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本”“末”和“未”
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区别形近字,有时我借助汉字的字源字理,引起学生对探索语言文字的兴趣,正确使用汉字。
先说说“本”的演变过程
“本”的演变过程
“本”是指事字。在上古的时候要表示树的根,就在“木”(树)的下部加一个“点儿”,这个“点儿”就表明根部所在处,成为“本”字。本义指树根,又比喻根本的、重要的事物。
再来看看“末”的演变过程
“末”的演变过程
“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木”的上面加了一个小横作为指事符号,表示这个字指的是树梢。小篆把表示指事的符号延长了。隶变后楷书写作“末”。
教学时我对学生说,“本”表示树的根部,就在“木”的下部加一个横, “末”字表示树的梢部,就在“木”的上部加一个横。
但是在“木”的上部加一个横,既可以是“末”,又可以是“未”,这个怎么解释呢?
现在来说说“未”的演变过程
“未”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的“未”表示一棵树长出许多枝叶,本意是茂盛,可以理解为未来代表着成长中的希望。
“未”和“末”字形相近,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如何区别呢?我这样告诉学生:未来是今后很长的时间,所以“未”字第二个横画长;末日则意味着时日所剩无几,所以“末”字第二个横画短。如此记忆,则“未”“末”可分得清清楚楚了。
以上就是我对“本”“末”“未”三个形近字的教学拙见,老师们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请下方留言赐教。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盏:灯盏 酒盏 茶盏 油盏 一盏灯
栏:木栏 栏杆 护栏 栏目 雕栏玉砌
汇:汇聚 汇总 汇集 汇合外汇 词汇
爆:爆发 爆炸 爆破 爆胎 爆竹 爆裂
泽:湖泽 色泽 润泽 恩泽 涸泽而渔
渠:沟渠 水渠 渠道 河渠 渠帅
宣:宣布 宣传 宣告 宣泄 心照不宣
帜:酒帜 旗帜 易帜 独树一帜
阅:阅览 翻阅 阅读 检阅 阅兵 阅历
制:制服 制订 制止 制度 因地制宜
坦:坦克 平坦 坦途 坦荡 坦诚相待
距:相距 距离 行距 距今 差距
隆:隆冬 隆重 兴隆 隆起 雷声隆隆
二、多音字
提:tí提醒dī提防
奔:bèn投奔bēn奔跑
更:gēng更换gèng更加
率:lǜ效率shuài率领
三、形近字
盏(灯盏)盖(瓶盖)
栏(护栏)拦(阻拦)
泽(光泽)择(选择)
帜(旗帜)织(编织)
阅(阅读)问(询问)
距(距离)拒(拒绝)
四、词语理解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汇集:聚集。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爆发: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造句:我们去广场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肃静:严肃寂静。
五、近义词
宣布——公布 肃静——肃穆
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
诞生——出生 宣告——宣布
飘拂——飘扬 次序——顺序
六、反义词
汇集——分散 庄严——轻浮
肃静——喧哗 热烈——冷淡
欢呼——悲叹 完毕——开始
整整齐齐——歪歪扭扭
七、积累好词
描写场面的词语:排山倒海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人山人海 火树银花 熙熙攘攘 人欢马叫 蔚为壮观 车水马龙 万人空巷
八、层次和段落
第一段:(1-4)开国大典入场。
第二段(5-10)典礼的主要经过。
第三段:(11-13)阅兵盛典。
第四段:(14-16)群众游行。
九、对句子的理解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领导中国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所以当听到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的伟大形象。
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着重描写群众入场情况、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游行。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对阅兵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阅部队走过,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欢呼雀跃。
描写受阅部队时,课文按照“兵”出场的顺序依次描写,描写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相互映衬,先“点”后“面”, 雄伟壮观。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然后总写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阅兵过程,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景。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他读到“选举了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dān shēng zhān yǎng ( ) ( ) ( )
piāo fú xié shāng wài bīn
( ) ( ) ( )
diàn niǔ qí bīng ( ) ( )
二、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① 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② 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③ 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矗立 肃立 挺立① 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②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广场的南面。③ 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三、修改病句。
◆ 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在括号里填上备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一( )石桥 一( )大炮 一 ( ) 帽子
五、按课文填空。
◆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________________,红旗翻动,像________________.
◆ 下午三点整,会上________________.
