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女红是什么(女红是什么意思解释)

时间:2023-12-31 00:05:14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女子创造精神:从女红文化的发展入手,谈古代女子文化内涵

女红,旧时也称为女事,以往多指女子所做的刺绣、纺织等技艺及成品。从养蚕化棉到纺织成布,从一横一竖的丝来丝、往化丝为布到一针一线青蓝软红的密密缝制,从丝到布,由布到衣,从素色驱寒的布衣,到繁杂精巧的礼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五千年的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耀眼之花,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也是历史悠久,名驰宇宙。

《咏绣障》有云:“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就是一首赞美绣女们绣工精巧的诗,绣女们争相描绘刺绣图样,绣成的绣品精美绝伦,将黄莺儿都引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情景画。而随着时代发展,女红这个词,似乎和我们日益信息化的生活渐渐疏离,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这本应奕奕放光的手艺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而刻在血液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也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了解这个文化。

一、女红文化的历史

1、纺织业的出现与发展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数千年来都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所以我们向来多是男耕女织的传统模式。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期,华夏祖先黄帝与他的妻子嫘祖,带领部族人群发展生产,联劳协作,男人种五谷,驯养动物,制造生产工具,女人们上山剥树皮、编织麻网、制作衣物,在寻找衣物原料的过程中,嫘祖发现了蚕丝,并开始有意栽桑养蚕,后更将丝织、制衣推行天下,让我们开始有了向文明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行为对上古文明,及后来的女红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女蚕”、“蚕神”等内容都奠定了最原始的中华女性的文化精神象征,也是女红文化的传承和劳作的信仰根基。在西汉昭帝年间,一位普通劳动者陈宝光之妻改进了提花方法,不仅提高了织绸的质量,还大幅度节省了工时。而宋末元初的纺织家黄道婆,由于将自己高超的纺织技术及经过改革改良使性能大大提高的纺织工具的推广,更是收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敬仰,至清朝时,黄道婆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2、纹饰的发展变化对女红的影响

从我们目前考古挖掘出的女红相关文物来看,从初始简单的花鸟鱼虫,到繁杂精美的饕餮奇兽;从人间的雕梁画栋,到帝王期待的仙界长生,美轮美奂的不同彩绘纹样,向人们展示着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精神向往。而女红可以将各类纹样以不同技艺方式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女红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方式。

蝶恋花,是女红文化中比较常见的纹样之一,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作《咏蝶诗》:“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蝶、花分别比喻男女,这个纹样,顾名思义,是柔美浪漫的中国女性用来表达和传递两情相悦,恩爱美好之意。云纹与如意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吉祥纹样,而在女红成品中,将此纹样运用的最为生动的,就是云肩。东汉时期,云肩已经开始成为衣饰,而到了清朝,凡是婚嫁的妇女均要佩戴云肩,“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就是云肩代表的广大妇女对幸福和圆满生活的追求。

二、女红的发展与流行

汉代班昭的《女诫》,将女红纳入了女性品德的衡量中,大部分传统时代的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女红发展到明清时期,由于当时手工业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女红才从民间真正广泛的发展成产业,而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女红技艺。

1、印花技术的出现及分类

印花,是指用颜料或染料在纺织品上印上花纹及图案的工艺。中国的印花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代已经有了镂空板印花,流传至今的尚有扎染等多种技法。据广泛记载唐代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的《唐语林》记载,唐玄宗时期柳婕妤的妹妹,“性巧慧,因使工缕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缬”,后柳婕妤将妹妹的作品赠与皇后,皇后异常喜爱,并叫宫内女官依样学习,后这种技艺广泛推行,从宫中流传至民间。

印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女红的进一步手工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刺绣的兴起与重要意义

刺绣,是女红精华之所在。据《尚书》记载,早在4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规定,在先秦文献中,也有对刺绣的记载,以及“衮衣绣裳”、“黻衣绣裳”的说法,在战国秦汉时期,刺绣极盛,几乎所有出土的葬墓中,均有刺绣制陪葬品。在当时,刺绣主要使用“锁针”的刺绣针法,并以线条为主,通过线条流畅的弯曲交错,并采用打散和变异的造型,营造出一种超脱、飘逸的感觉,龙凤纹、云纹及神兽纹等,是当时汉绣图案的典型代表。

