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静”,从“青”到“争”,其本义是指彩色分布适当,古同“净”。其“青”是指初生物之颜色,而“争”指的是上下两手双向持引,坚持。
曾读到“谓粉自黛黑也,采色详宷得其宐谓之静。考工记言画缋之事是也。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緐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及《六耥》中所述“秋道敛,方能盈冬道藏,万物静。”并从中有所思,思及“静之书”可谓在不受外在任何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兼初心的书写状态,摒弃一切世俗纷扰,正襟端坐,静心书写,坚守本真。
“净”从三点水从“争”,即是清洁之意,简体字的“净”为从两点水从“争”,其中从两点水无义。“净”其本义是指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古有“澄静穆和”之语,其“澄静”可理解为澄澈明净,其“穆”指的是温和、恭敬之意,古同“默”沉默之意,“和”则为取平静之意。
佛学经典《瑜伽经》十三卷十七页所云:“云何为净?谓三清净性。一、自体清净性,二、境界清净性,三、分位清净性。”只有真正的达到自性清净,才可以入三摩之地,静能生慧。空中生万物,真空妙有,有一丝一念的思虑、想法,都不是空不是净,只有清净的实体这个承载万物的因,才能感召到这个宇宙中任何一个角落的物象,所有微小的动作就能在你的脑海里生长,这才是大觉悟。
“书为净”,则可谓书者所作的书品之高,而使其作品达到清净的境界,使其书作更为干净与纯粹。
“静之书,书为净”其中“静”与“净”有所区别,又有所其同。前者多在于书写状态的表达,是虚无的;而后者则在于最后书作的成品及其书写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实体呈现。两者虽然可互换,有同义,可理解上也发生矛盾和歧义。故而静心书写,坚守本质,大胆创新,厚积薄发,对不断追寻高书品之佳作尤为重要。
当然作书并不单单只了去取悦他人,或者是以此换取财富,而更多的是在于能在“书”中寻找到自然生命的快乐与意趣。如果只为博取他人的青睐,换取金钱,而达到对物质的追求,那么作书则是毫无意义的。作书应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指引,随后根据以往知识面的储备从而将自我内心对于社会客观世物的真实反映表达出来,随意文生。以客观之心方能获得自然的书写之状态,才能笔下生花,处处彰显书家之精神而笔意生动。高心境,高书品,高品质之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将自然书出,毫无揉作之迹。唯心而书,书中寻乐,方得佳作。
因情而书;静之书,书为净;取之于自然,书于自然。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