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沉吉野!”128年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被日本窃取……“耻”字烙下,“警”字铭心。今天,人民军队向海图强,“三舰客”守土护疆。走向伟大复兴的我们,当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振兴中华!
来源: 共青团中央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战争的清军是输于武器落后吗?1840年6月22日:英军总司令,全权代表乔治·义律宣布自6月28日起封锁珠江口,第一次战争正式爆发。
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是第一次战争还是第二次战争。
在第二次战争时期,双方的武器开始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第一次战争时,满清和英军的火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大体属于同类火炮,是我们熟悉的红夷大炮。这是一种前装滑膛炮,是明代后期学习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火炮,一直沿用到1840年。
当时英国科技比较先进,火炮的射程较远、威力较大、重量较轻、精度较高,终归只是“较”而已。
只要使用得法,满清的红夷大炮,还是可以同英军火炮对抗的。
第二次战争时代,武器技术又有很大提升,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火炮。
在战争之前,满清所有的火炮都是前装滑膛炮。
僧格林沁为了增强大沽炮台,不惜代价购买和铸造新式火炮。他购买的先进火炮,也仍然是前装滑膛炮。
在第二次战争的第二次大沽炮台战役中,僧格林沁巧妙利用战术,伏击了英法联军舰队,将其重创。
1年后英法联军卷土重来,从北塘登陆,迂回从陆地发动对炮台的攻势。
僧格林沁感到了危险,调动6000名蒙古骑兵发动猛攻,试图将洋人赶下海。
此时2000英法联军,则使用了比较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这是一种先进的火炮,从后膛装填,发射开花弹。这种炮弹重达5.5公斤,装药1公斤,炮弹爆炸时会迸射很多弹片,造成面杀伤。
阿姆斯特朗炮的特点是炮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巨大,爆炸半径可能达到30米,射程至少可以维持1000多米。
此时的阿姆斯特朗炮有一些缺点,主要是穿甲能力大大下降,不适合作为舰炮。
不过,作为英军的陆战野炮,阿姆斯特朗炮还是完全合格的。
虽然英军参战的阿姆斯特朗炮的数量不多,但威力惊人。在这种火炮的轰击下,密集冲锋的蒙古骑兵伤亡很大,严重挫伤了士气。
在炮击下伤亡不轻的骑兵,又在较近距离遭到洋人步兵连续射击,根本就冲不过去,只能溃败下去。
而清军落后的滑膛炮,已经完全不是对手。
阿姆斯特朗炮的射程可以达到3000米,有效射程为2000米。清军滑膛炮平均有效射程不到1000米,完全被阿姆斯特朗炮压制。
法国人回忆攻打大沽炮台的作战:我带着一部分士兵在河堤上行进?一直走到距炮台1000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前一天夜里走如来在炮台下露营的清军骑兵发现我们靠近,看到我已经命人架好大炮随时准备发射,他们迅速跑回炮台。我命炮兵朝炮台发射了几颗炮弹,想看看清军骑兵回击的炮弹从哪里也想知道他们射击的命中率如何。我对结果非常满意。从炮台里打出来回击我们的圆炮弹几乎没对我们的士兵造成困扰。只是有几枚炮弹落到了队伍附近。
英军的回忆就更直接:中国人还是老样子。他们的炮弹不比之前准确多少。我军几乎所有的伤亡都发生在登云梯的时候。我昨天去了医院,了解到没有几个人是被敌人的球形炮弹击中的。我军投入战斗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军力,所以我对我们出征队伍过于庞大的判断没有受到丝毫挑战。
还有英军这么回忆:死亡的中国人躺在炮的旁边,其中一些人已经被可怕地撕裂。堡垒没有为这些鞑靼炮手提供多少的保护。面对我们阿姆斯特朗大炮倾倒的毁灭性炮火,他们能撑这么久真是令人惊讶。但是,我观察到,多数情况下,这些不幸的生灵的腿是和炮绑在一起的。
对于清军战斗力的虚弱,英法联军都很清楚。