◆ 这 ________________ 的宣告,这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________________ ,传到________________ ,使________________ 。
六、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试画一张开国大典会场示意图。
七、读句子,回答问题。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瞻仰”是什么意思?把“瞻仰”改为“注视”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徐徐上升,这标志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文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请补全另外两项。
①宣读公告 ②升国旗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
(一)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万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初照的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场上1 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静、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对国旗无比尊敬和热爱的语句。
◆这篇短文记叙了前的一次升旗仪式,它记录的顺序是:
人们等待一( )一( )一( )
◆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肃静寂静安静;
(2)宣告宣布宣读;
(3)热情热烈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开国大典》
2、肃静宣读热烈
3、时间奏国歌毛主席
十、如果你站在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你会想到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考点提示
一、课文选自《文集》
二、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3、在记叙开国大典开始前的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4、典礼临近开始,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比拥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5、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句子,表现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自豪的感情。
三、问题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主要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场面。
2、揣摩下列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现场的氛围。
(1)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
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描写了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
(2)到了正年,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飖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地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的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
(4)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
同步练习2
第一课时
一、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 飘拂(fú fó)
差不多(chā chà) 直奔(bēn bèn)
电钮(liǔ niǔ) 乘车(chén ché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ǎn yuè jù lí qí zhì zhèng wěi bào zhà
( ) ( ) ( ) ( ) ( )
tǎn kè huì jí dàn shēnɡ lán gān diǎn lǐ
( ) ( ) ( ) ( ) ( )
三、选词填空。
宣告 宣布 宣传 宣读
1.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3.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 画去:dōu fó chā bēn liǔ chén
二、检阅 距离 旗帜 政委 爆炸
坦克 汇集 诞生 栏杆 典礼
三、宣布 宣读 宣告
第二课时
1、 读课文第二部分,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 )乐队奏国歌。
( )升国旗,鸣礼炮。
( )出现在主席台上。
(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二、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 后 的方法,重点写了 、 , 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 ”。
3.用“ ”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把 比作 。
参考答案
一、3
二、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 分 工人 农民 主力
3.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 海洋 翻动的红旗 波浪
我是超人老师,每天为大家更新小学、初中资料。如果觉得好的话,记得关注我哦。嗨,这里是一起无聊~
这篇文章叫《关于我刷行测题积累了一些词语和成语这件事》。
虽然考试不一定会遇到,但记录下来就当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了,同时也分享给大家。
100个词/成语1.侵袭:多指受到敌人的侵袭。
2.腐化:有机体腐烂,借喻思想行为变坏。
3.入侵:指(敌军)侵入国境。
4.冲击:指强大的水流或其他力量迅猛撞击。
5.出格: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
6.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7.滑坡:比喻下降、走下坡路。
8.唱衰:指宣传不好,不看好的意思。
9.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不是竞争关系。
10.弱肉强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11.物竞天择:侧重强调自然的选择。
12.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
13.优胜劣汰:优的得以胜出,劣的将被淘汰,比喻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
14.奠定基础为固定搭配。
15.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
16.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
17.九牛一毛:指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重在强调“微不足道”。
18.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19.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20.陈词滥调:指陈腐、空泛的论调,含贬义色彩。
21.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22.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强调的是行动层面。
23.鱼目混珠:指用假的冒充真的。
24.滥竽充数:侧重以次充好。
25.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26.制衡:指相互制约,使保持平衡。
27.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28.规范:指使合乎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29.荟萃:指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
30.取巧之思:强调巧妙,且是一种想法。
31.渊薮(sǒu):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32.辐辏(còu):形容人或物聚集在一块儿。
33.囹圄(líng yǔ):指监狱。
34.羔羊跪乳:指小羊跪着吃奶,表达要有感恩之心。
35.乌鸦反哺:指乌鸦长大后,会本能地喂养照顾自己的母亲,表达要有感恩之心。
36.魂不附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37.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38.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39.惊鸿一瞥:指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40.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喜欢表现自己。
41.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42.朽木难雕: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43.孺子可教: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44.莫逆之交:形容情投意合、毫无猜忌的知心朋友。
45.范张鸡黍:比喻朋友之间情深义重。
46.连枝共冢:形容爱情坚贞不渝。
47.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情深,十分亲昵。
48.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
49.礼贤下士:指有地位的人能够敬重有德有才的人。
50.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51.扼臂啮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52.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不定,主意变化无常。
53.神魂颠倒:形容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程度较重且含贬义。
54.流连忘返:指留恋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舍不得离开。
55.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56.朝三暮四:指反复无常。
57.得陇望蜀:指不知道满足、总想得到更多。
58.舍本逐末:比喻办事、处理问题抓次要的,不抓主要的。
59.鳞次栉比:形容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排列整齐。
60.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
61.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众多,富丽堂皇。
62.擘画[bò huà]:是指筹划、布置。
63.枯木逢春:比喻经历摧折又重获生机。
64.柳暗花明:比喻经过一番曲折后,出现新的局面。
65.后来居上:多用来称赞后来的人或物超过了先前的。
66.时来运转:指时机来了,运气有所好转。
67.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
68.信手拈来:常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
69.按图索骥:比喻按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70.顺藤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71.大而化之:比喻做事马虎。
72.唯命是从:指绝对服从命令。
73.缘木求鱼:指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74.空中楼阁:指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75.买椟还珠:比喻取舍不当。
76.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77.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78.独当一面:指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79.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80.竭泽而渔: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81.捕捞:指捕捉和打捞。
82.筛选:指通过淘汰的方式挑选。
83.甄别:指鉴别、区分。
84.过滤:指去除。
85.地无遗利: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86.化险为夷:形容使危险的情况变成平安。
87.转危为安:指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88.临危不乱:形容人在危机时刻能够从容面对。(态度)
89.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沉着镇定。(态度)
90.相继:指一个跟着一个,连续不断。
91.次第:指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侧重强调按照顺序。
92.更迭:指交替更换。
93.更正:指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或字句上的错误。
94.迁延:指拖延。
95.年代化:指契合年代特征。
96.经典化:指具有典范性、经久不衰。
97.综合: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98.用武之地: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99.立足之地:比喻容身的处所。
100.反客为主:指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结尾第一个100就分享完毕,刷题的脚步不会停止,下一个100马上到来!
如果觉得本篇文章有用的话,点点关注和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