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香包品种繁多,其中十二生肖独占鳌头。有卧式生肖、挂件生肖、成套或单件绣品生肖、人物生肖等等,惟妙惟肖,倍受人们关注,成为香包中的重要文化品牌。
为什么民间艺术家总喜欢做十二生肖香包呢?笔者走访过很多民间艺术家,她们的回答几乎众口一词:“香包像人一样,都有属相。”“香包是给人做的,属相是什么的人就选什么香包。”这既说明了“源”,属相密码、属相符号、属相内涵,中国人文化的根;又说清了“流”,人各有属相,各有兴趣爱好。还道出了十二生肖最受欢迎的秘密:它是一个文化品牌,有文化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十二生肖探源
生肖,即人所生年份的属相。古时的数术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这种记载见《论衡·物势》和《论衡·言毒》。以为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人肖鼠,丑年生的人肖牛……称十二生肖,也叫“十二属相”。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地方民俗殊异,因此,从民俗文化学角度看,十二属相的来龙去脉说法不一。这里简要介绍目前学术界完颜绍元、董家遵、仲富兰等先生和民间流传的几种源流。
“兽历说”。这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是北方少数民族动物纪年法与古代华夏族干支纪年法相互融合的结果。古代,居住在我国西部、北部等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长期以狩猎和畜牧为生,动物是他们最常见、最基本的生活资源,所以许多事物多用动物来表示,由此产生用动物纪年的办法。据《陔余丛考》记“此起于地俗,至汉时,匈奴韩邪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中国耳。”这种用动物纪年的风俗传入中原后,并与汉族原有的干支纪年法相结合,产生了十二生肖。因此,东汉王充《论衡·物势》有“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等记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用动物纪年的古历法,说明此风俗并非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所独有。
“星宿说”。这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是华夏族原有的纪年习俗,是古老的干支纪年法的衍生物。为了便于记忆,把干支纪年法中的十二地支同十二种常见的动物名称搭配起来。又古人把天空的星宿分为十二次,分别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当这种十二星次划分的观念运用于历法而变为十二地支后,原有的星宿名称,也随同演变为地支的“副符号”(即生肖),并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定型为十二种动物。从湖北云梦发现的秦简《日书》可知,战国时,以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的观念已开始流行。但其中以“午”为鹿,以“未”为马,以“戍”为羊,以“酉”为水,在搭配和命名上与现在通行的生肖不尽相同,说明是星宿名称演变为地支“副符号”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可见远在汉代匈奴内附中原之前,十二生肖已在华夏内独自形成了。
“图腾说”。这种说法认为,现在民间通行的十二生肖乃是古人所崇拜的十二个图腾的遗迹。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姓共有十二个,它们均由初民社群的图腾崇拜演化而生,这十二个图腾分别是鼠、牛、虎、麒、龙、蛇、马、羊、猴、凤、狗、象。十二个最古老的姓都建立在图腾制上,既是图腾的名号,也是社群的名号。现在,所谓生肖,是以动物象征人的出生时间,正与姓的由来——“因生赐姓”的意义相同。古代图腾与现在通行的生肖的差别,是由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所造成。如麒麟的原型是麋鹿之类的动物,是周代贵族崇奉的图腾,不许常人使用,为尊敬,进而讳言,民间受此限制,便另以“兔”代替,《述异记》云“殷时兔生角”。象又为何变成猪?据历史地理学者考察,古时我国境内象的产地很多,如合水出土的250万年前的“黄河古象”,正宁出生的“剑齿象牙化石”,说明那时,我们这一带也有大象存在。后因气候变迁,象的栖息地逐渐向南移动,到秦代已大为减少,以至于灭亡,它在生肖中的地位遂以人们所熟悉、常养的动物猪取代。
“外来说”。这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原非中国土产,而是从印度传来的。一说印度十二生肖原型是古印度传说中的十二位神将驾驭的禽兽。这种说法多遭我国学术界反驳,但印度十二生肖中竟有十一个与中国的生肖动物完全相同,只有“龙”是中国独有。“龙”,是中国人观念的产物,是很多动物组装而成,如马头、鹿角、蛇身、鬣尾、鸡爪、鱼的鳞和须,虚构成了既能在地面疾行,又能入水上天的无比强大的动物,历代由帝王到民间,从自然崇拜上升为社会崇拜,形成中华民族的魂,在文化的含义中是一种生命的符号。