法军回忆:有一小部分中国士兵在我们攻下炮台时没有来得及逃跑,他们聚集在一个角落里一动不动。一堆武器扔在他们的跟前。上帝啊,这都是些什么武器啊!一些形状古怪老旧、使用麻烦的火绳枪、曲柄枪,大部分火力非常微弱,枪身漆了红色;还有弓、弩,一些长矛,一些质量差劲的刀剑。我们纳闷,就用这些工具,他们怎么也会给我们造成了伤亡。原因倒不在于他们的武器对我们来说有杀伤力,而是在于他们那种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他们如同在古代的围攻一样,用手推翻我们海军正在爬的梯子。他们拿、炮弹、我们发射的炮弹碎片、石头来砸我们的士兵。
从第二次战争开始,清军的武器同洋人有了代差,即便很英勇也不容易改变战局。
不过,在第一次战争则不同。
英军的火炮以及火枪,相对清军的火炮、火绳枪、弓箭并没有太大优势。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是第二次战争的英军穿越到20年前,可以轻松打垮第一次战争的英军。
除了火炮差距不大以外,第一次战争洋人的火枪仍然是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只有少量士兵装备比较先进的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
这些火枪相对弓箭、火绳枪,性能提高是有限的。如果清军敢于拼命,依靠人数的绝对优势,还是完全可以同英军决战的。
话说回来,当时英国人绝对不是天下无敌。在很多殖民地,英军都被当地土著用冷兵器,打的稀里哗啦,甚至丢盔弃甲。
可惜,清军步兵遇到英国人,多是撒丫子跑了,也就谈不上武器好坏。
有意思的是,第二次战争中,英法联军雇佣了上千人的中国苦力。
洋人认为,这些苦力能吃苦,不怕死,很服从命令,是优秀的士兵人选。由此推断,中国根本不缺乏优秀军人。只是因为满清体制太差劲,没有人民真正愿意为他牺牲罢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朝鲜民众起义引发甲午战争和国家灭亡:1894年1月10日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农民武装起义,其后由于大清帝国及日本帝国的介入,最终导致甲午战争爆发。
今天很多朝鲜人认为,朝鲜之所以王国,同东学党起义是分不开的。
东学党起义的初衷是好的,客观上却造成朝鲜亡国严重内斗,给日本侵略者创造了入侵的机会。而东学党并没有能力独自对付侵略者,最终朝鲜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我们从头来看。
朝鲜李氏王朝早在1395年为大将李成桂建立,推翻了当时的高丽王朝。到1894年已经维持了长达500年。
李氏王朝建立以后,对东边的日本坚决武力对抗,对西面的中国则称臣事大,借此维持国际局面。
中国并没有吞并朝鲜的野心,幕府日本则长期闭关锁国,也不向外进攻,朝鲜得以维持国内和平。
朝鲜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内实行接近于中国的文官统治,避免出现李成桂那种武人篡位的局面。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朝鲜国内的兵变和内战较少,局势稳定。缺点则是国家军事力量薄弱,武将和军人没有社会地位,重文轻武。
文人官员内斗激烈,分为很多支政治势力。
同时,朝鲜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国王本人的才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是个平庸的君主就会导致国内出现混乱。同其他国家一样,李氏王朝也不缺乏昏君。比如燕山君在位时,胡乱任何看不顺眼的人,包括对他不满的知识分子。他生活奢靡,在民间征召了上千名美女用于淫乐,整天沉迷于酒宴和女色。要知道,燕山君不过20多岁。
朝鲜500年的历史,始终在内部高层政治斗争中度过,李氏皇族没事也篡位,闹得不亦乐乎。
在壬辰倭乱之前,朝鲜政局就相当混乱。国内掌权的是士林派,他们同勋旧派的斗争中获胜。
然而,士林派很快成为东人党和西人党两派。东人党又为南人党与北人党。西人党又分为老论派和少论派。随着权力在这些党派间的更迭,随之而来的是血腥的清剿和相互不断的报复。
直到倭寇入侵,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境,这些政治党派仍然拼死内斗。
1589年的己丑狱事就是其中一例。东人党的郑汝立有个抗击倭寇的组织,成员们进行军事训练。西人党的首领郑澈指控郑汝立密谋造反,并借此事清剿与郑汝立团体有任何牵连的东人党。最终有千名东人党人被处死或流放。
