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好,我是雅鑫。上一期,我们给大家聊到了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我们得知了乾卦的基本规律。乾为天,为男人。告诫我们男人要学习天的广博的胸襟,像天一样的大度、自强不息。男人就得有男人的样子,不可以乾坤颠倒。为什么呢?因为你这样就违背了自然规律,你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事,你肯定就会到处的碰钉子。
那今天呢,我们来讲坤卦。全卦与乾卦正好相反,因为六个爻全是阴爻。我们从看图来说吧,它这个角度更像是一块一块的田地,因此我们称它为地,大地。在家中也是老母亲的角色,也属于人体部位的腹部。怎么说呢?大地是母亲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是腹部呢?女人的腹部是孕育生命的地方,也是人体的大地,所以说这就很好理解了。
{!-- PGC_COLUMN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全卦的中心就是,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不管你干什么,你都要有大地的厚德。你看我们在大地上种地、建设房子等,大地没有说一句话,它都在默默承受着。有人又说了,那地震呢?地震的时候,地总有反应吧?大地厚重但有时候它其实也会发火。当大地实在忍受不了的程度,就会地震了。这也正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有人说地震是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去想,我们人类干了什么呢?我们破坏自然环境,我们无休止地去挖洞、挖矿,那么它不地震才怪呢。为什么呢?有句话很形象的说了,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大地虽然比较沉稳厚重,但是逼急了它也会有反应。
那么坤卦放到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生启迪呢?坤卦的德行用一句话就可以讲得很清楚,那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要顺应坤卦的厚重,不断积累我们的德行。坤卦还有顺从的意思,告诫我们生活之中要学会隐忍顺从,它与乾卦正好相反。我们古代钱叫做方孔钱,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道理。外圆内方,外为乾为天,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要圆通,懂得变通。内方表示原则为坤,虽然你要顺从但你也要有原则。其实易经全篇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方可生生不息。
在这里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他出生在农村,父母省吃俭用供着他上完了大学。作为一个农村家庭来讲其实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毕业之后他有了一个很稳定的工作,虽说挣不了大钱,但是养家糊口也是绰绰有余的。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呢,其实工资待遇很一般,很多人都这样是吧。有一次他回老家的时候,他打开了自己的钱包,然后把钱包里仅有的这500多块钱偷偷地放到了他老母亲的枕头底下。因为做儿子的知道,如果直接给母亲的话,那母亲肯定不会收。直到他回到家之后,他才打电话告诉母亲。很奇怪,还不到一个星期,他突然间接到一个电话,一家单位邀请导演去主持一场文艺晚会,推荐了我这位朋友。从排练到最后的演出都很顺利,而且还在原来商量好的劳动报酬上的基础上。最后因为领导满意,领导就主动加了一万元。一切都很突然,但是又那么得自然,其实我想这就是阐述了一个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生活中你一定会发觉一个不孝敬父母、不疼爱老婆的人,他一定是左右奔波,费力不讨好,挣不到钱还很累。这不是迷信,这其实就是积德,这就是行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要学习坤卦的厚德。坤卦如同大地,我们在大地上洒种子,需要不断地去浇水去呵护它,总有一天才会开花,才会结果。这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你可以不信,但是你可以去尝试着做。比如说我们不用做一些大事,大的改变,你对自己的母亲好点,你对自己的妻子、老公好一点,我相信不出三个月你一定会收到生活给你的那种意外的惊喜。那我为什么说是三个月呢?为什么是三这个数字呢?易经告诉我们逢三必变,道德经中也深刻的阐释了这个道理,三生万物。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去用,只不过不太注意罢了。比如现在的很多成语,举一反三,重要的事说三遍,三阳开泰,事不过三,一波三折等等。所以事物逢三必转,必变。
如果当你拼搏了,你努力了,你也争取了,但是到最后你还是没有挣到钱,那我想你不妨问一下自己,你自己的财库是不是出了问题。什么叫财库呢?先从家里的女人找原因,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一定是不断积累德行的妻子或者是母亲。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男人是阳,女人是阴。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的天需要拼搏遵循乾卦的自强不息。而女人呢?女人是地,就要遵循坤卦的厚德载物,这样才会阴阳调和,达到天人合一,也只有这样男人和女人才会共同的撑起一片天。 不是你努力,也不是我持家,而是我们两个人共同撑起这一片天。
上面我们也讲了男人虽然要刚健自强不息,但是也要圆通,向天一样要有博大的胸怀包容女性,女性呢也要厚德载物,包容男性的不足,这样才能互补,达到阴阳相合。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得节目先到这里,下一期,我们会接着给大家聊一聊屯卦给我们带来哪些人生启迪。
著名的投资家查理·芒格说:你想拥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前一期内容我们分享了,我们要谨慎区分事实上“拥有”和道德上的“应得”,最好的拥有,就是自己在道德上也配得上这种拥有。但在现实生活在,我们经常把拥有等同于应得。
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说:幸运的人很少对自己拥有好运的事实感到满足,除此之外,他还想确认他有权利获得自己的好运。最重要的是,他想要确认,与其他人相比,他更配得上这份好运。他还想要确认,不那么幸运的人所经历的不幸,都只是他们自己应得的。
