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全集)

时间:2024-01-25 07:30:39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七大高僧遗言—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中国七大高僧遗言—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三昧摸象记

文出《印光法师文钞》,了余法师原稿,略为笔削。以佛学丛报检错数句,故录原文。

岁在丙午(1906年),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

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只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

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证,焉能宣说。”

客固请不已。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乎?”

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

上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之者。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大师:从无神论者到第一高僧,慈悲显神通,舍利子如莲花

1941年2月15日,正值抗战时期。然而,在这片沦陷的土地上,苏州的灵岩山寺却依然人声鼎沸,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僧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冒着战火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灵岩山上的队伍从山脚排到了山顶,在这样危险的时局下,他们究竟因何而来?

原来,这一天是佛陀涅槃日,恰逢印光大师圆寂百日之期,在苏州灵岩山寺举行盛大的遗体荼毗仪式。

苏州灵岩山寺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法师,第一高僧,被后人尊奉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而著名的四大高僧之一,弘一法师,更赞叹印光法师是 “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伊,陕西郃阳人,自称“常惭愧僧”。 生于富贵之家,初生即患眼疾,直至半年后才能开眼。幼年时期,眼疾自愈,随后跟随兄长研读儒家经典,聪慧非凡。少年时期,他热衷于程朱之作,同时受到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思想的影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常常以文字抨击佛法,辟斥为“异端”。

然而,十几岁时,赵绍伊突患疾病,被困在病榻上数年之久。机缘巧合下,他开始接触佛法,遍读经书,开始对自己悖叛圣道的行径深感懊悔。于是,他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心无旁骛,一心念佛。后来,身体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光绪七年,21岁的赵绍伊在大雪封山之际,独自前往西安终南山莲花洞寺剃度出家,法名圣量,字印光。从此遁入空门,终生弘扬佛法,护持众生。

然而,印光法师出家两个多月后,他的大哥前来寺庙,告知母亲身体不适,急需他回家。虽然内心充满疑虑,但出于对母亲的担忧,印光法师决定随大哥归家。谁料,一进家门,亲戚们纷纷涌上前,七手八脚地将他的僧袍剥去,换上尘世的衣物。法师定睛一看,父母安然坐在堂前,并无大碍。父亲指责法师违背祖宗遗训,母亲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他留下。面对众人的言辞,法师默默无言,没有半点争辩。

事后,印光法师被严密看管。某天,他随同大哥参加亲戚的酒席,竟然主动品尝了一块肉。这次自我破戒的举动让家人逐渐减少对他的监视。终于,有一天,法师独自在家,见无人监管,他没有急于逃离,而是恭敬地起卦占卜,预测吉凶。卦辞显示:“明亮居禄位,笼鸟得逃生。”此时,他不假思索,简单地整理了行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尘世的家。

印光法师出家的道路充满了阻力,然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在逆境中,他毫不退缩,最终实现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志向。

印光法师

二、令人称奇的神通能力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在《晚学盲言》中,曾记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与印光法师有关的神奇经历。

抗战期间,钱穆曾到苏州灵岩山。快过年了,庙里的僧人大都散去,只有一个伙头工人跟随着印光法师。除夕之夜,法师赏了几百文钱给伙头工人。年夜饭后,工人告辞回家。印光法师说:“今天晚上你会回来的。”伙头工人说:“既然回家了,应该要到明天早晨才能回到庙里。”于是辞别离开。

走到半山,在山林中遇到一个强盗,把他的钱都抢去了。伙头工人想,既然钱都被劫走了,不如回庙吧。果然,工人又回到了庙里,并把事情报给印光法师。印光法师说:“不要紧,你的钱还会回来的。”

当晚,强盗因天色已晚并没有下山,来到庙里求宿。伙头工人开门看见是强盗,说:你果然送钱来了!“强盗起初没发现开门的就是被抢劫的人,至此才认出来。他请求拜谒住持和尚,跪求留下落发为僧。印光法师劝他回去,好好做人。这件事情不胫而走,人们感叹印光法师的神通,纷纷到庙里来礼拜。

三、破格收弘一法师为弟子

弘一法师,四大高僧之一,被后人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世祖。俗名李叔同,他还是著名经典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词曲创作者,同时也是我国近代文学、美术和书法领域的杰出先驱人物。