“民间说”。正宁县民间故事记载,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选封十二属相,有序地管理万物,便通知天下所有动物上天开会。这天,能去的动物,一早都上天了。那时,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常在一块生活、玩。因猫瞌睡很多,常常一睡不醒,猫便央求老鼠走时叫上它,老鼠虽口头承诺,心里却嘀咕“叫醒了猫岂不是多了一种动物,多了一种竞争的危险?况且猫既身体高大,能耐又多……”几番思考,便悄悄不告而别。当老鼠赶到天上时,来了那么多动物,其中的牛真让它望而生畏,当玉帝下令排列大小位置时,狡猾的老鼠趁天官不注意,一下蹿上牛头,玉帝便以为这是“鼠”,排为首位。老鼠自命不凡地一路悠哉乐哉地回到人间,掩饰不住过分的喜悦,叫醒了还在嗜睡的猫,猫惊醒后弄清事由,恼羞成怒,不由分说一爪子压着老鼠,仇恨地大嚼起来,这便是猫吃鼠和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缘由。再说,龙为了上天时装扮得美一点,便乞求生性华丽的雄鸡借给它金色的长角。公鸡说什么也不给,两个争论不休,好心的蜈蚣跑来圆场,雄鸡经不住蜈蚣劝说,看到龙可怜巴巴地再三哀求,只好应允,便把金角借给了龙。果真,龙和公鸡都如愿以偿地入选十二生肖。可是,事后龙怎么也不归还所借雄鸡的金角,公鸡讨要时,龙不是上天,便钻入水中,公鸡只好找中人蜈蚣,蜈蚣也无奈,只好拿好话搪塞公鸡,公鸡一气之下,就吞食了蜈蚣,还不解恨,见小虫子就吃。从此,以利爪刨地,能刨出的昆虫,尖喙都不饶过……就这样,万物生生有序,动物排列有先后。人们便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命名生肖纪年,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的排列依据
中国的十二生肖序列是依据什么来排列的呢?这个问题,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学者见解等多种说法。
创世说。神话说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是一片混沌,一只生活在其中的老鼠憋得难受,咬出了一条裂缝,气通过裂缝散发出来,清则上升为天,浊则下沉成地,天地由此而生成,其时正当“子时”。于是民间剪纸、香包都有“鼠咬天开”的图样。后人据此排列时辰,便以子时为首,又与打开天地的神通广大的老鼠相搭配,这是鼠崇拜的心理遗迹。民间传说,是轩辕黄帝选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值年,流传现在。
阴阳说。宋洪巽《旸谷漫录》中说,“子、寅、辰、午、申、戍俱阳(阳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鼠、虎、龙、猴、狗皆为五指,而马皆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俱阴(阴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这是用阴阳交替说来解释十二生肖。明代许世杰《草木子》中说“术家以十二生肖配十二时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犬无胃,猪无筋,人则无不足。”只有老鼠是个例外,前足四趾,后足五趾,前阴后阳,正好符合“子时”阴阳兼备的特点,所以排在十二生肖之首。
时序说。明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认为,一个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是依十二种动物出没活动的时间特点与时辰搭配而成:子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正是老鼠活动最为频繁活跃的时候,故鼠配子;丑时牛吃足了草,还在咀嚼,正做晨耕的准备,故牛配丑;寅时老虎腹中饥渴,最为凶猛,故虎配寅;卯时月亮银光洒在地上,传说月中有玉兔,故兔配卯;辰时正当游龙行雨,故龙配辰;巳时蛇不伤人,远离行道自由自在,故蛇配巳;午时阳气下落,阴气将生,而马是“阴类”,故马配午;未时最宜羊吃草,不会影响草的再生,故羊配未;申时猴子喜欢啼叫,故猴配申;酉时鸡儿回窝,故鸡配酉;戌时狗开始上岗,为主人守家看门,故狗配戍;亥时猪睡得最熟,故猪配亥。
此外,还有星宿排列说、字义说、五行相克说、物性地支相配说等等,各种说法各有得失。因此,十二生肖排列依据等问题,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未解之谜。
(作者:曹焕荣)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庞欣——
一颗“石榴籽”的初心
■赵健 马永红
图①:庞欣走访当地群众。图②:庞欣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图③:庞欣近影。受访者供图 制图:扈 硕
