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发现,在生活中遇到的欧美人看起来并没有很白,他们肤色更多是偏红,毛孔也粗大,近看一言难尽。与我们国人拼命想变白相比,欧美人反倒更喜欢晒太阳,想把皮肤晒黑,好显得自己很健康。但就算是比较天生的肤色,我们很多东亚人都是跟“黄皮肤”搭不上边的。
可我们从小就知道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被称为“黄种人”或“蒙古人种”。那么,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种按皮肤来划分人种的依据根本就不是客观的科学成果,而是带有歧视的观念所造成的。
黄种人有时会表现得更白
据早期中西交往史料中,来过东亚的西方旅行家,大都将中国人的肤色记为“白色”。直到有位叫布鲁门巴的德国人类学家布率先使用了“黄种人”名称,并且发明出了一个新种族“蒙古人种”,将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被纳入其中。
在这之后,西方人对“黄种人”或“蒙古人种”的印象定在东亚人的身上,将其视为处于白种人和黑种人间的”种族。但其实这是带歧视的称呼,在过去西方医学当中,黄色皮肤通常被视为患有疾病的症状,比如黄疸病等。然而,将“黄种人”放在肤色并不黄的东亚人身上,不仅毫无科学依据,更多是带有病态的成分,就像是东亚病夫那样的称呼一样。
那么,从人类学的角度又是如何划分不同地区的人群呢?真正专属于东亚人的特征又有哪些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自己最小的脚趾头在指甲盖上“分叉”的样子?乍一看,还以为是指甲盖不小心被劈开了,但其实这样的小脚趾头分叉叫做瓣状甲,相传只有血统纯正的东亚人,小脚指甲才是两瓣的。在欧美等地,他们压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除非是得了甲沟炎等。
那么,为什么唯独东亚人才有这个特征呢?民间传说是因为600多年前,当时朱元璋决定把人口较多的山西人南迁时,士兵们主动把自己的小脚趾指甲盖砍断而流传下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刀砍所造成的外伤是不可能做到代代相传的。但有研究者考察后发现,全国各地的人都存在趾甲分瓣的现象。这意味着该性状在中国人群中是很常见的。
从时间的角度上,科学家推测瓣状甲可能是来自古老的华夏民族,推测是当时古华夏人的脚趾头产生了基因突变,因为某些原因流传下来了。由于目前瓣状甲的研究还不多,所以它能否真正作为汉人所独有的标志还有待商榷。
不过,如今人类学上已经发现了三大专属于东亚人的特有印记,它们分别是新生儿青斑、内眦褶、铲形门齿。那么让我们逐一来看下这些特征具体是怎样的?它们对人种分类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从刚出生起就有一个显著区别于欧美人的特征,那就是新生儿青斑。它指的是婴儿身上某块部位会出现淡紫色或是青灰色的斑块,看起来有点像挨打后造成的淤青。因为它的存在,还曾闹出过不少尴尬的笑话。
比如居住在美国的中国父母就常被邻居举报虐待小孩,等警察强制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一场误会。不过这也不能怪美国邻居多事,毕竟白皙的皮肤上突然青一块紫一块的,难免会让人怀疑。
好在当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时,这些斑块就会慢慢地消失了,所以长大成年的我们几乎都不记得它们曾存在过。
新生儿青斑
而对于欧美人来说,我们东亚人的单眼皮也是他们不可能拥有的。我们最为独特的单眼皮是眼眶内侧有一条皮肤皱褶,叫做内眦赘皮(下文称内眦褶)。它是上眼睑褶皱、下坠包裹眼头的结果,有轻重程度之分。程度较轻的就成了内双,而较为严重的便成了所谓的单眼皮。
根据进化论的解释,东亚人独特的眼型主要起源于对极度严寒环境的适应。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时间冻瞎的可能就是“双眼皮”的欧洲人。
当我们的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东亚大陆后不久,就迎来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约在距今22000-18000年)。 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们的祖先无论在外貌、体格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我们能对抗恶劣气候的双眼。比如我们眼窝内脂肪层不但会加厚、还会进一步延长,而且眼部的皮肤会向内生长,使眼眶变小。
