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一个王一个禹(一个王一个禹怎么读)

时间:2024-01-25 15:10:57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王姓人的血缘始祖:大禹、子契、后稷

在以舜帝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里,有大禹、子契、后稷等重要成员。大禹、子契、后稷三个人是黄帝的后裔,按辈分推算,他们是同辈兄弟,其中,子契、后稷还是同父异母兄弟。在大禹的率领下,他们共同完成了治水的壮举,并被舜帝分别加封。当然,那时候,这三个人无法知道,他们的后代会相继建立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包括虞舜在内的他们君臣四人会共同组成后世王姓人的一个血缘始祖群。

同样血脉的三兄弟

大禹、子契、后稷何以会成为同辈兄弟呢?这就需要往上追溯他们的祖宗,一直追溯到黄帝身上。

据《史记》记载,黄帝本姓公孙,是有熊国国君,他的母亲叫附宝,见大龟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在寿丘生下他,(寿丘一说在今甘肃天水一带,另说是山东的曲阜。)由于他一直在姬水长大,于是以水得姓,改为姬姓。(姬水在今陕西北部,或说在河南新郑。)后来又居住到轩辕之丘,因此而得名轩辕。(轩辕之丘在今陕西渭南。)姬轩辕属土德,以此君临天下,土是黄色的,所以后世人尊称他为黄帝。

黄帝一生四处征讨,迁徙无常。他曾擒蚩尤于涿鹿之野,统一了北方;又与炎帝战于阪泉,并与炎帝部落联合,使华夏归于一统。黄帝与炎帝一起,被后世子孙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为上古时帝王。传说他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蚩尤,结束了部族战争,统一三大部落,告别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人类文明从此开始。

从《史记•五帝本纪》中可以知道,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个;因为有重复得姓的,所以总共有12姓。这12姓分别是姬、酉、祁、已、滕、成、任、苟、僖、嬉、儇、依等,其中姬姓是黄帝的嫡系,后来发展成为最大的一支。

黄帝娶来自成都平原西陵氏的女儿螺祖为正妃,螺祖生下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在黄帝的25个儿子中,这是两个最有影响的人,因为他们的后代都曾掌有天下,并由此分出两个大系。我们要讲的大禹和子契、后稷,就分别在这两个大系里面。

先来说玄嚣这一支。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与他的妃子们生了四个儿子,其中就有帝尧、子契和后稷。由此可知,不仅子契和后稷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俩还跟帝尧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三人都是黄帝的第五世孙。

再来说昌意这一支。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大禹。由此可见,大禹也是黄帝的第五世孙,他与子契、后稷属于同辈兄弟。当然,这里面含有太多的传说成份,因为据考证,从黄帝时代到大禹等人生活的时代,相差有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不可能只传承四代。有最新考据称,从黄帝到大禹、子契、后稷这一辈,已传了三十一代。

三种出生方式预示三个王朝

带有传说性质的,还有大禹、子契、后稷三个人神话般的出生。

关于大禹的出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的母亲修己是有辛氏的女儿,当初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还有一种说法,禹的父亲鲧治水失败,死后尸体三年不烂,他的腹中以此孕育出大禹来,大禹长大后,终于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子契和后稷的出生就更富神奇色彩。他们的父亲帝喾,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帝喾有四个妻子,次妃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同伴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一只玄鸟,也就是燕子,在河边下了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帝喾的正妃名叫姜原。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一次,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就去踩它一脚,这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怀上了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又把他扔到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这时,飞鸟飞来,纷纷用翅膀垫在他身下,或盖在他身上。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弃就是后来的后稷。

弃为什么又叫后稷呢?因为弃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他善于种植稷(高梁)、菽(豆子)、麦等粮食作物。被帝尧发现,破格提升为“后稷”,也就是主管农事、教人耕种的官。于是人们以官相称,称弃为“后稷”。

治水得姓:娰、子、姬

大禹、子契、后稷的相遇,应该是在他们共同治水之后。帝尧的时候,华夏大地突发洪水,大水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过了丘陵。尧任用鲧治理洪水,由于鲧使用“堵”的办法,结果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那时,舜已代行天子的政务,他到四方巡视,看到鲧治水不力,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死在那里。舜通过“禅让”,从尧手里接过帝位后,举用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治水。并派契、后稷等协助,这样,他们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治水班子。

大禹治水

禹治水成功后,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禹采用“疏”的办法治水。他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他历经10余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水患,获得巨大成功。

