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爻排盘

握奇经(握奇经原文)

时间:2024-01-23 19:30:44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水镜八奇之首——袁方,精通《握奇经》,堪为八奇中综合能力最强

人物简介:

袁方字显谋,汝南汝阳人,八奇之首。故事设定为袁绍与其嫂的私生子,因礼法原因袁方和他母亲都没有名分,他的聪明才智备受袁绍肯定,袁绍有逐鹿的野心却碍于世代忠良的面子,想让袁方以外人身份代替自己夺天下,故自幼便将他送到水镜先生门下学习,同时请了南华八怪之一的左慈收其为徒,在八奇中只有袁方与五奇周瑜是武将出身,常常躬亲上阵。

曾担任讨伐董卓的关东军总军师,用计削弱其他诸侯的战力,为将来袁家的强盛铺路。深爱着一位名为孔茶的女子,其为一富家之女,与袁方两人青梅竹马,约为婚姻。但袁绍想安排他与孙坚之女孙淑进行政治婚姻,所以便下令悔婚并小茶,因此造成了父子二人其后的隔阂。

所行兵法多种多样,唯独蔑视《孙子兵法》。在数月之内攻破天下第一关,达到先人所不能及之事,紧接着围陷易京,使得公孙瓒惊惧自杀,死前称袁方为“魔王”。其后官渡统筹全局,独力对抗荀彧、贾诩、郭嘉等人。期间施计不费兵力部署:送还玉玺取得与保皇党合作的机会,进而促董承许都事变、诱张飞叛乱徐州、迫马腾引兵东进、纳刘备壮大声势,皆给曹操造成不小的困扰。水镜先生认为其思想飞越程度已超出军师的范畴,在与曹操的谈话中,水镜认为袁方、曹操和某个小孩子(司马懿)一样都有着奸雄的能力与气质。袁绍更大胆怀疑水镜之所以栽培剩下七奇,其用意即在牵制袁方。在袁家阵营中文丑、高览、张郃、蒋奇等人皆属于他的派系。

在津西一战中摆出绝学风后八阵图,以寡敌众大败郭嘉所率领的曹军。以甄宓拉拢袁熙,挑起袁谭和袁尚之间的不合让他们兄弟内斗,并火烧乌巢借此除去袁绍父子,希望将河北分化的族人势力统一为自己的势力(也是袁绍一直以来的期望)。但计谋却被司马懿等人的幕后布局破坏,自己更被亲信偷袭刺杀。之后选择跳崖,意识模糊间了解自己的生存意义,感慨父亲袁绍的“花”难以种满天下,和自己一样终究成为花下腐泥,更仿佛见到了恋人小茶的幻影,在其怀抱中安然逝去。之后尸身由荀贾郭三位奇人进行简单的葬礼,一火泯恩仇。

人物评价:

袁绍:“做事锋芒毕露,却能留有余地,本可胜得完美,却能用失败来掩饰。” “你…愈来愈有高祖的风范了。”

陈式:“老师(诸葛亮)也说过,一爷之计属长远的,命不长的,真不知其果。”

吕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向是袁绍军师袁方的手法” “ 咱们正中袁方之计,技不如人,无话可说。”

水镜先生与曹操谈:“他(袁方)的能力,早已大大超过八奇应有的范围了。” 与袁绍谈:“方儿聪颖,习百家之长,实在没有难度。”

曹操:“乱世出奸雄,曹某与先生的首徒倒是惺惺相惜。”

荀攸:“袁方,你的广博的确令人眼界大开啊。”

郭嘉:“独鹤爱清幽,岂为九天闻…”

诸葛亮使用的八阵图是什么?为何有九军八阵法?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如题:诸葛亮使用的八阵图是指那几个八阵?为何有九军八阵的说法?

在这里首先问一下:有谁看过《神鬼八阵图》的电视剧?

在《神鬼八阵图》的第一集之中可以看到 诸葛亮正在使用八阵图 指挥九军 可所谓鬼斧神工 不费吹灰之力,那么大家对八阵是否理解!那么八卦呢?接下来咱们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八阵的起源:在传说中是由黄帝时代的将领风后所创,并有《握奇经》流传后世,但应为后人伪作。

据《后汉书》记载,在汉朝时的兵书中,就已有《八阵图》。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班固为窦宪作铭文,其中有“勒以八阵”的文句。而依《魏书》记载,汉承秦制,于农隙时讲武,在十月时车驾亲幸于长安的水南门,会五营兵士,为八阵进退,名曰“乘之”。

