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易经》
古伏羲,观天地,绘河图,
演太极,画八卦,文明启。
实为阳,虚为阴,成三才,
天人地,类万物,涵数理。
乾三连,乾为天,乾为父,
乾为刚,西北方,色白金。
坤六断,坤为地,坤为母,
坤为顺,西南方,黄土地。
震仰盂,震为雷,震长男,
震为动,东方木,阳升起。
艮覆碗,艮为山,艮少男,
艮为止,东北方,土性依。
离中虚,离为火,离中女,
离为艺,正南方,红色里。
坎中满,坎为水,坎中男,
坎为曲,正北方,色为漆。
兑上缺,兑为泽,兑少女,
兑为口,正西方,首饰金。
巽下断,巽为风,巽长女,
巽属木,东南方,色为绿。
周文王,拘羑里,叠单卦,
成复卦,六十四,卦相袭。
六爻卦,更详细,识上下,
知用体,通变化,合实际。
乾元亨,万物始,初潜龙,
性莫急,时机到,再腾飞。
坤利贞,顺承乾,怀八方,
容古今,功盖世,己不欲。
屯初生,多磨砺,破厚土,
涉山水,要成长,靠自己。
蒙教育,在母仪,尊个性,
多启迪,指迷津,开智力。
需求雨,喻人欲,壑难平,
推史进,财有道,正路取。
讼乃争,为财色,呼正道,
要法律,利与义,要统一。
师为战,战必律,懂兵法,
布大局,帅当先,永披靡。
比为和,水润地,爱民众,
亲邻里,同发展,大国立。
小畜卦,讲文化,飘彩云,
美天下,扬善德,成大家。
履为礼,从鞋起,千里行,
足下起,不知礼,何以立?
泰长安,天地亨,阴阳交,
上下通,顺,正作风。
否泰反,不祥瑞,阳上行,
阴下沉,失交通,脱离中。
同人道,在大同,非山头,
非同宗,怀天下,路子正。
大有成,在品行,贵不骄,
重百姓,日中天,有光明。
谦德高,甘居下,不显山,
古今夸,低调行,事业大。
豫乐享,载誉满,位不正,
上下瞒,谗君主,众人烦。
随自然,识时务,人位变,
方为亨,知活络,万事通。
蛊卦象,安现状,如器皿,
久不荡,洁自身,心胸畅。
临下沉,深扎根,近平民,
得人心,知真情,长智慧。
观是管,号令显,用祭祀,
一统天,做榜样,行示范。
噬嗑法,有威严,抓要害,
牛鼻牵,惩不贷,保民安。
贲似面,人重脸,每天洗,
修完善,德治国,誉满天。
剥是门,防邪侵,立冬至,
天下阴,锁门户,修本根。
复元始,地中雷,乾初交,
布祥云,冰雪化,春水临。
无妄为,尚无为,承天意,
依君愿,谋事前,找本源。
大畜德,涵养高,平天下,
是英豪,天外山,有节操。
颐为养,要强健,欲养身,
心地宽,首养性,善为先。
大过卦,似只船,帝在舟,
摇不断,小人陷,君子险。
坎重坎,水涟涟,去上下,
露笑脸,困境中,不悲观。
离为日,双日现,明治国,
公平显,必昌盛,火通天。
咸下经,痴少男,求偶配,
跪人前,感少女,婚姻连。
恒长久,风雷走,夫唱歌,
妇拍手,内外别,到白头。
遁在山,有遗篇,说亢龙,
依时断,激流退,美名传。
大壮猛,种羊拴,牛长大,
不让牵,强不中,羝触藩。
晋日出,地平线,阳光下,
雨露涵,润万物,福永远。
明夷卦,与晋反,日落下,
不见天,黑暗中,实力潜。
家人和,沐春风,寒夜里,
有温暖,男女贞,永相安。
睽象奇,瞪双眼,为何事,
泪涟涟,锅在下,位置反。
蹇出塞,万重山,河千条,
举步艰,苦中乐,景无限。
解旱情,得,雷鸣后,
天大雨,震四方,航标立。
损自泰,钱上移,九三升,
上六沉,民补君,祸来临。
益警上,利下移,补百姓,
破否局,走基层,官亲民。
夬仰面,非长啸,非短叹,
似大呼,象观天,孰能辨?
