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凌家滩(凌家滩遗址简介)

时间:2023-12-27 22:22:28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重大发现!这是唯一的一件

据安徽省考古所发布的消息,安徽省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近日取得重大发现。其中一件宽体玉璜,外径23.6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另外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端阴刻成猪龙首形,略上翘,另一端为尖锥形,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长春晚报

文旅新探丨安徽凌家滩:以玉开启这座远古遗址

“前方到站,含山南站。”伴着高铁列车的提示音,记者一行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高铁含山南站距凌家滩遗址约5公里,不少游客已经习惯地将这一站称为凌家滩站。

经考证,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自1987年发掘以来,共出土玉器1000多件,出土玉器数量多、技艺高、制作精。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有趣的是,如今途经这里的商合杭高铁就连接着凌家滩和良渚,而在5000多年前,连接两地的是长江。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晨 摄

凌家滩遗址,林木环抱,满目葱茏,成片的狼尾草像绿色地毯一样在遗址周围铺开。远处,一行白鹭在荷塘间振翅而起。

从地图上看,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先民在山水自然中规划居所。他们生活在一片岗地上,北望太湖山,南临连通长江和巢湖的裕溪河。遗址内还规划了两条环壕,内壕连通裕溪河,环抱生活区。“内外环壕是凌家滩遗址中的重要‘基建’,能起到积极的防御功能外,还堪称大型水利工程,体现了先民强大的规划和社会组织能力。”讲解员贾蕾说。

内壕北侧的遗址核心区——墓葬祭祀区是遗址中地势最高的一处,共发掘大型祭坛1处,墓葬70座。考古人员确证,这里经过了大规模的人工营建。

墓葬祭祀区中的07年23号墓。(受访单位供图)

墓葬祭祀区中最醒目的当属07年23号墓,墓主人隐于尘烟,但墓穴中琳琅满目摆满了玉石器,共计多达340件随葬品,头部位置堆积大量玉环,胸部放置十几只玉璜,两只手臂各戴有10个手镯,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尊重达88公斤的玉石猪……

“这些器物反映了凌家滩文化当时已经存在用玉礼仪和制度,为研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实证。”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第二任领队吴卫红介绍,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玉龟、玉龙等器物,从形制到工艺与红山文化中的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或已发生。

在数字展厅里,讲解员贾蕾正在向游客介绍石钻。新华社记者栾若卉 摄

数字展厅中的一块互动大屏清晰展示着凌家滩出土的各类玉石器,轻触器物,便能了解其背后的制造工艺、使用场景等,吸引不少游客互动体验。

古玉无声却能言。仔细端详这些器物,一只扁平椭圆形的玉龙,首尾相连,造型简练,寥寥几笔刻画出嘴、鼻、须,以及身上的鳞片;

玉双连璧中的两道弧形镂空,使玉器形成两个同心玉璧嵌套的样式,这一中华文明“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文脉,也延续到了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背面设计;

浮雕玉人头戴冠、耳穿孔、腰系带,戴着数条玉镯的两臂抱于胸前,其背后还发现了直径仅为零点几毫米的钻孔……

拼版照片:上图为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北京冬奥组委供图);下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供图) 新华社发

“5000多年前的古人能想到给钻头加上螺旋纹,这真是不可思议。”让游客惊呼的是一枚石钻,它一端细,一端粗,两端各有一个呈螺旋状的钻头。“这枚石钻反映了5000多年前先民高超的制造技艺和聪明才智,它还曾在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宣传片中亮相。”贾蕾说。

视频加载中...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部分,长江下游地区文明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凌家滩遗址见证了5000多年前古人的制造技艺和审美意识。

凌家滩人为何突然消失?有研究人员认为,凌家滩时期的文化发展受控于岗地地貌和周围湿地环境变化,随着巢湖流域气候转变,极端水文环境变化可能造成了凌家滩人的迁徙。

今年5月7日,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在考古工作站里,考古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凌家滩文化,出土器物的功能和分布特点、凌家滩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凌家滩人的生业形态等谜题还有待解开。

游客在数字展厅里观看凌家滩遗址宣传片。(受访单位供图)

据统计,自2017年试运行以来,遗址公园已接待中小学生及高等院校大学生等约70万人次,规划中的文化遗产展示、文化休闲体验、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也正在布局完善。“我们正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研学游功能。”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唐军说。