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蓄谋以朝鲜为踏板攻打明朝,于1592年4月率15万陆军和数万水军入侵朝鲜。
李氏朝鲜内部斗争太多,军事力量薄弱,仅仅20天就被敌人攻陷首都汉城,差点就亡国灭种。
日本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无恶不作,大有将朝鲜人杀光的势头。悍勇爱国的朝鲜老百姓见横竖是死,纷纷揭竿而起同日寇拼命,大明也派遣数万人的远征军协助朝鲜作战。
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等忠义将领领导下,也重创日本水军。最终朝鲜付出巨大代价,才通过6年的持久战拖垮了日本侵略军。
此时大明王朝日薄西山,崛起的满清出重兵在1618年、1636年两次攻打朝鲜。朝鲜不是对手,最终投降称臣,转而侍奉清王朝为宗主国,换取满清不要进攻。
随后200年,李氏王朝还算稳定,内部战乱很少,但政治斗争仍然非常激烈。从1800年开始,李氏皇族人丁不旺,继位者多是幼儿,安东金氏、丰壤赵氏等外戚势力逐渐崛起,权倾朝野,家族内曾有三位女性成为王妃,借此控制朝政。而李氏皇族不甘心丢失权力,使用各种手段试图完全掌握朝廷,双方斗争非常激烈,内耗巨大,直到朝鲜灭亡。
从此,朝鲜内部政治开始崩坏,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由大贵族、大官僚控制国家,百般压榨人民。
面对1840年满清遭遇列强的入侵,朝鲜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改革。1866年法国舰队攻打江华岛,出动1000多人就轻松占领朝鲜陪都江华岛,将其掠夺一空。
面对列强的灼灼逼人态度,李氏王朝仍然视而不见,直到1871年美国又派兵攻打江华岛,这才重视起来。然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1876年依靠西方先进武器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取得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这是殖民朝鲜的第一步。
至此,朝鲜已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列强纷纷入侵这个小国。
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朝鲜经济开始逐步破产,人民生活非常艰难。此时李氏王朝的权贵们仍然不放弃奢侈生活,反而加大对老百姓的压榨。当时朝鲜农民辛苦劳作一年,纳税以后竟然无法糊口,稍有不满就被逮捕入狱甚至处决,民怨沸腾。
在1873年以后,大权全部由明成皇后闵妃操纵。在朝鲜民众看来,女人并没有资格掌握国家政治,更别说把国家治理的如此之差。
这种情况下,民间自然出现了各种政治势力。
1860年开始庆州哲学家崔济愚,开创与西学相抗衡的“东学”。
东学大体是用朝鲜传统文化和泛神论,来对付强大的西学。
对于并不知道什么西学的普通朝鲜农民来说,东学的学说来源于民间,非常容易接受。而崔济愚鼓吹的人人生来平等的思想,反对和侵略者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不过,李氏王朝治不了洋人,还治不了你吗?
崔济愚传教仅仅4年,就被朝鲜政府抓捕,随后以妖言惑众罪斩首处决。
然而崔济愚的死,反而让他成为一个精神领袖,大大扩大了东学的影响。
东学党第二任教主,37岁的崔时亨继续传教。即便政府百般打压,东学教仍然在民间大肆传播,逐步成为一个强大的宗教组织。
其实东学教、东学党并不稀奇,在中国每一个朝代的最后都有类似的组织,比如汉末的太平道的黄巾起义,宋代的白莲教,元代的摩尼教等等。
这些教派能够盛行的原因,就是《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对皇帝说的那番话。皇帝昏庸无能,民不聊生,才会出现这么多的乞丐加入丐帮。
李氏朝鲜对外百般退让,对内残酷镇压和掠夺,导致东学党实力越来越强。
到了1893年,东学党就已经能够举行2万人参加的大型集会了。
1893年,全罗道古阜的郡守赵秉甲,在当地横征暴敛,贪污,无所不为。
当年12月,40多名农民忍无可忍,聚众在官府外高声理论,指出赵秉甲收税远超过朝廷的标准,还将收到的优质大米卖到黑市,再从黑市购买劣质大米上缴国库,从中谋取巨额利益。
赵秉甲勃然大怒,将这些农民抓入牢中,严刑拷打。此事引起了公愤,当地东学党古阜领袖全琫准的父亲,老书生全彰赫带领60多名农民,面见赵秉甲要求停止。这伙民众又被抓入大牢,全彰赫还被酷刑折磨致死!
