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宛”部
宛、倇(亻宛)、婉(女宛)、惋(忄宛)、啘(口宛)、睕(目宛)、腕(月宛)、䩊(面宛)、䯛(骨宛)、捥(扌宛)、踠(足宛)、㱧(歹宛)、
帵(巾宛)、䘼(衤宛)、䩩(革宛)、琬(王宛)、䑱(舟宛)、畹(田宛)、
涴(氵宛)、焥(火宛)、埦(土宛)、碗、晼(日宛)、
豌(豆宛)、菀(艹/宛)、箢(竹/宛)、椀(木宛)、蜿(虫宛)、
黦(黑宛)、剜(宛刂)、鵷(鹓)、惌(宛/心)、䗕(宛/虫)、䵫(宛/黑):
一、字源字形:
? 㔾、卩的甲骨文
二、含 义:
宀(mián):本义:顶部锥形(或三角形),周围包住之物。可表示“房子”。
夂(zhǐ):本义:向相反的方向走了。表示:倒走。倒退。相背。相对。
口(kǒu):本义:人类用来进食和发声的器官。
各(gě):本义:不讲话。或不听话。不讲话,不听话。表示:停止,不动。相背。
夕(xī):本义:月相变化。
㔾、卩(jié):字形为一个人弯腰并跪着。本义:一个人弯腰并跪着。
夗(wān):字形为左“夕”右“㔾”。“夕”为月相变化;“㔾”为一个人弯腰并跪着,即上弯曲,又下弯曲。夗的本义:月相处于峨眉月期间,即从残月峨眉月(上弯曲)到新月峨眉月(下弯曲)时期。
宛(wǎn):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在房间里倒走了。” 金文字形为“一个人在房间里停止不动了。” 说文小篆字形为外“宀”内“夗”,表示“月相只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变化” 。本义:月相只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来回变化。
月光或月色柔和,温柔。表示:柔和。温柔。
月相在朔月附近时期,表示:弯曲。曲折。
峨眉月的月相表示:屈曲、弯曲。
峨眉月的月相特别弯曲,表示:深凹。深陷。枯萎。枯竭。
月相从下弦月到朔月,表示:凹入;低洼。
月相从上弦月到望月,表示:隆起。膨胀。
月相从望月到朔月,表示:释散。
月相从朔月到望月,表示:染上,浸渍。
在望(圆)月时期,表示:顺利;顺遂。欢乐。圆满。
从上弯月到下弯月,表示:婉转。蜿蜒。
弯弯曲曲。
残月峨眉月与新月峨眉月相对,表示:匹配。配对。相对。平衡。美好。
残月峨眉月与新月峨眉月相对,表示:怨恨。仇恨。
月相来回变化,或残月峨眉月与新月峨眉月对称。表示:似乎,好像;仿佛。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晃荡;摇动。
〔大宛(yuān)〕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西亚。
以下为“宛”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1.倇(亻宛)(wǎn):1.欢乐。2.劝。(注:即像在圆月附近。)
2.婉(wǎn):1.本义:柔顺。柔美。(注:即像月光或月色。)2.委婉;曲折。简约。(注:即像月相变化。)
3.惋(忄宛)(wǎn):本义:怨恨,叹惜。(注:即像月相圆缺变化。)
4.啘(口宛)(wā):语气助词。用法似“啊”而语气较强。
5.睕(目宛):1.(wān)。[類篇]目開貌。[玉篇]小嫵媚也。(注:即像峨眉月。)2.(音剜)。睕睕,深目貌。(注:即像峨眉月。)
6.腕(wàn):1.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2.握。(注:即像残月峨眉月到新月峨眉月似的。)
7.䩊(面宛):1.(音宛)。[玉篇]眉目之閒美貌。(注:即像峨眉月。)。[集韻]面柔也。(注:即像月色似的柔和。)2.(音斡(guǎn))。[廣韻]目開之貌。(注:即像峨眉月到望月。)
8.䯛(骨宛)(音惋):膝䯛也。(注:即像望月附近似的隆起。)
9.捥(扌宛):1.(wàn)。古同“腕”。2.(wǎn)。取。(注:即像峨眉月。)3.(wān)。扭转。(注:即像残月峨眉月到新月峨眉月似的。)
10.踠(足宛)(wǎn):1.人体足胫相连的活动部位。亦指马脚与蹄间相连的屈曲处。(注:即像峨眉月。)2.弯曲。
11.㱧(歹宛)(音宛):人死貌。或作宛。(注:即仿佛。好像。)
12.帵(巾宛)(wān):〔帵子〕布帛剪裁后的余料。(注:即像峨眉月。)
13.䘼(衤宛)(音宛):[玉篇]襪(wà)也。[類篇]袖耑屈也。(注:即像峨眉月。)
14.䩩(革宛)(音鴛):[玉篇]本作(革冤)。[廣韻]量物之具。(注:即像月相对称变化。)
15.琬(王宛)(wǎn):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圭。(注:即像峨眉月。)
16.䡝(車宛):1.(音搵)。[韻會]轒䡝,車名。或作轀。2.(音鴛)。[說文]大車後壓也。(注:即匹配。平衡。)
17.䑱(舟宛)(音宛):舟也。(注:即像峨眉月。)
18.畹(田宛)(wǎn):1.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注:即像月相对称变化。)2.泛指花圃或园地。(注:即像月相只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来回变化。)