上一期内容,我们说 “向拿到结果的人学习”,这种观点极具吸引力,而背后体现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暗示着我们应该以“结果”来衡量一件事的最终价值,而我们经常把这种结果仅仅简化为“金钱或者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赋予“结果”以更高的道德价值,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些拿到结果的人,是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好像他们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一个社会鼓励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标准,这是一个社会和一个人最为底层的信念,也是最为重要的信念,因为它告诉我们,什么价值是值得所有人追求的,什么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会深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和改变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如果赚钱多,就能成为我们的偶像,如果长得漂亮就应该被万人膜拜,如果粉丝多就值得我们模仿,这种思想的问题在于,他强化了结果的价值,而忽视过程的价值,而结果其实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一个人“拥有”什么,并不能等同于他“应得”什么,我们需要谨慎赋予一件事情以道德价值。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告诫弟子聂文蔚,尧舜禹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拥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和伟大的成就,而只是因为他们做到了“致良知”,遵从了自己的德性良知,做了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相较于他们获得的成就,我们应该推崇和鼓励的是做事的动机和态度,以及做事过程中所秉持的精神和品质。
其实关于事实上的“拥有”和道德上的“应得”之间,哪一个更重要?我们古老的智慧早就给了选择。在《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还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为什么厚德可以载物,为什么德不配位,就必有灾殃呢?
其实“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还有后半句,孔子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说,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和成就相匹配,就容易招致灾祸。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谋划太大,力量太小而负重太多,那就很危险了,很难长久。这里的“位”,就是一个人的成就和拥有的东西,而这里的“德”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
为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呢?之前我在《中庸》系列中,举个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根木棍只能承受100斤重量,而你要放200斤的重物上去,那么木棍就必然会被则断,这个道理很简单。而这里的“德”就是一个事物蕴含的内在的力量,孟子把这种内在的力量称之为“意气”,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所以孟子说,我们一个人一生其实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集义”,你集的“义”,你的德行就越高,你就能承载更多的成就。而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在的“德”不够,那么他就无法承载,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成就。就像查理·芒格说:要拥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让自己配得上它。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中庸》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成就一个人的,应该是一个人内在的德性,这才能让一个人的“拥有”和“应得”完美匹配。一个人内在的“德性”就是一个人的德性良知,《中庸》说的“至诚”的过程,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的过程,也是《大学》中的“明明德”的过程。“明明德”的第一个“明”是动词,就是使之明亮,擦亮的意思。明明德的意思就是,让原本光亮的德性恢复明亮,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在实践中去磨炼,也就是“致良知”的过程。我们古代的思想内在是非常统一的,他们所鼓励和推崇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个人外在的成就,应该由内在的品质,以及我们在什么程度上,发挥自己这种品质所决定,让一个人的“德”和他的“位”完美匹配,让一个人的“拥有”和“应得”完美匹配,这才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追求的。一个人社会赞扬什么,鼓励什么,这会内化为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道德标准,也会成为每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一部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成熟不是一个人身体外部上的变化,而是一个人在内部心理规律上的变化。
你观察一下苹果成熟看是不是这样,苹果熟透了是不是因为它的内部熟透了。相反如果一个成熟的苹果外部看起来红彤彤,光鲜亮丽,完美无缺,那它内部的果肉一定会是变质了,即便是没有变质,也没有那种原生态下按照自然规律成熟的苹果的味道浓郁香甜与营养丰富。
为什么呢?因为人动了手脚,破坏了苹果成熟的自然规律,给苹果打催熟剂以及农药,就像拔苗助长,想走捷径,投机取巧,最后的结果呢,只能是事与愿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老病死,新旧交替是人生中一个很正常的自然规律,不必要去抵抗,恐惧与打破,顺其自然,平常心对待就好。
而人真正的成熟不是表现在外部,而是表现在内部的自我实现中体现出来的。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尽己所能,超越巅峰”。
一旦某个人受激励的来源是自我实现,他工作的动力,对于理想的追求,生活事业的热爱将不再受局限。这是自我实现需求区别于其它激励模式,比如物质金钱上的奖励,最重要的特点。其它的激励来源一旦在需求满足之后便不再生效,但自我实现将不断地激励个体往上突破。这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所以,那些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极度渴望自我实现的人,一定是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的人,他们向世人证明了原来人是可以完完全全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他人,更不会辜负这个ta所爱的世界。
宋朝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被中国人称为花之君子,被儒家称为圣人,也就是仁;佛家称之为般若,如今被人称为开悟智慧之人;被道家称为仙,也就是得道之人。
一个人人生就两件大事,一是为人处世。二是为人处事。前者是做人,后者是做事,先有前者,才有后者,先学会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出色。
对应着这两件大事有两个规律,人一定要尊重这两个规律,这是一个人迈向真正成熟的主要且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是什么呢?
