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害怕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浑身不自在。要承认自己的恐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会习惯性打开自己的防御机制,内心开始躲躲藏藏,别说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恐惧了,连自己都选择了逃避和忽略。毕竟逃避,在当下是很轻松的。
阳光明媚的下午,看完了资深心理咨询师李国翠写的这本《习惯逃避》。如果一切重新开始,会不会不一样?于是,换一份工作、换一个居住场所、或者换一个伴侣,期待问题就会解决,一切就会消失,殊不知挫折和挫败依旧在下一个路口等你,习惯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只有学会勇敢面对,你才能走向明亮的人生。
01 别做那只逃避的鸵鸟
心理学家唐纳德梅尔泽曾说过:“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为什么生活中的我们会选择逃避呢?是因为我们面对的事情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了,被冒犯了,我们的身体或心理觉得痛苦了。很多时候我也觉得逃避真香,暂时的麻木可以取代面对的痛苦。
但是,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像作者所说,逃避只是一颗暂时的止痛片。它虽然能让我们暂时不需要面对那些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的难题,但是它并没有办法把问题解决,问题依然在那里,等”药效”过后,疼痛依旧会存在,甚至比之间更加让人痛彻心扉。
02 走出自我设限的牢笼
明明各方面都很优秀,内心却无比自卑的大有人在,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觉得在爱情中是不配被爱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一种人,永远活在自我设置的“应该”牢笼中。
我曾经非常喜欢给自己立Flag,因为特别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所以我模仿者别人自律的风格来要求自己,我拿无数个规则来要求和规定自己,于是,最后不仅收获了没有完成flag的挫败感,还失去了享受过程的惊喜感。
你在要求自己做什么?你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为什么要有这种要求?我也开始试图这样反问自己,如果没有要求会怎么样?如果拿掉我的“计划”会怎么样?我的意思并不是教你活得散漫毫无计划,而是对自己有一些客观的评估,而不是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相信我,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并不会给你前行的力量。学习让自己的感受流动起来,花点时间去认出自己的感受,比盲目地向前,或许更有效。
03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与人相处,是真不容易。
因为人和人的距离实在太难把握了,离得太近,会觉得被人冒犯了自己的界限,打扰了自我的空间;离得太远,又觉得冷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无法得到流通。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不想与人交往,不善与人交往,于是活成了一座孤岛。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如何保持一个合适距离,我认为是一种能力,值得学习。
不带敌意的坚决,清晰的个人边界,不轻视任何人,也许是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去尝试做的。不用社会保准来压迫自己,不讨好社会与别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也是在练习人与人的边界感。清醒而亲密的交往,是保持社会交往最好的方式。
可清醒啊,需要不断沉淀和内省。
04 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这是书里引用荣格的一句话,读来太喜欢了。以前我并不懂什么向内的路,后来慢慢去感受自己的任何感受,不逃避,不隐藏,不否认,才开始明白何为“向内”,向内的路从来就不好走,却是稳定内心必经的一条路。
最近看奇葩说,杨幂说了一句话我印象还蛮深刻: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也许对外,人很难做到极度坦诚的,不如先做到对自己的极度坦诚。
从面对别人、要求别人,转为面对自己,探索自己。
你在害怕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浑身不自在。要承认自己的恐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会习惯性打开自己的防御机制,内心开始躲躲藏藏,别说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恐惧了,连自己都选择了逃避和忽略。毕竟逃避,在当下是很轻松的。
阳光明媚的下午,看完了资深心理咨询师李国翠写的这本《习惯逃避》。如果一切重新开始,会不会不一样?于是,换一份工作、换一个居住场所、或者换一个伴侣,期待问题就会解决,一切就会消失,殊不知挫折和挫败依旧在下一个路口等你,习惯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只有学会勇敢面对,你才能走向明亮的人生。
01 别做那只逃避的鸵鸟
心理学家唐纳德梅尔泽曾说过:“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为什么生活中的我们会选择逃避呢?是因为我们面对的事情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了,被冒犯了,我们的身体或心理觉得痛苦了。很多时候我也觉得逃避真香,暂时的麻木可以取代面对的痛苦。
但是,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像作者所说,逃避只是一颗暂时的止痛片。它虽然能让我们暂时不需要面对那些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的难题,但是它并没有办法把问题解决,问题依然在那里,等”药效”过后,疼痛依旧会存在,甚至比之间更加让人痛彻心扉。
02 走出自我设限的牢笼
明明各方面都很优秀,内心却无比自卑的大有人在,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觉得在爱情中是不配被爱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一种人,永远活在自我设置的“应该”牢笼中。
我曾经非常喜欢给自己立Flag,因为特别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所以我模仿者别人自律的风格来要求自己,我拿无数个规则来要求和规定自己,于是,最后不仅收获了没有完成flag的挫败感,还失去了享受过程的惊喜感。
你在要求自己做什么?你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为什么要有这种要求?我也开始试图这样反问自己,如果没有要求会怎么样?如果拿掉我的“计划”会怎么样?我的意思并不是教你活得散漫毫无计划,而是对自己有一些客观的评估,而不是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相信我,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并不会给你前行的力量。学习让自己的感受流动起来,花点时间去认出自己的感受,比盲目地向前,或许更有效。
03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与人相处,是真不容易。
因为人和人的距离实在太难把握了,离得太近,会觉得被人冒犯了自己的界限,打扰了自我的空间;离得太远,又觉得冷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无法得到流通。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不想与人交往,不善与人交往,于是活成了一座孤岛。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如何保持一个合适距离,我认为是一种能力,值得学习。
不带敌意的坚决,清晰的个人边界,不轻视任何人,也许是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去尝试做的。不用社会保准来压迫自己,不讨好社会与别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也是在练习人与人的边界感。清醒而亲密的交往,是保持社会交往最好的方式。
可清醒啊,需要不断沉淀和内省。
04 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这是书里引用荣格的一句话,读来太喜欢了。以前我并不懂什么向内的路,后来慢慢去感受自己的任何感受,不逃避,不隐藏,不否认,才开始明白何为“向内”,向内的路从来就不好走,却是稳定内心必经的一条路。
最近看奇葩说,杨幂说了一句话我印象还蛮深刻: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也许对外,人很难做到极度坦诚的,不如先做到对自己的极度坦诚。
从面对别人、要求别人,转为面对自己,探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