鸣笛声响起,列车渐渐慢了下来。9月底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依旧热气腾腾。远处的火焰山仿佛一个好客的边关汉子,热情迎接着风尘仆仆的人们。
车厢里也热闹起来。嘈杂声中,鄯善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庞欣,小心搀扶着身边腿脚不便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姨,不着急,一会儿我帮您拿行李。”
庞欣刚从北京载誉而归。在前不久举行的2022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庞欣面对镜头吐露心声:“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人民警察,我会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宗旨,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新疆各民族同胞特别团结。在部队时,我们和少数民族官兵在工作训练中互帮互助,比亲兄弟还亲!”庞欣告诉笔者,退役后在新疆工作这些年,他看到各族群众的热情好客、善良淳朴,更觉得自己要当一颗“石榴籽”,紧紧地与各族群众“抱在一起”。
“优秀士兵”的责任
“起初,家里是不愿意我去当兵的。”谈起军旅经历,庞欣的这句开场白,让笔者有些意外。
70多年前,庞欣的4个舅舅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大舅、二舅为国捐躯,三舅、四舅先后负伤。庞欣幼年时,身为军医的父亲跟随部队移防到新疆。从此,一家人分隔两地,一分就是十几年。
“因为舅舅们的牺牲奉献,也因为这些年对母亲和我的亏欠,父亲舍不得我去当兵。”
然而,父亲的“舍不得”,并没有挡住庞欣对军营的向往。舅舅们奋战沙场的战斗故事、父亲扎根边疆的岁岁年年,早已在他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如果大家都不当兵,谁来保家卫国?”
1989年,18岁的庞欣说服家人,离开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入伍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当绿皮火车外的景色由黄土地变为戈壁滩,他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部队。在武警新疆总队某中队服役期间,庞欣不怕苦累努力训练,没多久就在战友中脱颖而出,入伍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不久后,连队组织的一次“优秀士兵日”活动,庞欣记忆犹新。
“参加那次活动的都是连队里立功受奖的官兵。”志得意满的庞欣本以为自己将佩戴大红花接受战友们的祝贺,没想到指导员把他们带到营区附近一个老旧家属院。原来,“优秀士兵日”的活动主题,是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想起出发前战友们羡慕的眼神,庞欣有些泄气。“‘优秀士兵’可不是一个称号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指导员看出庞欣的心思,走到他面前说道。思忖着指导员的话,庞欣拿起抹布,默默向战友们跑去。
半天的义务劳动,换来“一身灰”,赢得的是社区居民的夸赞。当扎着鲜艳头巾的维吾尔族大妈送来解渴的开水、戴着小白帽的回族老大爷递上擦汗的毛巾,官兵们个个露出“大白牙”,庞欣也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回连队的路上,庞欣再次想起指导员的话。与战友们放声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的内心更加敞亮:“优秀士兵,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
“警察爸爸”的付出
1993年退役后,庞欣放弃回家乡安置的机会,来到吐鲁番市鄯善县公安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1999年底,庞欣从当地媒体一档名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节目中得知,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的马香、马星姐弟,父母先后去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家境困难,姐弟俩面临辍学的困境。
节目中,姐弟俩对读书的渴望触动了庞欣的心。他与同是基层民警的妻子商量,决定每月省出一部分工资,供姐弟俩读书。
很快,马香和马星就读的学校收到2张署名为“一名警察”的汇款单。学校老师李燕回忆,起初他们以为是某位警察的一次爱心之举,没想到之后的每个月,“一名警察”的汇款单都如期而至。对这位“神秘”的警察,师生们充满崇敬与好奇。
6年后的一天,庞欣像往常一样到邮局办理汇款业务。接过他填写的汇款单,受学校委托寻找“一名警察”的邮局工作人员兴奋不已:“您是一直资助马香、马星的警察同志,我们终于找到您啦!”
