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大气的男宝宝,总能俘获人心,留之好感,所以给男宝宝起一个聪明大气的名字,可给他人带来深刻的印象,增强人际关系的发展,是能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同时也能够激励男宝宝成为有出息且聪明的人,名字是爸爸妈妈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对孩子的祝福。希望男宝宝聪明又大气,是很多爸爸妈妈的希冀。如下是聪明大气的男宝宝名字精选,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逸贤
诗词出处:"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全宋词 念奴娇》
点评:“逸贤”选自于句中,都代表了有才华的文人。“逸贤”适合作为男孩名字,赋予了孩子一种文学底蕴,寓意孩子儒雅贤能,具有君子的风度。给孩子起名为“逸贤”也是希望他能学习先人的品行和才德,做一个才德兼备的优秀人才。
云凌
诗词出处:"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楚辞 九叹》
点评:“云凌”选自《楚辞-九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愿意像王侨那样乘云驾雾,乘着红云在太空遨游。这句诗表达出诗人想要尽情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决心,表达出了坚定的意志。“云凌”是一个男孩名字,寓意宝宝壮志凌云、意志坚定、聪明好学、干霄凌云。
明达
灵感来源:"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尚书 舜典》
解析:“明达”选自《尚书-舜典》,这句话说的是: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明达”在句中是明目达聪的意思,作为宝宝名字很适合男孩,寓意宝宝目光长远、见微知著、豁达乐观。
清安
出处:"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楚辞 九歌》
名字分析:“清安”很适合五行喜水土的孩子取名,而且“清安”涵盖的内涵是:清清白白,安安全全。引申为才德兼备。而且“清安”富有诗意,而且“清安”也有清新脱俗,雅致非凡的内涵。寓意孩子幸福安逸,淡定从容、敦厚温和。
容彦
解释:容是包含,盛的意思,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字眼, 彰显男孩子海纳百川之言,凸显男子之宽容大度的心胸,和风光霁月的相貌。彦指才学德行的人,做男孩名字,是形容男子德才兼备,文雅有内涵的意思,凸显男孩品德兼修之义。名字读之给人雅致清冷的感觉,带有浓浓的古风清冷意境之美。
念希
参考:"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 第05章 公冶长》
释意:“念希”选自唐诗,意思是知音难觅,我实在不忍和你分别。这是韩愈写给孟郊的惜别诗,二人皆是著名的诗人,“念希”可以理解为英雄相惜,作为宝宝的名字更适合男孩,寓意宝宝重情重义、人缘很好,心中所念,必会在不断的努力中成为现实。
奕泽
注释:奕泽此名,表示神彩奕奕,温润而泽。名字文和儒雅,字音优美,形象地展现了出自书香门第的翩翩君子,谦和有礼,儒雅文静,神采奕奕,自信自得,如晨曦一般日暖耀人。既赞其气质,亦赞其品性。且此名字还带有虎年起名宜用的氵字根,非常的适合属虎男孩起名。
星南
"南极上,星璀璨。"——《全宋词 贺新郎(贺大卿生日)》
点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长寿,如星光般璀璨恒久。“星南”选自于句中,适合作为男孩名字,带有主角气质。“南”字指代南方,引申为温暖之义,“星南”也可以理解为永远在温暖的地方闪耀,寓意前途似锦、朝气蓬勃。
泽同
诗词:"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全唐诗 幸凤泉汤》
释意:“泽同”选自唐诗,意思是我愿意广施恩泽于天下人,让天下人都能幸福。李隆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希望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愿望。“泽同”作为宝宝的名字可以理解为温润而泽、通达明智,以“同泽”作为男孩的名字,寓意宝宝儒雅善良,能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均安
出自:"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第16章 季氏》
意思:“均”本义是表达了公平,平均的意思,而成语“权均力齐”中的“均”是平衡的意思。再看“安”字,在文中是平安,安定,和谐的意思。取名“均安”寓意孩子心怀宽广,博学笃实,幸福平安。而且“均安”音同“君安”,从情感上蕴含了父母希望孩子平安一生的祝愿:“愿君安好,岁月无忧”。
文之
点评:文之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是简单,具有一种干净利落的凌厉之感,其中文是为文采的含义,可以指男孩的才华横溢,具有书香之气,凸显男孩是一个气质偏偏的贵公子之义。而之字是文言虚词,增添名字的大气以及诗意。名字读起来虽然显得很是文雅,但是文雅中藏有大气,气度不凡。
关注首页底部菜单栏,了解更多起名常见问题1,凑笔画数起名对不对?