汉墓刺绣纺织物

而出土于敦煌、和田及吐鲁番等地的两晋、南北朝丝织物,显示出了当时佛教的盛行,到物质丰富的唐朝时代,刺绣也与信仰的宗教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大英博物馆及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均收藏着中国唐代的唐绣佛像,技法精美,栩栩如生。唐代刺绣的技法,从主要的锁绣变得更具多样性,刺绣的图案,也从一般的传统图案转向绘画,有了多种多样的内容题材。

宋朝文人之风盛行,朝廷也多加鼓励,刺绣业相当发达,宫廷刺绣多以名人字画为蓝本,而为了使绣品更加接近书画的传神意境,绣图构图必须简单并趋于精巧,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从装裱到收藏,均与字画无异。也正因如此,宋代绣品与唐代绣品风格截然不同,董其昌《筠清轩秘录》描绘宋朝刺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明清时代,刺绣也更为繁盛,民间各地也出现了很多“地方绣法”,如被称为四大名绣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以及其他有名的鲁绣、京绣等,各地均有自己的风格。一时间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从先秦到清,通过刺绣一项,我们可以看到女红所展现出的时代变化与进步,也能更加清晰准确的把握当时的时代内涵与价值观追求。可见女红不仅以巧夺天工的技艺成为中华文明历史瑰宝中璀璨的篇章,更能帮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时期中人民生活及心态的变化。

三、女红文化的意义

女红是古代女性“三从四德”中的“一德”,因此,历史上有人认为女红这个词,代表着对妇女的贬低和不尊重,但自从远古时期的嫘祖与黄帝,女性拿起“骨针”和“麻线”并不是一种贬低和屈从,而是社会的分工。据《汉书》记载,汉代几代皇帝在春耕仪式上开犁,皇后则带领宫廷女眷及命妇举行蚕礼,这也表明了“男耕女织”是在同等重要性下的性别分工。

女红并非简单的针线活儿,她从“衣被天下”而生,是生存基本之需,而发展至今更极具创造性,而让人惋惜的是,这种世代相传的文化,有一些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但好在当今社会,我们又重新认识到了民间女红是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记忆”,对这项文艺进行了保护和宣传,使得“女红”这项传统工艺,在新时期又重新焕发了她原本的活力。

在当今,手工编织、刺绣、印染等依旧与女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女性手工业者及设计师们,在这块属于自己的阵地上,用自己的智慧、细腻和辛劳创造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使“女红”成为了一种女性智慧与价值的象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女红自有它美丽耀眼的魅力。曾经的岁月中,它是生活必备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历史发展中,它又与各地各民族的习俗息息相关,是我们社会文脉的重要枝干,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与发扬,女红又作为文艺精品渐渐回到我们身边,作为艺术品,它是我们应当发扬传承与保护的珍贵财富,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份子,它更是帮助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核部分中不可分割的载体。

四、结语

“女红”文化是女性的独立精神文化,也是女性的独立精神创造,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让我们联想到的,是灵巧、是内在、是温暖、是母亲、也是传承,她融入了女性特有的精巧与细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要将她继续传承下去,与最有活力的,富有特色的民间审美元素相结合,再借鉴当代艺术的新观念,散发出她新的多重的新活力。

在“新女红时代”,也许我们更愿意把“女红”称为“创意手工”,我们用她去追寻属于新女性的个性、创意、精致、大爱的精神追求,我们的生活被她丰富,而她也在我们的手中,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我们也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其中,因为她是融入在我们血液中的中华传统,她一定能够在现代生活中继续传承,发展壮大,找回属于她的曾经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千年女红:女性视角下的纺织技艺》

2、《中国女红文化研究——试论中国女红文化的发生与发展》

这个女“网红”不带货,只讲女红

李茜整理收藏的各种布老虎。 韩章云 摄

李茜整理收藏的各种布老虎。 韩章云 摄

中新网郑州2月10日电 题:这个女“网红”不带货,只讲女红

中新网记者 韩章云

在河南郑州,有一位在民俗圈小有名气的女“网红”很特别,她几乎每晚都进行网络直播,但从不带货,只在直播间讲女红文化。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位女主播李茜的直播间。