契在协助大禹治水的同时,负责百官的教化,舜帝嘱咐他,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要他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宽厚。在他的提倡下,百官都变得亲善和睦。

商祖子契

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

后稷则利用自身的优势,负责在水患平息后的灾区教授黎民播种百谷,恢复农业生产。他还负责粮食的调拨,以有余补不足。在他的管理下,百谷得以按季节茂盛生长。

后稷稼穑

后稷好农耕,教百姓栽种庄稼,使周代先民脱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

后稷稼穑处-陕西武功县教稼台

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于“”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立于旧址,形体依旧,仍呈覆斗形,高12米,周长24米,台周围确定了保护范围,占有面积2500余平方米。遂立标识,设门楣,建起砖围墙,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治水的功业完成后,纵横五千里的地域,都得到安抚,大禹创制《九招》乐曲,带动四海之内的民众,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所谓清明的德政,所谓承平之世,就是从这个时始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禹等一般有功人员得到了舜帝的封赐。因为有母亲吞吃薏苡这种植物而降生的说法,大禹就被赐姓娰(与“苡”同音)。后来,虞舜还把帝位禅让给他,国号夏后。

契则因其母亲吞了玄鸟之子(即蛋)而生下他,被赐姓为“子”,并受封到一个叫“商”的地方。

后稷被赐予了一个最重要的姓,这就是黄帝拥有的嫡系姓——姬。大概因为他是正妃所生的缘故吧,所以获此殊荣。他被封到有邰,也就是后稷母亲姜原的出生地,并在那里生息繁衍。

公元前21世纪,娰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从此,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真正的王国时代。启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历四百多年,至夏桀时灭亡。

夏启

夏禹之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他破坏了原始社会古老的禅让制,在父亲禹病死后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宣告了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努力社会的开始,夏启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他还攻杀了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在即位后,他放弃了夏的领地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河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他在位9年,曾经艰苦朴素、勤修德政,后来变得腐化堕落,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行,最终因为荒淫无度而病死。

子契的后代一直在商地,也就是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生活。公元前十六世纪,子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汤传位十七世,三十王,历时五百余年,在商纣手里灭亡。

姬姓后稷的后代主要在有邰活动,后来迁到岐下,也就是在今天陕西岐山一带。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后稷的第三十四代孙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传位三十五世,历时八百余年,在周赧王手里被秦所亡。

一些谱牒学家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身居王位之时,他们就已经以“王”为氏了。三个朝代的王室成员们构成王氏得姓的渊薮。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勉强。不管怎样,三个朝代的始祖大禹、子契和后稷,与他们的领袖舜帝一起,共同构成了后世王姓人的血缘始祖群。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今天说到王姓的起源,大都说有子姓之王、妫姓之王和姬姓之王,而不见有娰姓之王,也就是说,大禹的后裔并没有改以王姓。大禹的后裔在夏朝灭亡后,经过发展,逐渐演化出了侯、夏、鲍等姓氏,据统计,直到今天,以娰为姓的人也还有一千多人。在这里,因为大禹的后代建立了“夏”这个王国,成了“王”,所以,把大禹列为王姓的血缘始祖,这是从象征意义上来说的。

“禹”字再破解

“禹”字再破解

大禹昆仑

字数 484 · 阅读 50

2020-02-05 19:28

作者:大禹昆仑日期:2020年1月2日禹字甲骨文、金文有多幅,

每个字形都代表了不同的象形原型。“禹”字说文古字如下图:

对此字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之前我已破解“禹”就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当时是以金字塔、巴勒莫石碑王名、等资料入手证明了“禹”就是“胡夫”。但“禹”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图形与“胡夫”的王名之间有什么关联并没有加以证明。之后我又进一步研究“禹”字说文古字字形,终于发现了它与胡夫王名之间的关联,见下图:

原来“禹”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图形中含有三个图符:日、蛇、鸟。同样在胡夫的王名中也有这三个图符:日、蛇、鸟。他们的王名竟然是一一对应的。这个“禹”字字根最初是象形巴勒莫石碑上的禹王名“鱼+鱼叉”图案而来,见下图:

寓意用鱼叉扎住了鱼,以此代表治住了洪水之意。奇妙的是,造字之人巧妙的把这个字拉伸变长,竟又多出了另一层意义:日、蛇、鸟,把胡夫的王名图案要素也表达出来了。这样在最初“鱼+鱼叉”的原始象形基础上又增加了“日、蛇、鸟”象形图形,这样一来既表现了巴勒莫石碑上的古“禹王名”,也体现了胡夫的王名图案,一字两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由此也证明了禹就是胡夫。