庞欣义务助学的善举,就此“曝光”。此后,不喜张扬的庞欣一边叮嘱学校“帮他保密”,一边继续资助姐弟俩读书。工作之余,他常常抽出时间到姐弟俩家中,辅导他们学习。
“第一次见到‘警察爸爸’时,我读小学4年级。”如今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维修技师的马星告诉笔者,“警察爸爸”,是他和姐姐在多年寻找中,早已为庞欣取好的“名字”。
姐弟俩不知道的是,这些年,他们的“警察爸爸”还以同样的方式,资助过许多与他俩境遇相似的同龄人。1个月、2个月,1年、2年……一张张汇款单“飞”到52名各族孤儿和困难学生手中,为他们送去人世间的温暖。
“为什么帮助了那么多孩子,却不留下自己的名字?”笔者不禁问道。
“如果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到处宣扬,那就失去所谓‘付出’的意义。”庞欣的回答,淡然而坚定。
多年前,庞欣曾因公负伤,需要长年服药。长期资助困难学生,有时也让他力不从心,“有好些年,每月给孩子们寄完钱,我就变成了‘月光族’。”尽管如此,他仍在妻子的支持下坚持捐资助学,守护一个个困难家庭,托起孩子们的明天,“我们的日子虽不宽裕,内心却很富足。”
“巴特尔”的承诺
进入9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吾尔族大婶热西旦木·买提尼亚孜像往年一样,特意到自家大棚采摘了一大筐葡萄,准备给“巴特尔”送去。
庞欣是蒙古族,被他帮助过的人们总是热情地叫他“巴特尔”。在蒙古语里,“巴特尔”是英雄、好汉的意思。
热西旦木与庞欣结识于2004年。当时,庞欣刚刚调到鄯善县双水磨派出所,第一次入户走访就来到热西旦木家。
“那时,我丈夫因车祸去世没几年,两个女儿年龄还小,大女儿还患有听力障碍,日子真不知该如何过下去。”热西旦木回忆,到她家走访那天,从墙体斑驳的土坯房到简陋的羊圈,庞欣里里外外转了好几圈。详细了解热西旦木一家的情况后,庞欣不仅当即承诺资助她的两个女儿读书,回到单位还特意与县残联联系,为她的大女儿配备了助听器。
这些年,庞欣几次调动工作,但始终关心着热西旦木一家的生活。2007年,听说当地在农村开展土地承包制改革,还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庞欣一下子就想到没有稳定收入的热西旦木一家。在他的帮助下,热西旦木一家承包了5亩“连片儿、离家近”的葡萄地。如今,她们的日子如挂满枝头的葡萄一样甜美。
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录制的前一天,庞欣买了一些肉和菜,专程来到他的汉族“妈妈”袁义珍家中。这天,是袁义珍的生日。老人在电话中说,想吃庞欣做的“拉条子”。
十几年前,庞欣偶然从在社区工作的战友口中得知,袁义珍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和年迈的老母亲,日子很艰难。特意前去看望的庞欣,不住地安慰老人:“袁妈妈,您放心,从今往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搬进新房、领取低保金……这些年,庞欣答应帮助袁义珍的事,一件都没落下。每逢传统节日,他还不忘买上米面羊肉看望“袁妈妈”,而偶尔与自己的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却“好像过年一样”。
从警29年来,庞欣先后悉心照顾8户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的困难老人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来源: 中网-解放军报
1、天乙贵人
甲戊并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
查法:以日干起贵人,地支见者为是。
2、太极贵人
甲乙生人子午中,丙丁鸡兔定亨通,戊己两干临四季,庚辛寅亥禄丰隆,
壬癸巳申偏喜美,值此应当福气钟,更须贵格来相扶,候封万户到三公。
太极贵人查法同天乙贵人。
3、天德贵人、月德贵人
(1)天德贵人
正月生者见丁,二月生者见申,三月生者见壬,四月生者见辛,五月生者见亥,六月生者见甲,七月生者见癸,八月生者见寅,九月生者见丙,十月生者见乙,十一月生者见巳,十二月生者见庚。凡四柱年月日时上见者为有天德贵人。
(2)月德贵人
寅午戌月生者见丙,申子辰月生者见壬,亥卯未月生者见甲,巳酉丑月生者见庚。
凡柱中年月日时干上见者为有月德贵人。
4、三奇贵人
三奇者,乃乙丙丁,然不如见卯巳午为贵。查法:天干有乙丙丁或地支有卯巳午,顺行为妙。(天三奇甲戊庚、地三奇乙丙丁、人三奇壬癸辛)
5、文昌贵人
甲乙巳午报君知,丙戊申宫丁己鸡。庚猪辛鼠壬逢虎,癸人见卯入云梯。
