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供奉是什么意思(家里有供奉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3 14:11:15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友投稿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本文目录一览:

供奉到底是何含义?吴啊萍供奉日本战犯,中日供奉文化有何区别?

“供奉”一词在最新版《中国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 :敬奉;供养:~神佛。~父母。可见在传统文化中对供奉对象是至高的崇敬。

在国人心目中供奉对象一定是自己最尊敬的,吴啊萍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2019年又在五台山某寺庙做居士,对其中文化肯定非常了解。那为何要供奉4名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

按照吴啊萍的 供述,她到南京后了解到侵华日军战犯的,产生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缠绕,在接触佛教后,产生了通过供奉战犯解冤释结,脱离苦难的错误想法。同时了解到美国传教士魏特林女士在南京大期间保护女性的善举,因受战争刺激回国后在家中自杀,就想通过供奉帮助其解脱。

关于这段话有以下几点不合理的说法

一、到南京后了解了日军,产生心里阴影;中小学课本上、各类影视作品都会有对南京大的描述,全国人民恐怕没有不知道这个历史悲惨事件,南京当地人更是体会深切。27岁才开始忧郁?

二、作为中国人,知闻同胞被如此残害和,正常人首先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愤恨吗?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正常人居然无法接受这个历史事件?产生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缠绕恐怕是古今第一人。

三、2017年3月吴啊萍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1990年出生, 2000年,吴啊萍迁至南京随父母生活。 2009年,吴啊萍到北京某医学院就读。 2013年,吴啊萍进入南京某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17年差不多27岁。 之前也未曾经历大起大落人生起伏和打击, 27岁时突然产生阴影!开始抑郁。

知乎账号上,她的网名叫慕尘,三年前,她发文:”我要成为忘记自己名字的人吗?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要加油哦?

一、忘掉自己名字的人吗;?吴啊萍做什么事情要让自己改名换姓了?是违背了法律还是道德?

二、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不可厚非,做出此种人性沦丧的事情确实要付出惨重代价。

三、所以要加油哦?,感觉鼓励自己再接再厉,坚持下去。

2014年,她声称当上房奴,买了一万七一平米的“老破小” 6年时间解决了经济问题,这些来源我想应该都能查清。靠自己工资我想利息应该都不够,如果是父母赠与的话,家庭条件是相当殷实了,二三百万现金普通家庭真的做不到。

总之吴啊萍的供述疑点重重,看似合情理符合逻辑,更像是事先安排。

下面了解一下供奉在中国与日本的区别

中国供奉文化

中国寺院“供奉牌位”大体上分为两种:延生禄位(红色)和超度莲位(黄色)

一、延生禄位是为阳上人消灾祈福,化解障碍的牌位。

二、超度莲位是阳上人为已故人立的牌位,超度已故人本身和他的历代内外宗亲,六亲眷属,累劫父母师长,累劫冤亲债主,堕胎婴灵等众。

为冤亲债主供奉永久牌位含义

我们无始劫来不知有意无意杀害或伤害了多少众生,与他们结下怨仇,致使身有病苦、诸事不顺或修行路上障碍重重。众生在无明中就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在六道苦海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为冤亲债主供奉永久牌位相当于为他们办理入道场的通行证。他们进了道场才能听经闻法,礼佛修行,并且在每次后,可以得到功德回向,我们与冤亲债主化恶缘为善缘,为法缘,为佛缘。共同勉励,一心念佛,同生西方。

日本供奉文化

日本 有8万8000座神社,神社是日本本土宗教信仰“神道教”的祭祀设施,神社里供奉的是神道教所信仰的神

“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的本土宗教,没有具体的教义和典籍,也没有创教人。信奉的是日本神话、自然环境、天皇和先祖,认为一切皆有灵,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祗。所以神教信奉的神灵有800万诸神。

因为信奉的神灵太多了,所以日本这8万8000座神社里供奉的神灵也不一样,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一下;