19.涴(氵宛):1.(wǎn)。〔涴演〕(水流)曲折蜿蜒。2.(wò)。染上,浸渍。(注:即像从朔月到望月。)3.(yuān)。〔涴水〕古河名。
20.焥(火宛)(wò):烟火升起的样子。(注:即蜿蜒。弯弯曲曲。)
21.埦(土宛):1.(wǎn)。古同“碗”。(注:即像峨眉月。)2.(wān)。穴。(注:即像朔月。)
22.碗(wǎn):一种圆形凹心盛食品的器具,在形式上通常接近半球形,一般比盘子深。(注:即像峨眉月。)
23.晼(日宛)(wǎn):〔晼晚〕太阳将落山的样子。(注:即像望月到朔月似的。)
24.豌(豆宛)(wān):〔豌豆〕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嫩荚和种子可食;2.这种植物的种子。(注:即像从朔月到望月。)
25.菀(艹/宛):1.(wǎn)。茂盛的样子。(注:即像望月。)2.(yùn)。古同“蕴”,郁结,积滞。(注:即像望月。)
26.箢(竹/宛)(yuān):〔箢篼(dōu)〕竹篾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注:即像望月。)
27.椀(木宛)(wǎn):同“碗”。與盌同。[玉篇]小盂也。(注:即像峨眉月。)
28.蜿(虫宛)(wān):1.龙蛇蟠行的样子。2.〔蜿蜒〕2.1 蛇爬行的样子;2.2 弯弯曲曲地延伸。3.弯曲的;不直的。(注:即像从上弯月到下弯月。)
29.黦(黑宛)(yuè):1.黄黑色。2.玷污。东西打湿后出现黄黑色斑纹。(注:即像月色的斑纹。)
30.剜(宛刂)(wān):1.本义:挖。2.以刀子等除去。3. 用手指挖出[对手的眼睛]。(注:即像峨眉月。)
31.鵷(鹓)(yuān):〔鹓雏〕古书上指凤凰一类的鸟。(注:即配对。匹配。)
32.惌(宛/心):1.(yuān)。古同“怨”。屈曲。(注:即相对。)2.(wǎn)。小孔貌。(注:即像峨眉月。)
33.䗕(宛/虫):[海篇]同蜿。(注:即像从上弯月到下弯月。弯弯曲曲。)
34.䵫(宛/黑)(音熏):1.淺絳也。2.又與黦同。(注:即像月色的斑纹。)
说明:我的汉字解释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适合中小学生们收看收听。但通过了浙江省版权局的版权登记,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厉明忠 原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课),需要拿走。
后续关注私信发送哦。
1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绝句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天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人们都喜爱春天,画家将春色绘进了美丽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古往今来,还有很多诗人则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你们听(配乐朗诵《绝句》)!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经典名作(板书:绝句)。
3.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教师补充出示(唐代著名大诗人,有\"诗圣\"之称,与诗人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二、初读探究,感知诗意
1.过渡引入:同学们,要想读好这首有趣的诗歌,我们必须首先准确认读诗歌中的生字。看,调皮的生字朋友来了,快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1)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指寤朗读.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提醒\"融\"读后鼻音,\"鸳\"是整体认读音节,同时补充出示\"鸳鸯\"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雌雄多只或成对生活在水边)。
(2)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方法:
生:因为\"鸳、鸯\"在一起时是一种鸟的名字,所以两个字都有鸟部,而上半部分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
师:你这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生字的,非常不错!