第一个,在《周易》中的乾卦中提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中“乾乾”指的是自强不息,“惕”指的是小心谨慎。这句话是指一个人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所以,“朝乾夕惕(ti),自强不息”是古代君子们做事成功的规律,也就是为人处事的规律,也是一个人成事的基本规律。
人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要盲目的开始,也不要盲目的结束,做事更重要的也要小心谨慎,真的谨慎就是“履虎尾”也能平安,做大事一定要广泛团结,“同人于野”,成大功德者必须“顺天道而应人道”。
第二个,就是柔顺含弘,厚德载物。
在《周易》中: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意思是地势坤,坤为地,大地是生成万物的根源,万物都要依靠它生长,柔顺而秉承天道的法则,大地深厚却载育着万物,它的功德无量,蕴藏着弘德,光明,远大,使万物都能生长,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放到人身上就是一个人非凡的气度,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胸怀,一种格局。
要想无往而不利就要时刻记住低调,谦卑做人,经常让自己处于不饱满,饥饿的状态,“卑以自牧”,有功德而不居功德(劳谦),人要想生活幸福必须要“言之有物而行有恒”,把专长的行业做到底,凡事要想得开,而厚德载物,柔顺含弘是为人处世最得人心,最能长致久远的品德。
明白万事“无平不陂(bei),无往不复,”,明白万物“亢龙有悔,否极泰来”。
因此,这两个规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也是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
2魏惠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成为魏襄王,有一天孟轲去拜见他时,离开后对别人说:襄王的样子就不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也无法产生敬畏之感。
襄王猛然问孟轲:天下怎么安定?孟轲回答:统一才能安定。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孟轲回答:不滥杀人的人能统一。襄王又问:谁愿意让他统一呢?孟轲回答:天下的百姓都愿意。
其实,去分析一下孟轲与襄王之间的对话,你就明白,天下怎么安定就看你襄王敬重什么?敬重的是百姓。天下的安定能有多持久,走多远?就看你襄王害怕或恐惧什么?害怕与恐惧的是施行滥杀无辜,而要反过来去施行仁政。
这就好比如今再说,人如何做好事业?就看你敬重什么。你的事业能做多久,走多远,就看你害怕或恐惧什么。你所敬重的到最后一定会来成就你,会让你厚德载物;你所恐惧与害怕的一定会时刻让你保持清醒,自强不息,持续精进。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心存敬畏,谨微慎防,因此行至高远;小人肆无忌惮,放任自流,终究一败涂地。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心存敬畏之心的君子。什么是敬畏?就是既敬重又害怕。如果一个人有ta所敬重的事物,却没有害怕,恐惧的事物,当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庸才,什么都不怕的人意味着什么人都怕ta,那这个人基本完蛋了,是成不了啥大气候的,这是自负,不知天高地厚。
相反,如果一个人有ta所害怕与恐惧的事物,却没有ta所敬重的事物,那这个人就很自卑,没有自我价值感,喜欢逃避,退缩,这时就是宰相肚子不能撑船,没有了厚德载物。
敬畏实质上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上的边界感,没有边界感的人就像未成年的孩子都是巨婴。
所以,人要有对事物的敬畏之心,对事物敬重,你才能做到厚德载物;对事物畏惧,你才能做到自强不息。毕竟,心存敬畏,方显英雄本色。
3齐王有一天去请教孟轲: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我想以万乘兵车的大国去进攻另一个同样的大国,50天就征服,这靠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现在我若不吞并燕国,上天一定会降祸怪罪,我把燕国并入齐国,怎么样?
