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一句话其实是《楞严经》的总纲。
明朝真界大师颂曰:“创问菩提本起因,瞿昙诘处意何亲。可怜不识衣中宝,流浪穷途作乞人。”
■ 阿难虽然多闻,但却欠缺“定力”
阿难闻佛说法,一听便记住,从不忘失一字,在佛弟子中“多闻第一”。但一次被大梵天咒所迷,差点毁戒的经历使他发现自己一味偏向多闻,却没有丝毫定力,临事根本做不了主。所以他特别希望修定,以为修“定”是成佛的真因。
佛应阿难的请求,对阿难和在场的大众说,有一种“三摩提”的定,名字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是三昧中王,具足六度万行,十方如来以靠它能够超越九法界,达于无上殊妙的庄严境界。
■ 佛陀问阿难出家的最初发心是什么?
佛是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并没有直接去讲什么是“大佛顶首楞严王”,而是先探询阿难的病源,所以就问阿难,当年你是为了什么,以致抛弃了王子的享乐和父母妻子的深重恩爱,跟随佛出家?
阿难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就是因为见到佛成道之后的三十二相胜妙绝伦,所以非常羡慕。这样的三十二相,绝对不是父母粗浊腥臭的交合就能天生生成的。这种清净光明、金光晃耀的佛身是大彻大悟后的佛才具有的。我想拥有和佛一样的三十二相,所以就跟随佛出家了。”
阿难见佛相好而出家学道,心目中只因美感一念而来。由追求美感自然会导致情生欲障。因此阿难见到摩登伽女后,被她稍微施加魔咒之力,就本性全迷、定慧无力,这也就不用奇怪了。这正应了“因地不正,果遭纡曲”这句至理名言。
■ 想要成佛,必须先要了知什么是“妙明真心”
在《楞严经》中,佛苦口婆心一再强调,修行人要想成就佛的果德,必须以不生不灭的妙明真心为本修因,才能圆满果地修证。否则,就好像想把沙泥煮成好吃的饭菜一样,就算修行无数劫,终究是不能成就佛的果德,反而成为声闻缘觉,甚至沦为外道、诸天魔王和魔眷属。
○法界众生,生死轮转不息
佛法把有情的生命境界分为十类,称为十法界,其中只有佛法界中,觉行圆满的佛彻证了常住真心,完全不受生死轮转之苦。
此外,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和天法界六个凡夫法界,因为执著见思妄想而有三界六道的分段轮转之苦;属于圣人法界的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和菩萨法界的圣众,虽然脱离了分段生死之苦,但仍有变易轮转之苦。
七处征心破妄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佛擒賊擒王地征问阿难看见美色的心和眼睛究竟在哪里,博学多闻的阿难运用因明学的技巧七次立论回答,均被佛一一辩破,使阿难的妄心无所立足,这段著名的辩论被称为“七处征心”。
阿难遭摩登伽女的幻术后,佛敕文殊菩萨将咒去救护他。阿难回到佛所后,佛问他发心出家的最初动机,阿难回答说是因为见到佛的的三十二相而发心出家。佛于是征问阿难的心目所在,阿难回答说眼睛在脸上,而心在身内。等到佛论证了心不在身内时,又转而认为心在身外。就这样穷根究底地追讨了七次,以至于发现妄心根本没有可以依止的地方。
阿难不知妙明真心遍布一切地方,无在无不在,而错误地把缘尘分别影事的意识心当做妙明真心。佛想破除阿难的妄想缘心,以显露真心的妙净明体,所以有七处征心的说法。
心在身内?
第一次,阿难因为佛征问他心目所在的地方,阿难回答说,心居于身内,目长在脸上。佛于是问,如果心是在身内,那应该先看到身内的心肝脾胃等东西,然后才能看见身体外面的事物。假如不是先看到身内的东西,你的心怎么会在身内呢?所以说,你所说的觉了能知的心住在身内,这是不成立的。
心在身外?