生:我觉得\"燕\"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廿\"在上头,\"北\"中添个\"口\",\"四点\"下边走。
师:你运用了形象识字法,读着读着我们就准确记住了\"燕\"这个字,谢谢你,你真棒!
(3)指导书写生字,教师重点强调\"融\"字的左下部分易错的地方(\"䒑\"不能写成两笔短横了);\"燕\"中间部分的\"口\"要写得偏小,下面不能写得太散了,要注意后面三点的方向一致;\"鸳、鸯\"两个字上半部分都要写得略扁,把下半部分的\"鸟\"盖住。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强调提醒。
2.出示诗歌,引导学生将生字带进诗歌中再次进行朗读,注意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提醒读准朗读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读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
3.细读诗歌,斌着借助画面感悟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是请教同学、老师进行理解。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教
材中的注释理解词语\"迟日、泥融\"等词语的意思,并简要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江山:江河和山岭,借指国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3)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插图想一想:这四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问答归纳板书(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动物:燕子、鸳鸯)。
4.再读诗歌,展开想象:诗歌画面中的这些景物各自都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着用诗歌中的词语来概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丽、香\"感受自然景物静态之美,抓住\"飞、睡\"两个词语体会鸟几的动态之趣(补充板书:静态 动态)。
5.课件再次出示美丽的画面,教师小结:多美的春天呀!温暖的太阳此时正照耀着大地,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勤劳的小燕子正在忙着衔泥筑巢,可爱的鸳鸯卧躺在温暖的沙地上美美地睡觉。祖同的山河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来,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读一凄这首诗歌。
6.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学生练习有感情朗凄,可以边读边配上有趣的动作。
7.指名感情朗读,并试着进行背涌,学生齐背。
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
1.过渡:诗人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孩子们,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成了这种画面中的主角,它们有动有静,一定也给你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你们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怎样的气息呢?
2. 学生简单交流,教师归纳板书(春光景色美动物显生机),同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3.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捕写、赞美春天的诗歌,同时让他们进行有感情诵读。教师适时补充《春雨》《春晓》等,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绝句》。并用自己优美的诵读表达我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吧(全班学生再次配乐齐诵诗歌)。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景物:迟日、江上、春风、花草(静态) 春光景色美
动物:燕子、鸳鸯 (动态) 动物显生机
第二课时 惠崇春江晚景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认识本课\"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诗歌内容。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学生认真观看图画,并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师:孩子们,睁大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从这幅画中部看到了哪些事物呢?
生:我看到了几枝鲜艳的桃花开得非常好看。
生:地上的小草嫩绿嫩绿的.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生:我还看到了河里有几只鸭子正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经过你们的描述,这幅画一下子就充满了春天的美丽色彩。
孩子们,其实你们看到的这幅早春图是北宋著名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
(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指导学生读准\"崇\"字的后鼻音、翘舌音,并能够正确书写\"惠、崇\",提醒他们\"惠\"中间部分的横画右边还有一笔点画,且上半部分要写得略微紧凑;\"崇\"上半部分的\"山\"写得略小。
另外,两个生字的横画都较多,书写时需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的原则。
简单介绍惠崇(北宋有名的僧人,能诗善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为这幅画专门而作的诗歌。
2.师生交流对诗人苏轼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所写的题画诗。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自读情况,并进行正音。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读准\"芦、芽、豚\"三个生字的读音(同时再次指导学生识记、书写生字,重点提醒学生\"芦、芽\"两个字上半部分的\"艹\"都要略宽于下半部分)。
4.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学生齐读诗歌。
6.再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歌主要描骂了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中的景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所描写的画中事物。教师板书:竹子、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
三、深入探究,想象意境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句,借助课文旁边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2.课件出示\"蒌蒿、芦芽、河豚\"的图片,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释认识诗中所描写的几种事物(蒌蒿:草本植物。叶子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形。干的茎叶点燃后生的烟能熏蚊蝇。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鱼。头近圆形,身体圆筒形。遇敌害时整个身体能膨胀如球,浮在水面上。内脏有剧毒。常生活在近海底层半咸水中,有时也进入淡水区。)
3.学生交流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归纳并串讲诗句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来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息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4.再读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惑受到的?
