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带着外甥打疫苗,无意间发现了医院的花名册,里面全是来打疫苗的小孩的名字。一看吓了一跳,「轩、涵、曦、浩、子、梓」这样的字眼扑面而来,并且都是三个字文绉绉的那种。
第一批90后是怎样给宝宝起名的?带着这样的疑问,铁锤我翻了一波大数据:
这是2017年新生宝宝名字中
首字和末字排行榜
这是第一批90后
给宝宝起名排行榜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像「梓、涵」这样的字如此热门?
涵还好理解,梓是一个多么生僻的字啊?它是怎么火的?
其实大家把上面这些热门的名字放到姓名算命的网站上测一测就知道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都是算命先生惹的祸!其实还真不全是,这个在中国最盛行的姓名算命法(算命先生和网络算命都用这个),真名叫「五格剖象法」。
而它的作者,是个叫熊崎健翁的日本人!
五格剖象法
这个方法从日本传入港台,又从港台流入中国大陆,是目前姓名学的主流,遍布于书市和专业起名馆中。需要强调的是,五格剖象法在日本根本不火,传到中国才开始风靡。您要问为啥?俩字,简单。
这种方法根据繁体字的笔画数,按一定方法定出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共五格,然后套入早已规定好吉凶的数字断语中。
也就是说读音、字形、含义、格调等其他因素统统不在五格起名法的考虑范围内,用这种方法来起名,判断名字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笔画了。
按说这种方法荒唐至极,但是又简单好学,又通过电脑传播开来,搞得大部分人都会算这个,一提取名,便都神秘兮兮地去网上查多少分。
从根源上讲,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这个有多不靠谱了,那么从效果上来说,这个东西测算人的运势靠谱吗?
这是根据五格剖象法测算的一些「名人」的得分,得分越高,代表这个人命越好。
古代圣贤演绎我国独有的阴阳五行辩证思想,被西方称之为东方的朴素哲学。远古伏羲画先天八卦,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为周易做序,和系辞等。但是今天有多少人,打着周易起名的幌子,却引用外来糟粕文化《五格剖象》来起名?
就算不信命,咱们也可以从古诗词里寻找答案啊。「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不也挺好嘛?
最后最后再补一句,梓这个字虽然生僻,但是其中有一种释义您要小心了:它指一种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造器材所用。在古代,常常被用来做棺材。
及魏武(曹操)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晋书·帝纪第一》
这里面的「梓宫」,就是皇帝和重臣的棺材的意思。而平民所用的「梓器」,就指棺材。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一首凉凉送给我(手动微笑表情)。
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在幼儿园或者小学里, 梓、睿、浩、萱、涵、玥、昊、博、宇、豪、思、桐、琪、雨、可等字的应用频率特别高。梓萱、梓琪、子涵、雨馨、雨彤、浩然、子轩、子豪等名字显然已经成了爆款。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
有人说问题出在专业取名公司,也有人说是家长在网上用起名软件导致的,其实无论上述哪个方式,都来自于同一个根源,那就是坊间流行的五格剖象姓名学。
中国孩子取名陷入种某程式化,其实和一个叫熊崎健翁的日本人有关,他在公元1929年结集出版了一本叫《姓名の神秘》的书籍,后来在七十年代由台湾省引进,九十年代传入内地,真正开始流行是在公元2000年以后,计算机普及后又被写成软件,渐渐成了很多中国家长判断姓名吉凶的标准。大概熊崎健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发明的这套五格剖象理论在数十年后会影响如此深远。
八十一画数理吉凶在谈五格剖象法之前,先要说一下它的重要基础参数,即81画数理吉凶表。也就是根据字的笔画数来决定一个字是吉是凶,然后把名字划分为五个部分,称为五格。通过五格计算得出来的数字按表查阅,吉的数字越多,名字得分越高。
注:计算汉字笔画时,是以《康熙字典》为标准,比如草字头为六画,王字旁为五画之类的,所以外行人用软件计算出某个字与你认知的笔画数量不同时,不要以为是错了,它就是这么设置的。
