杨臻甚至会在梦中惊醒,脑海中全是航母的影子,手上还保持着推操纵杆的姿势。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飞行”的快与慢、“脚步”的大与小,不仅仅关乎个人梦想,更与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紧密相连。

进行舰载机航母资质认证前,教官王勇告诉杨臻:“这就是你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这一次,“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成为杨臻的考场,也是这名军人的特殊战场。

透过云层,航母辽宁舰若隐若现。进入航线,调整姿态,放下尾钩,杨臻驾驶歼-15冲向辽宁舰甲板。着舰那一瞬,战机时速瞬间从几百公里骤减为零,巨大的过载压力如电流般传遍他的身体。

“高考”结束,成绩“优秀”。10年,是杨臻两次“高考”相隔的时间。这一刻,喜悦与泪水交织,他突然回想起初学飞行时,自己就曾与海军第一代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杨臻也曾梦想,有一天自己会像他们一样飞上航母。当时,他对“这一天”的预想是10年后,甚至更长时间。

如今,梦想实现。杨臻成为“尾钩俱乐部”的一员,把曾经遥不可及的事变成了生活日常。以着舰成功这一刻为起点,杨臻又要开启一段崭新航程。

2027年,有许多可能等待着杨臻:“飞更先进的战机,见更广阔的海洋。”

这是杨臻在信中的期许,也是一代海军军人的期许。

青春·奋斗

“一定要在部队干出个好样子”

盛夏,落日余晖洒向赣西深山,也洒在一个肩挑扁担的精瘦年轻小伙身上。

进门,搁下扁担,凉水洗把脸,小伙子对母亲笑笑:“妈,我准备走了啊!”母亲拿起毛巾,擦擦儿子黝黑的脸,满眼爱意。

背起行囊,年轻人在夜幕降临前离开家乡。割完家中三亩水稻,为两头小牛备足草料,短暂的两周假期结束,他要赶回千里之外的军校继续求学。

这位年轻人名叫何经纬,是武警警官学院的一名大三学员。返校途中,他写下了这封寄给2027年的信。

很多时候,人生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轨迹。何经纬的人生轨迹在18岁那年发生了改变。当时,已经考上大学的他决定参军入伍。父亲对何经纬这个“有点突然的决定”不置可否。他害怕身体瘦弱的儿子吃不了当兵的苦。

“爸,我长大了,想去大山外面的世界看看。再说,你看看咱家的房子……我觉得,当兵是回报组织最好的方式。”何经纬的这句话说动了父亲。

在幼年何经纬的记忆里,家里那栋砖木结构的老屋,一下雨就漏水。每次听到雷声,他就条件反射般跳起来,把锅碗瓢盆全拿出来接雨水。

2016年,国家精准扶贫危房改造政策,让何经纬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住上了宽敞结实的新房子。当时,正上高中的何经纬目睹了美丽山村的巨大变化,心中悄然萌生了“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做点事”的想法。

离家那天,何经纬穿上军装,站得笔直,和家人合影。一想到要奔赴《火蓝刀锋》中描述的军旅生活,少年何经纬禁不住热血沸腾。

没想到,少年的热血很快被泼了一瓢冷水。入伍后第一次跑三公里,何经纬就跑吐了。拨通父亲的电话,他已经到嘴边的苦水又咽了回去。豆大的泪珠挂在脸上,他却笑着告诉父亲:“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奋斗的加速度,或许在那一刻悄然开启。何经纬成长的阀门,也随即打开。每天早操前,他背上背囊努力奔跑;每晚看新闻后,他穿上防弹背心加练体能……

领到第一个月津贴,何经纬马上就把钱寄给母亲。姐姐发来一句:“长大了。”那一刻,何经纬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入伍一年后,何经纬在比武中崭露头角。搓着满是血泡的双手,从大山里走出的这位年轻军人心满意足地笑了。

入伍第二年,何经纬决定报考军校。他利用休息时间,起早贪黑认真复习。那些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题,后来都成为何经纬走上考场的底气。何经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奋斗才能不负青春”,更相信“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远方的目标,更在于脚下走过的每一步”。

那是一个普通的山中夏日,父母正躬身耕耘,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收获。“爸,我考上了!”接到何经纬报喜的电话,老两口相视一笑。

上军校后第一个暑假,何经纬身着军装回到家乡。远远望见等在家门口的母亲,何经纬奔跑着冲过去,给了母亲一个拥抱。现在,他坚实的胸膛已经可以让母亲倚靠。

有意思的是,不长的假期里,何经纬还报了一个“钢琴曲目速成班”。他想学会弹奏几首军歌,回部队后弹给战友们听。虽然何经纬弹奏得还不熟练,但弹唱《强军战歌》时,记者分明发现这位年轻军人眼睛里闪着光。奋斗,让何经纬有了更宽广的视野,让他有了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权利。

在写给2027年的信中,何经纬重温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入伍初心:“一定要在部队干出个好样子!”