内眦赘皮
除了防寒作用,单眼皮对强光的缓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据研究报道,干净新鲜的雪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能高达95%。也就是说在阳光下,95%的太阳光线会被雪面反射出来。我们知道去滑雪时不戴墨镜,很容易得雪盲症。
但我们的祖先没有发明墨镜该怎么办?此时,眼缝更小和眼皮更厚的的眯眯眼,就成了抵御雪地强光的利器。总而言之,我们普遍存在的内眦赘皮是当年祖先称霸雪原的重要筹码之一。
那些找不出哪个单眼皮的欧美人却把我们祖先打江山留下的特征视为病态的特征。在西方审美的霸气统治下,我们很多人争先恐后去做“双眼皮整容手术”,纷纷遗弃了这一最具标志性的特征,至于这样人为的欧亚混搭是变美还是变丑就因人而异了。
爱斯基摩人用这样的工具来防止雪地反光
实际上,作为典型的欧亚混合群体新疆维吾尔族,就很好地体现了单双眼皮基因融合。早期研究成果显示,欧洲与东亚的祖先群体对现代新疆维族群体的遗传贡献度基本是均等的,他们在个体水平上混合也是比较均匀的。
比如他们的肤色与东亚人相差无几,但脸型更接近欧洲人。如果按照肤色来划分的话,他们常被划分为白种人,但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从亲缘性来看两者不相上下。
正是由于这一欧亚混合的特性, 使得群体特异的遗传位点和体质特征在新疆维族中均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因此,人类学家总是通过研究维吾尔族的个体特征来进行比较。就拿内眦褶来说吧,研究发现在维吾尔族18到45岁的成年人中平均发生率为 48.63%,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1.02%,女性发生率为 46.21%。
同一地区男性和女性之间内眦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从东部(哈密地区 55.21%)到西部(喀什地区 42.92%)内眦褶发生率逐渐减少。从这个角度上,很难说新疆维吾尔族属于东亚人还是欧洲人。
除了内眦褶以外,新疆维吾尔族从东往西越来越少的还有另一个大特征,那就是铲形门齿。请试着用舌尖舔自己上门牙内侧,再舔下门牙内侧,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上门牙内侧是凹进去的,而下门牙内侧则是平的、不凹的。
别以为只是自己的门牙大所导致的,它是东亚人有别于其他区别地区人种的显著生理特征。这个特征它有一个较为专业的名称叫做铲型门齿,指的是在我们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会像一把铲子。
在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门齿,铲形门齿有的还会延伸到唇侧面,使门齿的唇侧面中央凹陷,形成双铲形门齿。在东亚人中,铲形门齿出现的比例约为90%,而欧美人和非洲人铲形门齿的出现率极低。
铲形门齿
普通牙齿
那么,对于欧亚混合体的新疆维族人群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有研究分析后发现,上颌中央铲形门齿的出现频率为38.82%。这一频率介于欧洲人群(2.2%~2.7%)和东亚人群(80.11%)之间,它反映了维吾尔族为东亚和欧洲人群的混合人群的特点,并且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减少。
看到这里,想必你会好奇像铲形门齿这样显著的特征,是受到了哪些基因影响呢? 在过往的研究中,科学家就找到了一个大约3万年前发生的基因突变。这一突变被发现存在于ectodysplasin受体(EDAR)基因中。
EDAR是一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部分。这个信号通路已在头发、汗腺和其他皮肤特征的发育中起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非洲和欧洲人群只有一个祖先版本的EDAR基因,但大多数东亚人却有一个衍生变的基因EDARV370A。
EDARV370A对新疆维吾尔族面部及耳朵的效应
EDARV370A是外异蛋白A受体基因(ectodysplasin A receptor, EDAR)上的一个突变。如今研究已经证实EDARV370A与人类较浓密的头发和一种牙齿形状改变有关联。
而这一基因在东亚地区经历了比较强的正向自然选择,并且出现极高的频率0.873。而在欧洲和非洲人群中频率极低0.011、0.003,所以造成了这些人群许多外胚层发育衍生表型的差异。