吉的笔画:1、3、5、7、8、11、13、15、16、18、21、23、24、25、31、32、33、35、37、39、41、45、47、48、52、57、61、63、65、67、68、81
中平笔画:6、17、26、27、29、30、38、49、51、55、58、71、73、75
凶的笔画:2、4、9、10、12、14、19、20、22、28、34、36、40、42、43、44、46、50、53、54、56、59、60、62、64、66、69、70、72、74、76、77、78、79、80
这种制定非常随意,比如你凭什么认定12画是凶的,而35画是吉的?有什么根据吗?还有人把这种东西和中国传统的《周易》扯到一起,不好意思,周易不背这个锅,别乱攀关系。 另外这套体系中有还一个三才的设置,更是毫无根据。
什么是五格剖象法?简单说,五格剖象法就是把人的姓名按笔画划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合称为五格。然后根据81数理吉凶法则,对姓名进行评分。
这种简单的五格划分法无需用文字叙述,直接用图表明吧,我觉得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能看懂它的划分方法。
上图即五格剖象法,左侧的数字11、11、12是名字的原笔画,最上面的1是用来给不足四字的名字凑数的。经过几种加法,弄出了五个数字,就是五格了。外格是总格减去人格再加一得来的。也不知道熊崎氏是怎么想出这种数字游戏的,但可以知道的是,他是根据日本的文字搞出来的这套东西,我们是移植过来的,很多地方可能并非他的本意。
从示例可以看出,天格的取法,是姓氏笔画加上一得出来的,按81数理吉凶表,12画是大凶的笔画,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姓张、许、黄、曹、梁等姓氏,那姓名天格必定是12,也就是大凶。凭什么?这些姓氏的人扒你家祖坟了? 而且按着这种五格剖象理论,只要笔画合格,就能获取高分的名字,哪怕你叫阿猫阿狗,也能在数理上获吉。这当然是不行的,所以如果要在数理上和字意上都获吉,那么取名的范围就会被缩小。
也许有人会觉得取名公司喜欢这套理论,其实取名公司最恨的就是这个五格剖象法。有很多专业取名机构本来给客户取的名字非常好,这人回家到电脑上用五格剖象的评分软件一测,才六十分,立刻不高兴,要求重新改,改来改去,就集中出现一批重复率高的爆款名字了。
那些爆款的名字未必就不好,但是扎堆出现,导致一所幼儿园里同名、相似名现象过多,就有点显得过于混乱。
中国人取名原则与特点的变迁说点正经的,中国人的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取名以音形义和谐吉祥为大原则,各朝各代也是各种特点,秦汉时期多用单字名,魏晋时期信道教的人喜欢在名字后面加个之字,如王羲之、王献之、刘牢之等等。 唐宋以后命理学流行,取名时要考虑一下八字里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什么?五行缺金,名字就使用一个带金字旁的字,缺木就使用一个木字旁的字,以此类推。
转眼就到了新世纪,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开放,有的家长在取名的时候就别出奇招,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模仿香港台湾惯用名字,如佳宜、佩珊。使用生僻汉字来取名字,如张燚、李垚。父母姓氏组合成四字名,如周方子函。单姓氏随机取出四字名,如高天流云。上述取名方式中,除第一种属于个人喜好之外,使用生僻汉字取用会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比如有些生僻字在字库中属于非标准存在,录入户口的时候就比较难,而且由于生僻字的结构往往比例不佳,印刷出来以后也特别不美观,更惨的是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
取四字名的家长很多是为了避免重名,再加上又觉得四字名很有创意。但事实上除非你姓上官、欧阳这些传统的复姓,否则四字名在中国是非常不合适的,刚开始很新鲜,叫久了会越来越别扭。专业取名公司的人曾经反映,当初取四字名的孩子,后来大部分都重新改回了三字名。 如:高山名珠、吕宋轻扬、刘水清纯,这些单姓取的四字名,开始觉得挺新鲜,时间一久就会感觉不合适。
生活中遇到的真正的好名字 有时候从孩子的名字可以看出家长的文化修养,就是有些孩子的名字,乍一看也没怎么样,细细一琢磨就能品出文化的底蕴来,在文化格局上要比扎堆的名字稍胜一筹。
