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而觉悟无生的道理。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佛陀在《缘觉闻经》中详细解释了十二因缘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这些因缘构成了生命的轮回和苦难的根源。通过了解和觉悟这些因缘,人们可以超越生死的局限,达到无生的境地。
首先是无明,即无知或迷惑。无明是一切痛苦和不幸的根源,因为在无明的状态下,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真实性质缺乏了解,以致导致贪欲、嗔恨和愚昧的行为。
接下来是行,行指的是人们出于贪欲、嗔恨和愚昧的动作和行为。这些行为造成了业力的积累,进一步加深了轮回的困扰。
识是人们意识和感知的能力。识分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和意。通过这些根,人们与外界接触并产生感受。
名色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反应。名指事物的名称,色指事物的形象和特征。名色是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和认知。
六入是指六根接受外界事物的过程。眼接受光线,耳接受声音,鼻接受气味,舌接受味道,身接受触感,意接受思维和感知。
触是六入与外界事物接触产生的感觉。触感可以是愉快的、痛苦的或中性的。触感引发了接下来的受、爱和取的反应。
受是人们对触感的感受和反应。受可以是愉快的、痛苦的或中性的。
爱是对受感的喜欢或厌恶的情感。爱是因果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爱会导致取。
取是对所爱的对象的追求和执着。取会导致有,即对所取得的对象的所有权感。
有是对所取得的对象的所有权感。有是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和界定。
生是在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存在。生是轮回和苦难的源泉。
最后是老死,即生命的结束和死亡。老死是轮回和苦难的终点。
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认识到生死的真相和苦难的根源。只有觉悟无生,才能超越轮回的困扰,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地。因此,佛教倡导修行和觉悟,以实现无生的境界。
总之,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揭示了生命和苦难的根源。通过了解和觉悟这些因缘,人们可以超越生死的局限,达到无生的境地。佛教倡导修行和觉悟,以实现无生的境界。
十二因缘指的是从缘起到缘灭的十二个环节:
第一是无明,即无知、愚昧,它是人受困于生生灭灭的各种因缘之根本原因;
第二是行,即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了怎样的思维;
第三是识,即如何解读外缘,这跟一个人的心有关,是滋生行为的种子;
第四是名色,即与眼耳鼻舌身意无关的固有概念与观点等等;
第五是六入,即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来获取外界信息,借以认知世界;
第六是触,即触觉,以及接触的瞬间所形成的感受;
第七是受,既承受、接受某种感受或者某种后果;
第八是爱,既贪恋丶陶醉,甚至沉迷于一种感觉或情绪当中,不愿意放手;
第九是取,即追逐欲望,索取更多;
第十是有,既拥有或存在,这是一种虚幻的“拥有”与“存在”,相当于和合作用的开始;
第十一是生,即一种虚幻的出现、诞生、产生;
第十二是老死,即构成事物、现象的因缘解体,事物、现象随之发生转变。
雪漠著《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上卷)第245页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
卷第八十
释无尽品第六十七(经作不可尽品品)
复次,应生般若者,无明虚空不可尽故。若人但观毕竟空,多堕断灭边;若观有,多堕常边。离是二边故,说十二因缘空。何以故?若法从因缘和合生,是法无有定性;若法无定性,即是毕竟空寂灭相;离二边故,假名为中道。是故说十二因缘如虚空无法故不尽。痴亦从因缘和合生,故无自相;无自相故,毕竟空如虚空。
复次,因缘生故无实,如经中说:因眼缘色,生浊念,浊念从痴生。浊念不在眼中,不在色中,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亦不从十方三世来,是法定相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入如故。若得是无明定相,即是智慧,不名为痴。是故痴相、智慧相无异,痴实相即是智慧,取著智慧相即是痴。是故痴实相毕竟清净,如虚空无生无灭。是故说得是观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名般若波罗蜜。
问曰:若无无明,亦无诸行等,云何说十二因缘?
答曰:说十二因缘有三种:一者、凡夫:肉眼所见,颠倒著我心,起诸烦恼业,往来生死中。二者、贤圣:以法眼分别诸法,老病死心厌,欲出世间。求老、死因缘由生故,是生由诸烦恼业因缘。何以故?无烦恼人则不生,是故知烦恼为生因。烦恼因缘是无明,无明故,应舍而取,应取而舍。何者应舍?老、病诸苦,因缘烦恼应舍,以少颠倒乐因缘故而取。持戒、禅定、智慧,诸善根本,是涅槃乐因缘,是事应取而舍。是中无有知者、见者、作者。何以故?是法无定相,但从虚诳因缘相续生。行者知是虚诳不实,则不生戏论,是但灭苦故,入于涅槃,不究尽求诸苦相。三者、诸菩萨摩诃萨:大智人利根故,但求究尽十二因缘根本相,不以忧怖自没。于时不得定相,老法毕竟空,但从虚诳假名有。所以者何?分别诸法相者,说老是心不相应行,是相不可得。头白等是色相,非老相;二事不可得故,无老相。
复次,世人名老相:发白、齿离,面皱、身曲,羸瘦、力薄,诸根闇塞,如是等名老相。但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发白非唯老者;又年壮而白,老年而黑者。羸瘦、皱曲亦尔。有人老而诸根明利,少而闇塞者;又服还年药,虽老而壮。如是老无定相,无定相故,诸法和合,假名为老;又如假轮、轴、辕、辐等为车,是假名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