阿难“心在身内”的观点被佛否定后,转而认为心在身外,并且以灯光来打比方,说众生心在身外,不见身中,躭好俛灯光在室外不能照进室内一样。佛就问他,你的心如果在身外,那么身心两两分离,各不相知。然而现实中身心是相知的,为什么说心在身外呢?这样,阿难心在身外的观点也被破斥掉了。
心潜在根里?
阿难“心在身外”的观点被佛杏定后,转而又认为心潜伏在眼根之内,并且以眼镜罩在眼睛上來说明,心藏在眼根里就好像眼睛躲在眼镜后面一样。虽然躲在后面,佴是照样能把物体呑得清清楚楚。这个比喻为以眼喻心,而以眼镜喻眼。戴眼镜的人确实能看到自己的眼镜,所以世尊破斥的方法如下:既然眼躲在眼镜后,能见眼镜与山河;同样的,心躲在眼根里,也应能见山河并见自己的眼睛——但事实不然,人不能自见其眼,所以阿难所用的譬喻不能支持和证明其论点。
心在内外明暗之间?
阿难“心潜在根里”的观点被佛杏定后,转而又认为,大多数众生的脏腑藏在身内,孔窍显露在身外,就好像我现在,开眼看见明亮的就叫做看见身外的事物,闭眼看见漆黑一团就叫做看见身内的脏腑。佛于是问阿难,当你闭眼见暗的时候,这个暗的世界与眼根是相对立的吗?假如与眼睛是对立的,暗境在眼前,为什么说成是在身内。假如不对立的话,又怎么能说看见了呢?所以说,闭眼见暗就叫做看见身内是不成立的。
心在随所合处?
阿难“心在内外明暗之间”的观点被佛驳倒后,转而认为心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的识心(即能思维的心〉,不在内外或中间,而在随所合处,心则随存。佛于是问阿难,如果这个心本来没有体,那么就无所合;心如果有体,那么你用手杻痛自己的身体,心必定能知觉,那么这个知觉心是从身内出来,还是从身外出来的?假如是从身内出來的,那么就和第一次讨论的心在身内的观念一样,应该看见身内的一切;假如是从和身外來的,应该先看见自己的面目,事实不然,所以说“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是不成立的。
心在根尘之中?
阿难“随所合处,心则随有”的观点被佛驳倒后,转而又认为心在根尘中间。佛就问,你的心假如在根尘之中,这个心体是兼于根尘,还是不兼于根尘?如果说兼于根尘,那么眼根有知而色尘无知,眼根和色尘对立而生,怎么能为是在中间?假如不兼干根尘,既然不属于根尘,也就是没有体性,中间怎么会有相呢?所以说,心在根尘之中是不成立的。
心没有着落处所?
阿难“心在根尘之中”的观点被佛驳倒后,转而又认为“一切无著,名之为心”。佛于是问他,你说不著就叫做心,例如世间在虚空、水面、陆地上或飞或行的种种生物,以及呈现的种种物象,你的心不着在这上面。那么这些物象是有还是无呢?若说没有,那就等同于不存的龟毛和兔角,还有什么可以说无著的呢?如果说存在,物象在哪儿心也就在哪儿,怎么可以说无著呢?所以说“一切无著”就是心是不成立的。
佛陀为阿难开示,讲述了一场气势恢宏的佛法盛会,点出了人生解脱的个中奥妙,遂有一部《楞严经》在萧寺林磬中世世相传。
《楞严经》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佛经之一,被尊为“经中之王”,是正法的代表,无数人深受其影响,从中获得智慧启示。
但《楞严经》文字古奥、义理深邃,许多有心要精研《楞严经》的读者都不免望洋兴叹。为此,朗读君推荐这本《图说楞严经》。
这本《图说楞严经》以流通最广的近代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综合各家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说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现在下单,团购优惠价65元单本,点击下方横条进入购买
见者增慧,转载多福——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03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白话大意二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世尊从头上肉髻顶放出百宝无畏光明,光中生出千叶宝莲,宝莲之上有佛的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令文殊师利菩萨,持着咒语去救护阿难尊者,邪恶咒语即时消灭,文殊师利菩萨提携阿难、劝慰摩登伽,一起回到佛的道场。
阿难尊者见到佛以后,一边顶礼一边悲痛哭泣,悔恨自己从无始以来,一直偏向多多听闻经典,没有勤定修力,修持不全,就至诚恳切的请求佛,宣说十方如来从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而成就无上菩提的最初法门。
这时候,道场中如恒河沙数的菩萨,以及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都想听佛说,就退坐在一旁,默默静听,亲承领受圣教法旨。
佛问阿难:你我同气连枝,是天生的兄弟伦常情分,你当初发心在我法之中出家,是因为见到了什么殊胜之相,才顿然舍去世间的种种恩爱呢?