不光是铲形门齿,比如东亚人中常见的较直且厚的头发、较多的外泌汗腺、女性较小的、下巴后缩以及耳垂附着等独有的特征都很可能与它相关。
看到这里,日后我们提到与欧洲人、非洲人的区别,还会只是先入为主想到黄皮肤吗?而上文提到的铲型门齿、婴儿出生时臀部乌青色斑、眼睛上的内眦褶甚至包括瓣状甲都比按肤色来区分人种更加靠谱。
并且不像以皮肤颜色分类那样歧视少数裔,这些具体特征在法医学上发挥着很大的用处,尤其是铲形门齿。
铲形门齿分级
我们知道人死后腐烂,很快皮肤、头发、眼睛等就变得模糊无法辨认了。但牙齿因外包坚硬的珐琅,不易损坏,因此其差别在法学上颇具有意义。比如当发生跨国的案件时,法医就可以通过铲形门齿的特征来确定受害人身源了,从而缩小侦查范围,找到侦查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地以肤色划分人种,其实是并无科学依据的歧视。与其被西方审美霸权统治,倒不如翻身做主人彰显属于我们东亚人独特的精彩。
Li Yi,Zhao Wen Ting,Li Dan,Tao Xian Ming,Xiong Zi Yi,Liu Jing,Zhang Wei,Liu Hai Bo,Ji An Quan,Tang Kun,Liu Fan,Li Cai Xia. [The effect of EDARV370A on facial and ear morphologies in Uyghur population].[J]. Yi chuan = Hereditas,2018,40(11).
朱科静,金英姬,金玉姬.瓣状甲的历史由来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03):212-215.
王斌,杨圣敏.三种类型上颌中央门齿在新疆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发生率[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04):81-85.
谭婧泽,彭倩倩,李金喜,关亚群,张丽萍,焦谊,杨亚军,汪思佳,金力.新疆维吾尔族牙齿形态特征及其与EDARV370A相关性的研究[J]科学:生命科学,2014,44(01):85-96.
刘武.蒙古人种及现代中国人的起源与演化[J].人类学学报,1997(01):56-74.
Michael Keevak,方笑天译《成为黄种人:亚洲种族思维简史》[N].2016.09
俞路漫,周芸芸汉族人群瓣状甲出现频率的调查研究[J].天津科技,2018,45(10):89-91.
李祎,赵雯婷,李丹,陶现明,熊子义,刘京,张微,刘海渤,季安全,唐鲲,刘凡,李彩霞.EDARV370A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面部及耳朵形态的效应[J].遗传,2018,40(11):1024-1034.
女明星们和网红们,大多都有一双会说话的漂亮眼睛,但作为普通人又想走上人生巅峰的我们来讲,到底要不要开眼角呢?以下几种情况小仙女们可以考虑一下:
一、内眦赘皮
大部分人亚洲人内眼角自带内眦赘皮,内眦赘皮又叫蒙古褶皱,是指在内眼角前方的一片垂直的皮肤皱襞,它遮掩着内眼角,严重的情况,它还遮挡部分视野,使有双重睑的人只能形成“半双”,从而影响眼睛的美观。
严重的内眦赘皮,到了上图的二级、三级的时候(注意眼角的变化),建议开内眼角。
二、眼距宽
如果两个眼睛之间距离太宽,像牛郎织女般隔了一个银河,切除内眦赘皮,将内眼角开大,不会拉近眼睛实际间距,但视觉上有效拉近了眼距,开个内眼角就会更好看。
三、眼睛过小去除内眦赘皮能明显拉宽眼裂,拉长眼型,使小眼变大眼。
对于眼部整形专家来说,不仅要懂得东方美学理念,还要根据每个人的面部特征和性格气质综合考量眼部整体设计方式,除了塑造自然流畅的重睑线外,还要使眉眼距离适宜,眼型与面部搭配协调,美目明亮富有神韵。
一般来说,通过开眼角手术可以使眼睛长度增加3-5mm,恢复后一般可以增加2-4mm毫米,特别是和双眼皮手术一起效果更好。
但是,很多小姐姐表示:开眼角后不仅没有变漂亮,反而更丑了!眼睛再美,却不能单独绽放光彩,开眼角与五官协调很重要!如果眼睛与五官不协调,眼角开再大也是丑!开眼角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开眼角,要考虑眼睛与鼻子的协调。很多爱美的人选择先割双眼皮,再隆鼻。但是鼻子隆高之后,必然会拉近两眼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五官过于紧凑,感觉是开眼角开到了鼻梁上,失去了美感。
开眼角,要考虑眼睛与眼睛的协调。美丽是适度,而不是极限。原本就是“三庭五眼”的美人,如果把眼角完全打开,眼睛与眼睛之间就显得太近了,有点像对对眼。眼角并不是开得越大,眼头过于拉长后,眼神缺乏温柔!