梦想·幸福

“看看建军100年时人民军队是什么样子”

看到“给2027年写封信”的征集令,国防科技大学学员王忠兴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太姥爷——一位出生于1927年的老兵。

周末,王忠兴与太姥爷视频通话。视频那头,96岁高龄的太姥爷依旧精神矍铄。“是不是黑了点?训练苦不苦?吃点苦没关系,部队最锻炼人!”不等王忠兴开口,太姥爷一股脑问个不停。

王忠兴点头答应着,然后大声问:“太姥爷,2027年您就100岁了,您有啥愿望呢?”

“哈哈!”听完问题,老人家爽朗地笑了,“我呀,我要活到100岁,看看建军100年时人民军队是什么样子!”

王忠兴的太姥爷董成森,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时光的流水早已将老人的许多回忆冲成了碎片。可当年的战火硝烟,他一刻也不曾忘记。他和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的细节,他一点也不曾忘记。

1944年7月的一次战斗中,重机董成森负责掩护战友们前进。目睹一个又一个战友倒在血泊里,董成森怒火中烧。他来不及悲伤,只有奋勇杀敌,才能保住更多战友的性命!

一枚炮弹突然在董成森不远处爆炸,飞扬的尘土扑簌簌落在他身上。董成森刚想起身,一阵剧痛传来,回头一看,右大腿已经被弹片削开一块肉。卫生员冲上来给他包扎,董成森随手捡起一根小木棍,死死咬住,另一只手仍紧紧握着机枪……

这段战斗故事,儿时的王忠兴听过许多遍,总也听不厌。每次听太姥爷讲这段经历,他都热血沸腾。

战争结束,董成森转业到济南钢铁厂工作。1960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回乡后,他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带着村民苦干实干。

在今天很多人看来,董成森这个选择无异于自找苦吃。在那个年代,这却是当时“最时髦”的选择。那时候,无数像董成森一样的军人脱下军装,离开城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甘肃酒泉到新疆马兰,一代人的青春成为推动共和国快速发展的强大“推进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那一代人的青春担当,也成为他们的梦想和幸福所在。

1970年,董成森的大儿子要报考师范学校。谁知,董成森紧急召开家庭会议,对儿女们说:“有国才有家!你们作为董家的后代,必须首选去当兵!保家卫国就是我定的家规!”

此后,“从军报国”成了这家人坚守的信念。在董成森家中,“铁心跟党走、报国一家人”10个大字被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每当家族中有人穿上军装,都会在这里和董成森合一张影。

至今,这个家已有18人走进军营,用一身迷彩传承家风,报效祖国。

2015年,董成森迎来高光时刻——作为抗战老兵,他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更让董成森骄傲的是,他的一位重外孙宋杰是“白刃格斗英雄连”的一员,也站在阅兵方阵中。

这,是老兵董成森最骄傲和喜悦的时刻。

3年前,重外孙王忠兴大学毕业。思量再三,他决定报名参军:“忠于党,兴于国。我的名字是太姥爷起的,我心中早已埋下一颗参军入伍的种子。”入伍后,王忠兴适应很快,表现突出。去年9月,他来到国防科技大学学习。

看到儿孙辈有自己热爱的事业,看着电视新闻里飞速发展的祖国,看着画册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先进武器装备,董成森觉得很幸福。老人时常会想起他的那些战友:真希望,你们也能看看,现在的生活有多好!

是的,董成森这一代人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未来的梦想,必定会在王忠兴这一代军人手中成为现实。

(解放军报·中号出品)

汉字解密:2028年出现猴年马月?专家权威答复

猴年马月这是形容时间遥遥无期,但真的没有猴年马月吗?根据干支历法,发现是有猴年马月的存在,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猴年马月。

根据干支历法,猴年是12个轮回,而马月也是12个一个轮回,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的猴年马月是2016年的6月5号到7月7号。

而下个猴年马月就要等到,2028年的5月24号到6月22号了。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今天对于猴年马月的分享就结束了,你们知道猴年马月的相关知识了吗?

知道猴年马月之后赶紧奋斗起来,祝大家下个猴年马月心想事成!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