阿难对佛说,我看到如来的三十二种相好庄严,殊胜美妙、无人可比,身体内外光明映彻,如同琉璃一般,我就想啊,这种身相一定不是因为情欲爱念所生,为什么呢,淫欲之气很粗浊,时又腥又臊,又是脓又是血,杂乱不净,不会产生这种殊胜、洁净、美妙、光明的身相,好像紫金色的光聚合在一起。因为非常仰慕这种美妙庄严的身相,所以跟着佛剃除须发出家。
佛说,好啊阿难!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了死、死又生,生死轮回相续不断,都是因为不知道这个常住真心,性本清净、体本光明。尽是在用妄想,这个妄想不真,所以才像轮子一样在生死中转过去转回来。
你现在想要钻研求取无上菩提之道,真正的发掘明彻根本性,就应当不隐晦、无虚假的,直心回答我的问题。十方如来,都是由同一条道路出离生死,就是直心,心直、言语直,像这样从初发心,到最终的究竟,中间经历诸多位次,都没有一点委婉曲折。
阿难,我现在问你,当初你发心出家,是因为如来的三十二种相好,你那时候是用什么来看,又是什么觉得喜爱?
阿难回答道,世尊!这个喜爱,是用我的心和眼睛;眼睛看到如来的殊胜之相,心里就产生喜爱欢乐之心,所以我才发心,愿意弃舍世间生死而出家。
佛说,就像你说的,这个爱乐,是因为你的心和你的眼睛,如果你不知道心和眼睛在什么地方,那么,就不能降伏一切污染、扰乱你的尘垢烦恼。比如一个国王,被贼人侵扰,国王发兵讨伐除去这个贼人,先要知道这个贼人在什么地方。同样地,让你在生死之中流转不停地贼人,就是你的心和眼睛。我现在问你,你的心和你的眼睛,现在在什么地方?
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世间的十种不同类型的生命,都认为这个心在身体内部,眼睛长在脸上,就算是如来的青莲华眼,也长在佛的脸上。我现在认为,眼耳鼻舌四根,在我的脸上,能分别的识心,就在身体里面。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坐在如来的讲堂里,看一看祇陀林,现在在什么地方?
世尊!这个清净的讲堂,在给孤独园中,祇陀林,就在讲堂外面。
阿难!你现在在讲堂之中,先看到什么呢?
世尊!我在讲堂里,先看到如来,后看到其他大众,然后向外望,就看到了祇陀林。
阿难!你看到了林园,因为什么才看到?
世尊!这个大讲堂,门和窗户豁然开敞,所以我虽在讲堂之中,能看到外面。
这时候,世尊在大众的围绕下,舒展金色手臂,慈悲地为阿难摩顶,对阿难和一切大众说:有三摩提,名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一切修持行门;十方一切如来,从此门超脱而出,踏上妙庄严之路。你们现在认真谛听!
阿难尊者顶礼,伏受如来大慈法旨。
佛对阿难说,就像你说的,你的身体在讲堂之中,门窗开敞,可以看到外面的园林。那么,有没有人在这个讲堂之中,看不到如来,却看到了外面呢?
阿难回答说,世尊!在这个讲堂之中,看不到堂内的如来,却能看见堂外的林泉,没有这样的道理呀。
阿难!你就是这样啊!你的心灵,一切都明了。按照你现在的观点,如果你能分别、能知晓的心在身体内部,那么应该先看到身体内部。有没有人,先看到身体内部,然后再看到身体外面呢?