2,名字出自诗词有必要吗?
3,用偏僻字起名有哪些问题?
4,易经和八字起名是什么关系?
5,八字是什么呢?
......
近日,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儿取名热门名字,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两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连续5年排行榜首。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在这份热门名字榜单上,“梓”字似乎成了这届家长取名的“首选”。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不少网友觉得,现在的家长缺乏“想象力”,连孩子的名字都趋同了。
但其实,类似的名字趋同现象古已有之。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流行的名字。
甚至,就连名字的格式,都因时代而不同。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名为何绝大多数都是单字。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至于一些三字的姓名其实大多是因为姓是两个字,像诸葛亮是姓诸葛、名亮,司马懿是姓司马、名懿。
后世研究认为,这样的取名格式与西汉末年王莽推动“去二名”有关,也就是提倡人们以单个汉字为名。
当然,如果具体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明显受到了当时风气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去二名”与儒家“二名非礼”的观念有关。西汉昭帝、宣帝以后,儒学理念渐渐扩展开来,于是“单名”在官吏、儒生中愈发常见。
一直到东晋时,这种“单名”习惯才开始有所突破,一些虚字开始用于起名。
“之”字就是在这段时间成了人们喜欢用在名中的字。
“书圣”王羲之一家的名字中,几代人都有这个“之”字。可以说是,父子兄弟数代相袭,并不避讳。
具体来说,琅琊王氏之中,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颐之、胡之、耆之、羡之、彭之、彪之、翘之;七世有崑之、晞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茂之、随之、伟之、越之、临之、望之;八世有陋之、肇之、桢之、静之、裕之、镇之、弘之、韶之、纳之、瓖之、泰之;九世有悦之、悏之、瓒之、昇之、标之、唯之、逡之、珪之;十世有秀之、延之、舆之。
其喜爱用“之”字的程度,看起来不亚于今天人们对“梓”字的执念。
当然,这并非仅限于王羲之他家。其时,东海徐氏、琅琊颜氏、范阳祖氏、鲁郡孔氏、河间褚氏、陈留阮氏、南阳范氏、浔阳陶氏、东莞刘氏、平阳贾氏、南阳宗氏中均有数代名字用“之”的情况出现。
同时期,在“之”字外,“道”“僧”等字也颇常见于人名。
有研究认为,这些虚字或许在当时是作为“双名”中的信仰点缀,而并不具有实际人名功能。
及至唐末五代时,“彦”字成了风靡一时的取名用字。
这一点,清代赵翼已注意到了。他在《廿二史札记》中就写到“五代人多以彦为名”。
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供奉官史彦琼等等。一直到宋初,人名中带有“彦”的仍未在少数。如军校罗彦瓖、王彦昇,龙捷指挥使赵彦徽,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步军指挥使靳彦明,晋阳巡检穆彦璋等。
而到宋代,以“老”“叟”“翁”“父”等字命名成一时之风。
当代学者马叙伦在《读书续记》中就说,宋人自名叟老,可谓创一时之风气……
清人赵翼也说,宋人字名则好用老字。仅以“老”字为例,有研究就列举如下名字:胡唐老、王同老、孟唐老、苏元老、王廷老、陈朝老、赵学老、杜莘老、王涣老、刘唐老、高商老、刘德老、李商老等。
此外,宋代也有以五行命名的风尚。而这一风气在明朝时,因被皇族用到排辈中,更多见于史籍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规定了颇为复杂的起名方式——不仅每一支子孙拥有固定的辈分字,名字中的最后一字还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固定了该字的部首。
例如,朱元璋四子朱棣一支的辈分字是“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明仁宗叫朱高炽,高字辈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土字旁;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是祁字辈金字旁;宪宗朱见深,见字辈三点水……