(1)学生交流(描绘了一幅江景早春图,从桃花、萎蒿、芦芽等景物中可以感受到……)。教师适时再次展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体会早春景物的特点(简单补充鸭子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春天到来与否感知最准确的特点)。
(2)质疑:诗歌的最后一句是不是诗人从画中看到的(不是,这是诗人由画面生发的想象)?
(3)想象体验:假如你现在行走在这如画的江边,在盎然的春意里,你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感觉春光如此美好,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板书:喜爱春天、赞美春光。
5.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四、课堂小结
1.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并尝试背诵诗歌,师生点评(注意处理好诗歌情感以及节奏等)。
2.教师小结:苏轼真不愧是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一首题画诗都能够写得如此生动鲜活,读后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他的其他诗歌,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一下大诗人的美好情怀。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竹子、桃花、江水、萎蒿、芦芽、鸭子、河豚
(喜爱春天 赞美春光)
第三课时 三衢道中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大意,感受初夏季节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熟练背诵,学生齐诵这两首诗歌。
2.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板书诗题,
注意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注释理解诗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人曾几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曾几,字吉甫南宋诗人,自号茶山居士。其诗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生动,咏物则重神似)。
二、总结学法。自主研读
1.质疑交流:同学们,通过前两首诗歌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累积了一些有效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能简单交流一下吗?
生:我觉得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先把古诗读通顺,所以准确辨识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师:是啊,理解诗意的重要前提就是读通、读顺诗句(归纳出示:读通诗句)。
生:熟读古诗后,我们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由字词到句子再到整首诗歌,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大意啦(继续出示:理解诗意)。
生:我们还要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诗歌。
师: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文为心声',诗歌亦是如此。诗人想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内心怎样的情感呢?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使不算真正学会诗歌(出示:体会诗情)。
生:老师常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我们还要反复诵读诗歌,然后才能牢记诗歌。
师:对,诗歌的有效积累除了诵记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出示:诵读积累)。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试着感知诗句的朗读节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诗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师提醒读准生字\"泛\"(不要读成了\"乏\"音),同时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对四个生字\"梅、溪、泛、减\"的识写认知(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型结构……),并重点指导书写\"溪\",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三点以及中间的\"幺\"均要写得紧凑,下面\"大\"的横画则要写得稍长;\"泛\"右边\"乏\"的第一笔撇为平撇,下面的\"之\"整体成略扁之势;\"减\"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提示自主描写生字。
(2)教师范读诗歌(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学生按照节奏再次练习朗读,齐读诗歌。
3.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注释及图片理懈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歌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相互之间进行纠正、补充。
(2)课件依次出示诗句,指名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日日晴:天气日日晴好;不减:并没有减少)。同时指名说说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并试着串讲诗意,教师及时予以补充(梅子黄透了的时节,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清凉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树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3)学生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朗读,并通过诗意及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4质疑探究: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季节?想象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1)学生交流对诗歌季节的理解(夏季),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梅子黄时\"明确诗歌所写的是初夏时节(五月份)。
(2)继续交流对诗歌画面色调的感知(绿……),教师适时聚焦\"绿阴不减\"体会初夏时节兰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绿色(板书:绿阴界减),同时从中感受初夏时节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板书:充满生机)。
(3)展开想象:在如此宁静的山路中,除了眼前所见美景。你还听到了什么?(板书:黄鹂呜叫),同时引导他们继续想象如果自己此时正走在这样的山路中,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开心、舒畅……),教师归纳板书(意趣盎然),同时体会诗人对眼前所见及耳畔所闻的无限喜爱之情(补充板书:所见所闻)。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之美,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示,生齐背诗歌。
三、课堂小结
1.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教师小结:大自然确实是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同学们,课下再找一找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美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说不定你们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哟。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2 燕 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燕子)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通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读课文画词。
师:有的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习惯地拿出字典查一查,这个学习习惯很好。
师:请看屏幕,谁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微风 掠过 稻子 翼尖 荡漾 唧】
生读
师:读的不错,还有谁想读?
师:\"唧\"在这里指什么?
