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送给女儿一句话: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当女儿告诉爸爸想当歌手,他的举动令人费解,毅然让女儿从温哥华退学,回国学习音乐专业。
他认为:“年轻人的人生目标,不是成为有钱人,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现在很多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的家庭,对职业的认定不再是为谋一口饭吃,而是把精力放在无用之学上。”
无用方为大用的智慧所谓无用的事,就是目前看不到结果,不能立即变现,获得收益,甚至对工作、生活无关紧要的事。
其实,真正的“无用”,是为大用。只是人们注重眼前利益,忽略未来发展,体现不同的人生高度和境界。
蔡康永功成名就后,在自己的博客里写到:“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倡“无为”,即顺其自然。
心之所向,遂向往之。当下想做的事,立即去做。
但是有多少人,将有用作为衡量标准。为赢得有用的事业,可连续工作N小时。由此带来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以透支健康为代价。
将工作填满生命的每个角落,连休息和喘息都成为奢望。若收获普世成功,依然精力充沛,是两全其美。往往事与愿违,“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用命换钱。
这不是有用,是“自虐”。
杨天真切胃的启示前段时间,著名经纪人杨天真切胃上热搜。她上热搜很正常,但这次,令人细思极恐——对自己实在太狠了。
她自爆患糖尿病六年,为快速降血糖,选择切胃。
果然,优秀的人都是狠角色。
杨天真曾在一期访谈节目中说:“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去牺牲身体?身体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我只活到三十岁,然后我每天活得很精彩,我也很好啊,为什么我一定要活那么长呢?”
她的话如此有底气,或许希望趁年轻多打拼,多做有用的事,即使损耗健康。
对其做法,钦佩她的勇气,却不敢苟同。
这是现代人的幸运还是悲哀?人们拼命追求名利,及自我实现时,是否思考过,得到的同时意味着失去。而失去的或许比得到的更多,且都是无价的。
因此,将有用之事暂时放下,适时做些无用之事,切换一下行为模式,是遵从内心需求,向内索求。
当下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被网络覆盖,无法清晰分开两者。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你我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任何人都可以将我们的休息随时打断。
而且很多人已不会休息,除了刷手机、玩游戏,睡美容觉,不知还有什么方式代替。
全球排名前10的“深度休息方式”休息仿佛成为一件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英国心理专家哈蒙德在《深度休息:在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心理学方案》一书中,列举了全球135个国家,18000人参与的“Rest Test”中,得出全球排名前10的最为安心有效的“深度休息方式“,同时也是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无毒无副作用”的心理学疗法。
排名分先后,归纳如下:
1. 阅读;
2. 走进大自然;
3. 独处;
4. 听音乐;
5. 什么也不做;
6. 舒心地出去走走;
7. 洗个舒服的热水澡;
8. 空想;
9. 看电视;
10. 正念。
看完后,你是否感觉,这能算“深度”吗?不就是偶尔或经常做的事吗?可能你会质疑它的效果,何不亲身体验一下。
或许你的生活被有意义的事充斥,消耗很多能量,需要充电和加油,那么就从简单、易操作的无用之事做起,或者什么事都不做。
正如宗萨仁波切阐释禅定的真谛时所说:“禅定基本上是不做任何事的艺术。如果有人问你有关佛教的禅定。
你应该回答:‘禅定是什么事都不做。’
因为我们做了太多事,即使无法做到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多做无用的事。
或许你有独特方式,比心理学家提倡的十种方法,更适合自己,那就心安理得去做。
总之,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接受这种新理念,在匆忙赶路时,时常停下休憩。
为自己赋能,让你充电十分钟,待机一小时,能量满满,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更高,让自己的人生张弛有度,提升生命质量,过高配生活!
还等什么,趁双节假期,体验深度休息法,赶走“假日综合症”,你值得拥有!
【本体自在: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心理咨询师,文字爱好者,“十佳心理科普大使”,用心理学点亮生活,走近普通大众,助力人生!欢迎关注@本体自在,一起探讨心理学,共同成长!】
#心晴计划##心理咨询师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横跨5个时区,为了统一管理以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全国标准时间定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也就是“北京时间”。
那北京时间是如何产生的?
北京时间的产生离不开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内部量子跃迁产生的信号进行时间测量,可以分为守时型原子钟和基准型原子钟。守时型原子钟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常年连续可靠运行,用于连续产生和记录时间信号。基准型原子钟则更为精准。目前,我国使用了40多台连续运行的不同类型的守时型原子钟,综合产生稳定的原子时。然后,利用铯原子喷泉钟进行校准,产生既稳定又准确的原子时。
原子时稳定精准,但是没有确切的时刻含义。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则相反,它的秒长不够稳定,但是它的时刻对应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特定位置,反映着地球在空间自转角度的变化,与地极坐标等一起构成地球定向参数,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1958年1月1日零时, “原子时”开始启用,那一瞬间“原子时”和“世界时”重合,随后各自独立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差异越来越大,“世界时”逐渐变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引入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时间尺度,叫“协调世界时”。它采用原子时的秒长,也就是说与原子时保持同样的速率,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逼近的方法就是“跳秒”。当它与世界时的偏差接近0.9秒时,全世界在同一时间,统一对协调世界时进行加1秒或减1秒的调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闰秒”。1972年,协调世界时正式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目前,国家授时中心的原子钟每天参与国际比对,以实现北京时间与国际标准时间的一致性,然后再由授时系统发播到全国。
(本报记者高炳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