专家建议:开眼角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手术,对医生技术、手术方法、设备要求都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想要开眼角,一定要到正规的整形外科医院,选择有资质审美技术双在线的整形医生哦!
内眦严重?睑裂长度短?眼距宽?不用担心!只要do了它,让你秒变“电眼”
其实现在很多妹子对于眼型不太好的问题都会选择开双眼皮的手术,但实际上内开眼角术对于内眦严重、眼型短、以及眼距宽的宝宝们更为合适,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内开眼角术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这种手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将我们内眦的眼皮去除并且延长我们睑裂的方式来让眼睛看起来更大,更长,同时也可以调整双眼之间的眼距。
.
而开内眼角的手术也是比较讲究的,它分为以下几种手术方式:Z字法、Speath法以及Y-V法。这几种方式所针对和适合的人群有所不同,接下来我就会一个个来进行分析。
.
首先来说的就是我们Z字法,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于我们眼睛内眦蒙古褶的人群。这种方式就是将我们眼睛有内眦的位置的皮肤进行分离成两个三角瓣,然后再将其进来往后进行拉伸,让我们的泪阜暴露更多出来,最后再调整好位置进行缝合固定。
而Speath法则是通过将我们眼角处的皮肤切开分离成4个三角瓣,然后再将这三角瓣两两之间的位置进行交换,使我们内眼角的位置向前移动,而内眦点也随着向前移动,最后在进行缝合固定。这种方式就比较适合于内眦比较严重的妹子,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开阔我们的内眼角,从而改善内眦的情况。
.
最后我们要来说的就是Y-V法了,这种方式是通过在我们的内眼角位置做一个Y型的切口,然后将内眼角做V型推入到Y型的切口内,并且缝合时也采用V型法进行缝合。这种方式的话就特别适合眼型比较偏圆,想要整个眼型更为狭长感的妹子。
.
❤️而大家选择怎样的方式主要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决定,当然也要听取医生这类专业人士的意见再去做最后的决定哦~
《红楼梦》中对于眼睛的描写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一双丹凤三角眼,眼如水杏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一双明若星辉的眼睛对于面部五官起到的点睛之笔。因此,在整形手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多的女孩是通过双眼皮手术来改变自己的眼睛。但是,在手术前整形医生都会建议开眼角,只是大家都不在意,在手术后会发现双眼皮并没有那么好看。那是你忽略了它的存在—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亚洲人眼睛的一大特征,尤其是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程度的内眦赘皮,它是指在内眼角前方自上而下呈顺向性或自下而上呈反向性的皮肤皱褶。内眦赘皮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内眦赘皮常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及明显的内眼角间距加宽的综合特征。而继发性内眦赘皮多是由机械性外伤、烧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局部疤痕挛缩,多为单侧,常伴有局部组织的损伤。总的来说,内眦赘皮会掩盖眼角部分的正常外形,并且会遮挡一部分视线,影响眼部整体美感。
内眦赘皮类型
每个人的内眦赘皮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内眦赘皮宽窄及遮盖眼角的多少,共分为分轻、中、重度3种情况:
1.轻度内眦赘皮:赘皮较窄,宽度大约为1~1.5mm,内眦褶遮盖泪阜的部分不到1/2.
2.中度内眦赘皮:赘皮宽度大约为1.5~2.5mm,内眦褶遮盖泪阜的部分大约是1/2~2/3左右.
3.重度内眦赘皮:赘皮宽度超过2.5mm,内眦褶将泪阜大部分或完全遮盖。
矫正内眦赘皮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内眼角的皮肤褶皱,以此来增加眼球曝光度和增大眼裂部分,达到使眼睛变大、变长的目的。而开眼角整形手术可以对此起到改善作用。这也是整形医生在双眼皮手术的时候为什么会建议开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