生:燕子的叫声
师:燕子是怎样叫的,试一试?谁站起来试一试
师: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组词语。
师:再看这一组词,谁愿意读?【出示第二组词:沾 小圆晕 几痕细线】
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再注意一下晕(yùn)这个字,念第四声,再读一下。
师:晕(yùn)这个字,是多音字,他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知道吗?
生:(yūn)
师:对了,读读看这些词语。【出示词语:(yūn)晕倒 晕头转向 头晕 晕过去了 (yùn)月晕 日晕 一坐船就晕 晕车】
师:读对了,我们一般都说是\"晕(yūn)车\",其实啊有的同学坐在车上感到头晕目眩(xuàn),不叫\"晕(yūn)车\"念\"晕(yùn)车\",再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课文中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谁能读好?【出示句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师:读得好,词句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写字。【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请大家观察,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明白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怎样写才漂亮。
生观察生字的写法。
师: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生…
师指导:微,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都要写得窄些,不要丢掉横折提上面的一横,\"几\"的第二笔是横折提;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角的笔顺要写准确;翼,上中下结构,上下部分写得宽些,中间要紧凑些,以免写得太长;痕,半包围结构,病字头,第三笔撇要写的舒展,竖提在竖中线上
师: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写?
生:…
师:想动笔写写这些字吗?请看课本16页第2题,我们先来描红,摆好写字姿势,听要求:不要漏红,不要过红,按正确的笔顺描一描。(巡视指导)
师:描完之后,请大家在四线方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写完同位互相点评一下。(巡视指导)
生写字、互相点评。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用词用句非常的好文章。我请四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围绕着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我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
4生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燕子哪些方面?
引导生说出燕子的外形特点;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生趣;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优美姿态;休息时的情景
(师相机板书:外形、为春光增添生趣、飞行、休息。)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课文
过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春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匆匆走来,她又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生默读画出景物。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谁找到了?
生:微风、细雨、柔柳、草、芽、花、小燕子(师板书)
师:【出示课后第四题】你能填一填吗?
生填空
师:都填对了,真好。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通过吹拂,感受春风轻轻吹过,春风很柔
师:你能读出春风的轻柔吗?
引导:\"洒落\"怎样理解?为什么不是哗啦哗啦?
生:洒落,纷纷落下,说明春雨很细,很小。
引导:赶集什么意思?去农贸市场买东西和这里的花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很热闹。
师:是啊,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吗?
生读
师:读了这一段,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烂漫无比…
师:多么美丽的春天,多么优美的文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春天的烂漫无比!
【出示:二三月间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
毛毛细雨
从天上洒落下来
千万条柔柳
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
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生1配乐读
生配乐齐读
师: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背一背好吗?同学们边背边想象这一段中描写的景物,可以帮助记忆。
生练习背诵,指生背诵。
师:背得很流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文章《燕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时的姿态和它们休息时的情景,特别感受到在春光烂漫的时候,小燕子为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气。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美丽的春天如一幅画,如一首诗,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段,大家思考:第一段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小燕子?
生1读课文。
师:这一段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小燕子?
生2:羽毛、翅膀、尾巴(师板书)
师:小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小燕子的羽毛什么颜色?乌黑本来是一种很单调的颜色,说成乌黑光亮说明了什么?
生:小燕子俊俏、漂亮
师:喜欢小燕子吗?谁想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小燕子的可爱。
生1读
生齐读
师:真是俊俏、可爱的燕子,让我们一起合作说说它的样子。
师:【出示图片】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写燕子,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为什么其他地方不写呢?是疏忽了吗?
生…
师:这就是抓住特点。不是样样都要写,样样都写这只燕子就写得很啰嗦。一啰嗦还可爱,还美吗?
师:所以我们说,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不一定面面俱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其实,小燕子吸引本文作者的不光是外形特点,他在天空中,在湖面上急速地飞行也使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生:轻、快
师: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师板书)
师:掠过什么意思?(师板书)
生:轻轻地飞过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师:还从哪里能看出燕子飞行速度非常快?
生:唧的一声…(师板书)
师:【出示:\"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谈谈你的体会。
师:大家朗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指导:\"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让人有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一句读一下?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几对飞倦了的小燕子,静静地、优雅地落在电线上休息。
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画,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
师:五线谱是指什么?音符是指什么?(板书)
生:电线、燕子
师: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这里为什么说\"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条\"?