鹿岛神社——位于茨城县鹿岛市,原是供奉武神的神社,现为祈祷旅行安全的著名的神社。

  东照宫——位于枥木县,是日官风景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1636年为祭祀德川家康而建。由金碧辉煌的雕刻和建筑组成的杨明门、五重塔、本殿、拜殿、 回廊、表门、眠猫  和三猿等国宝随处可见。

  明治神宫——建于1920年,是为纪念明治天皇和昭宪皇太后而建,是东京最大的神宫。面积3千平方米的神社内种有20万棵树木。大年夜前来拜神者数为日本第一。

  ——1869年作为东京招魂社而创立,1879年改为现名。神社内供奉达246万战争亡灵,其中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

  鹤冈八幡宫——位于镰仓市,1191年创建,是源赖朝源氏家族的守护神社。神社内有本宫、若宫和舞殿等建筑物,本宫旁的银杏树为镰仓最大的树木。

  热田神宫——位于名古屋市。神社内建有宝物馆,因藏有与日本建国神话有关的三件法器之一件而著名,其地位仅次于伊势神宫。

  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的伊势市,作为自古以来地位最高的神社,它是日本全国十万多神社的本宗。神社内供奉着天照大神和丰受大神,正殿明神造为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

  北野满天宫——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供奉着文笔和学问之神,947年创建,其中本殿和拜殿都是国宝。

  伏见稻荷神社——位于京都市伏见区,711年创立,是全国4万多稻荷神社的本宗。神社内供奉的是保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之神,境内古建筑很多。

  出云大社——位于岛根县大社町。该神社也是日本最著名的神社之一,供奉的是结缘之神大国命主。在16万5千平方米的神社内有很多国宝建筑。

  严岛神社——位于广岛县宫岛町,建于平安时代,在20多个社殿和摄殿之间由一条长达270米的长廊连接,整个神社建在海边,海中矗立着红色的日式牌楼,非常壮观。严岛神社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宇佐神宫——位于大分县宇佐市,是日本全国八幡宫的本社,也是仅次于伊势神宫的第二宗庙。神宫内供奉着应神天皇、神功皇后和比买神,是祈祷产业振兴,文化启蒙的神社,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崇敬。

神祇的大供奉不是没机会继承神祇之位,他们没有把握机会向上爬

斗罗大陆中出现了两大神祇的大供奉,一个是海神的大供奉波塞西,一个是天使之神的大供奉千道流。波塞西和千道流都是被神祇选中之人,他们能够成为绝世斗罗,也是因为神祇赋予的力量。

虽然波塞西和千道流都是绝世斗罗,但他们二人都知道他们不可能更进一步了,99级的绝世斗罗级别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巅峰。神祇的大供奉真的就没有丝毫机会继承神祇之位吗?

其实原著中从来都没有直言大供奉不能继承神祇之位,只是因为波塞西与千道流、唐晨三人之间的约定,波塞西和千道流自认为不可能成为神,而唯一能够成神的人只有唐晨。也正是因为波塞西的话语,让粉丝们产生了误解,波塞西和千道流为何不能成神,为何他们只能成为神祇的垫脚石?

答案在原著中并没有提及,但是从波塞西和千道流对于神祇的态度便可以看出,他们二人早就不奢求自己能够成神了,他们二人唯一的使命便是辅助传承者成神。

他们想过成神吗?小编以为,身为大供奉的波塞西和千道流自然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们都不敢去做。一方面,从他们接受大供奉之位开始,他们身上就已经有了守护传承者成神的使命,他们甚至无法越雷池半步。

波塞西和千道流等了一辈子,终于在一百多年后等来了各自神祇之位的传承者,他们的内心是高兴的,也是无奈的。高兴的是,他们的使命即将完成,无奈的是,他们的生命也将走向尽头。