这种起名方式让朱家后代颇为头痛。每个人基本只有半个字是自己的,其余两个半字都规定好了。也因此,朱氏后人的名字中不乏生僻字。
以火字旁为例,周王系临安王朱勤烷、楚王系楚王朱孟烷、蜀王系永川王朱悦烯、岷王系安昌王朱定烷、唐王系唐王朱琼烃、伊王系伊王朱颙炔、郑王系郑王朱厚烷、衡王系玉田王朱厚烃……
从历史的维度看,名字终究是一个时代的表现。
近代以来,时代潮流在名字中体现愈加明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多用“军”“国”“兰”等字;“80后”中,“磊”“涛”“静”等单名盛行;“90后”则开始出现“琼瑶风”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否也有这样的时代烙印?(记者 宋宇晟)
参考资料:《中国人名研究》《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这届家长给孩子起名“没文化”?看古人如何取名》《汉魏人名考》《中国民间的字辈谱》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石之美者,玉也
现代矿物学上将玉分为软玉和硬玉,硬玉指的是缅甸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翡翠,软玉则主要是指我国的和田玉。但在古代人的认知里面水晶、玛瑙、绿松石等等都算作是玉,如果细分的话,什么玉髓、刚玉、羊脂白玉、赤玉、黄龙玉、水玉等等称呼更是数不胜数。汉代的《说文解字》有过一锤定音的解释——“石之美者,玉也”,简单说玉就是一块好看的石头。
▲和田玉▲翡翠可能在今天很多人看来:玉能有啥了不起?说破大天去也就是块石头而已。但玉仅仅是好看而已吗?对于石器时代的人们来说,玉的意义可就大不相同了。
▲玛瑙(赤玉)▲水晶(水玉)玉、石器时代的大杀器
石器时代主要是将石头采用打制和磨制的方式,加工成日常所需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乃至于兵器。好看的石头一定是质地细腻的,具有稳定的结构组成。从物理性能的角度来说,玉的韧性和硬度都是自然矿物里面的佼佼者。
▲石家河文化玉刀
1恐怖的切割力玉最天赋异禀的地方在于它的硬度,一般来说物体越硬打磨之后便越锋利。摩氏硬度将自然界的矿物用1-10的划分方式来标明它们的硬度,滑石的硬度为1,石膏的硬度为2,两者十分脆弱,手指轻轻碾压便可以将它们化为粉末;金刚石是已知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硬度为10,单凭人力很难将其破坏和加工。
▲滑石粉、石膏、金刚石
而玉根据硬度,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的软玉摩氏硬度为6.0—6.5,硬玉翡翠硬度可达到7,玉中最为强悍的刚玉硬度更是可以达到9。
来做个横向的对比,普通玻璃的硬度为5—5.6,玉的硬度更在玻璃之上。玉和玻璃相互划刻,玻璃会留下明显的划痕,而玉却丝毫不会被划伤。把玻璃做成一把刀就已经够恐怖了,但玉刀的切割能力更在玻璃之上。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的玉刀
有人会将石器时代的战争想象成村头械斗,但是在那个文明曙光的年代,不论是狩猎还是部落间的混战都可以轻易演变成生死存亡的斗争。
正是通过玉斧、玉刀、玉簇(箭头)等切割、穿透力强悍的武器,原始人类才可以战天斗地,打败凶猛皮糙肉厚的野兽,最终站在了食物链的顶层。也正是有了强大的武力支持,部落之间才可以进行吞并、壮大,实现强有力的统治。传说上古的黄帝便是“以玉做兵’’征战四方,成为华夏的始祖。
▲玉簇与玛瑙做得玉斧
2良好的工作性玉除了天赋异禀的硬度之外,与普通矿物相比还有着良好的韧性。韧性是指抗破裂的能力,韧性差的物体会很脆。普通的石头韧性就很差,想想吧,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煞费苦心得通过敲打和不断得磨砺好不容易制作了一件石斧或石刀,结果一不小心掉地上,就摔碎了,感受下那个痛苦的心情吧。
▲新石器时代的玉铲
▲玉梳
▲良渚文化的玉斧
玉与普通石头比起来韧性会提高很多,更不容易损坏,用来制作工具和武器不易破损,质量更好。最为重要的是,普通石头只能通过简单的敲打和磨砺,而玉则可以进行更精密的雕琢。
比如玉可以做成玉扳指,普通石头则不能。搭弓射箭时用玉扳指来辅助拉弦,弓箭的威力更大也更准更可以持续作战。
3自带光环的统治工具玉除了天赋异禀的硬度和相对良好的韧性之外,归根结底它还是一块好看的石头,不要小看好看这两个字,在蒙昧的石器时代,好看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玉璜、玉管、玉环、玉佩、玉珏等等都是佩戴在身上的装饰用品,不论是部落首领主持重大活动,还是巫师举行祭祀,一身透亮、散发着光芒的玉配饰穿戴完毕后,什么都不用做便会对普通部落群众产生极大的神圣性与威慑性。