据《隋书》及《新唐书》在礼乐志的相关记载,此教习之法,乃是让士兵分为两军,各依直阵、锐阵、曲阵、方阵、圆阵的顺序变阵,取其对应的五行相克之意。

在中国古代经典兵书的《武经七书》中,亦多有提到布阵之法,如《司马法》和《李卫公问对》等,但《武经七书》亦多被怀疑为后人托名伪作,其内容不可尽信。三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曾经推演八阵图,并留下部分内容及三处石阵遗迹,后来唐宋的兵家在复原推演八阵时,多采用诸葛亮的遗法,如北宋朝廷的平戎万全阵等。其相关阵法皆记载在其北宋官方编纂的《武经总要》之中。

据《宋史》记载,唐朝李靖由其叔韩擒虎传授九军八阵法,但因久经战乱,武将通晓此阵法者颇多,乃将八阵改为六花阵,以迷惑敌人。八阵原为八包一的方阵,而六花阵则为六包一的圆阵。由于伪作不少,而后人又多穿凿附会,因此目前对八阵存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主要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八种不同的阵形变化,一种则是指九军八阵,或称为握奇八阵。

其次八阵是那个八阵: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等八种阵图。

八阵组成:以奇门遁甲中的开 休 生 伤 杜 景 死 惊 八门为基础,配合五行方位的生克

八阵所需武器:天灵针、闻悲琴、孔明扇、夜磷刀、龙腾鞭、紫薇剑、黄金戟、和后羿弓。

那么九军八阵法:“八阵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

依宋朝《武经总要》中的推演,其主要结构是由九个小阵组成一个大阵,即八阵包一阵,如一个井字形,其中的上、左、右、下方之四个小阵称为正阵,和中阵合成十字型,为全阵骨干,通常为依附营垒或战车、围栅,由大量弓弩兵构成的防卫式阵式。

其他四角之四个小阵,称为奇阵,可转换及运动,通常为持各种长短兵器,由重装步兵构成的攻击式阵式,大阵后又各有数列轻步兵及骑兵,担任机动部队,主阵前行时则于前方担任警戒。

这种阵式源于汉代对抗匈奴的营垒法,在行军时把包覆蒙皮、设置鹿角及拒马的战车连结起来作为防卫工事,在停止行军驻扎防卫时,则以垒石、木栅为防卫工事。即所谓的“行为阵,立为营”,是一种相当完备的布阵行军之法。

其军事意义颇类似西方的希腊长枪方阵、罗马龟甲阵等,是一种先巩固防御,后伺机攻击的步兵集团阵形。 诸葛亮及宋人会发展此种防卫阵形,主要是由于他们都是从南方对抗北方,但是南方少骑兵,为了对抗北方优势的骑兵战力,因此制定这种偏重防御的步兵阵法。

依《晋书》记载,晋将马隆曾依《八阵图》作偏厢车,仅以三千五百人进攻在凉州作乱的羌人,地面宽广时设置鹿角车营,路狭时则将木屋直接放置于车上,敌人来袭时就以弓矢八方射之,马隆就以此孤军深入羌地,一边作战一边前进,转战千里,杀伤数以万计的羌兵,最后平定羌乱。

马隆仅仅以八阵中的一个小阵就能达到这种战果,可以想见九军八阵齐进的威力。 据《水经注》记载,诸葛亮在完成八阵推演之后曾说:“八阵即成,庶几不败矣。”,即是认为自己以八阵行军迎敌,已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司马懿避免主动攻击八阵,则是由于八阵偏重防御,攻击力不足之故,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晋书》本纪记载,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曾观看蜀军遗留下的营垒,乃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材也”,亦是在赞美其营垒布阵的高明与巧思。晋文帝并令其近侍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不妨留言 一起交流

关注 加点赞 一起加油

八阵图不是孔明首创,是华夏第一宰相写的一部兵书《握奇经》!

〖本文由“夜狼文史工作室”发布“今日头条”。谢绝转载〗

相传,黄帝做了一个梦。

梦见什么?

梦见瓜起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

惊醒之后,黄帝自我圆梦,心里暗想:“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知识和阅历都很丰富的黄帝通过一场梦,竟然推测出天下一个人的存在。

黄帝食不甘味,寝难安席,暗中察访,最后梦想成真。在一个叫做海隅的地方(此地是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社东村,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找到了一位叫做“风后”的人。黄帝与他交往之后,发现这个人知识广博、智慧超群,是个难得的人才。

黄帝即拜风后为相。由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开辟首相”。

【风后影视形象】

风后的存在,虽然有些神秘莫测,但史书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裴駰集解》引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张守节《正义》亦载:“四人皆帝臣也。”《史记·孝武本纪》:“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也有如此记载:“借如风后、力牧,左右轩皇,萧何、曹参,谋猷汉室。”《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得风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泽,即举风后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