弘一法师

印光法师和弘一法师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弘一法师曾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光(印光)法师。”最初,他请求皈依印光法师,可惜印光法师没有同意,弘一便“于佛前燃臂香,乞三宝慈力加被,复上书陈情”,尽管他显示出惊人的决心,可还是被拒绝。直到弘一法师晚年,才实现皈依印光法师的夙愿,他认为这一天是他一生中从没有过的“欢喜庆幸”。弘一法师是印光法师破例收下的唯一的弟子。

拜师仪式后,在随侍七日的日子里,印光法师严格自律的生活方式对弘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他日后修行的典范。 例如,每顿饭吃完后,印光法师都会将碗舔干净;或者留馒头一角,把菜碗擦干净后吃下;或者往碗里倒水,荡涤干净,再用水漱口,最后喝下,唯恐浪费剩余的饭粒。

弘一法师曾以其潇洒飞扬的行书名扬天下,但印光大师开示道:“想要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岂可将抄经视为儿戏?”此话对弘一法师触动极大,从此,在印光法师的指导下,他对抄经的字体进行了调整。在弘一法师一丝不苟的努力下,他的书法终于被誉为“佛书”。

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1917年,北京、天津大水为灾,印光法师极为关怀,与普陀山方丈召集诸山长老成立赈灾分会,法师带头把仅有的钱全部捐献出来。

1918年春,徐蔚如居士编辑刊印了《印光法师文钞》。这部作品一经传播,立即引起了热烈反响。读者赞叹道:“似病疾者获对症药。”一时争相求之,“未出正月,即已售尽”, 由此,这部作品声名大噪,广度蒙昧众生无以计数。梁启超对印光法师推崇备至:“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1936年,绥远地区灾情严重。当时印光法师正在上海参加护国息灾,便将两千九百多元善款捐向灾区。随后回到苏州,他又将自己仅有的一千多元的印书款汇到灾区。印光法师认为,救灾就是普渡众生,以世为怀,恤民为本,身体力行,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五、预知时至,安详往生

1940年农历十一月初四,印光法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午时在众人念佛声中安详圆寂。世寿八十,戒腊六十。

1941年2月15日,在苏州灵岩山寺给大师举行遗体荼毗时,烟白如云,现五光色,随后由妙真法师领众捡骨,五光十色晶莹透亮的舍利子无数,其中顶骨裂五瓣如莲花。

印光法师的舍利子

印光大师的一生,诚如弘一法师的评价:“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所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印光法师讲演录:净心念佛》

2.《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3.《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

印光大师:世间无一法能久常,唯立德立功立言者,方永传后世

文钞原文:

宁子德晋,以己之三余堂求开示,冀即世间法,贯通佛法,俾后世子孙,各守敦伦修心之道,以行自利利人之事云。余曰,三余二字,不过诫其勤敏力学,勿旷时日,一刻千金,失则莫由再得耳。宜加一德字,则意义深长。余者,如易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乃悠久不息,永传不朽之谓。

世间无一法能久常,唯立德立功立言者,方永传后世而垂久常。然树此德业,谈何容易。今教汝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虽无彼建树之本领,其利益当可大过彼上。所谓笃修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爱惜物命,广行方便,利益一切。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

——《印光法师文钞》• 三余德堂名说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结缘

钱穆讲述印光大师的神通故事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曾一度返回苏州。这时候,印光大师在灵岩山,寺中的僧人都走了,只有一伙夫随侍。

印光大师

除夕夜,印光大师给了伙夫数百文钱,吃过晚饭,伙夫和大师告别,准备回家。印光大师说,你今夜就会回来。伙夫说,今天归家,肯定是明天早上才回来。于是就出了山门。

印光大师

在山中,伙夫遇到了强盗,把他的钱都抢走了。伙夫想,既然被抢了,就干脆回寺院吧。回到寺庙后把被抢一事跟印光大师说了。大师说,钱财会被送回来的。

印光大师

抢劫的人,因时间太晚了,不能下山,就到寺院来扣门留宿。伙夫前去开门,一看是抢劫他的人,说:“你果真把钱送回来了。”

印光大师

抢劫的人一看是刚刚被抢的那个人,就认下了抢劫的事情,还请印光大师为他落发许他出家。印光大师只是劝他:“你应该回家,好好做人。”

印光大师

这件事传扬出去后,很多人都来灵岩寺了。印光大师就是凭借如此的慈悲情怀和神通之力,让处于战乱中的人们,得因缘入佛门做好人。

【印光大师简介】印光大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四大高僧之一(虚云,太虚,印光,弘一)。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

印光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法师更是拜其为师。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光大师

【钱穆简介】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国学大师 钱穆先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