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画作,在运笔上注重轻重缓急,下笔如有神,笔触中带有一股决绝之力。松鹤一般寓意吉祥,你们喜欢他的《松鹤延年》吗?
前些天,一位友人在朋友圈里贴出一幅《鞭锏门神》的年画图片。秦琼和尉迟恭,身披铠甲,侧身而立,执鞭执锏,威风尽显。年画画面构图饱满、色彩浓烈、造型独特,烘托着欢快热闹祥和的气氛,显现出浓郁的年味。
作家冯骥才曾写道:“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龙头,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成千上万,但是年画是第一位的。”其实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样式,因为吉祥喜庆的寓意和一年一换的民间习俗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除了张贴春联,还会张贴红红火火的年画,用以寄托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年画最早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据南朝宗懔《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汉代春节就有在门上画门神的习俗。到了唐宋时期,在印刷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促进了年画的绘制、生产和销售,形式也愈加多样,有门神画、中堂画、四条屏、福字斗方等。清代是年画发展的高峰,最初被作为驱邪避灾的符录,渐渐地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等题材,从而具有了表达新年美好意愿的功能。
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谓: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至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正式定名。并因为备受民众喜爱而作为我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古人曰:“吉,喜也,美也,无不利也。祥,好也,福也,益也。”辞旧迎新、避灾求福是人生的一种愿景。年,喜庆吉祥,所以贴年画也是喜庆吉祥的,它求的是一种兴旺,图的是一种如意;它凝聚着一种信仰,散发着一种情怀。一张张绚丽的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它以生动而有趣的内容、优美而真实的形象、富有趣味的构图、五彩斑斓的色彩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年画,折射出一种心境,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随着木版印刷术的兴起,年画内容已不仅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而是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吉祥年画、生活年画、戏文年画、山水年画、工笔年画、寓教年画和现代年画等,《松鹤延年》《四季平安》《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迎春接福》等更成为经典的主流年画,用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随之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西绛州(绛县)、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等重要年画产地,所出年画作品也各具特色。其中,天津杨柳青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春节很古老,也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记忆里,一进腊月街头就会出现许多摆卖年画的摊点,那些情趣盎然、色泽鲜艳的年画,洋溢着浓浓的年俗味儿扑面而来。
年画,承载着文化,洋溢着祈盼,历久积淀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祝寿
在寿星大寿之日,已分居或出嫁的子女要倾家全道,以示隆重。祝寿时,由司仪(一般由家族中年长的担任)宣读祝词,乐队唱祝寿歌,歌词多为歌唱寿星一生勤劳俭朴,教育子女有方等方面的内容。如“自幼家中多清贫,辛勤劳作到如今,教育子女成龙凤,安享晚年幸福多……”等。曲调多为乡间小调,独具一格。
祝寿中以66岁生日最为隆重。66岁生日这天,女儿一般要买块猪肉作为礼品,表示祝颂老人健康长寿,故有“六十六吃闺女块肉”之说。
客家人拜寿习俗较浓,祝寿风俗也很盛行,一般来说婚宴是先请(下柬帖)后贺,不请不贺,但寿宴则是由来客先贺、主家后请(即所谓“先贺后请”),贺客有时可以不期而至,但做寿人家同样欢迎。
