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来源:团结报-湘西网
作 者: 易中天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刘琪洲
前一阵子,拜读了易中天教授的《中国人的智慧》,读完后瞬时感到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
老实说,我并不是这位明星教授的粉丝,在之前多少还对其有些偏见。主要归咎于百家讲坛风靡之时,老易讲话的风格过于“时髦”。一个讲古代史的学者,出口即是“搞PK、开PARTY、见上帝”之语,实在很难不让人感到其有媚俗之嫌,窃以为这是做学问的大忌。那时我虽年少,却已“传统”进骨子里,自是很鄙视这类行为,所以当时我更喜欢风格稳重,讲话较为实在的王立群教授。
直到后来,看到了一期相当精彩的央视王志采访易中天的视频,我对他的态度才有所改观。易教授不承认自己是在公共传媒上刻意为之,用他的原话,四个字——“历来如此”。他的讲话风格历来如此,在厦门大学受欢迎的程度也历来如此。君子坦荡如初,对于这,我是相信的。
从人说回书,对易教授的态度则完全转变至折服。先论体量,易中天至今出书数量已近50余册,从《品三国》到《品人录》,从《先秦诸子》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可谓笔耕不辍,满肚子墨水。再论质量,这块也不用多说,不服气便去查查某瓣的评分,他的多数书籍均高居在前,真真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说书人。
单论《中国人的智慧》一书,题目很大,是疲于选书的标题党的最爱。诚然,要一本书能穷尽中国人之智慧,自是不可能的,但多数人定与我的想法无二——若能管中窥豹、井里观天一番这无穷的智慧,肯定也有莫大的好处。事实上,易教授此书,恰是能让人管中窥豹的佳作。
全书六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我认为周易和禅宗写得最好。这一头一尾,正是我这样未见过什么世面的年轻人所最陌生的知识,易教授给了咱很好的启蒙。
比如周易部分,易中天既讲清了阴阳八卦组合之原理,讲清了究竟是如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决然跳出了不合时宜的卜筮之道,而专注于解析易经里的变革哲学。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谈到了最后两卦——“既济”与“未济”,认为这其中道出了一个事实:艰辛努力的人生其最终状态不是成功。
——“成功就完了!到了顶峰,就走下坡路了!必须再给你一个未济,才行。”
最后是“未济”又如何?那就从头再循环一遍,这便是君子始终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道理。于这千变万化的世事中,即使你掌握了客观规律,即使真理在你手中,你依然不能放松,依然要坚持,就因为这最终的状态不是成功享乐而是轮回循环。此般解析毫无疑问将周易哲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至少让如我之阅读者感到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其实,抛开内容不说,《中国人的智慧》这本书的语言也是相当好的。想象中本该极其晦涩艰深的读物,自己却没花几天时间就读完了,反衬出大师深入浅出的叙述功底。这也引起了我的另一番思考。
我想,文字本是个无声的东西,在如今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感官冲击更强的信息展示方式,它的魅力受到了冲击。若想于这无声之处见光明,作为读者,我们更需耐心,更需定力,更需继续保持追寻“高级智慧”的那份初心。而想于这无声之处现光明,作为文字工作者,我们要研究如何让无声的文字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何赋予自己的文字以时代感,以节奏韵律,如何让这无声的东西能够展示出声音和色彩,这是当下我们应当付诸努力的方向。
(稿源:湘西网-团结报)
(作者:刘琪洲)
(编辑:孙莹)
本文来自【团结报-湘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