姤为后,是皇后,此女子,
胜五男,旺夫者,国运添。
萃祭祀,用牛羊,大牲畜,
最吉祥,万民聚,看君王。
升地下,木植根,春风吹,
破土临,细雨来,遍地芸。
困于水,漂铁盆,风浪打,
加雨淋,人生短,志永存。
井蓄水,为养人,流不断,
常淘新,淤泥生,不清纯。
革创新,是根本,火焰上,
罐中品,进为生,出已饪。
鼎风火,气呈旺,柴不断,
炼成钢,能佑主,国栋梁。
震发动,撼天地,山在摇,
水四溢,君临危,不畏惧。
艮大山,紧相连,喻学习,
无止境,为学进,为道减。
归妹急,少女归,三四交,
泰卦临,欲永泰,全在人。
渐风山,木生巅,飞鸟来,
栖树间,环境美,是关键。
丰硕果,说雷火,龙图志,
虎辅佐,闪电间,黄金锁。
旅非游,君莫嫌,公堂上,
镜高悬,吃得苦,做清官。
巽有顺,要净根,先有坎,
后悦心,政令行,在民本。
兑双口,重交流,心相通,
言必信,有诚意,友谊真。
涣为散,起波澜,大水中,
乘大船,横流时,本色显。
节有序,慢慢滴,莫急躁,
有条理,一缸水,碗来取。
中孚命,装百姓,谁为佛?
在底层,国为魂,民为灵。
小过卦,心太满,不谦虚,
必有坎,换位后,笑开颜。
既济运,大平安,阴阳位,
各在天,安思危,预防患。
未济返,阴阳巅,火在上,
水在下,难相融,不相干。
天下事,重来演,古到今,
皆循环,时空大,说不完。
说易难,说易繁,识卦象,
知数变,明六位,宇宙简。
图文均来自网络
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易经》居五经之首,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有人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但是关于《易经》的争论也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易学作品很多、很杂,学习《易径》,如果理不清头绪,盲目读一些书,弄不好会“误入岐途”。
有必要理一理关于古往今来,关于《易经》的重要论著和注疏解读,了解易学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易学著作的特点,这样,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也好根据各自需要,选好适合的读本,循序渐进。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十三经说略》一书,集中了研究《十三经》的一流专家学者的论述文章,其中《周易说略》由郑万耕教授完成。简要介绍了《周易》的内容,并推介了几部研究《周易》的重要论著。
一,入门书:朱伯崑先生的《易学漫步》(图一),收入“易学智慧丛书”,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
朱伯崑教授是公认的易学研究大家。他是海内外率先建立易学体系的第一人。这本小书很薄,却对易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概括论述,为我们现代人了解易学,提供了完整而准确的框架,文字简明,通俗易懂,是学习易学的最佳入门书。
《易经白话例解》,朱高正著,列入“易学智慧丛书”,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
对于喜爱观象玩辞的朋友,是很好的启蒙教材。文笔通俗易懂,没有旁杂的广博征引,文字简洁,既不违古训,又有现代观点,颇有新意《周易》产生到发展两千多年来,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认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性著作,需要了我们了解。二,源头探讨:《周易探源》
首先,关于易学源头和产生时间,就是个争议话题。郭沫若先生的《青铜时代》和李镜池先生的《周易探源》(图二,中华书局出版),分别谈了很好的观点,可以参考。
三,汉代易学:研究象数为主。
汉代儒家独尊,《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成为研究热点,形成了空前的学术研究高潮,出现了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和费氏多家,但总体来说,都侧重“象数”研究。
古时遗留下来的版本不多,目前有《子夏易传》(图三),相传为孔子弟子子夏所作,但在后来四部分类中,却列入子部“术数”类,并未归入经部,说明早期《易经》以术数为主,不足以作为经学来看待。
四,三国至隋唐:以义理为主,主要著作力《周易注疏》。
三国王弼抛弃术数,以义理为主,为《周易》作注,实现了对《周易》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唐代孔颖达为王弼注作疏,从此《周易注疏》成为“五经正义”之一,形成统一的官方经典。中华书局出版了《宋本周易注疏》(图四),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十三经注疏”丛书本。五,宋代,纳入理学思想。
宋代程颐按王弼思路,在义理上进一步拔高,把“理”、“天理”作为易学最高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理论基础,他作了《程氏易传》,具体可见中华书局“理学丛书”《二程集》(图五)。
朱熹继承程颐思想,进一步发挥完善,作《周易本义》(图六),从此,定为一尊,此书成为宋元明各代的官方教材。同期易学著作,还有《汉上易传》等。明代依朱熹的思想,由官方颁布了《周易大全》一书。
六,明末清初,又打破朱熹理论的官方垄断,对易学开展新的研究,建立新体系。以王夫之《周易外传》(图七)为代表。
七,清代重视训诂考证,既反对宋代易学,又反对王弼易学,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成果。
其中三家最为著名:惠栋著《周易述》、张惠言著《易学十书》,二人以训诂、考证为主,焦循则著《易学三书》,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八,经、传分离。