女“网红”为何不带货?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2月9日20时39分,李茜准时出现在直播间,抱着一只手工布老虎,她向直播间里的网友们讲述传统女红中的虎文化。

李茜是郑州市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传统女红收藏爱好者,历时19年,她从全国各地收藏了近万件虎头帽、布老虎,刺绣鞋垫、服装等,走进她的收藏室,宛如走进一座“女红博物馆”。

小朋友穿戴李茜收藏的女红藏品感受传统文化。 韩章云 摄

李茜在郑州民俗圈里小有名气,不仅在国内外展出还到各地传播女红文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李茜的藏品还曾走出国门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展出,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也为华侨华人送去家乡慰藉。

除了线下展出,李茜还将传承女红文化的脚步延伸至线上。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7天假期里,李茜每晚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里。有别于其他的网红主播热衷带货,她从不带货,直播内容是向网友们介绍传统女红背后的文化。

壬寅虎年,虎是主角,李茜直播间里都是她精心挑选的虎元素藏品。

李茜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介绍传统女红文化。 韩章云 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钟爱虎元素,比如十二生肖中的虎,比如中国四方之神灵中的白虎,比如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虎象征着强壮、健康、权威,汇聚了许多美好的元素……”双手托着一双虎头鞋,李茜在镜头前娓娓道来,在她面前,已经有了岁月痕迹的围嘴儿、云肩、绣花鞋、鞋垫等铺满了桌面。屏幕上网友不断刷屏互动,有人夸赞藏品之精美,有人询问购买渠道……

从2021年12月11日首次试水网络直播,她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直播间,至今已积累了2.7万粉丝。但李茜的藏品从不售卖,在她看来这是文化艺术交流媒介而非商品,未来她计划打造更大的平台展出自己的藏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女红之美。

19年收藏女红藏品数不胜数

李茜对传统女红的情有独钟,源于她儿时母亲的巧手。

“小时候,妈妈总会在衣服、鞋子上绣花,每次我穿出去邻居的小孩都羡慕。”李茜回忆道,母亲的一针一线让她感受到传统女红的美好和温度,也在心中埋下钟爱传统女红的种子。

工作以后有了经济来源,李茜开始有意收藏女红作品。经过19年的积累,在她的收藏室,墙上挂的、地上摆的、箱子里珍藏的女红藏品数不胜数,仅全国各地的虎头鞋就有上千双。

图为小朋友走进李茜的藏室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韩章云 摄

“这双河北的虎头鞋,鞋底留着一撮白线,寓意孩子穿上这双鞋能稳稳扎根,健康成长,长命百岁。”李茜介绍道,传统虎头鞋上一针一线都饱含祝福以及长辈对新生儿最真挚的爱,“你看这三双是郑州地区的虎头鞋,孩子出生后要穿三双,第一双蓝色、第二双红色,第三双紫色,这叫‘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穿着紫落成’,寓意着拦住孩子不夭折,健康成长功成名就。”

“流动的女红博物馆”

传统女红除了明亮的颜色交叠、碰撞,还少不了精美的刺绣。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李茜介绍说,中国传统女红是一门有温度的艺术,蕴含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美德,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看到传统女红的美,而不是自己独享。

李茜向师生及家长讲述传统女红文化。 受访者供图

从2007年至今,李茜带着自己的女红藏品走进了150余所大中小学幼儿园,伴随着她进校园的四个大拉杆箱犹如“流动的女红博物馆”。

“每次进学校我都会设计主题,比如聚焦节日、节气等,孩子们可以尽情触摸、穿戴这些东西,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孩子从小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李茜介绍说,“每当看到孩子们戴上虎头帽、抱着布老虎好奇又欣喜的表情,让人心生喜爱。”

李茜携藏品进校园学生体验传统女红之美。 受访者供图

李茜的藏品中不乏年代久远的珍贵藏品,每次展览免不了有损耗,但她认为这并不重要,“我收藏的目的是传承中国女红文化,只有去触摸才能获得体验,这样才会让更多人去喜爱我们的传统女红。”(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个女“网红”不带货,只讲女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2月10日电 题:这个女“网红”不带货,只讲女红

