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一、舜 :春节是我传下来的
相传舜成为天下之主时,祭拜天地。后来,为了纪念舜的功德,人们就把舜祭拜天地的这一天定为新年,称为岁首。夏朝曾经使用过一种历法,后来被叫做夏历。岁首就是夏历新年。
新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先秦时期叫做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两汉时期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改称元辰、元旦、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曾经叫做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到了清朝,叫做元旦或元日。1914年,政府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阳历1月1月日为“元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公历纪年,沿用了时期的“春节”和“元旦”。
新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间。夏朝是一月初一。商朝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又改到十月初一。公元前104年,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明确规定正月初一是岁首,并以法令的形式明确了二十四节气。自此,正月初一就成了新年。
二、守岁、放爆竹:起源于魏晋时期
先秦时期,岁末年初有祭祀神灵的蜡(zhā)祭、祭祀祖先的腊祭,祭祀后会有庆祝活动,逐步开始形成了新年习俗。到了汉朝,随着《太初历》的颁行和社会的发展,新年活动逐步加入了祭祖、家庭聚会、迎神、驱逐瘟疫等活动。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现在部分北方地区还有除夕夜守岁的传统。这一传统始于魏晋时期。当时的人们在除夕之日会互相赠送礼物(馈岁)、亲人聚会(别岁)、长幼聚饮(分岁)、整夜不眠,迎接新年(守岁)。
这一时期,人们还要燃放爆竹来驱赶“辟邪驱鬼”。魏晋时期的爆竹是“湿竹节”。人们把湿竹节放在火堆里,竹节在燃烧过程中会爆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以此来吓走各种鬼怪。这就是最早的“爆竹”。到了唐朝,人们把硝石放在竹筒里点燃,硝石燃烧时可以发出响声和浓烟。火药发明后,人们把硝石、硫磺、木炭填充到竹筒里,就是最早的“爆仗”。宋始,人们把火药填进纸筒,用麻绳串起来,叫做编炮。因为编炮的声音像在空中摔鞭子的响声,所以也叫“鞭炮”。
三、贴春联:始于挂桃符 兴于朱元璋
贴春联起源于挂桃符的古代民间习俗。桃符是用桃木做的两块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或者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大门两侧,用来辟邪驱鬼。到了唐朝,人们又开始把秦叔宝和尉迟恭贴在门上作为门神。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国主孟昶每年除夕都要在宫门外挂上桃符。公元964年,广政27年,孟昶在桃符上写下:
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据考证,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幅对联。
明太祖朱元璋喜爱春联,颁布圣旨要求家家户户在除夕时都要用红纸写对联贴在门上。从此,春节贴对联的习俗就流传下来。接灶神、贴福字的习俗也是从明朝开始盛行起来的。
四、 过年吃饺子: 宋朝开始
饺子据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用羊肉和驱寒的药材在一起煮汤,再用面皮里包好,做成耳朵的形状,称为“娇耳”。下锅煮熟后把“娇耳”和汤一同食用,可以避免冻疮。据民间传说,每年冬至到新年,张仲景都会制作“娇耳”,赠与百姓食用。时至今日,在张仲景的故里河南省南阳市,还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说法。
饺子在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
春节吃饺子习俗形成的时间,不晚于宋代。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曾记载新春御宴上吃“驼峰角子”的情形。“驼峰角子”是宋代一种流行的饺子,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
人生感悟(2023-8 总第808)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过年吃饺子,听说还有几个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说是取其与"混沌"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团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团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洞,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团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饺子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饺子成为过年期间不可缺少的传统美食,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过年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望。
还有为了一说,是为了防止天冷冻伤耳朵,不管平时是否爱吃饺子,冬至这天,也都要吃碗饺子。
饺子,不论是过年还是冬至或者平时吃,这一传统美食在给人们带来美味享受的同时,也给年节带来欢乐,其实也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家里或者和亲朋友好,边吃饺子边聊天,回忆过去,面向未来,山南海北,无所不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每逢除夕饺子一定是家家户户的桌上美食。那么,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除夕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科普一下吧。
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
一、根据古时候的传说,除夕吃饺子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饺子是由“馄饨”演变过来的,当时“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二、除夕吃饺子还有一个说法和女娲造人有关,据说当时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除夕吃饺子的寓意
一、饺子一般都在除夕12点之前包好,等到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子时,我们就可以吃饺子了。正是因为“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
二、不同馅的饺子,寓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三、不同地方的习俗也不一样,有些地方吃饺子还会配上副食以示吉利。例如: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四、一样的饺子,但是不同的吃法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例如:北方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还有一些地方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寓意金线穿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