在2013年以后,电脑打分的爆款名字越来越多,有的班里叫浩然、博涵、子轩的小男孩多达四五个,女孩叫梓琪、紫萱、雨馨的往往也是好几个,区别只是姓氏不同。 其实姓名常用汉字总共不过万,无所谓哪个字老化,哪个字新鲜,无非在于搭配。比如你叫张桂英、李桂英就感觉挺六十年代,但你要是叫穆桂英,气势马上就不一样了。
传统好名字的特征传统上好的标准,那就是前面提到的音形义和谐吉祥,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有文化方面的某种寓意或用典,则更加完美。在幼儿园中确实也发现有很多家长给孩子取的名比较符合中国传统好名标准,比如:
赵知微,语出 《韩非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钟吕,典出《周礼》:“黄钟大吕”。
王希言,语出《道德经》:”希言自然“。
周嘉会,语出《文言》:”亨者,嘉之会也“。
李正音,语出《淮南子》:” 比于正音,故为和 “。
许乾,许恒,龙凤胎兄妹,《周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男孩取了上经之首奇数位,女孩取了下经之首偶数位。
上面这些名字,看起来并不出奇,但你一探究,就能从中查出根源来,再加上音形义和谐吉祥,算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名字了。话说取名是真能见文化功力的,能拼凑出花哨名字的人,就不一定能取出看似平和,其实大有深意的名字,因为这可能需要读很多书,还得考虑音形义,不是在网上下载一张什么《诗经》取名大全、《楚辞》取名大全就能解决的。
取名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为人父母所获得的最自豪的权力。每个人的观念不同、喜好不同,取出的名字自然不同,不能要求所有人使用同一标准,有条件的话谨慎一点就好。今天的子轩、紫萱、梓瑄变成爆款,与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国、卫国、立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喜欢就好,不要沉迷于电脑打分就可以了。
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姓在前名在后的国家之一,除了欧洲的匈牙利,其他的国家基本都是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名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母系社会时期。
中国人一向十分重视名字,长辈对晚辈的期许有时会反映在名字中,而名字作为一种文化,也能体现时代风貌和社会现象。在直观地反映取名人心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征。
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家长给孩子取名“建国”“国庆”“爱国”“爱华”“兴国”等,甚至还有“土改”“有田”“解放”“抗美”“援朝”“跃进”“跃华”“超英”“超美”,更直接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重大事件。
▲他们都叫“国庆”
然而在古人看来,姓名不只是一个符号,而在很大程度上,姓名代表的是父辈的希冀。在传统中国浓厚的宗族制度中,一个人的姓名代表的更是一个家族的标识,关乎家族的名誉。所以,古人对子女的取名尤为慎重。
取名是诞生礼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古代,给孩子取(乳)名都有严格而隆重的仪式。有条件的人家都会请算命先生测孩子的生辰四柱,通过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旺衰,确定命局喜忌,再确定相应的五行所补用名。孩子的姓名最终是由家族中地位尊贵、有权威的长辈确定的。
据《礼记·内则》记载,新生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母亲和保姆抱著到厅堂见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定名,然后家人将婴儿的姓名通告亲戚和朋友周知,并报告地方长官登记入籍。孩子姓名由此确定。
▲配孩子玩耍的一家人
从我国历史习俗的沿革看,姓名还有许多明确区分,比如乳名、本名、字、号、别号、绰号、谥号等。婴儿出生时的姓名由父辈决定,更多地是传承一个家族的意志,但这并不意味著一个人的名字终生不变。许多人由于实际需要也会改名,或表达志向,或表明身份,或为了避讳。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姓名看出一个人的情、意、志和素质、品味,还可看出一段历史时期的人文面貌。