高亨分别为经、传作注,作《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刊本)、《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刊本,图八)。学习《易经》,首先要考虑经、传分离问题,不能混为一谈,高亨先生两部著作,虽是文言文写成,但通俗易懂,颇有新意,是学易者必读之书。
我前一段时间在郑州嵩山书局,见到齐济先生写的《周易正讲》,齐济先生弘扬嵩山书院讲学传统,开展易学讲座,所谓“正讲”,即“正确的讲法”。易学体系旁杂,见解不一,确实需要“正确的讲法”。
最后,系统了解、认识易学,最权威的著作推荐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图九)。陈来先生是朱伯崑先生的学生,按陈先生的说法,朱先生这部《易学哲学史》,既是一部易学的哲学史,也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把易学哲学史视同中国哲学史,说明这部书站位之高,学术价值之重要。
这部《易学哲学史》是分期出版的,当时大陆只出版了上册和中册,没下册。
提到易经,有时候我们还会提到周易,那易经和周易是一回事吗?实际上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易经,一部叫连山易,一部叫归藏易,还有一部叫周易。这三部易经分别为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所使用。
夏代人们所使用的易经是由伏羲演绎的。它是以艮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艮卦的上卦是艮卦,下卦也是艮卦,而艮卦象征山。从卦象上来看,上面是山,下面也是山,卦象所显现的是山和山连接在一起的景象,所以伏羲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连山易。
到了商代人们所使用的易经是由黄帝演绎的,它是以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坤卦的上卦是坤卦,下卦也是坤卦,而坤卦象征地。因为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埋藏在土地里面,使用之后又回归于土地里面,所以黄帝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归藏易。
到了殷商末年,当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羑里的时候,他就利用被囚禁的这七年多时间对易经重新进行了演绎,历史上称周易。这部易经是以乾坤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开门卦。随着生产力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这时候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导致原有的归藏易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要。
比如归藏易里面有“散家人卦”,当归藏易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处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中国古人采用走婚形式而产生的结果。
但是到了殷商末年,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父系社会,继续沿用“散家人”的卦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周易就在“散家人卦”的卦名中去掉了“散”字,称为家人卦。
从连山易、归藏易再到周易的发展简史可以看出,易经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02 文字易、符号易与哲学易易经发展史上先后有三位重要人物对易经的创作、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人文始祖伏羲的贡献最大。如果没有伏羲,也就没有八卦,更没有六十四卦。重要性居于第二位的人物是创作卦辞和爻辞的周文王,所以从周易开始,“文字易”就产生了。重要性居于第三位的人物是作易传的孔子。
所以伏羲被尊称为上古时期的圣人,周文王被尊称为中古时期的圣人,而孔子被尊称为近古时期的圣人。上古、中古和近古合称为“三古”,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合称为“三圣”,三古三圣是易经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演绎连山易、黄帝演绎归藏易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当时的易经只有阴爻和阳爻,以及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画,也就是符号,所以称为“符号易”。
中古时期文字产生了,周文王就给六十四卦创作了解释性的文字,这就是“卦辞”;同时又给三百八十四爻的每一爻也创作了解释性的文字,这就是“爻辞”,于是“文字易”就产生了。其实在周文王创作卦辞和爻辞之前,易经的每一卦和每一爻都有解释性说明,只不过那时候是口口相传的口头语言。
到了春秋时期,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易经,孔子在研读易经之后就创作了“易传”,易传也称为“十翼”,对易经所包含的哲理作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所以“哲学易”就产生了。
