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学富五车的典故,源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据说惠施是个博学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简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有:“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也有:“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醒世恒言》卷三二则为:“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学富五车”的典故,也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又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形容饱读诗书、学识丰富的还有“才高八斗”、“等身书”、“边韶腹笥”等。
“等身书”,是说宋代的贾黄中从小就聪明,刚满5岁时候,父亲对他教育极严格,每天早上要他站直,然后将书卷展开,量取与他身体一样长的篇幅,规定他一天念完。
“边韶腹笥”语出《后汉书·文苑列传》,是说边韶这个人很有学问,收了几百个学生,有一次边韶在白天和衣小睡,一个学生嘲讽他说:“边孝先(边韶的字),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听到后回答:“我腹中盛放着五经笥(笥即书箱),我小睡是为了思考学问,在梦中与周公、孔子见面,你们嘲笑老师,有何根据?”学生闻后羞愧。后人便以“边韶腹,腹便便”、“五经笥”、“群书笥”、“腹笥”等词语来比喻饱读经书,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