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九宫八风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翻译】北极星位于天极的正中,成为测定方位的中心坐标,北斗星围绕它旋转,是标定方向位置的指针,一年之内由东向西依次移行。在冬至这一天,斗柄指向正北方的叶蛰宫,并在这个区域运行四十六天,历经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春节,就开始移居东北方的天留宫,在这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春分节,开始移居正东方的仓门宫,在这个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春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夏,移居东南方的阴洛官,在这个区间运行四十五天,历经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夏至节,开始移居正南方的上天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秋节,开始移居西南方的玄委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秋分节,开始移居正西方的仓果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冬节,开始移居西北方的新洛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五天,历经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北斗重新游回叶蛰宫,就又到了冬至日,历经三百六十六日(闰)回归年周期,这就是所谓的\"太一游宫\"。
【原文】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翻译】太一日复一日地游历九宫的规律,是以冬至这一天,斗纲十一月建子,临于正北方的叶蛰宫,在八卦中属于一数的坎位,这时阴气已极,天阳萌生,以此作为起点,来推算其逐日所在之处,其规律是从开始必属于一数的坎位出发,在各个方位依次游行了九天,最后仍回复到属于一数的坎位。经常像这样循环不休,终而复始地轮转着。
【原文】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翻译】太一从一宫转向下一宫的第一天,也就是每逢交节的日子,必有风雨出现,如果当天和风细雨,是吉祥的象征。因为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必然谷物丰收,禽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很少有疾病的发生。假若风雨出现在交节之前,就预示这一年多风多雨,发生洪涝灾害。反之,如果风雨出现在交节之后,就预示着少雨而干旱。太一临叶蛰宫,时交冬至节的这一天,气候如果有突然变化,它预示着国君的不测。因为太一是天元之主宰,居于宸极,南面而治。冬至这一天又是一岁之首,位在正北,所以与君主相应;在交春分节的这一天,气候有暴变,就预示着国相有灾患,因为相位在左,职司教化布政,而春分东临卯正,春气阳和,所以与国相相应;.太一在中宫土旺主令的时间,也就是寄居于四隅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自交节的那些天,气候发生突变,预示国中大小官,吏有灾变。因为他们分治国中,各司其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治四隅与普通官吏相应;在交秋分节的这一天,气候有骤然变化,预示将军的灾患,因为将位在右,职司杀伐,而秋分西临酉正,秋气肃杀,所以与将军相应;在交夏至节的这一天,气候有剧烈变化,预示百姓们有祸患,因为夏至南临午正,阳气升发,庶物蕃盛,与操百业而生的亿万百姓相应。所谓气候有突然变化,是指太一临上述五宫的日子,出现折断树木,飞沙走石的狂风。这种气候,根据出现在不同的节气,其伤害性会反映在不同的阶层。因此,也是预测不同身份的人受病的依据。同时还应当察看风向的来路,作为预测气候正常与否的依据。凡是风来自当令的方位,比如说时值冬至,位临子方,气候以阴寒为特点,应当以北风凛冽为顺;时交春分,位临卯方,天气温和,应当以东风拂煦为顺;时交夏至,位临午方,天气炎热,应当以南风烘熔为顺;时交秋分,位临酉方,天气清凉,应当以西风萧肃为顺。这样的正位之风,又叫做实风,主生长,养育万物,反之,如果风从当令相对的方位而来,出现与季节相抵触的气候,叫虚风。它能够伤人致病,主摧残,危害万物。平时应密切注视这种异常气候,谨慎地加以预防。所以那些对养生之道素有高度修养的人,时刻防避四时不正之气,免受它的危害,就像躲避箭矢礓石一样,从而使外邪不能内侵,保证机体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骨偏枯矣。