这些古籍的记载,说明风后的存在,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也不完全是神话。

从实证来看,在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东门外社东村,有一块“风后故里”的大碣石,还有一座“风神庙”。芮城风陵渡有其墓并以此为地名。说明风后确有其人,而且是运城故里。

考察一下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其中也有对风后的记载:

黄帝与蚩尤发生“涿鹿大战”(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黄帝与蚩尤各自摆开了阵势。一时间,大风、大雨伴着大雾接踵而至。先是黄帝的大臣风后用指南车指引参战各部冲出大雾区域、脱离险境;接着,黄帝之女女魃出阵,驱散风雨,用号角声、擂鼓声等,扰乱敌兵;最后,黄帝采取变化多端的战术,取得胜利,将蚩尤斩杀掉,并且分解其身首,异地而葬(带有某种镇邪的仪式)。因此,当地被人命为解州。具体的那个村的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后代,所以命名为蚩尤村(现名为从善村)。

大家都知道,指南车是黄帝发明的。这说的“黄帝”,并不是指黄帝本人,而是“黄帝集团”,是一个范围性的所指。如果说得具体些,具体到指南车的发明家,那就该具体到风后这个人物的身上了。

【指南车】

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72次交锋未能取胜。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的一个角落时,发现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在这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

“什么办法?”黄帝疑问的道。

风后用手向天上一指,道:“大王您看,天上北斗星,为什么斗转而柄不转?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这个情况,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一听,高兴的道:“原来你躺在这里就是想的这个。”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风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

风后还完成了一件重大发明:八阵兵图。

八阵兵图,又称“八阵图”,因为诸葛亮的使用而名声大噪。

诗圣杜甫曾一度将《八阵兵法图》的成就归功于诸葛亮,他写下诗句: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以此证明,“邓公玖传授给诸葛亮”的《兵法阵图》(八阵图),实际上是远在诸葛亮生前3500年前的黄帝时期的兵法著作,是风后的军事理论。

风后的军事理论记载在一部书中,被称为:《握奇经》(又名《握机经》、《幄机经》)。

【握奇经书】

该书1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引申,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经续图》 1卷,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八阵图总述》1卷。除去传说并无实际年代可考。只知《宋史·艺文志》始见著录。另外南宋朱熹认为其书乃“唐李筌为之”(《朱子语录》)。

《握奇经》内容,就是关于八阵布列,所以才被叫做《风后八阵兵法图》。

它一共有九幅图。其中一幅图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

河南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同时也将风后的一大功绩记载了下来,让后人得知其中详情。

【八阵兵法】

风后的两件发明值得后人景仰:

(1)指南车。

(2)八阵图.

两件发明对击败蚩尤起到决定性作用。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举风后……以治民。顺天地之记,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除了黄帝与蚩尤大战中风后立下赫赫战功外,风后对黄帝的帮助是多方面的。

所以,黄帝在置列侯众官时,独擢风后为三公之首。

使之成为中华大地开天辟地的“开辟首相”(相当于第一宰相!)

最后,风后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风后因年迈体弱、疾病缠身,黄帝为他寻了很多名医名药,都没有把他的病治好。在他死后,黄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悲痛。为了不忘风后的功绩,黄帝亲自为他选了一块坟地,把他埋葬在黄河以北的赵村。后世人又把赵村改名为“风后陵”。

【风陵渡】

\"风陵”也就是现在山西西南芮城县的“风陵渡”……

〖本文由“夜狼文史工作室”发布“今日头条”。谢绝转载〗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

/登封史话/

黄帝常游太室山

常松木

自从盘古开天后,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后,头部化作东岳泰山,腹部化为中岳嵩山。据梁人任日方撰的《述异记》:“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传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三皇”的说法很多,《史记·秦始皇本纪》以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以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而《帝王世纪》、《三字经》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这也是较通行的说法,嵩山少室山三皇寨供奉的三皇即为伏羲、神农、黄帝。嵩山自西而东有万安山、紫云山、马鞍山、挡阳山、少室山、太室山、浮戏山,而“浮戏”实际上就是伏羲,因此有专家认为嵩山周围就是伏羲活动的主要地区。另外,嵩山地区还广泛流传着伏羲和女娲滚磨成亲的传说,登封颍阳紫云山、唐庄磨沟等地都还有滚磨成亲石。

“三皇”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黄帝。黄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初创者。先生在《祭黄帝文》中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万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黄帝,姓公孙,一说姓姬,名轩辕,号有熊,为有熊部族首领。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今嵩山东南的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国君为少典。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因出生并长期居住在有熊国的轩辕之丘,取名轩辕,又因成长于有熊国的姬水流域,故又姓姬。轩辕幼年秉性耿直,聪慧超人,善于言辞。成年以后宽厚仁慈,善恶分明,见识渊博,不仅懂得天文地理,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干更是出类拔萃,因而深得部族爱戴,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