文字故事-百家姓-“禹”

禹 读音 yǔ部首 丿 笔画数 9 五笔 TKMY禹 (yǔ-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

远古夏部落领袖[the reputed founder of the Xia Dynasty]姒姓,名文命,鲧之子禹、汤被之矣。(禹、汤(都)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 汉·贾谊《论积贮疏》 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禹yǔ

⑴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禹域(指中国的疆域)。

⑵ 姓。

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Emperor Dayu, who originated from si's surname and came from one of the ancient \" San Huang\", belongs to the surname named after his ancestors.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历史上“三皇”之一,亦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主要职责是治疗水患。但是,鲧即使在死后也没有放弃帮助人类的志愿,他留下了大禹。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坚持不懈地治理水患,他采用排、疏的方法,大禹终于将洪水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启,后来就是中国上古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开国之君夏启。传说,夏启推翻了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夏启特别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享用欣赏的乐章回到人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古乐“九辩”和“九歌”。后来,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就是用这些音乐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大禹还有一个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成为后世余氏始祖。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他继位担任夏部落联盟的领袖。在大禹的后代子孙中,多以祖上的名字为刑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大多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妘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附庸国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有妘姓诸侯国鄅国,子爵。鄅国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城北八公里处的南坊镇古城村。鄅,是西周初年的一个封国,是周公旦所封的夏后氏之裔,子爵,妘姓。

公元前525年,鄅国国君出城督耕,邾国人乘机攻袭禹都。在鄅国守门将军准备关闭城门时,被邾国人羊罗杀死,遂攻入城内,后把鄅子的家属全部俘虏而走,而且还霸占了鄅国“沂西之田”。此次事件发生后,鄅子叹道:“我已经无家可归了。”便干脆到了邾国。邾庄公曹穿是个淫夫,将鄅子的夫人还给鄅子,却将其女儿扣留下了。翌年,鄅子的夫人向娘家亲戚、宋国大夫向宁请求宋军出兵伐邾国,向宁为了给妹妹报仇,出兵围困了邾国的虫邑,把鄅国俘虏全部夺回。到了春秋晚期的周敬王姬丐二十七年,鲁国伐邾,邾国战败,鲁国顺带吞并了曾一度被邾国占领的鄅国“沂西之田”,同时鄅国也被鲁国吞灭。

考古学家在鄅国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从两周至汉朝不同历史时期的陶器残片和铜戈、铜、箭镞等文物。古城村南部的“林子”,相传即为鄅子之墓地。鄅国灭亡后,在鄅子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鄅姓,后来去邑为禹,表示亡国,称禹姓,世代相传。

第三个渊源: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禹氏,主要分布在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的恒口地区。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安康禹氏后嗣为其始祖所立墓碑记载:“始祖禹开云,系西安府渭南人也。清顺治年间,跋山涉水,来到兴郡安邑(陕西安康),住在梅子铺东、越河西岸(越岭关)。”

第四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吉林永吉)、叶赫(吉林梨树)、蜚优城(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

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禹姓、伊姓、何姓等等。

甲骨文演义“禹”字: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古籍守护人# #大有学问##好内容我来评##历史开讲##学问分享官#

汉字:「禹」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

【韵会】音羽,夏王号。【颜师古•曰】禹汤皆字,三王去唐之文,从高古之质,故夏商之王皆以名为号。又姓。【王憎孺•百家谱】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又谥法。【史记•裴注】受禅成功曰禹。【书疏】渊源流通曰禹。又【玉篇】舒也。又【说文】虫也。

《啸堂集古録》收录的夏禹王之印,不知真伪。另有书名叫〉禹书,意思是指《山海经》,旧说《山海经》为禹所撰,故名。

为什么【说文】说禹是虫呢?我们先来看看虫字的字源,汉字「虫」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虫字是虺字的本字,就是毒蛇。

【说文】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爲象。凡虫之属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虫豸,非是。按《说文》《玉篇》《类篇》等书,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魂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义亦各别。《字彙》《正字通》合䖵虫二部倂入虫部,虽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览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旧。若《六书正譌》以爲虫卽虫省文,则大谬也。

【说文】蟲,从三虫,象形。【大戴礼】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凤凰爲之长。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长。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龟爲之长。有鳞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龙爲之长。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圣人爲之长。【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郄行仄行,连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胷鸣者,谓之小蟲之属,以爲雕琢。【大戴礼】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蟲八月化也。【荀子·劝学篇】肉腐出蟲。 