▲妇好墓鱼形玉璜
▲玉饰品组装
除了装饰用品之外,通透、色彩斑斓的玉被认作是天地自然的精华所在,所以“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器成为与天地祖通灵交感的媒介。玉以它的神秘性,成为维系统治和加强部落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良渚文化的玉琮
▲玉璧
上文说过,玉的硬度是非常高的,比它硬度低的物体是很难在它表面进行划刻的,但像新石器时代我国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又有很多精美玉器的出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石器时代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接下来我们便来看一下解玉的秘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古代对玉的加工称之为琢,对石的加工方式称之为磨。琢磨都是反反复复,很费时费力的加工方式,这是由于玉的硬度非常高,自然界中的兽骨、竹木等物都很难在玉的表面留下痕迹。
▲解玉砂▲古玉放大后被摩擦的痕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指的便是专门用来琢玉的特殊材料——解玉砂。解玉砂主要是由摩氏硬度8-9的颗粒状刚玉和石榴石等矿物组成,在工具和玉石之间加入解玉砂,在工具的带动下无数细微而又坚硬的颗粒进行反复磨砺,玉得以被攻琢。
▲开玉图
线切割是进行玉料攻琢的重要步骤,在良渚文化和三星堆玉器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明显切割痕迹。良渚文化用的是弓弦解玉的办法,在弓弦之上淋上玉砂,两人拉弓往复以此解玉。
▲三星堆玉器表面的纹线刻画
小时候听卞和献玉的故事,楚人卞和两次向楚厉王和楚武王进献和氏璧的璞石,被不识货的厉王和武王分别斩去了卞和的左脚和右脚,直到后来楚文王慧眼识珠命工匠切去石衣,和氏之璧才得以现世。
当时感觉卞和可真傻,为啥不自己切开石衣之后再去进献,后来才明白玉砂琢玉的艰辛,玉砂本就不易获得,更何况解玉并非一日之功,卞和并非不想,而是不能,只能眼看着美玉蒙尘,不被人赏识。
要知道每一件玉器后面,都有着玉匠旷日持久的良苦用心,所谓“琢磨复琢磨,片玉万黄金”。
▲卞和抱璞图
玉统中国说,有玉即炎黄?
在世界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以及中国,在石器时代都曾经历过玉石并用的阶段,但当各个地方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文明诞生之后,埃及、印度、两河流域都开始转变为对黄金和彩色宝石的崇拜。
而且在这三个文明的观念中,是没有“玉”这个概念的,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众多宝石中的一种,偶尔有几件玉器流传下来,也不过是“乍见之欢”很快便消失在历史的潮流当中,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波澜。
▲古埃及犬纽盒与法老头像
而中国不仅创造了“玉”这个概念,对玉的喜爱,更是从原始的神话部落时代到夏商周奴隶社会再到秦汉开创的2000多年封建王朝一直到今天,可以说中国人对玉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久处不厌”。
▲红山文化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更为神奇的是,不论是6000年前内蒙古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还是5000年前长三角地区的良渚文化,乃至于4000年前四川地区的三星堆文化,几乎我国土地上所有文化的遗址都有玉器的出土。
▲石家河文化玉兽面
像是玉琮、玉璋、玉璜、玉珏这类造型独特具有特殊功用的玉器,在各地文化遗址中大多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材质和形制都非常相近。甚至还有一种假说认为远在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前,中国各区域之间已经通过西玉东输、玉器的交流,在文化和认知上面达成了统一,所以也就有了“有玉即炎黄”的玩笑说法。
