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连老公的叫法都有超过十种之多,有文绉绉的,也有接地气的;现在列举用的最多的十种古代女子对老公的称呼,看你们现在用的是哪种?
1、良人
古代词汇量比较少,夫妻双方都可以用“良人”称呼,但是随着汉语词汇量的逐渐增加,良人逐渐的只是女方称呼男方了;一般用良人称呼丈夫的,都是书香世家里的从小饱读诗书的女子。
2、郎
郎算得上比较亲切的称呼了,而且在古代使用量应该算是最多的之一了;在很多古装剧中都能看到,比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就被称为“段郎”。
3、郎君
算是郎的进化版,“郎君”对应“娘子”正好配对,古代男女婚前几乎是没见过的,在结婚当天晚上的时候,如果女方对男方很满意,出于娇羞心理会称呼对方为“郎君”,相处日久后会改为X郎。
4、官人
这个在宋代时期用的最多,看过《水浒传》的朋友深有体会,比如说“我家官人”什么的,但是随着南宋灭亡,蒙元对汉文化的摧残,之后很少见用“官人”的了,宋朝时期也是男尊女卑社会地位的开始转变。
5、外人、外子
一个性质,也多是宋代时期用的,宋代时期一般平民百姓用“官人”,而小资和文学青年们为了彰显不同之处,一般都是叫“外子”;大概意思是男主外女主内。
6、相公
这个在古代算是见得最多的称呼了,也是男权最顶峰时期,都称自己老公为“相”了,要知道“相”在古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了。如今很多的传统婚礼上,都还能看到“相公”的字眼,但是真的用“相公”做称呼的,没有了。
7、先生
先生一词在清末到天朝初期的文人中用的比较多,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8、爱人
思想逐渐的开放了,能够直言不讳的说“爱”了,“爱人”通俗的解释就是“我爱的人”,在如今的父辈中见得比较多。
9、孩子他爸
好吧,这在柒零捌零后见得比较多,可见男权的日益衰落,不过从如今的社会发展风气来看,“孩子他爸”并不是一定就真的是“孩子他爸”哟,“喜当爹”的事情现在也是屡见不鲜了。
10、老公
八零、九零、零零、一零后见得比较多,不知从何时开始的这种称呼,只想说,“老公”一词古代指的是“宦官”,如果是这样的话,是否女人内心把自己定位为“女王”了呢?女尊男卑的时始。
封面新闻记者 张路延
判断一部电视剧经典与否,有一个特殊标准,就是每年暑假会不会和你见面。对80后、90后来说,经典剧里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堪称《西游记》《还珠格格》和《新白娘子传奇》。
前不久,某综艺节目来了一拨回忆杀,把《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仙、白娘子、小青饰演者请到了现场,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官人、娘子的特定称谓也频频见诸热评。
热闹之余,有看客提出了一大疑问“娘子明明是指二八少女,跟妻子有神马关系”,究竟怼得对不对?古代人又是怎么叫妻子的?且一一道来。
《北齐书·祖珽传》里,有这样一段话“裴让之与珽早狎,于众中嘲珽曰:‘卿那得如此诡异,老马十岁,犹号骝驹;一妻耳顺,尚称娘子。’”裴让之赤果果地嘲笑祖珽,说你妻子都是耳顺之年了,古语六十耳顺,也就是你妻子都六十高龄了,还称娘子,真是呵呵哒。
此处可见,娘子应是年轻女子的意思,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也提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娘子应该是少女的意思。也有学者指出,宋代以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
但娘子被称为妻子,也并非没有出处,相关文献里,指出:至迟是元代的事。这种称呼上的演变,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有某种联系。最早流行此称呼的,是元代的都城北京。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指出“然都下自庶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
而《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来自《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是明朝冯梦龙编辑的作品,明在元之后,所以叫一声娘子倒也无可厚非了。
除了娘子外,古代人又是怎么唤妻子的,还是从娘子说起。
之前提到的《说文解字注》里,提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也就是从娘从良而来,有文献指出,古时夫妻互称,都可以唤作良人,不过后多用于妻子称呼丈夫。比如我们熟悉的课本文章《齐人有一妻一妾》里,就有“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的句子,良人就是丈夫的意思。
夫妻互指的良人,紧跟演变后,就变成了娘和郎,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指出“郎”与“娘”都是由“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良”右边加“阝”,变成“郎”;“良”左边加“女”,变成“娘”。
除了郎与娘的对应,也有内子和外子的对应,同样是指夫妻。
比如《礼记·曾子问》里有“大夫内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的句子, 郑玄注就指出“内子,大夫妻也。”而钱大昕 《恒言录》里有“ 梁徐悱 有《赠内诗》,又有《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诗》,其妻刘氏 有《答外诗》。内外之称,起於是矣。” 这就是内子和外子的出处之一了。
内子、外子的说法,估计用了很久,徐悱是南朝梁诗人,比他晚生1000多年的张恨水,在写《傲霜花》时,李老师介绍丈夫时也是说外子在当记者。
古代谦称妻子,还经常有荆妇、荆妻、拙荆、山荆等类似说法,这个的典故,就要从知名夫妻梁鸿、孟光说起。