查法:以年干或日干为主,凡四柱中地支所见者为是。
6、魁罡贵人
壬辰庚戌与庚辰,戊戌魁罡四座神,不见财官刑煞并,身行旺地贵无伦。
查法:日柱见者为是。
7、驿马
申子辰马在寅,寅午戌马在申,巳酉丑马在亥,亥卯未马在巳。
查法:以年干或日支为主,看四柱中何地支临之则为马星。
8、华盖
寅午戌见戌,亥卯未见未,申子辰见辰,巳酉丑见丑。
查法:以年支或日支不主,凡四柱中所见者为有华盖星。
9、将星
寅午戌见午,巳酉丑见酉,申子辰见子,辛卯未见卯。
查法:以年支或日支查其余各支,见者为将星。
10、金舆
甲龙乙蛇丙戊羊,丁己猴歌庚犬方,辛猪壬牛癸逢虎,凡人遇此福气昌。
查法:以日干为主,四支见者为是。
11、金神
金神者,乙丑,己巳,癸酉三组干支。
查法:日柱或时柱见者为是。
12、天医
正月生见丑,二月生见寅,三月生见卯,四月生见辰,五月生见巳,六月生见午,七月生见未,八月生见申,九月生见酉,十月生见戌,十一月生见亥,十二月生见子。
13、禄神
甲禄在寅,乙禄在卯,丙戊禄在巳,丁己禄在午,庚禄在申,辛禄在酉,
壬禄在亥,癸禄在子。
查法:以日干查四支,见之者为是。
14、拱禄
拱禄有五日五时:癸亥日癸丑时,癸丑日癸亥时,拱子禄。丁巳日丁未时,
己未日己巳时,拱午禄。戊辰日戊午时,拱巳禄。
15、天罗地网
辰为天罗,戌为地网。火命人逢戌亥为天罗,水土命逢辰巳为地网。辰见巳,巳见辰为地网;戌见亥,亥见戌为天罗。男忌天罗,女忌地网。查法:以年支或日支为主,其它地支见之者为是。
16、羊刃
甲羊刃在卯,乙羊刃在寅,丙戊羊刃在午,丁己羊刃在巳,庚羊刃在酉,
辛羊刃在申,壬羊刃在子,癸羊刃在亥。查法:以日干为主,四支见之者为是。
17、亡神
寅午戌见巳,亥卯未见寅,巳酉丑见申,申子辰见亥。
查法:以年支或日支为主,四柱取三合局为用,无合局不可用。
18、劫煞
申子辰见巳,亥卯未见申,寅午戌见亥,巳酉丑见寅。
查法:以年柱或日柱为主,四柱地支见之者为是。
19、灾煞
申子辰见午,亥卯未见酉,寅午戌见子,巳酉丑见卯。
查法:以年支为主,四柱地支中见之者为是。
20、勾绞煞
阳男阴女,命前三辰为勾,命后三辰为绞。阴男阳女,命前三辰为绞,命后三辰为勾。
查法:以年支为主,查四柱其余地支。
21、孤辰寡宿
亥子丑人,见寅为孤,见戌为寡。寅卯辰人,见巳为孤,见丑为寡。巳午未人,见申为孤,见辰为寡。申酉戌人,见亥为孤,见未为寡。
查法:以年支为准,四柱其它地支见者为是。
22、元辰
阳男阴女,其元辰是:子年见未,丑年见申,寅年见酉,卯年见戌,辰年见亥,巳年见子,午年见丑,未年见寅,申年见卯,酉年见辰,戌年见巳,亥年见午。
阴男阳女,其元辰是:子年见巳,丑年见午,寅年见未,卯年见申,辰年见酉,巳年见戌,午年见亥,未年见子,申年见丑,酉年见寅,戌年见卯,亥年见辰。
23、空亡
查法:以日柱为主,柱中年、月、时支见者为空亡。
24、十恶大败
甲辰乙巳与壬申,丙申丁亥及庚辰,戊戌癸亥加辛巳,己丑都来十位神。
查法:四柱日干支逢之即是。
25、咸池
申子辰在酉,寅午戌在卯,巳酉丑在午,亥卯未在子。
查法:以年支或日支查四柱其它地支,见者为是。
26、孤鸾煞
乙巳,丁巳,辛亥,戊申,壬寅,戊午,壬子,丙午。
查法:四柱日时同时出现以上任何两组者为是。
27、阴阳差错
丙子,丁丑,戊寅,辛卯,壬辰,癸巳,丙午,丁未,戊申,辛酉,壬戌,癸亥。
查法:日柱见者为是。
28、四废
春庚申,辛酉,夏壬子,癸亥,秋甲寅,乙卯,冬丙午,丁巳。
查法:凡四柱日干支生于该季为是。
大型现代京味儿话剧《万家灯火》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2002年建组,同年8月,剧组先后四次深入北京南城金鱼池地区体验生活。并于2002年10月15日在首都剧场举行公演。2003年10月7日该剧成功地演出了百场。票房收入累计768万元,其中80%以上为观众个人购票观看。记者曾经有幸两次观摩《万家灯火》一剧,故此深感该剧的十足魅力。
导演林兆华(右)与舞美人员在联排现场研究工作
记得首次观摩于2004年10月14日下午在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大型现代话剧《万家灯火》举行演出前的内部连排。排演中演员除未化妆外,其它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同正式演出同样一应俱全。
何老太太(宋丹丹饰)
当时,虽然诺大的首都剧场观众席内,包括导演林兆华连同记者在内不足五人。但《万家灯火》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面对空空如也的观众席却精神饱满,一丝不苟,一气呵成高质量地排演了全剧。
老田(杨立新-饰)与贾明(严燕生饰)