易传包括彖辞传、象辞传、文言、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其中的彖辞传、象辞传和系辞传又各自分为上、下两篇,合起来就有了十篇,这十篇文章对易经的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03 “周”“易”的丰富内涵易经在传承过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在汉代就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那“周易”这本书的书名有什么文化内涵呢?人们对“周”字总结和概括出了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表示周朝,以及演绎易经的人是周文王。
第二表示周遍,表示易经内容包罗万象,万事万物都包含其中。
第三表示周转,也就是周而复始。
易经六十四卦,象征事物发展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结束的全过程。比如既济卦表示人们已经渡过河了,象征事情已经完成了。未济卦则表示人们还没有渡过河去,象征事情还没有完成。
那这两卦所表达的意义是不是相互矛盾的?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既济卦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完成了;而未济卦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新一阶段又开始了。
不仅仅“周”字有这么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易”字同样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对“易”字同样总结和概括出了三种不同的含义:
易字的第一种含义表示变易,也就是变化。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易字的第二种含义表示简易,也就是简单。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是阴与阳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刚与柔的变化,损与益的变化,减与增的变化。
易字的第三种含义表示不易,也就是不变。无论事物怎么千变万化,它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才是规律。
比如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地上的影子,但它的位置是时刻都在移动的,这就是变化,而且影子的长度也在不断变化,中午短而早晚长,这就是“变易”。但是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天之中总是伴随着太阳的位置移动而不断地变化,这就是“简易”。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时候影子在物体的西边;到了中午,影子就移动到了物体的北边;到了下午,影子又移动到了物体的东边。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将是这样;在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这就是“不易”。
如果从字形上来看,“易”字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会意而成的。 “日”是指太阳,象征阳;“月”是指月亮,象征阴。所以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会意而成的“易”字,象征的是阴阳的变化之道。
提到易经,大家可能觉得有些深奥难懂,看到易经的卦爻符号就觉得头疼。其实易经并不难学,只要掌握了易经的基础知识,再来看易经就容易多了,也就更容易入门,也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与智慧。
曾教授和傅教授讲的《易经》,都很具启发性,但风格完全不同,各有千秋。先听哪个,要看个人需求。
1、 想“学占卦解卦” 还是想“开智慧”?
很多朋友学《易经》目的很明确,就想学占卦解卦,”《傅佩荣详解64卦》可以满足你。
傅教授把每一卦、每一爻什么意思,都解释得无比详细。而且,每讲到一个卦、一个爻,如果他曾经占到过,就会举一个例子,很容易听懂。
曾教授在《易经的智慧》中只讲了两种占卦方法,以及每个卦的大概意思,没有讲如何“解卦”。
但他的课里有很多大智慧,听完之后我们的思想直接和《易经》接轨,会通透很多。
2、 想学“为人处世”还是“知识”?
曾教授讲课的对象偏向“社会人”,对为人处世很有用。
傅教授讲课的对象偏向“高校学生”,或者已经进入社会的、爱读书的人。
举个例子。
曾教授讲“损卦和益卦”,会讲“损益”同时存在,你不可能只要益不要损。
“以舍求得”,才是对损卦的最好注解。
也就是说,他用《易经》这两个卦的配合,去讲为什么“有舍才有得”。
傅教授讲任何一卦都紧扣文本,会还原很多古时候的情况,对卦和爻的解释,具体到每个字,《论语》、《孟子》《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各有什么记载,他都信手拈来。
期间还会穿插许多小故事,我听完他讲子路的样貌和行事风格,就感觉子路就站在我旁边一样,活生生的,也很有趣。
3、 想学道家还是儒家?
曾教授是用偏道家的方式在解读《易经》,所以他讲的比较灵性、高维,很多三维世界无法理解的事,站在高维一看,明明白白。
傅教授的内容偏儒家。
傅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学哲学,中西方知识都很丰富,对儒家经典很熟悉,也有一些新观念。
比如他强调“人性向善”(动态的),而不是“人性本善”(静态的),直接跳出了“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
如果有朋友两者想都听,建议先听曾教授再听傅教授。为什么?因为曾教授的课笼统而概括,傅教授的课具体而详细。
就好比一个人初到一个城市,可以先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大概气质、格调,再慢慢深入它的大街小巷,去感受它具体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