孟轲回答:吞并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吞并后而使燕国人民气愤,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
孟轲的意思是给齐王建议,如果齐国要征讨燕国,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燕王在虐待燕国人民,燕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齐王去征讨燕国就是救燕国的人民于水火,能得到燕国人民的认可与欢迎。
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去征讨另一个大国,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制度代替另外一种旧的制度。
再比如,在中国革命期间,的实力是要在毛主席之上的,那最后毛主席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而却不能?
最大原因孟轲已经指明,毛主席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施行仁政的领导人,而是陷人民于水火,施行的领导人。那自然是毛主席确立的新制度来代替确立的旧制度,最后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欢迎与认可。
但是当时的齐王没有采取孟轲的忠告,最后导致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
当时陈贾去见孟轲,问: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孟轲回答:是古代的圣人。
陈贾又问:如此来说圣人也会犯错误吗?孟轲回答: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是合乎情理的。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现在的所谓君子,有了错误听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敬仰他。现在的君子,岂只听任错误不改,还要另找托词。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从古至今,都没有什么圣人存在,未来也不会存在,圣人,君子并不是完美无缺,没有一点缺点,不犯任何错误的人,只不过他们会犯错误,但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可以让自己以后少犯错误或者尽全力做到严谨,对自己严格要求不犯错误。
而认知越低的人越固执己见,喜欢找借口,强词夺理。
4
看过历史,你就知道,古代糊涂愚昧的皇帝有不少,也有阴险狡诈,能说会道,自说其圆的下属,他们通过君王给自己的权利,喜欢玩政治权术,把上面的糊涂和愚昧皇帝玩的团团转。
在《黄石公兵法》中提到:以明示下者暗。意思是部下面前显示高明的上位者,一定会遭到愚弄。
说白了就是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和炫耀自己,历史上,普通人卖弄聪明往往很快就会被戳破,而对着上位者卖弄聪明还有一不小心失去生命的可能。比如杨修。
反过来,上级对着下级,高维者对着低维者卖弄聪明,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欺骗。
为什么出现下满上的规律呢?
第一,对权威的惧怕。权力有天然的威慑力,面对上级时,下级往往会顺其自然,即避免触怒上级,也可以避免带来消极后果时承担免责,上级无法得到正确反馈。第二,是人难免有私心。下级为了获取青睐,不切实际地吹捧上级,美化自己,会脱离客观事实,让上级陷入愚昧无知。第三,追逐利益。为了借机获取利益,下级,利用上级自认为聪明,软弱,懒惰等特点,主动地欺瞒上级,捏造事实。
而张仪与苏秦就是其中两位,他们都以合纵,连横的政治权术游说各国,让自己达到富贵的高位,使天下人争相效法,还有魏国人公孙衍,号犀首,也以能说会道著称,还有苏代,苏历,周最等这些人遍布天下各地,专门研究诡辩诈术与人一争高下,多的数不胜数,而且奇怪的是这些喜欢诡辩耍诈的人在当时的名声最为著名。
在扬雄的《法言》中提到,苏秦与张仪是学习鬼谷子的智术,实质上是搞欺诈,算计的阴谋诡计论。
这就很好印证了一句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这就是往往那些善于伪装自己,一肚子坏水与阴谋诡计的阴谋家,反倒很受那一批乌合之众的追捧。
如今我们身边就有看起来表面是读孔子的书,满嘴道德仁义,实质上却做着像张仪,苏秦这样事的人。这些人就好像表面温情柔弱的妇人内心却是蛇蝎心肠,凤凰的嗓音却长着恶鸟的羽毛。
虽然这些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但是可惜的是这种才华用错了地方,这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正道的才干。
相反,也有很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身居高位,但不刻意表露,从而也避开了很多危险,将情势看得更清楚。
比如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是治理有方的大臣,也是颇有战绩的武将,但是他从不炫耀自己,所以政绩,学术都有极高的成就。
因此,像张仪,苏秦等这些人都不能算是大丈夫与君子。那什么才算大丈夫与君子呢?