【翻译】太一位居于天极中央,成为定向的中心坐标,根据鬭星旋转的指向,以中宫巡临八宫,从而定八风的方位,来推测气候的正常与异常。从南方来的风,名叫大弱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心,外在于血脉,因属于南方火热之邪,所以其气主热证。从西南方来的风,名叫谋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脾,外则在于肌肉。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其气主虚性病证。从西方来的风,名叫刚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肺,外则留于皮肤之间,由于西方属金,风性刚烈,所以其气主燥性病证。从西北方来的风,名叫折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小肠,外在于手太阳经脉。如果脉气竭绝,说明疾病恶化而深陷扩散;如果其脉气闭塞,气机聚结不通,往往会形成猝然死亡。从北方来的风,名叫大刚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肾,外在于骨骼和肩背的膂筋部;因为北风阴寒至盛,遏伤肾阳,所以其气主寒性病证。从东北方来的风,名叫凶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人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体关节。从东方来的风,名叫婴儿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肝,外在于筋的连结之处。因为东方为水乡湿地,东风多雨,所以其气主湿性病证。从东南方来的风,名叫弱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人于胃,外在于肌肉。因为东南湿盛,其气重浊,所以其气主身体困重不扬之病证。上面所说的八种风,凡是从当令节气相对的方向而来的,都属于虚风贼邪,因为是违背时令的不正之气,所以它能使人发生疾病。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如果人体虚弱,时值这一年的气运衰微,恰逢月廓亏空,又失却时宜之和,这样三虚相结合,内外相因,正不胜邪,就会得暴病,猝然死亡。如果三虚之中只犯一虚,也能发生疲劳困倦,寒热相兼的病证。如果冒雨或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感受湿邪,伤于肌肉,便会发生痿病。所以,深知养生之道的人,预防贼风邪气,如同躲避弓箭和礓石的射击一样。不然的话,如果恰逢三虚相遇,就有可能偏中于邪风,而导致突然昏厥仆倒,或引起半身不遂一类的病证。■
【来源:黄帝内经网,本文按王洪图、贺娟主编的《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校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3月第二版】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论》
(接前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八风”是什么意思呢?在《灵枢经》我一开篇讲了——《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灵枢》里有一篇叫做《九宫八风》有详细的记载:“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
我们看名字,先从东风来说,是生木,说明刚刚开始生成,因此叫做婴儿风。到中南婴儿长成了叫弱风。再往南还很弱,叫做大弱风,但是比弱稍微还要好一些。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就很多人说,什么叫谋风?我们以后学到这一篇就会知道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风的八个方向,分别代表的是不同的金、木、水、火、土的属性。西南方的属性是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土对应的五脏是脾,脾对应的五神是意,“脾藏意”,意就是用来谋略的,所以就做谋风。从西方来,西方生金,金是刚,叫刚风。从西北方来,叫做折风。我们知道这里会涉及到很多内容,会涉及到《洛书》,《洛书》其实就是八卦的一种排布方式,《河图》是五行的一种排布方式,这篇文章会涉及到《河图》,以后我们有机会会讲《洛书》,《河图》和《洛书》合在一起就是五行和八卦。
西北方是八卦里的乾位,这种风一吹过来之后容易折损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以叫折风。北方来叫做大刚风,更加刚硬。从东北方来,叫做凶风,就是凶神恶煞的“凶”,代表着一种特别强烈的摧毁的力量。所以,我们看西北方是折,北方是大刚,东北是凶。所以,从整个北方刮过来的风,都是特别刚劲有力,而且有摧毁性的。这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八风。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的病人,“其虚”指的是虚弱的五脏对应的方位,这种地方来的风就能让人生病。