在遗址公园的水稻基地里,“凌家滩大米”字样的稻田画已经铺开。(受访单位供图)

这是考古人员为我们勾勒的5000多年前凌家滩先民的生活图景:在裕溪河中段以北的一片岗地上,人们种稻养殖、渔猎采集,同时从事玉石器、陶器、纺织等手工业生产,内外两条环壕守卫一方平安……

在今天,裕溪河上舟船穿梭,北岸,凌家滩遗址的考古任务正在进行;南岸,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运漕古镇炊烟袅袅升起。有一种文明,生生不息,绵延勃发。

记者:栾若卉、郭晨

策划:王黎

编辑:王黎、李明辉

海报制作:栾若卉

新华社国内部、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凌家滩文化展在皖开展 再现5000多年前古人生活面貌

中新社合肥12月7日电 (张强 储玮玮)“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7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

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等7家文博机构遴选了194件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实现了对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全景式展示了凌家滩文化面貌、凌家滩与其他史前文化的互动交流。

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 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雷修佛说,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本次展览借展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展出,与凌家滩文化相似文化因素进行了类比展示,昭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一体性。

同时,还将凌家滩文化与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薛家岗文化的相似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展示,这对于探寻长三角地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图为市民在参观展览。 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总面积160万平方米,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1987年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共进行了14次发掘,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器约1200件,代表性玉器有人、龟、版、鹰、龙等,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同时期玉文化最高水平,表明长江下游的巢湖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对玉人。 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展览现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对玉人备受关注。玉人脸型棱角分明、表情严肃,头戴平冠,双手上举,五指张开,手臂上戴着手环。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孟倩介绍,凌家滩所出土的玉人一共6件,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组。在一件玉人背后,有一个0.15毫米的钻孔,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先民究竟采用何种工具制成这样的钻孔,至今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另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凌家滩遗址2020年至2022年考古发掘成果,其中包括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龙首形玉器,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石钺、玉璜,具有祭祀功能的超大型高等级公共礼仪建筑等。(完)

马鞍山这个地方火了,吃喝玩乐啥都有......

曾经一穷二白的贫困村

在他的带领下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如期实现了

“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任务

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他就是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世木。

真人CS

手工植染

特色民宿

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

如今的太湖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小编都想去看一看

玩一玩了

可是在此之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4月底,杨世木刚到村里时,太湖村还是一个无产业、无项目、无资金的“三无”贫困村。

杨世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该村底子薄,但是因毗邻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大门,附近还有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运漕古镇等多个景点,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业。于是,太湖村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扶贫产业之路。

观光花海、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垂钓鱼塘、农家乐、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一期项目,当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营。

2018年,太湖村乡村旅游产业继续扩容提档升级,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以老鹅汤为特色美食的农家乐,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在杨世木等人的努力下,太湖村一跃成为生态旅游村,每年,村集体通过旅游产业获得的保底+分红收益,再通过股权量化分配到所有农户。景区内建设、维护、保洁和农家乐的用工机会向贫困户倾斜,帮助他们就近就业,多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乡村游产业的带动下,2018年底,村里85户贫困户193人全部脱贫,2019年,人均收入10618元,比上年增长20%,无一返贫,太湖村还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来投资兴业,在完美收官脱贫攻坚的同时,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编辑/宋永豪

审核/司琪

监制/魏磊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在凌家滩,“玉”见“天地合·人心同”

来源:新华社

中国有很多成语与玉相关

比如“化干戈为玉帛”“温润如玉”“玉汝于成”等

都印刻着玉文化对中国人“亲仁善邻”“尚和合、求大同”等观念的影响

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

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

这里出土的玉双连璧,制作技法高超

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的设计灵感来源之一

在遥远的墨西哥,玉在当地文化中也有着尊贵的地位

墨西哥国家文物局考古学家埃米利亚诺·梅尔加

曾参加“中墨古代玉器珍品展”

也看过凌家滩遗址的相关照片和资料

他说,能看到中国古老文明的物件觉得非常有意义

“玉”见凌家滩

从引发世人惊叹的精美玉双连璧

到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北京冬奥会奖牌

都传递着“天人合一”“尚和合、求大同”的呼唤和向往

策划:刘菁 姜岩

统筹:卫铁民 闫亮

记者:陈尚营 何曦悦 戴威 张端 赵金正 吴昊 朱雨博

编辑:李妍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安徽分社 新华社拉美总分社 新华社墨西哥城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