古人取名有多种方法,但总绕不开祝福与祈吉之意。因此古人取名多用吉祥之字,取其吉祥寓意,祈祝孩子福寿安康。中国传统姓名学认为,一个好的姓名不仅要讲究音美、形美、寓意美,还要符合人的命理喜忌,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吉祥如意的美名。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历史境遇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命名方式也各具特色,带有不同的时代色彩。
比如有的以祖、父、先贤取名,有的则以出生地、祖籍所在地取名,有的以天干、地支、生辰节令等取名,有的则以花草植物及其它事物的名称、借用其寓意取名。古人取名的方法儘管很多,但随著历史的发展以及人文习俗的变迁,一些流传很久的取名习俗逐渐消失,代之以新的取名方式和习俗,而有的取名方式则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从古至今的取名方式中,五格剖象法是备受推崇的取名方式。古人有「天数」、「数之所定」等说法,认为数可以影响人的运势。在中国吉祥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数量的多寡,同时隐含著吉祥,被认为与天神有著某种必然的联繫。
▲阴阳调和
《易经》记载:“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时,而后生八方,并认为由“五行”:金、木、水、火、土组成世间万物。除此之外,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都是用数字来表达一定的吉祥寓意。
五格剖象法就是以数理吉凶为基础的取名方法。五格数理是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关係,并以其零至八十一的笔画数产生不同的诱导力来判断姓名吉凶。
在谈到姓名吉祥文化时,取名禁忌也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重要方面。取名有“禁区”,有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有的则是人为、法定的。在我国,名字避讳有很悠久的历史,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总结来说,名字避讳有避国讳、避家讳、避圣人讳等,而随着不断演变,也避用一些丑恶字、贬义字、粗野字等,并由此形成一些取名惯例,随著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和变化。
取名禁忌与五格剖象取名法、象征取名法、寓意取名法、典故取名法等共同构成并丰富了姓名吉祥文化,并为今人取名改名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参考。
这样说来,那各个时代的古人是如何取名的呢?
一、先秦时期:随意自然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古人取名要遵守五条基本原则: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先秦时期,风尚质朴,取名多按照人出生的身体特征(即信)、祥瑞意义(即义)、出生时状况(即象)、周围相关物体(即假)、跟父亲有关事物(即类),不求文雅,不避俗字俗事,没多少讲究。甚至“好以贱丑隐疾为名”。
孔子:孔丘。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生而首上圩顶”。孔子出生时,头顶低洼而周围隆起,似山丘之状,故其父母为他取名为丘。
▲看到孔子头中间的那道凹陷了吗
孔子的儿子:孔鲤,起这名是因为这孩子出生时鲁昭公刚好赐他一条鲤鱼。
老子:李聃,据《史记正义》记载,老子一生下来,耳朵就特别大,所以起名叫李耳,字聃(耳朵长而大)。
晋成公:黑臀。一国的国君,名字竟然叫“黑臀”,那是因为他出生时屁股上有一大块乌青胎记。心倒是挺大,也不怕暴露隐私。
郑庄公:寤生。意思是倒着生出来的,即脚先出来、头后出来的那种难产。
还有像西门豹、董狐、乐羊等等都是以动物名字起名。
像商鞅、荆轲、晏婴等都是以物体来起名。轲是一种车;婴以前指项链;鞅,指的是套马的皮带。
当然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秦武王赢荡。其实这名字挺好的,谁能料到几千年后谐音是现在这样呢?