中新网记者 韩章云

在河南郑州,有一位在民俗圈小有名气的女“网红”很特别,她几乎每晚都进行网络直播,但从不带货,只在直播间讲女红文化。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位女主播李茜的直播间。

女“网红”为何不带货?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2月9日20时39分,李茜准时出现在直播间,抱着一只手工布老虎,她向直播间里的网友们讲述传统女红中的虎文化。

李茜是郑州市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传统女红收藏爱好者,历时19年,她从全国各地收藏了近万件虎头帽、布老虎,刺绣鞋垫、服装等,走进她的收藏室,宛如走进一座“女红博物馆”。

小朋友穿戴李茜收藏的女红藏品感受传统文化。 韩章云 摄

李茜在郑州民俗圈里小有名气,不仅在国内外展出还到各地传播女红文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李茜的藏品还曾走出国门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展出,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也为华侨华人送去家乡慰藉。

除了线下展出,李茜还将传承女红文化的脚步延伸至线上。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7天假期里,李茜每晚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里。有别于其他的网红主播热衷带货,她从不带货,直播内容是向网友们介绍传统女红背后的文化。

壬寅虎年,虎是主角,李茜直播间里都是她精心挑选的虎元素藏品。

李茜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介绍传统女红文化。 韩章云 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钟爱虎元素,比如十二生肖中的虎,比如中国四方之神灵中的白虎,比如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虎象征着强壮、健康、权威,汇聚了许多美好的元素……”双手托着一双虎头鞋,李茜在镜头前娓娓道来,在她面前,已经有了岁月痕迹的围嘴儿、云肩、绣花鞋、鞋垫等铺满了桌面。屏幕上网友不断刷屏互动,有人夸赞藏品之精美,有人询问购买渠道……

从2021年12月11日首次试水网络直播,她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直播间,至今已积累了2.7万粉丝。但李茜的藏品从不售卖,在她看来这是文化艺术交流媒介而非商品,未来她计划打造更大的平台展出自己的藏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女红之美。

19年收藏女红藏品数不胜数

李茜对传统女红的情有独钟,源于她儿时母亲的巧手。

“小时候,妈妈总会在衣服、鞋子上绣花,每次我穿出去邻居的小孩都羡慕。”李茜回忆道,母亲的一针一线让她感受到传统女红的美好和温度,也在心中埋下钟爱传统女红的种子。

工作以后有了经济来源,李茜开始有意收藏女红作品。经过19年的积累,在她的收藏室,墙上挂的、地上摆的、箱子里珍藏的女红藏品数不胜数,仅全国各地的虎头鞋就有上千双。

图为小朋友走进李茜的藏室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韩章云 摄

“这双河北的虎头鞋,鞋底留着一撮白线,寓意孩子穿上这双鞋能稳稳扎根,健康成长,长命百岁。”李茜介绍道,传统虎头鞋上一针一线都饱含祝福以及长辈对新生儿最真挚的爱,“你看这三双是郑州地区的虎头鞋,孩子出生后要穿三双,第一双蓝色、第二双红色,第三双紫色,这叫‘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穿着紫落成’,寓意着拦住孩子不夭折,健康成长功成名就。”

“流动的女红博物馆”

传统女红除了明亮的颜色交叠、碰撞,还少不了精美的刺绣。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李茜介绍说,中国传统女红是一门有温度的艺术,蕴含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美德,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看到传统女红的美,而不是自己独享。

李茜向师生及家长讲述传统女红文化。 受访者供图

从2007年至今,李茜带着自己的女红藏品走进了150余所大中小学幼儿园,伴随着她进校园的四个大拉杆箱犹如“流动的女红博物馆”。

“每次进学校我都会设计主题,比如聚焦节日、节气等,孩子们可以尽情触摸、穿戴这些东西,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孩子从小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李茜介绍说,“每当看到孩子们戴上虎头帽、抱着布老虎好奇又欣喜的表情,让人心生喜爱。”

李茜携藏品进校园学生体验传统女红之美。 受访者供图

李茜的藏品中不乏年代久远的珍贵藏品,每次展览免不了有损耗,但她认为这并不重要,“我收藏的目的是传承中国女红文化,只有去触摸才能获得体验,这样才会让更多人去喜爱我们的传统女红。”(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