就算看不到心肝脾胃,那指甲生长、头发变长、筋肉脉搏的运动,都应该明了,为什么不知道呢?内部没看到,怎么看到外面呢?所以,你说的能知觉、明了的心,住在身体内部,是没有道理的。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作者:北斗
为了免除廖白老师的担忧,北都也就报告一下个人的进度了。如比佛陀从菩提树下站起,走向野鹿之苑。佛陀是为了传道。而北斗只是一个凡人,只能走向虚无吧。北斗只是用来比喻的。不敢和真理的探索者佛陀相比,只能遥看他的丈二金身的背影。
我在功夫的修炼中,对于心的修法,确实是比较模糊的。后来身体推着自己走,也漫漫地摸到了一点门径。因为到此地步,佛魔不到处,也无老师教,也无师友可言,只能自己探索。我也说给后来者,老师在你的修练中,到最后,确实也帮不上,无一定的路走,只能靠自己。
北斗承认,佛学给了北斗较大的助力。不过北斗提醒一下,科学是基础。
在佛经中,以楞严的文字最美,故事情节最生动,修法最具体。在此经中,佛直接教了禅定的心法,包括具体的练法。真是太好了。
不过北斗不座禅,只做电影看,正印在心中。这是北斗的修炼法。
以北斗看楞严,好比是好来钨的大片,惊心动魄,九曲廊回,美妙极矣!
佛和部分弟子接受供养,大部分弟子正狼吞虎咽,正吃的痛快。突然,佛说,回家!不容大家反应过来,佛就回来了。接着佛就发光动地,说驼罗呢,并让最得力的大菩萨文殊去救人。救谁啊?
镜头一转,哇塞,原来佛的弟子中的大帅哥被一个当时的三陪女,也就是现在的电视里的各种天后美女。用魔法给迷住了。如果文殊要是晚去一步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他们马上就要发生横向联系了。
大菩萨文殊把这两个家伙象罪犯一样抓回来,跪在佛的前面,接受处理。
镜头结束。序幕算是才结束,正题才开始。怎么样,够蝎虎的吧。
这时,佛问了阿难一句:你不是多闻第一吗,为啥看到天后就经受不住考验呢。
问的好啊。阿难犯这个错误的时候,已经跟佛修了二十几年了。难到佛法连三陪都对付不了吗?
也就是说,为啥跟着老师,学拳理,学拳法。套路学了一大堆,怎么碰见地痞流氓就一点用不上啊。这真是个大问题。
注意啊,阿难是听佛法最多的。按理应该是最好的吧,可偏他就是不争气。李老批评说,阿难听法最多,东听一个,西听一个,偏他到最后没有成佛。李老真给说着了。别说成佛,连三陪都没对付了。这个教训可够深刻的了。大家参参看。老衲去抽个烟,且听下回分解。
书接上文。话说阿难跪在地上等候接受组织的严格处理。但是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是阿难自己无组织无纪律吗,不是,他是佛的亲随弟子,跟了佛那么多年,有毛病不是早就发现了嘛。是他品德低,品德差,也不是。他是最讲和同情心的,不是关心妇女的权利,被佛陀批评让佛早衰吗。是他心不诚,持戒不严吗,也不是,看看他在独自归途中的化斋的心理活动,他是一个百分百的布耳什维克啊不对、佛教徒嘛。那么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他知法很多,心也很诚,人品也很好,可为啥修练的效果这么不好?佛陀在此经中,把他做为案例来解剖,实在是意味深长啊。因为阿难的最大问题,是,他的一切条件都很好,只是心里,还犯糊涂。他不知道他的心,也不明白他的心。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里。但是佛可一点都不含糊。于是,第一个高潮来了:
1,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佛在这里一次又一次的问阿难,你的心在那里。阿难做为一个迷徒者,在佛的启发教育下,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了佛,心在身,在内,在外,在眼睛等等。共有七处地方,但都被佛否决了。他说,心不在那里。
于是,可爱的阿难慌了,难道我是一个无心的人吗?