《列女传》里,记载: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而有妇德。并八卦了许多故事,比如“其姿貌甚丑,而德行甚修。乡里多求者,而女辄不肯。行年三十,父母问其所欲,对曰:欲节操如梁鸿者。”说孟光很丑,三十还不结婚,父母问她,她说想嫁梁鸿。
于是,拒绝了很多女子的梁鸿,就娶了孟光,但孟光嫁过来以后,穿着华丽,他就说“吾欲得衣裘褐之人,与共遁世避时。今若衣绮绣,傅黛墨,非鸿所愿也。”于是孟光马上就荆钗布裙,和他隐居深山了。
两个人恩爱非常,有“妻每进食,举案齐眉,不敢正视”这种每天上演的经典桥段,于是举案齐眉也成了古代人版本的“秀恩爱”典范,而荆钗布裙衍生的荆妇、荆妻也流行起来。
如果各种荆的称呼,有贫寒或自谦之意的话,还有个类似的称谓,那就是糟糠,或者说是糟糠之妻。
《后汉书·宋弘传》里,指出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看上了宋弘,夸他\"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于是皇帝就跑去做媒,不料对方回应\"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个媒就做空了,而糟糠之妻也如此流传开来。
宋弘毕竟是官员,妻子当然不是真糟糠,达官贵人的妻子,也有其他称谓,比如细君、夫人。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里,有“归遗细君,又何仁也”的句子,颜师古注里指出“细君,朔妻之名。一説:细,小也。朔辄自比於诸侯,谓其妻曰小君”。也就是说妻子可称为细君或者是小君。
不过,在演变中,细君似乎又有了妾的意思,比如清代超级大玩家李渔 ,就在《奈何天·妒遣》里指出“只因我家老爷,是个风流才子,娶着一位夫人,十分丑陋,心上气愤不过,只得另娶两位细君。”
同样高贵的,还有夫人。《礼记·曲礼下》里有“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此处类似细君,也是列侯之妻的意思,《汉书·文帝纪》里,也有“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等句子,颜师古注“列侯之妻称夫人。”
从中看来,汉和汉以前,夫人还为列侯之妻,此后就逐渐演变为为王公大臣之妻的称谓,唐、宋、明、清等朝代,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再到后来,也用作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中国几千年来夫妻之间的称呼变化着实不少,小编整理出中国历史上夫妻之间称呼的变化来,让你们看看原来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称呼他们的另一半的。
1、良人
最早时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听吧!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
所以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郎\"多亲切的称呼啊!
3、郎君
古人认为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当时大约除了个别人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她们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由于当时的宫庭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于是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人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5、外子 内子
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称西门庆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偶官人\":但李清照称赵明诚则一定是\"外子\"。
6 、相公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由此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这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然而泰极否来,近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7、先生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8、爱人
\"爱人\" 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在小说中、情书中,更是多见。但那时没有被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 \"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但是,海外华人拒绝使用\"爱人\"称谓。一位朋友说,他去英国留学,每当他说起自己的妻子时,使用国内的称呼\"我爱人\",使得人家以为他在谈论\"情人\". 因其直译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而且在日语中汉字\"爱人\"也是指\"情人\". 所以现在也用得少了,年轻人已很少再用这个词了。
9、孩子他爸
最隐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这么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称呼太缺乏准确性了,极不严谨。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极可能并不是她的丈夫哦。所以我建议大家坚决弃用!