到了这种地步,谁能忍得了。
1894年1月10日(农历2月15日),全琫准带领古阜和泰安两郡数千农民起义。手持镰刀、铁锹、木棍的农民很快攻陷古阜郡衙,赵秉甲仓皇逃走。起义农民烧毁地契、卖身契,释放牢中无辜百姓,开仓放粮,并联系附近东学党接主一起“辅囯安民”。
当地政府派遣800名官兵赶来镇压,然而朝鲜地方军队非常。士兵们拿着微薄的军饷,不愿意拼命,见到起义军就逃走。
东学党起义军迅速扩大规模,2个月后就有1万3000人。起义军的政治口号很鲜明:“不杀人,不伤物;忠孝双全,济世安民;逐灭倭夷,澄清圣道,驱兵入京,尽灭权贵。”“逐灭倭夷,尽灭权贵”。
朝鲜政府又派遣1000多精锐军队,拿着进口的先进武器,由数千地方军队配合,进攻东学党起义军。然而起义军得到了人民的支持,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以兵力优势伏击,几乎将进攻的朝鲜军队全部消灭。
到3月底,起义军已经控制了朝鲜南方的三个道,气势如虹。不过,东学党普遍有着忠君爱国思想,并没有改朝换代的计划,只希望政府自行改革。
于是,6月他们同朝鲜政府达成协议《全州和约》,随后停止进攻,全部撤退到顺昌、南原一带,同政府军停战。
《全州和约》包括:消除政府与教徒之间的宿怨,共同协力庶政;清查贪官污吏的罪行,从严惩处;严惩横暴富豪;严惩不良的儒林两班;烧毁奴婢文书;改善七种贱民待遇,不得强制白丁戴平壤笠;准许年轻寡妇改嫁;废除一切苛捐杂税;打破门阀任用官吏;严惩私通日本者;废止既往一切公私债务;平分土地。
只是东学党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起义却成为朝鲜沦为殖民地的导火索。
在6月,东学党的军队锐不可当,朝鲜王朝惊恐万分,请求清政府出兵助战。此时东学党已经同朝鲜政府达成协议,清军只是暂时停留在牙山,随时准备回国。没想到日本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大量出兵进入朝鲜。
朝鲜政府实际掌权人明成皇后闵妃,感到了巨大的威胁,紧急要求清政府出兵。日本却先下手为强,在7月23日出兵占领朝鲜王宫,囚禁了闵妃和高宗,扶持傀儡大院君执政。
2天后,日本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
在收拾完清军以后,日本扶持了金弘集为首的傀儡内阁。当时东学党的起义军仍然坚持同日本作战,日军纠集金弘集的伪军开始全面攻击。
东学党起义军虽然忠勇,数量又有20万之众,毕竟只是民兵,只有少量先进武器,尤其极度缺乏火炮,根本不是日军对手。在日军现代化武器的攻击下,东学党伤亡惨重,连战连败。
双方在10月开战,到11月底东学党起义军几乎被全部歼灭,领袖全琫准受伤被俘后遭到处决。
全琫准是个爱国者,他很有骨气,遭受酷刑仍然拒绝投降。
日军认为东学党在地方势力很大,开始血腥的斩草除根政策,无差别所有东学党教徒和家属,前后杀死三四十万人。
最后发一首全琫准写的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谋。
爱民正义我无失,为国丹心谁有知?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