其时,以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部族林立,方国万千。为了争夺土地、财物和人口,或抢夺婚姻,他们不断发生争斗或交互侵犯。此前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的神农氏部落最为强大,经常以“天子”身份出面制止各部落之间的争端。不久,神农氏部落已走向衰败,对部族之间的侵伐已无力禁止。而有熊部落首领轩辕实行新政,修明政治,整饬军队,依照四时五行,种植五谷,抗击,安抚四方,其周围的部落纷纷归附。神农炎帝不甘失去“天子”之位,就讨伐归附于轩辕的部落。轩辕即率有熊部落军队,联合罴、貅、虎、豹等部落,高举雕、鹗、鹰、颤(右为鸟)等旗帜,在阪泉(今河南扶沟县境,另一说是河北省涿鹿东南)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交战,打败了炎帝部落,并同炎帝握手言和,结为联盟。

不久,居住在今山东济水一带的九黎族部落崛起,首领为蚩尤,他们看到中原地区水肥草美,便向中原扩张,攻打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望风披靡,遂请求轩辕征讨蚩尤。轩辕先向蚩尤谕之以理,劝他停止侵扰,然而蚩尤欲代“天子”之位,目空一切,不听劝阻而继续攻打炎帝。于是,轩辕便倾有熊国兵力,联合炎帝和其他部族,开赴涿鹿与蚩尤决战。有熊部落所用兵器非石即木,不及蚩尤兵器锐利,因而屡战不克。于是,轩辕在涿鹿筑城邑,命祝融采首山(今河南嵩山南麓襄城)之铜铸造兵器,命风后于嵩山余脉具茨山云岩宫研究《握奇经》(即风后八阵兵法),命力牧在云岩宫前按照风后八阵图布阵演练,命大鸿在具茨山北麓屯兵练武。轩辕又发明了指南车,以示四方,在涿鹿之野破蚩尤大雾,又依风后《握奇经》设“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八阵,经“五十二战”,击败九黎族,并擒杀了蚩尤。平定蚩尤之后,轩辕又北上赶走了不断向南扩张的荤粥族,征讨天下不顺从的部落,最后在釜山(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北)会合诸侯,庆祝胜利。轩辕回到有熊国后,诏告天下,在嵩山余脉西泰山(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一说嵩县东部)大会诸侯,定都有熊,并被推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因而后世子孙遂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此时,黄帝所辖地域东至渤海,西达陇右,南到长江,北抵燕山。四方诸侯,尊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把自己部落的图腾改为“龙”,即以蛇身为龙体,以马头为龙头,以鹿角为龙角,以鱼鳞为龙鳞,以鹰爪为龙爪的龙图腾,后世子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定都有熊后,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为相,辅佐治国,并封风后居住地具茨山主峰为风后岭,封力牧演练阵法处为拜将台,封大鸿屯兵处为大鸿山,并划野为州,营造城邑,设司官职,并亲临四方,体察民情。黄帝登具茨山访大隗,求治国之道;登崆峒山访广成子问道;巡河洛,修坛、沉璧以得“龙图”;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市境内)铸鼎,探密山之玉炼丹为百姓治病。黄帝即位期间,百官清正,岁无凶年,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其子孙得传位者有颛顼、唐尧、虞舜、大禹,夏、商、周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有众多民族互相融合的中华民族,黄帝也就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同志的《祭黄帝文》中说:“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些都说明黄帝是我们的始祖,他肇启了恢弘的华夏文明的先河。

黄帝常游太室山,《史记·封禅书》记载:“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据说黄帝还登嵩山拜华盖童子受《神芝图》,因而长生不老,升天去了。关于这一传说,郦道元《水经注》说:“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清代之前,嵩山太室山最高峰称华盖峰,即由此而得名。乾隆游中岳时,曾写下著名诗篇《华盖峰歌》。

相传黄帝还于嵩山之上,大合鬼神,作清角乐。中岳庙道士历来认为,中岳庙是为纪念黄帝而建的,是黄帝祠堂,因此,每年都举办公祭中岳神黄帝的等活动。《黄帝内传》云:“王母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黄帝所常游,与神会,迹是。”为了传承五千年轩辕黄帝酿酒文化,三楂红酒业将嵩山老君洞传统养生之术与现代酿酒工艺相结合,生产出"金液流光"之酒和嵩山甘露高度果酒。现在,登封少室山三皇寨供奉的三皇,居中者即为轩辕黄帝,登封与新密交界处具茨山西部还流传有很多黄帝传说。

另外,据文献记载,黄帝的大臣仓颉曾建都于阳城。清乾隆年间《登封县志·大事记》引《禅通纪》载:“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治百有十载,都于阳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