那么为什么说禹字与虫有关呢?从虫字和禹字的字形演变和字源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字很神似。今天的虫字也是禹字组成的一部分。现在阿域又要告诉你一个造字的真相,同时我们也明白,甲骨文诞生的年代就在夏商时期, 至于后来汉字的演变逐渐将这些真相消逝了。

阿域又在这本《夏商野史》中找到证据。《夏商野史》第一回就是说禹王伊水捉蛇怪,玄扈诸山服神妖。这蛇怪就是虺,就是虫。书中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天降很多神人助他。因用禹治水时,不怕山灵水怪,深渊可以见底,幽洞可以开门,鬼幻可以使他,主形神异可以识他。性情行划几多奥妙,山川识尽几多幽玄。精物至德愈明,圣身无疠,所以叫作神。禹初治洪水,先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退,入于渊。

有一神最毒恶,生得如人,有两头,名骄虫,是螫虫之长,他的山洞是群蜂之庐。他知禹王至也,要来索供献。率了那螫蜂、蜻蜒各样草虫成了精的,变作小儿,百数十隻,皆手持长枪,拦住去路。禺强、唐辰先行,众小妖道:“慢来慢来。”禺强看了道:“好笑。”乾淨都是小儿怪,长不满二尺五寸,重不满八九来斤,乱刺乱打将来。禺强、唐辰大吼一声,舞刀砍去,小鬼惊慌,各把身一抖,现出本像,飞将起去。须臾间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都变成无穷之虫。后平逢山制服骄虫到于华阳山。

《拾遗记》载: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海民于羽山之中,修立鲧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覌者惊而畏矣。至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则鼋鼍而为梁,逾翠岑则神龙而为驭,行遍日月之墟,惟不践羽山之地,皆圣德之感也。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変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边「玄」也。群疑众说,并略记焉。

禹鋳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鋳鼎焉。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玄龟,河精之使者也。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岛岛岛山川之字。禹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今人聚土为界,此之遗像也。

关于鼎可参考:甲骨文演义“鼎”字:通过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変为人形,皆着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录曰:夫神迹难求,幽暗罔辨,希夷彷佛之间,闻见以之衒惑。若测诸冥理,先坟有所指明。是以彭生假见于贝丘,赵王示形于苍犬,皆文备鲁册,验表齐、汉。远古旷代,事异神同。衔珠吐烛之怪,精灵一其均矣。若夫茫茫禹迹,杳漠神源,非末俗所能推辨矣。覌伏羲至于夏禹,岁历悠旷,载祀绵邈,故能与日月共辉,阴阳齐契。万代百王,情异迹至,参机会道,视万龄如旦暮,促累劫于寸阴。何嗟鬼神之可已,而疑羲、禹之相遇乎!

《夏禹賛》:吁嗟天子,极世济民。克卑宫室,致孝鬼神。蔬食薄服,黻冕乃新。厥德不囘,其诚可亲。亹亹其德,温温其人。尼称无间,何德之纯。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大禹书帖,介绍说:《大禹书帖》高26厘米,宽34厘米,收在《淳化阁秘帖》第五卷。此帖书体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石鼓文”相似,上承西周金文之精粹,下启秦代小篆之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则”。

《泉州本淳化阁帖》载《夏禹书》。据《淳化秘閣法帖考正》夏禹书:大禹书传于世者,惟衡岳岣嵝峰七十二字,笔法竒古,多不可识。然鉴者尚有字竒而不合法,语竒而不中伦,韵竒而不合古之疑。今此十二字,全与岣嵝不相似。又余尝得大禹开山币,乃大禹佩之治水者。面四字,羃二字,亦不可识。然笔法横絶,扬之可以上天,折之可以入地,定非大禹不能。今此书又与开山币不相似,其僞不疑。

右二书亦閒有一二字可识者。然既是僞作,非必尽有原本,不过以意涂画,漫作数十字,分别部居,以爲此某书某书耳。虽可识者,亦不足㨿也。

禹(夏朝开国君王)(约公元前21世纪)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禹是颛顼的玄孙,黄帝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因此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禹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现今仍存有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

大禹

【人物生平】

早期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即位

《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古本竹书纪年》载“禹居阳城”,《世本·居篇》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史记·夏本记》则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从有关文献看,夏禹与阳城、平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夏禹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人物评价】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孔子: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季札:“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司马迁: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太史公自序》:“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轶事典故】

