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3月2日,正月十五,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这个节日为何要吃“元宵”?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赵之珩进一步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都有哪些?
快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下吧。
制图 |王荣佳
01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02
元宵节为何也可算作中国的“情人节”
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自由出外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恰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03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来历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而食之。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史料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04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
有团圆美满之意
虽然地区上有元宵与汤圆的差异
但都代表着团圆和美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
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增添节日气氛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起源于上古时代
正月十五耍龙灯
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
流传于很多地方
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
形式活泼多样
流动方便
无异于活动舞台
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等
元宵节夜
妇女相约出游
结伴而行
见桥必过
寄托祛病延年的心愿
05
元宵节诗词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观灯乐行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木兰花令
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今日元宵
天气正好
让我们带着团圆的美好
和家人的祝福
新的一年继续加油!
本人综合自 |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在正月十五那天逛灯会,吃汤圆,看晚会……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习俗的来源。为什么要在元宵节吃汤圆呢?
汤圆的外形白白胖胖的,煮出来更是甜蜜滑嫩。其实,汤圆有很多名称,如“元宵”、“汤团”、“圆子”、“团子”、“水圆”等。汤圆是元宵节最有名的节日食品,感觉只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这个年才算过得圆满。民俗专家是这样解释汤圆名称的来历的:汤圆下入锅内,开锅之后,它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望着天上的圆月,吃着碗里的汤圆,有一种团团圆圆的意境。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享受合家团圆的美意。
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汤圆,那个时候叫“圆子”,到南宋时,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习惯。虽然在不同的年代,人们对汤圆的称呼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汤圆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圆形,又黏又圆,有着合家团圆的意境。
一般汤圆可以分为带馅和不带馅两种。馅的原料有很多种,所以就有了不同口味的汤圆,最常见的是甜馅的,如豆沙馅、芝麻馅、枣泥馅等,近年来,还有新口味的水果汤圆,煮熟的汤圆咬一口,又香又甜,象征着日子甜甜蜜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叫东方朔,他既善良又风趣。因为他深得汉武帝的喜爱,所以在皇宫里如果有人得罪了汉武帝,总会请东方朔来说情。有一年冬天,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汉武帝觉得甚是无聊。于是东方朔就去御花园给汉武帝折梅花,没想到刚到园子里,就见一个泪水连连的宫女正要跳井。东方朔急忙伸出了援手,并了解了宫女自杀的缘由。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有父母和年幼的妹妹。自从元宵进宫后,就和家人再没有见过面。每年到了冬去春来的时节,就比平时更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面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问清楚了原委,就答应帮这么宫女一家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以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向他占卜求卦。没想到,每个人的签上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于是,人们陷入了慌乱之中,纷纷求问消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将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可以向她求情。人们按照东方朔的提示,找到了那位姑娘并下跪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奉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会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然你们向我求情,我就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的天子想办法。”说完,随手扔下了一张红帖,便扬长而去。老百姓捡起红帖,火速送到皇宫传给了皇上。汉武帝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
汉武帝一看大惊,赶忙找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想办法。东方朔一本正经地说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以让元宵做团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百姓家家户户都做汤圆,一起敬奉火神君。再传子民在十六晚上放鞭炮、点烟花,好像满城大火的样子,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在十六的晚上进城观灯。人群熙熙攘攘,此时满天火光,瞒过玉帝的眼睛,灾难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正月十六日的晚上,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在人群中也有元宵的家人,当他们看到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又惊有喜,高喊“元宵,元宵!”元宵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元宵供奉火神君,正月十六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得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又叫元宵节。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
是古代中国传统节日中
最浪漫的一个
人们会在这一天
赏月、观灯、猜灯谜
……
元宵佳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一起来看看
吃元宵/吃汤圆
“元宵节”是要吃元宵还是吃汤圆?
这个话题每年都会引发热议
其实
各地的做法不同
馅料各异
2月1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公园街道的一处传统手工元宵制作销售点,面点师傅现场制作传统手工元宵。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北方的元宵
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
或煮或炸,热热火火
南方的汤圆
是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包”出来的
甜香软糯,团团圆圆
其实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
都寓意着
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赏花灯
1月30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游人在欣赏以“兔”元素为主题的花灯。新华社发(孙中喆摄)
“元宵节”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夜
皓月当空
家家户户欢聚一堂
大街小巷
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人们走上街头赏灯
猜灯谜
2月2日,小朋友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在古镇景区猜灯谜。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
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以增添节日气氛
送花灯
1月24日拍摄的西安大唐芙蓉园内的花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以求添丁吉兆
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
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
踩高跷
1月29日,在河北省沧县旧州镇贾村,民俗艺人在表演踩高跷。新华社发(周洋 摄)
踩高跷
是民间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踩高跷的角色
因各自身份不同
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
极具观赏性
深受群众喜爱
耍龙灯
1月30日,人们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古镇舞龙。新华社发(罗大富摄)
耍龙灯也称“舞龙”
也叫“龙灯舞”
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
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耍龙灯”的表演
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
在耍法上
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舞狮子
1月31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社火队员在表演舞狮。新华社发(王克贤摄)
舞狮
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
是元宵节传统活动之一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
象征着吉祥如意
从而在舞狮活动中
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
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走百病
2月1日,游客在青岛市市南区新春灯会上拍照、赏灯。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夜人们相约出游
结伴而行,见桥必过
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作为春节后的又一大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主要旋律就是一个“闹”字
今年也是非常热闹
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热热闹闹地庆佳节
1月29日,在河北省沧县旧州镇贾村,民俗艺人在表演落子。新华社发(周洋 摄)
1月30日,民间艺人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表演“打铁花”。新华社发(罗星汉摄)
1月31日晚,民间艺人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磐东街道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林烟花火龙。新华社发(黄广平 摄)
2月1日晚,民间艺人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状元广场表演徽州板凳龙。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2月1日,乡村秧歌队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表演秧歌节目“太平鼓”。新华社发(史有东 摄)
元宵节
赏月自然也要安排起来
今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最圆时刻为2月6日2时29分
巧合的是
这轮满月是2023年度
13次满月当中最小的一个
温馨提示
元宵节傍晚赏月更佳,月亮刚刚升起,显得又圆又亮。
今年的元宵佳节
你怎么过
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网、北晚在线等
来源: 中国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