这段话指出来八风。四面八方,四个正方向,东、西、南、北。还有四余,余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来的风从其虚之乡来,即这八个方向的风与其所主的时令不一致,因此就能让人生病。所以,在这里是同指四时气候变化而言。
下一段“经有五风”,“经有五风”什么意思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不同著家有不同的解释,王冰认为“经脉,所以流通营卫气血者也。”五风指的是五脏之风。张景岳《疾病类二十七》,著解为“作五脏之风”,这个可以作为参考。因此这两个注解为:八风发邪,经脉受之。八风发邪,从其虚之乡来,病人的经脉就能受到这种邪气的伤害。“循经而触于五脏”,顺着经脉内触于五脏,就是向内传导于五脏,因此,导致五脏的风证,这样理解就顺畅了。
《素问集注》里则认为“经”不是指的五脏的意思,指的是五脏的经俞,五风是指的五经之风。并认为这样的解释是与“末节曰,善为脉者”相呼应。而《素问吴注》卷一里则解“经”为经常的意思。“言风发邪以为经常之五风,各以其气触于五脏,则为邪气而发病矣。”所以,综合以上的这些解释,要是公正的来说,联系上下文,还是王冰与张景岳的解释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实际上,经指的是经脉,五风指的是五脏之风,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
我们再往下看,黄帝问完了,岐伯怎么说呢?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这样就好理解了,就是八风所引发的邪气以为经风,经脉受之,然后循于五脏而内触五脏。邪气干正,影响正气,因此发病。这样联系上下文,就非常容易理解这段话。
“得四时之胜者”。我们以前专门讲过四时,春夏秋冬,春天对应的是木是肝;夏天的对应的是火是心,秋天对应是金,五脏对应的是肺;冬天对应的是水,是肾;还有一个土是西南,对应的是节气是长夏。(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夏天和秋天中间这段时间叫长夏,就是有点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三伏。这个时期湿气特别重,对的是土,是脾。“得四时之胜”指的是某一季节见到克制他的节气的气候。比如说,长夏得四时之胜,见到春季这个节气,春季是木,木是克土的,所以,春胜长夏。
春天对应的是木,木克脾土,脾土对应的就是长夏,长夏对应是土,土克水,水对应的是冬天,所以,长夏胜冬。冬对应的是水,水克火,火对应的是夏,所以,冬胜夏。
夏胜秋,夏是火,火克金,金对应的是秋,所以说夏胜秋。秋胜春,春对应的是金,金克木,木对应的是春天,所以秋胜春。(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就是所谓“四时之胜也”。这就是解释了“四时之胜”这段话的意思。
因此联系这段文章,重点指的是自然界的四时不正之气可以影响人体的经脉,并且危害五脏,导致变成内在的致病因素。因此本篇从这一段切入的内容叫“天人相应”的道理。八风是否能成为致病因素呢?关键在于四时之气的所胜或不胜,恰恰就像《素问集注》卷一里边所说的:“所谓得四时之胜者,如春时之西南风。”春天是木,木克土,土代表西南。所以,春天有了西南风人不会生病,因为春天本身就会胜土,就是胜西南风。长夏指的是土,土克水,水对应的是北边,长夏的北风。冬吹南风,冬天是水,水克火,火对应的是南方,冬天的南风。还有夏,夏之西风,秋之东风,以此类推,大家都能理解。“此得四时所胜之气,而不为风所触。”四时本身对春夏秋冬还有长夏,它得了所胜之气大风就不会生病。因此,往下注解“盖五脏因时而旺能胜其所不胜也。”五脏正好对应春夏秋冬,会胜他所不胜的那个风。“言八风发邪者,发所胜之风,而克贼所不胜之时也,此言得四时之胜者,得四时所胜之气,而能胜所不胜之风也。”讲的就是不同的季节,能胜不同的风,是这个意思。
因此联系这段话就会知道,八风发邪指的是致病因素,而这些八风,通过经脉的五脏六腑之俞传入五脏。因此这段话就很容易理解,指的就是五行生克这样一个规律。(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而且与四时的风气联系起来,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季节,发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看到后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受在胸肋。”等等后面这些地方重点讲的就是八风之气发在经风触犯五脏而发病的情况。风气通过人体的哪些部位就能传导进来,会引发五脏的疾病,就是这段经文所解释的意思。
好了,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