▲良渚玉琮▲三星堆玉琮石器时代之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文明大步向前飞跃,玉石的时代使命也仿佛走到了尽头。但中国人却不想让玉石离我们远去,于是对玉注入了礼法上、道德上、文化上乃至于医药学上的很多意义,使玉成为神权、王权、君子、美人、爱情等等美好事物的象征,形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玉文化。
▲红山文化玉猪龙
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神话传说中,玉为盘古的精血所化,为天地的精华所在,是通灵之物。周代将玉的形制加以规范,分别用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玉器来与天地四方沟通,感应上天。
▲璧、琮、圭璧和琮都是石器时代常见的形制,环状的白色玉璧与方型圆孔的黄色玉琮分别应对了天圆地方,苍天厚土的传统世界观。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象征着东西南北四方,其中圭和璋不仅是祭祀的礼器更是作为信物和身份的象征。圭是臣下朝觐天子时所持,有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形制,代表着王爵、公爵、侯爵、伯爵的不同身份。璋又称牙璋,是朝廷对外的信物用于发兵外交等事宜,唐代杨炯 《从军行》中:“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的诗句指的便是朝廷派将军发兵应敌的意思。▲琥、璋、璜
作为礼器玉最为著名的还是作为印玺的存在,在秦汉时期,同样是印章只有皇帝皇后才能采用玉制,称之为“玺”,而其他文臣武将只能用铜、铁、木等材料刻制称之为“印”。秦始皇在自己的玉玺上篆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史称“传国玉玺”。
这是由于古代帝王宣称自己是“奉天承运”的皇帝,是经过上天认可的。玉玺不仅要具有世俗的王权,更要有煌煌的天威所在,只有玉这种材料才担得起王权与神权的统一。
▲西汉吕后印玺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除了在礼法和政治层面之外,在道德和文化的角度,中国人也赋予了玉新的意义。我国古人喜欢将万事万物都拟人化,具有比德的思维方式。古人认为玉本身是有很多的优良品质的,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玉身上九种值得人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西汉南越王墓玉配饰
1玉德比如:玉光泽温润,是仁爱祥和的;它韧性刚直,宁折不弯,是勇敢坚强义重节高的代表;若有瑕疵便不会遮掩,是精诚坦荡的;众多华丽鲜艳的颜色可以共存共生,它是大度包容的等等。
除了管仲之外,荀子认为玉有七德,汉代许慎认为玉有五德,最夸张的是孔子认为玉有十一德,可算是把玉从头到尾夸奖了一遍。《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润如玉。”,要时常把玉配戴在身边以便时常学习它的品质。有道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战国青玉吊坠
▲周代龙凤玉佩2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言,古人称产自昆仑山的和田玉为”真玉“,是中国传统玉的代表,孔子管仲等人称赞的玉大多指的便是和田玉,和田玉以纯白最佳,其中状如凝脂,晶莹洁白的优质品种称为羊脂白玉,修饰往往不多以质取胜。
▲汉代和田玉,玉龙封印
与和田玉相对应的是硬玉翡翠,翡翠并不是中国的原有玉料,它产自缅甸所以又称为缅甸玉,明清时经云南茶马古道传入中国,与和田玉相比翡翠硬度高、光泽强折射率高且颜色丰富,翡指的是黄色和红色,翠指的是绿色,听名称便能感受到翡翠的绚烂。
翡翠传入中国后便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喜爱,尤其是受到了乾隆和慈禧等人的喜爱,一定程度动摇了和田玉独步天下的地位,也扩大玉器审美的范畴。
▲翡翠
3德符论古人评价玉的优劣是从德、符两方面来进行的,德是指指玉本身所具有的德行品质,即质地、硬度、光泽、韧性、声音等等,符指的是纹饰,对玉料后天的加工。
唐代之前更多的是“重德轻符”,更注重玉本身温润质感,后天的雕琢加工反而是次要的。唐之后,随着高浮雕、镂空雕等技艺的发展,对玉逐渐演变为“重符轻德”,玉器的装饰意味更浓,而教化意味减弱。特别是明清翡翠传入中国后,翡翠以其质地坚硬,色彩绚丽的特征成为装饰玉的代表。
▲清代翡翠蝈蝈白菜
葬玉,食玉
古人佩玉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说法,所谓“人养玉三年”是因为人长时间的佩戴、把玩,皮肤中的汗液油脂渗透到了玉中去,填补了缝隙,使玉看起来更加的圆,因为有油脂的加成玉也会看起来更有光泽,有的甚至可以形成包浆。