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大禹

开凿龙门

距今4000多年前,由于河洛地区是夏民族活动和兴国的中心,夏朝的第一个帝王大禹,常领导人民“疏川导滞”、“合通四海”、“尽力乎沟洫”,所以相传洛河、伊河也都是大禹疏浚开凿的。

据说那时洪水泛滥,龙门山以南是一望无际的汪洋,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深知遭受洪水的苦难。大禹治理洪水,率领人民疏九河、导百川,终于迫使洪水归流大海,伊阙也就是这时开凿的。

《越绝书》卷一载: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

《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矣。”

《汉书·沟洫志》贾让奏道:“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

涂山之会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后世祭奠】

陵寝

禹的陵寝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禹陵乡禹陵村,是后人为颂扬和纪念中国古代第一位治水英雄和夏朝的奠基者大禹而修建的。主要包括禹陵、禹祠和禹庙三大部分。禹陵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和重建之物。

在绍兴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但仓修良直指此说绝不可信。

绍兴大禹陵

祭祀

夏桀灭后,商汤王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杞在商时,或封或绝”。周武王灭商为王后,封禹王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大禹王祭祀为国家祭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清两朝大祭禹陵各达20多次。清代康熙帝、乾隆帝都亲临绍兴祭禹。1933年,禹庙再度修复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动。

道教中禹为水官大帝,诞日为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禹王池

禹王池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长8.80米,宽6米。泉水自石穴中出,冬暖夏凉,中生水藻。池中立一巨石,称石砭,或石笋、剑石,为太湖石质,相传为大禹开凿龙门时所用的工具。夏禹治水曾有“凿伊阙,通龙门”之举。相传,那时洪水泛滥,龙门山以南是一片汪洋,百姓穷困不堪,溺死者甚多。为解决洪水给人带来的灾难,大禹率人治理洪水,疏通河流,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伊阙也就是那时开凿的。

禹王池

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在蟒蛇洞南面。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大禹继父治水,“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的美谈,流传至今。

岳麓禹王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但远在1200多年前,即为韩愈所闻及,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即使是唐宋时的赝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全国有十余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

【相关争议】

故里争议

关于大禹故里有三说,分别为大禹出自中原、出自东夷、出自西戎。

来源争议

与禹王同时代的出土文物及商朝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关于禹王的记载。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约一千年以后西周的遂公盨,此外还有齐侯钟、秦公簋。

顾颉刚经过考证,认为“禹”这个字的字源与龙有一定的关系,但被人夸张成“禹是一条龙”。这种观点在当时受到史学家柳翼谋等人的指误。

开凿龙门争议

伊阙龙门真的是禹开凿的吗?这在宋代已发出了疑问。

如司马光在《温国文正公文集》的《凿龙门辨》中说:“或问禹凿龙门,辟伊阙,有诸?迂雯日:‘龙门伊阙天所为也,禹治之耳。非山横其前,北雍不流,禹始凿而辟之,然后通也。”

这就是说,龙门伊阙乃天然形成,并非山横其前,堵壅了北流的洪水,只是由于水流不畅,大禹始凿而辟之,然后河水才得畅通。这一说法似乎有些道理。试想距今约4000年前,人们使用的主要是石制工具,偌大一座坚硬的石山怎能辟开?即使用现代的设备去凿,又谈何容易。

现代的地质学告诉我们,龙门山约形成于距今20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其山体由中晚寒武纪的白云岩和石灰岩所构成,内中喀斯特溶洞极多。这些纵横交错的溶洞长久被流水冲刷,发生剧烈变化,遂形成一道峡谷,将山体切割开来。伊河之水虽绵流受阻,但尚能通过,又经禹率众开凿。方为今伊阙龙门之势。这种解释既没有否定禹的功绩,又合乎自然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因而被世人所接受。

源自:网络

少儿启蒙国学小书坊《三字经》原文带拼音历史朝代篇

jīng zǐ tōngdú zhū shǐkǎo shì xìzhī zhōng shǐ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zì xī nóngzhì huáng dìhào sān huángzài shàng shì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táng yǒu yúhào èr dìxiāng yī xùnchēng shèng shì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xià yǒu yǔshāng yǒu tāngzhōu wén wǔchēng sān wáng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xià chuán zǐjiā tiān xiàsì bǎi zǎiqiān xià shè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tāng fá xiàguó hào shāngliù bǎi zǎizhì zhòu wáng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商汤王起兵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纣王。