波塞西和千道流成为绝世斗罗已经有了百年的时间了,如果他们二人知晓成神的办法,估计他们二人早就成神了。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成神,反而是大祭司、大供奉的身份困住了他们二人,让他们不敢去追逐神祇之位。

波塞西和千道流如果能够更加努力一点,其实也并非没有可能继承神祇之位,唐晨能够获得修罗神的修罗九考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每一位神祇的传承方式都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神祇之位的传承都需要大祭司的献祭,即便没有波塞西和千道流二人,海神和天使之神若真想让自己的传承之人传承神祇之位,他们也有的是办法。

波塞西和和千道流二人被守护额神祇之位困住了,如果他们也能够像唐晨一样去追寻神位,凭借他们二人的实力,不是没有可能被其他神祇看中。即便一级神祇以上的神位继承不了,二级神祇和三级神祇,他们二人还是有机会的。

神祇的大供奉、大祭司不是没机会继承神祇之位,只是他们没有把握机会向上爬罢了。波塞西和千道流早就放弃了成神的念头,他们二人都只想辅助传承者传承神位,完成自己的使命。

以上分析到此结束,大家认为波塞西和千道流这样的神祇守护者有机会传承神祇之位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庙” 里供奉是谁?

“庙” 最早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部落和家族议论大事的场所,犹如后来的家族祠堂。由此又引申为国君与大臣商议国事的地方,即朝廷,庙堂。后专指奉神的寺庙。

庙的繁体字写作廟。

庙字金文1

庙字金文2

从金文字形看,最初的庙应是在野外河边建起带廊的棚舍。趁早晨太阳刚刚从草丛中升起时开始祭祀活动的。

庙字小篆

庙字小篆用 “广” (棚舍)和 “朝” (早晨、 朝拜)会意 “廟” 是早晨朝拜祖先的棚舍(场所) 。

那么,祭祀的谁呢?

结合宗庙的解释,一般来说,庙里是祭祀祖先的场所。

由此引申代指诸侯前来朝拜天子。

《诗经·小雅·沔水》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郑玄笺:“诸侯春见天子曰朝,夏见曰宗。”这或可理解为周朝天子接见地方诸侯的一种制度:即,春天接见外姓诸侯前来述职,而周室诸侯则在夏天前来觐见。

诸侯觐见天子

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轮到没有官职的平民百姓那里,因生活条件及社会地位所限,则没有庙可用来祭祀先祖,因而只能在居住、祭祀两用的“寝”里举行祭祀先祖的活动。不仅如此,平民百姓在家中所祭祀的先祖,也不能像天子或士大夫那样称之为“考”“王考”“皇考”“显考”“祖考”等,而只能称为“鬼”。即《礼记·祭法》中所说的“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对周天子而言,只有出了七服的远祖才称为鬼;而平民百姓的父辈故去,便直接称为鬼了。

“鬼” 指鬼魂。《说文》:鬼,人所归为鬼,表示鬼源于人但不是人,鬼是人的归途,古人认为人死后成鬼。其实,在古代,鬼并不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后来,鬼引申指一切精灵鬼怪。

这既是殷商以来祭鬼(故去先祖)的延续,也是这一传统发生变化的开始。这为后来“家庙”“家祭”“祠堂”等词的出现奠定了社会基础。

汉代以前,庙里供奉祭祀的一直都是已故先祖。但到了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祭祀江河山川、阴曹地府、地望城池之神的场所。作为祭祀鬼神的场所,庙还被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夫子庙、武圣庙等。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被俗称为庙。

寺庙里供奉的各类佛祖以及面目狰狞的护法,也都和传统意义上的鬼神一样,拥有呼风唤雨或庇佑祭拜者的法力。显然,在这一时期,鬼神和佛教诸神的概念发生了重叠。而大多数处于社会弱势的平民百姓,又没有专门用于祭祀鬼神的场所,便只好前往寺庙进香祭拜,以求得庇佑。佛教在中国得以昌盛,和这样的历史背景不无关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