二、两汉时期:讲规矩,多单名
西汉理学家戴圣在他所编的《礼记》上说:
“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意思就是说王中国,张太阳,李泰山这类名字都不能起了。
所起的名字多与儒家理念密切相关。比如刘邦、韩信、张良……
也有崇尚英武的:比如韩安国、赵充国、赵破奴、苏武、扬雄……
还有表达健康长寿心愿的:比如霍去病、李延年……
总之这个时候的起名多有寓意,表达理想、志向等。而到了东汉、三国的时候,基本上都起单名。这主要是王莽改制的原因。
▲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上台后,曾经下令“去二名”。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不过此处“二名”非指二字名,而是指两个名。
据《前汉书·匈奴传》记载:“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公羊春秋》里说过“二名非礼也”,而王莽是坚定不移、近乎顽固的复古主义者,所以他禁用二字名的目的是复古改制。
虽然王莽的很快就倒台了,但取单名的习惯却被保留了下来,东汉13个皇帝全是单名。三国时期的人也绝大多数都是单名,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影响下的取名风尚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老庄玄学大行其道,“道、玄、元、真等字眼,流行于人们的名或字之中。比如淝水之战中,担任前锋都督的谢玄,《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
▲王羲之
同时,助词“之”非常吃香,名字带“之”成为了时尚,变成一种标志和荣耀。地高位重者,特别是当时的氏族大家,名字里往往都带一个“之”字。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大画家顾恺之……
▲王羲之部分家族成员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双名逆袭,字辈取名
唐朝军事强盛,国泰民安,社会稳定,儒释道三教并行,文学发展繁荣昌盛。
所以名字中常带有宗教色彩,儒家理念和典故。同时双名的使用率开始逐渐提高。
带有宗教色彩:房玄龄、颜真卿、陈玄礼……
带有儒家理念:狄仁杰、薛仁贵、杜审言……
带有典故:杜如晦,源自《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孟浩然,源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武三思,源自《论语》“三思而后行”。
宋代取名的一大变化,就是“字辈取名制”开始流行。中国谱系最完整的孔氏族谱,就是从北宋元丰年间开始编修的。而且讲究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属相、八卦六爻等等。于是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份宋朝赵氏第七代皇族子弟的名单:
赵不呆、赵不干、赵不学、赵不通、赵不薄、赵不法、赵不测、赵不困、赵不亏、赵不贱、赵不近、赵不远、赵不亮、赵不暗、赵不进、赵不退、赵不俗、赵不伪、赵不愤、赵不怒、赵不骄、赵不傲、赵不轻、赵不重,赵不满、赵不衰、赵不败、赵不悔、赵不吝、赵不屈、赵不移、赵不解、赵不耻、赵不学、赵不问、赵不泪、赵不弃、赵不群、赵不平、赵不忧、赵不患、赵不文、赵不武、赵不泪、赵不嫖……
等一等,最后一个赵不嫖是怎么回事?该不是网友恶搞的吧?于是我查了一下,竟然真有这个人。惠国公赵不嫖,濮安懿王赵允让玄孙也……
到了明朝,朱元璋就要求自己子孙要按“五行”起名字:土、火、金、水、木。轮完一轮儿,下一轮儿再从“火”开始。
在前几代,取名字还不算什么难事,但是皇家子弟人数众多,又不能重名。所以经过了四五代之后,慢慢的字就不好找了。常见字都是被用了个干净,所以不得已选用各种生僻字,甚至有时候还自己造字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些名字:
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安汞、朱在钠、朱均铁、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钠、朱恩铜、朱恩铈、朱恩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徵钋······
朱勤烷、朱孟烷、朱悦烯、朱定烷、朱琼烃、朱颙炔、朱厚烷、朱厚烃······
▲竟然与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中国人取名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虽然现如今中国人取名已经没有古人那么繁琐,但很多地方也沿袭古人取名最大的特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时代虽然在变,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却不会变。
[感谢阅读,欢迎各位关注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中国姓名研究史》
·《百家姓》
·《历代皇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文化与姓氏》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