对了。别看我们大家都长着一颗心,他不受你自己支配。和无心有什么区别?
佛在否定阿难的时候,非常精彩,但是我也承认,这个镜头里也存在拖沓的地方,有点地方,佛还有点不讲理,在诡辩,偷换概念。不过,我们不能苛求在这些地方,要领会精神实质。
佛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内外中间。
那么心在那里?
佛没有给我们答案,他让我们自己去找。
南怀瑾先生给了一个答案。他说佛的意思,心,存在于一切中。也就是说,心在内外中间,普遍存在。
这就是佛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叫藏。为什么叫藏?因为法体清净,周遍一切大千世界,可是我们看不见,也感觉不到,所以就叫藏,好像没有一样吧。
现在很多人,都有点看不起南先生了。不过,北斗是非常同意他的这个观点的。心,无处不在。
在功夫里,我们又该如果理解这个心?浅一点的说,功夫在诗外啊,处处留心皆学问,都可以勉强的搭一点界。深点说,我们在练功夫时,根本就没有用心。
也许有的朋友说了,不对啊,我练功夫时,可是很买力的啊,老师让站半小时,我可不敢站29分59秒,怎么可能呢。我说了,你的用心,和北斗的用心,不是一个概念啊。北斗所谓的用心,是你的精神,和你的身体,要完全的达到同知同动的状态。这个说法难了点。北斗换个说法,例如,你能不能做到让你的意念在三十分钟里面,没有一刻的间断,比如,连0。001秒的间断也没有,而把精力只放在想念章子怡MM上?也许你说没问题啊,那不正是我最爱干的事情嘛。老衲说了,别吹牛了,别说三十分钟,就是你能保持三分钟,老衲功夫不练,立即拜你为师。为什么?因为你太伟大了。
如果你能保持三分钟意念一丝不断,你就是世界第一的功夫大师,无人能敌。北斗的大师位子肯定就让给你啦。
2,第二个高潮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接下来的时间,佛在解决了心的问题后(注意,他可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多么伟大啊),让大家谈感想,谈思路,谈经验。总结一下,看看那种修心的问题,那种修法是最好的办法。
伟大的佛,多么的伟大,对阿难来说(真的是阿难一个人的问题吗?黑黑),这多么的及时。
啊呀,发言的人真不少啊,总有三五十人吧。看来在佛的指引下,成材率还是很高的,罗汉好几十,大菩萨也好多。都发表了自己的经验,也都说自己的办法比较好。其中修息的,修水的,修不净观的,甚至修声音,修香气的,都有。这个地方很好看。大家要好好看啊。不过北斗还有一问,那就是,这么多修法,佛难道不知道吗。否,佛肯定是知道的。那么为什么佛又不怕费时间,让大家都发言呢。
其实,佛,让他们发言,不单是给啊难听,也是给我们听(这才是主要的),看:有八万四千法门,你们就看着办吧!
大概花了几个小时,也就是北斗吃二百碗牛肉面的时间。报告会到了尾声,这时,观音的话最长,还没有讲完。很奇怪,观音今天怎么大失水准啊,他在讲话了,把自己可夸了个够,把自己的功夫,描述得和佛几乎没啥差别,不客气的说,简直就是第二个佛了。但是佛也没说一句话,也没打断观音的讲话。这要换个今天的一把手,不把麦克风早掐了?
这真是观音吗?大家参参看。哈哈。佛在总结会上没说一句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啊。这部经是个宰相润色的。水平真不含糊,逻辑也很严谨,寓意,那就不是一般的深刻了。
最后,跑出来一个大菩萨,做最后的总结,注意啊,佛可没说一句话啊,肯定最好。这就是闻思修,入三摩地。这是个什么法门?
北斗给个对应的说法,戒定慧。
那么对应在我们修练武术功夫,又是怎么样呢。
老衲说,不戒,则精不能满,精不满则气不能全。不全,则心不能安,心不安,则神不能完。神不完,又何来功夫?北斗是不是讲的太深了?
不好,老衲的烟瘾又犯了,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