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琴韵水墨”赵家珍曾在节目中介绍:“音乐的‘乐’来自于古琴的造型。”
今天我们所写的“乐”字是简化体,其繁体为“樂”,读作lào或liáo、lè、luò、yào、yuè,引申指愉悦、使……愉悦等;《说文解字》认为是“五声八音总名”;有关“乐”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独体象形字。为什么说“乐”来自于古琴的造型呢?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从象形分析,上部为“丝绳”,下部为“木制”,象丝弦绷缚在木上之形。上古时代乐器主要是指古琴一类弹拨弦乐装置,甲骨文以丝弦绷在木上来构字,抓住了古琴一类乐器的最主要特征“木制的琴体与丝质的琴弦”。金文字形添加了一个类似于“白”字的符号,则表示弹拨琴弦的器物,小篆字形系承继金文而来,其造字原理相同。
那么为什么会依照琴的造型来造字?“乐”字记录着古琴的历史,早在“乐”字成形之前,古琴这一形态便已出现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符号。据学者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中所述的“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从侧面证实了在中国古代,乐即是琴,琴即是乐,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古琴的历史早于文字“乐”。
“琴”在古代就代表“音乐”,不仅是演奏时给人以身心愉悦之感,更因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代表音乐的最高水平,同时音乐的“乐”与快乐的“乐”是相通的。所以说乐字生产于实体器物,又脱胎于尘埃世俗,更是寄托着古人们对美好心境的向往。
声明:此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