孟轲说: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的是大丈夫。
真正的君子一定是明白正大光明的德性,行光明正大之事,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君子所为。
在《孟子》中,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 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是这样,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也是这样。
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让你潜龙勿用,时刻保持清醒,自强不息,持续精进;
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让你保持谦卑之心,保持饥饿,不要被功名利禄冲昏头脑,有功德而不居功自傲,做到厚德载物。
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你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其次,如果你有理想,你走的是正道,坐得正,行的端,你就要去捍卫它,不要怕被别人嘲笑。
当时中山国倚仗齐国的强兵,侵犯赵王赵国的领土,俘虏人民,又引水灌城,所以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与大臣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射箭,防备四面灾难,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招揽骑马射箭的武士,并且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一定要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改穿胡服。
那怎么做呢?办法是上行下效,只有上面先做到,下面才能做到。他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章法,总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办理政事,有一定常规,执行命令是最重要的,彰明恩德要先对卑贱的下层,而推行法令必须先取信于贵族近臣。
就好比,管理者是先来约束管理自己,而不是约束管理别人的,只要管理者自己做到自我管理,那下面的人自然也会效仿,如果一个管理者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那ta是不可能去管理别人,成为管理者的。
因此,走正道,让别人去说吧,即使别人嘲笑你,那也是只能证明别人自己的愚蠢,其它什么也证明不了。
5巧言善辩,信口雌黄,强词夺理者往往心存不善。
赵王的弟弟赵胜被称为平原君,门下有几千人,其中有个叫公孙龙,善于做“坚白同异”的辩论考证,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奴婢有三个耳朵”的观点。
而公孙龙巧言善辩,能真的把奴婢有三个耳朵说得跟真的似的,就是我们说的,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活的说成死的。而平原君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两人不要再辩论了。
这时一位叫邹(zou)衍的人说:不行,所谓辩论,应该区别不同类型,不相侵害,排列不同概念,不相混淆,抒发自己的意旨,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别人理解而不是困惑迷惘。如此,辩论的胜者,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胜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这样的辩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用繁文缛节来作为凭据,用巧言饰辞来互相诋毁,用华丽词藻来偷换概念,吸引别人使之不得要领,就会妨碍治学的根本道理,那种纠缠不休,咄咄逼人,总要别人认输才肯住口的做法,有害君子风度。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什么意思?
真实的话语往往不动听,华丽的言辞往往不是发自肺腑的真话。 心地善良的人不喜欢巧辩,而善于巧辩的人往往心存不善。 有真知的人未必知识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都拥有真正的智慧。 圣人从不自私地积累财物,而是将自己的财物拿出来帮助他人,或者与人分享,反而变得更加富有;尽量给予他人,这可以使自己更加丰裕。世间的自然法则,是对万物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圣人的法则,是帮助每一个人而不是与他人相争。
最后,希望你可以做一位正人君子,要记得一个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聚焦这一重要论述,江苏广电总台策划推出的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从代表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十个核心理念切入,既追本溯源,又借古开今,以国际视野、年轻态度与鲜活事例尽展中国智慧的永恒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今晚9:20,《中国智慧中国行》播出第八集《厚德载物》。节目中,主持人赵丹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郝立新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先生,英国青年汉学家、博士寇哲明先生等嘉宾将带领观众一同感受与汲取“厚德载物”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博大精深
感悟“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
“厚德载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坤卦·象传》。相传孔子从《易经》的第二卦坤卦中,悟出了“厚德载物”的道理,写下《周易·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坤”象征大地,意为大地富含柔顺、宽厚的品格,能够承载万物、滋养一切,而作为有为的君子则应努力学习大地的这种品格,以养成宽厚待人、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品性。
郝立新认为,“厚德载物”从思维方式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华文明以“天人合一”作为思想起点,以敬法自然的价值选择,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内在关联与统一,这是理解“厚德载物”观念的前提。“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价值。
温海明解读了“厚德载物”在《说文解字》当中的含义。他指出“厚”是个形容词,解释为山陵之厚也。“厚德”的第一种解释是“高德”“大德”,指德行像山陵一样厚重。“厚德”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不断增厚自己的德行,在这里“厚”是一个动词,指增加、积累、增厚。“厚德载物”中的“载”,表面的意思是“运”,引申的意思是生、主宰、容纳、承载。“物”既指自然之物,也指社会存在。用宽厚的品行理性地对待、运行客观环境中的人和事物,就可以“载物”,所以“厚德载物”所彰显的是一种极具利他精神的宽厚胸怀与担当意识。
海纳百川
见证“厚德载物”的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蔺相如为社稷忍让廉颇,最终成就“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大学士张英包容邻居,留下“六尺巷”的经典。在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明德践行的历史进程中,无不基于对“厚德”矢志不渝的不懈追求,并逐步形成包容开放、宽恕自省、柔顺谦和的大德。以“厚德载物”为核心的美好道德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的精髓所在。
郝立新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5000余年的绵延不绝而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和求同存异的交往理念。由于持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中华文化才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生机勃勃,更为辉煌灿烂。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这些都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也是“厚德载物”精神和胸怀的体现。