《万家灯火》问世后,2003年荣获了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优秀作品奖,同年还荣获了“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2004年,又入围了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可谓成绩卓著。
何老三(濮存昕饰)与记者(米铁增饰)
《万家灯火》以北京南城金鱼池地区危房改造为背景,反映了北京市民近年来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虽然该剧当时为北京人艺两年前创作,但在今天如火如荼的北京旧城改造中也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何老三-中(濮存昕-饰)与女记者(夏立言-饰)
此番新一轮演出,编剧李龙云又和大导林兆华一起重拾《万家灯火》剧本,将这部浸透着人生百味的百姓话剧再度精雕细琢。这次的《万家灯火》在剧情上稍加丰富,为的是把剧中的两个核心人物--历经生活磨难却又幽默坚韧的何家老太,官阶虽小仍一心为民请命的“田政府”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何老二(马星耀-饰)与古家具店营业员(王大年饰 右)
尤其在全剧结尾处,老田独自一人徜徉在宽敞的街道上,感慨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时远处传来老北京旧时的叫卖声,相信导演这一别具匠心的结尾方式定会为这部京味话剧增色不少。
何老二夫妻(马星耀与李珍-饰)
此外,此次新排的《万家灯火》一剧,还将原来剧中过于直白的台词改得更具人情味儿,从而将金鱼池居民想拆迁、盼拆迁,感谢政府圆了拆迁梦的真情告白表述得更具亲和力。
何老太与大儿子何老大(张万昆饰 右)
特别是舞台上那熟悉而逼真的生活场景,生动而幽默的家长里短,真实而感人的世态百相,朴实而深邃的人生感悟,完整地再现了北京南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辛酸娓娓道来,艺术地展现了生活赋予每个人的甜酸苦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老太太与大女儿(王领饰 左)
这场于2004年10月24日再度回归首都剧场演出的《万家灯火》一剧,由著名剧作家李龙云编剧,著名导演林兆华、李六乙担纲执导,杨立新、宋丹丹、濮存昕、王领、何冰、李光复等一批著名演员倾情出演。
石毛子(孙星饰 左)与肉轱辘(饰)
记者第二次观摩《万家灯火》,是三年后的2007年7月19日晚上,当时,《万家灯火》再亮首都剧场时,已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大奖的作品,并被老百姓誉为“好看的主旋律话剧”和“星光灿烂的平民戏剧”的大型现代话剧。
赵家宝(李光复饰 左)与石毛子
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国话剧诞辰百年暨北京人艺建院55周年”纪念活动中展演的该院又一部力作之一。真没想到这部自2002年10月推出的剧作,时隔五年之后的再度亮相,依然以其北京人艺所具有的地道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赵家宝与赵传玺(李士龙-饰)
话剧《万家灯火》以北京南城的一个普通人家近十年的生活变迁为主线,以“金鱼池”地区危房改造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平民百姓的鲜活形象。剧作家李龙云凭借他的戏剧语言功力和对于南城市井生活的熟谙,为该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本。
老田-左起(米铁增-饰)电工(张福元-饰)肉轱辘
导演林兆华和李六乙在执导过程中,善于挖掘生活本身的细节和幽默,将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于舞台,充分发挥了北京人艺善于刻画市井百姓和小人物的特长,从而引起了普通观众的共鸣。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万家灯火》里的人物个个都是 “京味儿”十足,让近些年没看到北京人艺原创京味剧作的观众过足了瘾。
其中,宋丹丹扮演了一位历经沧桑又颇具幽默感的何老太太。她把以调侃、自嘲和幽默面对生活磨难的北京旗人老太太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完美无缺、细致入微、真实感人的艺术人物创作,让观众再度领略了宋丹丹深厚的舞台表演的艺术功力。