这种习俗至少可以看出两方面礼俗意义,一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一是族人乡亲的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这两方面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赣客家人拜寿风的盛行了。
拜寿
首先是晚辈须依次行叩首大礼,由子女及孙和重孙辈按长幼顺序先后在寿星前面下跪、磕头一般为三跪九拜),给寿星拜寿,然后由亲朋好友及乡邻来给寿星拜寿拜寿时祝以“健康长寿”等吉祥语言。还有“六十五加肉补”、“六十六吃饼卷肉”、“六十七吃个鸡”之俗语。
拜寿的时候要带有礼物,礼物中必须有面条、年糕,谓之“寿面“寿糕”,其余不拘。请老人食“寿面”,喝“寿酒”,吃“寿糕”。
客家人拜寿的仪式较简单,拜寿时儿孙扶寿星及配偶至寿堂,先拜祖宗天地,然后端坐上席,依次接受儿孙和来客的祝寿颂拜。一般来客应给寿星礼金,多少不限,但尾数多为9(取久久长寿意)。
而寿星要给未成年的祝寿者红包,俗称“百岁包”。有的老翁借做寿之机蓄须,但如有上辈如祖父或父亲等则不能蓄须,以示孝顺。寿星要为子女及前来拜寿的亲友及乡邻祝福。
寿宴
祝寿宴席丰盛,男女分席,来祝寿的人十人一桌吃寿宴、寿糕与寿星及其家人共享老人的幸福。寿宴上最重要的不是酒,而是酒后用饭必备面条,含祝福老人长寿之意。子女请老寿星吃长寿面,表示延年益寿,意祝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客家人举办寿宴的繁简不主要依据寿星家庭经济状况及寿星的庚年情况而定,越长寿家境越好则越繁杂隆重。但一般分两餐,头天一餐,俗称“暖寿酒”。寿日一餐,俗称“拜寿酒”。寿宴上一般会上一道鸡汤挂面,俗称“长寿面”,以示寿星及祝寿者皆健康长寿。
一般在祝寿之时,寿星身穿古铜色底上衣,衣上印上百寿字等图案,儿子及儿媳穿红色印有寿字的服装,女儿、女婿穿蓝色或绿色印有寿字的服装。
给老人祝寿忌间隔,直至老人寿终,若有遗忘,子女谓之“不孝”,亲友谓之“失交”,如因故缺席要提前告知。
建国后,祝寿之俗曾一度沉寂。80年代后,又有复兴之势,现已发展到中青年和小孩,尤以小男孩过生日最为隆重;中青年过生日,除自己改善生活外,多数备礼敬送父母,以谢养育之恩。
祝寿风俗是民风民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老人拜寿祝福,就是要给子孙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鹿与寿
祝寿往往和鹿有关,鹿崇拜在中国属于原始动物崇拜,在古代是种帝王的象征,同时,还被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之中。《宋书·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
《瑞应图》亦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
后来,当人们崇拜神仙时,白鹿又被当作仙家的神畜。中国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书中早有白鹿与始祖神诞生的神话传说。满族中有《抓罗妈妈》鹿神神话。
在养驯鹿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和打猎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萨满巫师的神灵,并以为萨满常化成鹿形出现,甚至于萨满巫术中都坚信萨满的真魂可以化为鹿身斗法,鹿胜则萨满胜,鹿死则萨满生命也终结。
在民间,鹿与“禄”谐音,象征福气、俸禄,同时,鹿更多地以长寿仙兽的形象出现,在多种场合用以表达祝寿、祈寿的主题。
寿为五福之首
寿往往成为三星门神,为福禄、寿三星。
寿星:古为十二星次之一,民间年画中一般图为额部颀长、童颜白须、执杖捧桃、笑容可掬的老人,故又唤作“寿星老儿”、“南极仙翁”。
“寿”是年龄久老之称,上寿百岁,中寿八十,寿为五福之首。
福星:古称木星为岁星,明清木版年画中,有把它塑成“赐福天官”形象,多数手持如意。
福是吉事、富贵寿考的总称,《韩非子》谓“全寿富贵之谓福“。
禄星:年画中作员外郎打扮,头上插富贵牡丹,怀抱婴儿,有福善、官俸之意。
杨家埠木版年画《三星门神》是把福、禄、寿三个吉祥的象征合为一处创作的,以期迎合人们过年祈福迎祥心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在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两种动物,拉丁学名却让我们倍感屈辱和遗憾。
其一就是丹顶鹤在我前几天的文章下面就有人提起丹顶鹤学名为”日本鹤“,但很多人不知道缘由,现在就来详细讲讲。
龟鹤延年摆件