在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始终秉持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这同“厚德载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契合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发扬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传统,才最终拓展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道路。
立德树人
新时代“厚德载物”的榜样力量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提起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你会想起谁?节目现场,年轻嘉宾们有人提到了播种未来的科学家钟扬、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一生只为一条渠”的黄大发、“点燃大地的活雷锋”赵亚夫、把独龙江变成“童话世界”的高德荣、“筑梦九天写忠诚”的中国航天员群体,以及驻守孤岛长达32年的“人民楷模”王继才。今晚的节目就将带领大家一起前往开山岛,领略这位“守岛人”的故事。
这座面积仅有0.013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的孤岛,就是江苏省灌云县的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与妻子在岛上升旗、巡逻、查看仪器,一守就是32年。岛上有老鼠、蛇,如遇台风天,给养也无法送达。但王继才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说你不守,他不守,那谁来守?既然我们来了,我们就踏实在这边守着。
“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还将为如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怎样的滋养呢?敬请关注今晚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之《厚德载物》,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天津卫视、河北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等10家省级卫视同步播出,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B站、抖音、快手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推出,其他省级卫视将陆续播出。
厚德载物,拼音hòu dé zài wù,是一个汉语成语,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和生长万物。
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厚德载物昵?
二十五徳一、口德
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二、掌德
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狭隘;4.一赞值千金;5.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三、面德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1人最讲究的是面子;2.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3.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4.伤什么,别伤人面子;5.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四、 信任德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3.疑人不交,交人不疑
五、方便德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请主动坐里座;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3.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4.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六、礼节德
有“礼”走遍天下:1.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2.礼多人不怪;3.送礼送到位
七、谦让德
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1.切忌锋芒毕露;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4.人前勿张狂,人后别得意,为人应低调
八、理解德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1.理解,就是给人方便;2.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3.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九.尊重德
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1.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2.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3.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4.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人;5.把别人放在心上
十、帮助德
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1.无私胜有私;2.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
十一、诚信德
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3.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4.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失信
十二、实惠德
空头 支票,万万开不得:1.许之以利,晓之以理;2.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3.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十三、虚心德
让别人显得高人一等: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3.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十四、欣赏德
使别人拥有优越感:1.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十五、感恩德
不感恩,就别指望有下次:1.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2.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3.感谢你的对手
十六、援助德
雪中送炭,危难之中现真情:1.别忘了买人情原始 股;2.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3.援助人时要让对方乐于接受
十七、德
这个社会沉闷者太多:1.成功需要;2.开朗热情,坚冰可融;3.用100%的去实现1%的可能
十八、形象德
使自己形象成为一流品牌:1.名誉比金钱更珍贵;2.好形象容易获得认同与喜爱;3.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十九、爱心
爱像春日的阳光:1.永存仁爱之心;2.仁爱之人,易获他人合作
二十、笑脸德
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1.愿微笑之花开遍人间;2.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万能钥匙;3.用微笑轻松应付对手的挑衅;4.微笑着挣钱
二十一、宽容德
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1.以容忍改变能够改变的;2.宽容为怀,赢取人心;3.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4.有时,良好的关系是忍出来的
二十二、合作德
资源共享,利益均沾: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2.合作才能双赢
二十三、善良德
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 伍为邻为友:1.为善者可服人;2.勿以善小而不为;3.善待每一颗心;4.美德,生命中最闪光的部分
二十四、倾听德
多看多听,少开口:1.会倾听者得人心;2.倾听是最好的恭维
二十五、宽恕德
感谢所有折磨你的人:1.恕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2.和为贵,责人不可太严;3.让 仇恨之树长出宽恕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