此轮演出的《万家灯火》,与三年前的演员阵容相差不大,包括宋丹丹在内的其他主要演员米铁增、濮存昕、张万昆、李光复、马星耀、李世龙、李珍、王领、、王大年、严燕生、孙星等人的精湛演技也再度为这部戏锦上添花,增光添彩。
例如米铁增饰演的老田这个人物,在原杨立新创作这个人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突出了其关心体贴百姓生活,努力做好百姓与政府之间对话的桥梁作用,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基层干部形象。
该剧舞美亲切朴实,胡同、民居、坛墙、楼区,层次丰富,既写实又写意,既生活又艺术,为全剧增色不少。另外导演将原汁原味的金鱼池居民请上舞台,也为该剧平添了一大亮点,台上台下的距离立刻被拉近了。
话剧《万家灯火》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迎接党的“”量身定制的主旋律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讲述了世纪之交北京金鱼池地区危旧房改造的真实故事,用该剧编剧李龙云的话说:舞台上演绎的是一段北京老百姓可以触摸的历史。
据了解,许多观众都有着对往日小胡同邻里温情的几许怀恋,而离开了冬天没暖气、夏天房漏雨、十多户人家共处的大杂院,迁入新建的小区,是近几年数以百万计的北京人走过的历程。
完美谢幕(摄影:冯赣勇)
京味十足的《万家灯火》,使数不胜数的北京人走进剧场,重新回味自己曾经住过的胡同,回味自己刚刚走过的历史。在记者看来,该剧之所以能久演不衰,可能也正因为反映了许多百姓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所以才总能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共鸣。(图文:冯赣勇)
近年,浙江温州平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会同万全镇政府修缮了马星野故居。故居的主人是“平阳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台胞马星野,他被誉为“新闻巨子”“新闻王”,与“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并称“平阳三王”。
马星野是时期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报人,他最早到外国最古老的新闻学院——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学新闻,确实如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引进从来没有的新闻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新闻事业管理理念,培养出大批的新闻记者和编辑,为战时的中国立下不朽的功勋。
生于书香门第 与朱自清师生情深
1909年9月13日,马星野出生于温州平阳万全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人对他寄以厚望,取名“伟”。他幼承庭训,到了入学年龄,为了便于他上学,全家迁居平阳县城。
1923年,14岁的马星野考入温州第十中学初中部,涉猎文史哲和词曲戏剧等,被推为壁报和校刊主编。
当时,著名学者朱自清任教于温州十中,正好担任马星野的国文教师。朱自清对马星野的作文十分赞赏,曾引李商隐《宋玉》中的诗句“何事荆台十万家,独教宋玉擅才华”作为评语。
初中毕业后,马星野升入浙江省立十中师范科。读了一年,1926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2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中央党务学校录取,毕业留校,后任清华大学校长室秘书。
正巧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昔日师生,北国重逢。马星野追忆:“朱先生是一块美玉,他的一句诗,一夕话,都有值得长久回味的价值。”
起草《中国新闻记者信条》
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端于19世纪初,随后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发展。1931年,马星野考取中央政治学校的公费留学生资格。因为他办过报,政校当局也认为新闻学很重要,于是他选择了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深造,成为中国政府派遣出去学新闻的第一人。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于190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赴美求学期间,马星野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野”二字作为他的笔名发表文章。