zhōu wǔ wángshǐ zhū zhòubā bǎi zǎizuì cháng jiǔ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zhōu gòng héshǐ jì niánlì xuān yōusuì dōng qiān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解释】我国从周朝共和之年开始有正式纪年。经历了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首都东迁洛阳。

zhōu dào shuāiwáng gāng zhuìchěng gān gēshàng yóu shuì

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shǐ chūn qiūzhōng zhàn guówǔ bà qiángqī xióng chū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yíng qín shìshǐ jiān bìngchuán èr shìchǔ hàn zhēng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gāo zǔ xīnghàn yè jiànzhì xiào píngwáng mǎng cuàn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guāng wǔ xīngwéi dōng hànsì bǎi niánzhōng yú xiàn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wèi shǔ wúzhēng hàn dǐnghào sān guóqì liǎng jìn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sòng qí jìliáng chén chéngwéi nán cháodū jīn líng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běi yuán wèifēn dōng xīyǔ wén zhōuxīng gāo qí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dài zhì suíyī tǔ yǔbù zài chuánshī tǒng xù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táng gāo zǔqǐ yì shīchú suí luànchuàng guó jī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èr shí chuánsān bǎi zǎiliáng miè zhīguó nǎi gǎi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liáng táng jìnjí hàn zhōuchēng wǔ dàijiē yǒu yóu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zhào sòng xīngshòu zhōu shànshí bā chuánnán běi hùn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liáo yǔ jīnjiē chēng dìyuán miè jīnjué sòng shì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yú tú guǎngchāo qián dàijiǔ shí niánguó zuò fèi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dài chéng zǔqiān yān jīngshí liù shìzhì chóng zhēn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quán yān sìkòu rú línlǐ chuǎng chūshén qì fén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qīng shì zǔyīng jǐng mìngjìng sì fāngkè dà dìng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yóu kāng yōnglì qián jiāmín ān fùzhì jì kuā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dào xián jiānbiàn luàn qǐshǐ yīng fǎrǎo dū bǐ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tóng guāng hòuxuān tǒng ruòchuán jiǔ dìmǎn qīng mò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gé mìng xīngfèi dì zhìlì xiàn fǎjiàn mín guó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

【解释】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政府,任临时大总统。

gǔ jīn shǐquán zài zīzǎi zhì luànzhī xīng shuāi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shǐ suī fándú yǒu cìshǐ jì yīhàn shū èr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hòu hàn sānguó zhì sìjiān zhèng jīngcān tōng jiàn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dú shǐ zhěkǎo shí lùtōng gǔ jīnruò qīn mù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kǒu ér sòngxīn ér wéizhāo yú sīxī yú sī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诗经讲堂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 先秦·诗经

四言诗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一章)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二章)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三章)

【解释】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笺云:此夫妇相警觉以夙兴,言不留色也。○昧音妹。警音景。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言小星巳不见也。笺云:明星尚烂烂然,早于别色时。○烂,力旦反。见,贤遍反,又如字。蚤音早,本亦作“早”。别色,彼列反。将翱将翔,弋凫与雁。闲于政事,则翱翔习射。笺云:弋,缴射也。言无事则往弋射凫雁,以待宾客为燕具。○弋,羊职反。凫音符。间音闲。�音灼,本亦作“缴”。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肴也。笺云:言,我也。子,谓宾客也。所弋之凫雁,我以为加豆之实,与君子共肴也。○殽音爻,本亦作“肴”。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笺云:宜乎我燕乐宾客而饮酒,与之俱至老。亲爱之言也。○偕音皆。乐音洛,下同。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宾主和乐,无不安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笺云:赠,送也。我若知子之必来,我则豫储杂佩,去则以送子也。与异国宾客燕时,虽无此物,犹言之,以致其厚意。其若有之,固将行之。士大夫以君命出使,主国之臣必以燕礼乐之,助君之欢。○珩音衡,佩上玉也。璜音黄,半璧曰璜。琚音居,佩玉名。瑀音禹,石次玉也。冲,昌容反,状如牙。储,直居反。使,所吏反。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问,遗也。笺云:顺,谓与已和顺。○遗,尹季反。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笺云:好,谓与己同好。○好,呼报反,注同。

【白话解释】

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

野鸭大雁射下来,为你烹调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

知你对我真关怀呀,送你杂佩答你爱呀。知你对我体贴细呀,送你杂佩表谢意呀。知你爱我是真情呀,送你杂佩表同心呀

刊尾题字:牛家强

责任编辑:孙克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