丹顶鹤有化石证实起源于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已经烙印在中华文化之中。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和崇敬,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鹤鸣》中就描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丹顶鹤在神话传说中早已不是凡鸟,而是仙禽,被誉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被认为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有龟鹤延年与松鹤延年的美好寓意。文人雅客也多推崇仙鹤,有梅妻鹤子,焚琴煮鹤等诸多典故。明清时期丹顶鹤被赋予忠贞高尚的品行,誉为”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一品鸟,一品文官用仙鹤补,仙鹤的地位仅次于龙凤。由此可见,丹顶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集长寿、吉祥、清正、忠贞、尊贵于一身的“完鸟”。
对丹顶鹤的喜爱也一直传承到了现代,在票选国鸟时,丹顶鹤在10种候选鸟类中夺得65%的票数,远远领先其他竞争者,但直到现在依旧是待定国鸟。其中原因估计它的拉丁学名有关系。
丹顶鹤虽然在中国文化中意义深远,但它并不是我国特有物种,而是一种候鸟,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和日本,它在日本也同样深受喜爱。世界近代科学兴起,西方生物学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考察物种并为其命名。而当时中国闭关锁国,西方人只能短暂停留于南方沿海,无法深入中国,自然无法接触到中国北方的丹顶鹤,而日本当时虽然也很封闭,但和西方的交流远比中国频繁。1776年,德国生物学家发表为各种鸟类命名的文章,应其所得到的丹顶鹤标本来源于日本,所以就按照林奈双名法的规则命名为Grus japonensis,直译过来就是“日本鹤”,英文名称Japanese Crane。
后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快速上升,于是中国生物学界就迫切的想更改丹顶鹤的外语学名。在1980年北海道国际鹤类研究会,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提出“日本鹤”应修改为丹顶鹤。于是国际上增加了一个英文名称Red-crowned Crane(丹顶鹤),但拉丁学名无法更改,可拉丁学名传播最广泛,所以仍有很多国家称丹顶鹤为“日本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英文学名Manchurian Crane(满洲鹤),用的很少。
国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国的国鸟学名为“日本鹤”确实听起来很不舒服。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我们是否应该纠结于丹顶鹤的拉丁学名而放弃了喜爱数千年的仙禽?确实,文化传播很重要,可文化自信更重要,丹顶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目前中国为丹顶鹤的保护与繁衍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我们何必要在乎其他国家的看法呢?
除了丹顶鹤之外,还有一种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动物也有很尴尬的拉丁学名,但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那就是梅花鹿。
梅花鹿鹿鹤同春
梅花鹿在中国文化也有极高的象征意义,是中国道教神话中寿星南极仙翁的坐骑,也有吉祥长寿的寓意,民间也有鹿鹤同春的说法。梅花鹿因其体表状如梅花的斑点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东南地区、俄罗斯远东和日本。没错,在日本也有分布,所以它的拉丁学名也和日本有关。
梅花鹿的指名亚种在1838年在日本命名,拉丁学名为Cervus nippon,nippon是日本的别称,日本更愿意自称为Nippon,带有强烈的感彩。所以梅花鹿的拉丁学名直译过来就是“日本鹿”,而此日本鹿是日本当地的花鹿,是梅花鹿的指名亚种,和中国的梅花鹿不是同一种,就好比老虎的指名亚种是孟加拉虎,跟中国的华南虎有区别。而且现在梅花鹿被很多国家引入养殖,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称呼,所以很少人在意它的拉丁学名。原产于中国的四不像麋鹿学名也很尴尬,不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丹顶鹤与梅花鹿的学名都和日本有关,不过情况完全不同,日本鹿是梅花鹿的指名亚种,是两个不同种群,而日本鹤与丹顶鹤就是同一种群,丹顶鹤从中国飞到日本去过冬,就成了日本鹤,这确实让国人心里不舒服。
不过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国人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和自信的姿态看待这些问题。丹顶鹤与梅花鹿的命名完全符合国际规则,只怪当时中国太封闭,与世界交流太少,这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警示。
我是百科千寻君,热爱自然与生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