1941年,中国新闻学会成立,马星野是创始人,大家推荐他起草《中国新闻记者信条》。他参照了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1914年的《记者信条》八则等,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当时国情,撰写了十二条,从各个方面对新闻记者提出了要求和规范,这是马星野为中国新闻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
培育新闻人才 成为著名报人
现代系统的新闻学教育是新闻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设立新闻系,培育新闻人才,马星野认为,当时因为国家发展影响最普及、时间上最快奏效的,莫过于做新闻事业。
1934年至1937年,马星野推动新闻教育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马星野接任《中央日报》社社长。书生办报,开始有人怀疑他是否能够胜任。他大刀阔斧地对报社进行重大改革,实行股份制,进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不再依靠津贴,实现自负盈亏,最终取得成功。他坚持新闻职业道德,采取报纸杂志化等措施,增加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
1949年,《中央日报》社迁到台北,至1952年辞去社长一职,马星野任职七年间,日报进入一个鼎盛的时期。
1964年,马星野出任台湾通讯社社长,1972年卸作。1973年,通讯社改股份制,马星野当选为第一任董事长,后来多年连任董事长。1984年,马星野接受密苏里新闻学院颁授“杰出新闻事业终身服务最高荣誉奖章”,其分量与美国新闻普利策奖一样。
1991年3月11日,马星野病逝于台湾台北,享年83岁。
马星野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新闻的采访与编辑》《言论研究》《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等10余种,部分著作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
怀念故乡 与南怀瑾共叙“莼鲈之思”
在台湾地区时,马星野时常思念故乡的亲人和师友,多次发表怀念文章。
20世纪70年代,马星野的父母相继去世,他闻讯悲痛万分。在《我生之初》一文中写道:“向着大海,陈列水果与清茶,朝西跪拜,哀读祭文……明知父母的魂魄无法飞渡台湾海峡,与我一见,但这是毫无办法中想出来的办法。”此后,每逢清明节和父母的生辰、忌辰,他必进行祭奠。
在马星野的字里行间,爱国爱乡之情始终绕不开,他期盼国强民富、祖国统一、亲人团聚。1983年10月,马星野得知吴氏表嫂病逝于上海,撰写《永怀嫂氏》悼念文章。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11月13日,在台湾刊登了马星野的一首怀乡思亲诗——《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七绝一首“拜赐莼鲈分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如此生动、形象、感人肺腑的诗作一下子就引起广泛关注。
原来,同为温州籍的南怀瑾与马星野在抗战后方重庆时就有交往,数十年的乡情友谊,久而弥深。这一年,一位香港朋友用龙泉青瓷罐精装出口香港的“五味和”鱼生送给南怀瑾。
鱼生,温州人俗称“白鳣生”,早年温州最好吃的白鳣生正是百年老店“五味和”制作的,用料精良、制作讲究。来自家乡的老味道不禁勾起了南怀瑾的思乡之情。他又把其中一罐鱼生赠给在台湾地区的同乡马星野,马星野收到后,睹物思乡,次日他便以诗致谢。
读到这首诗,南怀瑾也是非常感动,报以七律《酬答马星野乡长谢诗》酬答:“莼鲈味好句分尝,感慨先生颁谢章。客路难安身幻寄,故园苦忆菜根香。新亭家国愁千叠,旧史兴衰字数行。一叶江心寺畔月,平阳舟系永嘉场。”
这两位温州乡贤的唱酬,从此成了温州风土、游子乡愁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