引导: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下只留下一丝痕迹。
师:那么这里谱出的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生:对春天的赞歌、对燕子的赞歌…(师板书)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燕子就是抓住了特点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也表达了作者一种喜爱的感情。这样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朗读、背诵,留在自己的心里。课后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郑振铎,这篇课文选自郑振铎的一篇散文,叫《海燕》。你去读读,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 荷 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创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重点句段的课件。
2.荷塘的挂图及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
2.搜集关于荷花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写荷花姿态及联想部分是本文语用的要点。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一个学期的习作训练,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全面的习作能力,习作技能较低,还处于词语积累到写段成篇的过渡期,细节意识、读者意识都没有形成,因此需要一定的习作技能的指导。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使用罗列法、化身法写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的美丽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树立细节意识,运用罗列法、化身法清楚、具体地描写荷花。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跃
1、 猜花名:PPT:月季花、喇叭花、梨花、玉兰花 、金盏花、荷花 用一句话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样的 什么花?(停在荷花) 2
同学们不仅回答得好,也非常有精神,咱们就保持这样的状态上课好不好?上课!
(二)看荷引题
1、你喜欢荷花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它。不过老师有要求,欣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荷花的姿态哟。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荷花,他们写了很多诗赞美它,老师选了一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一幅图你觉得可以用诗中那句来描写?
2、有一位大教育家叶圣陶,他也很喜欢荷花,写了一篇很经典的文章《荷花》,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叶圣陶先生写这篇文章,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写花的,有没有信心学好?我们就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到公园去赏荷花。
(三)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姿态?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
(四)品读悟法
1、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词和句子,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要边读边画边品味,像吃东西、喝茶一样,要品出它的味道来。不明白的可以多读几遍,(板书:品)就像这个字,一口不行,要很多口,才能知道他的妙处。
生边画边读。并让几个学生把一些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冒 有的 活的画
2、①PPT: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我也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冒\"在那句话中,冒是什么意思?(长、钻、伸、探、突) 同学们想象一下画面,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小荷花们,谁能冒出来读一读?
②PPT: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白荷花? 想看看什么样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再读一遍,注意边看图边读;能背一背吗?
3、叶圣陶的这段话成了写花的经典,我们看他是怎么做到的,作者写出了荷花的颜色(色)、数量、还重点写了姿态(形),像这样一朵一朵写的方法我们叫它。
荷花还会有什么姿态?你能采用罗列的方法,连起来写一写吗?谁写的姿态多,就能获得一枚美文章
写话一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
交流:利用希沃小助手呈现,圈出好的词句来,同学评价。
4、同学们写得真美,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似乎看到了一大幅活的画。我们平常看到的画里的景色是画家一笔笔画出来的,而这幅活的画的景色是?(真实、活生生、立体)这幅活的画的画家是谁?我们就夸夸这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吧.读第三段
5、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感觉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了,我又会听到、见到什么呢?自读这段文字。
这种意境真是太美了,老师请一生配乐读,其他人闭眼睛想象画面。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读这么好吗?别只顾沉醉,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呢?你呢?
6、这一大幅活的画把你们的好朋友蜻蜓、小鱼、小鸟、青蛙都吸引来了,他们会告诉你什么,你还会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呢?请大家放飞思绪,自由想象(写话二)想象丰富的可以得一枚美文章。
交流:利用小助手交流、点评
7、同学看一看,把你们写的这两段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写文章,原来就这么简单啊!你做到了吗?
(五)总结得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写荷花,我们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写了那些细节,使用了那些方法呢?老师做了一份思维导图,谁能说所你的想法?
小结:学语文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文字背后的奥秘。相信有了这副导图,大家无论写什么花,都能驾轻就熟了。
(六)推荐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小朋友多读好书,读中悟法,我们就能拥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像叶圣陶先生那样,像古时候的诗人那样,写出你心中绽放的白莲花。
1、推荐阅读 给大家推荐一篇写月下荷花的文章,PPT: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丛书《荷塘晨景》 (图)
2、老师也非常喜欢荷花,除了上课时读的第一首古诗,我还准备了量首写荷花的古诗分享给大家,就让我们在诵读中结束本节课吧。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咏芙蓉
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