至于“玉养人一生”的说法则是古人的臆断,古人认为玉不仅可以通灵替主人防灾避祸,更有养生功效,《本草纲目》里面甚至是把玉作为一味药材的。但是玉只是石头的一种,石头除非是天天拿它举重来锻炼身体,否则是不具备养生功效的。
“玉养人一 生”是古人对玉功效的夸大,但也表现出了古人对玉的迷恋与崇尚,除此之外古人对玉过犹不及的追捧还表现在葬玉和食玉上面。
▲玉簪、玉梳1汉代金缕玉衣被神话了的玉在汉代被认为可以保持身体的不腐,古人认为死后身体的朽烂是由于身体元气的丧失,于是在眼、耳、鼻、舌等等九窍的位置用专门的玉器封住,保持元气外泄,再在身体外面罩上玉片做的衣服360度无死角的保护自己。
其中封住嘴巴这一窍穴的玉器名曰“晗”,大多做成蝉的形态,取蝉蜕皮新生的特征,墓主人也希望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得到重生和永生。
▲玉蝉
金缕玉衣的制作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因为玉石的硬度非常高,玉匠们攻琢玉器的艰辛。金缕玉衣是由一块块玉片串联而成,一件玉衣的玉片少则2000多则4000,一件玉片尚且攻琢不易,更何况是几千片。封建贵族为一己私欲竟调动如此人力物力,给管辖百姓造成了沉重负担。金缕玉衣除了能引起盗墓贼的觊觎之外,其功用恐怕也只是一个丑陋的人型玉棺材而已。
2魏晋食玉屈原在《涉江》曾有写到:“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在我国最好饮料是“琼浆玉液”,最好的生活是“锦衣玉食”,古人认为玉是天地的精华,将精华给吃了自然也可以与天地同寿。
不过秦汉时期的人们更多是崇玉、敬玉将玉视作是美德的化身,不可亵渎,不能侵犯,食玉之事零零散散并未形成风气。但到了魏晋时期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此时社会动荡、北方胡虏祸乱华夏传承差点断绝,但上层门阀贵族却避祸南迁,不思光复反而做起长生不老的美梦。此时的玉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温润、宁折不弯、义重节高的象征而是成为灵丹妙药。
▲高足玉杯,用以承接露水来修长生
葛洪的《抱朴子》提出了“服玉者寿如玉也”的观点,并详细介绍了食玉的方式,完全抛开了道德的枷锁食玉之风盛行,直到今天也很少有魏晋玉器流传下来,他们大多都已葬身于门阀贵族的腹中。
▲赵赵 | 合美术馆粉色个展主题实验影片《食玉》截图(侵删)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金缕玉衣的肉身不腐烂是做不到的,食玉长生也是空谈,玉养人一生也只是美好的向往,在我国有上万年用玉的历史,有几千年爱玉的文化,是文化让本应退出历史舞台的玉重新焕发了生机,但对玉不科学过度的神话又是玉文化的糟粕。最后在文章结尾祝愿女孩子“亭亭玉立”、男孩子“温润如玉”,小孩子“粉雕玉琢”。义重节高,其人如玉,切磋磨砺琢玉成器。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主要以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以揭示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五形相生相克关系图
玉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文化传承的重要礼器和装饰用品,其五行属性既然很受人们关注。
但查阅古代典籍,对玉的五行属性表述并不一致。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玉猪龙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第十一篇中写道,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其中提出乾为玉,因为乾卦五行属金,所以有人也认为玉主要是属金。
玉鸽
另,古人讲,石之美者为玉。字面理解,玉是石头的一种。也有人认为,在这个意义上玉的基本属性是土。
我理解,玉是土之精华,其本身材料是士,但在地质运动中,又不同程度的吸引了金木水火之精华(能量),所以它是一件跟人一样五行俱全的神奇之物。当然,因为玉的金属性比较突出,所以属性显像以金为主。
牛河梁玉人
因此,玉生于土,坚似金,通透如水,养人如木,正阳同火。所以,古人也喜欢把君子,也就是“人”当成玉,玉当成人。“君子比德于玉,而玉有五德”,“仁、义、礼、智、信”,这既是人的性格的特征,也是玉的不同五行属性的显像呈现。
玉琮
或许,这些渺渺的巧合,正是中国人自古爱玉的天性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