10、老公
古时原来就是太监。老公,最后来说说这个目前最流行的叫法。老公这词最初就是称呼太监的。这宦官吧,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枣林杂俎》)。如是看来,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监。不知女人呼叫老公时,是否骨子里潜意识就想过,这眼前的男人,就真还有些太监的味道?所以,以后请各位\"老婆们\"改改口才好。否则,似乎在说我们华夏男性,正呈现被阉割的趋势。
(图文无关)要快快融入社群,除了学会当地的语言,对人际交往的称呼好好掌握,也是必经之途。 (人民视觉/图)
朋友年纪也不小了,可是精力充沛,兴致勃勃,什么演讲都要听,什么课程都去学。年前,她参加了工联会的电脑班。第一次上课,老师一进门,她就迫不及待举手问道:“请问,您遵鲜打棉?”从台湾来了香港几十年,她粤语还是没有学好。老师是广东人,对着这位积极好学的老学生,不明白她在问什么,不免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扰攘了半天,才弄清楚她在问“尊姓大名”,“叫阿Sir啰!”他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
记得初来香港进培正中学时,我也曾经不太习惯,为什么同学对男老师称“阿Sir”,对女老师称“密丝”,在台湾,不论男女教师,我们不是得规规矩矩称什么“张老师”“李老师”的吗?原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惯和规矩,要快快融入社群,除了学会当地的语言,对人际交往的称呼好好掌握,也是必经之途。
称谓和称呼,其实是不同的两回事。根据词典解释,称谓,是“对人或物所加的名称”;称呼,则是“对人口头上的称谓”。譬如说,对方的身份是教授,你跟他开始交往时,当然会尊称一声“某某教授”,但是根据国籍、年龄或性格的不同,他可能就会提出让你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称呼。记得与好友布迈恪(Michael Bullock)第一次见面时,他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名教授,蜚声国际的名诗人,我则是前往当地旁听他上课的年轻访客,大家年龄地位差一大截,自然会恭恭敬敬地叫声布教授,谁知留着一把大胡子,眼神俏皮的他,马上更正说,“叫我Michael”,看到我不以为然的表情,他立即加上一句,“这有什么?我的学生还叫我Mike呢!”
跟林文月和白先勇最初交往时,他们就分别提出大家互称姓名的要求。这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台湾念中小学时已经养成的习惯吧!因为彼此称名道姓,就会产生一种似同窗故旧的情谊,对方与己身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生疏客套的感觉逐渐消失,亲切融洽的感觉油然而生。称呼,本来就是“用适合对方与己身关系的名称来叫人”的意思,很高兴当初这么互称对方,假如一开始就尊称“林先生”和“白教授”, 恐怕至今还改不了口,会不会就此永远停驻在高山仰止的远距上?原来,人与人相处,称呼就是一把衡量彼此之间交谊的尺,起首扯长了,往后缩不拢!
张晓风曾经在《明报月刊》发表过一篇有关华人“满街认亲戚”的文章,可说是妙趣横生,读来令人莞尔。中国人的称呼,最喜欢攀亲道故,什么“钱妈妈、陈阿姨、谢大哥、赵小弟”等等,又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衍生出什么尊称、敬称、谦称、贬称、戏称、雅称等各种名堂,总之多姿多彩,不一而足。即使同一个称谓,由于时代的变化,地域的差异,也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多年前,内地夫妻习惯于彼此互称爱人,哪怕两者之间爱情已经荡然无存也罢。如今不论何地,很多夫妻都以“老公老婆”互称,这种从前认为不太典雅的说法,现在出现在绅士淑女的口中,早已习以为常,就好比穿上破洞牛仔裤当时髦似的,谁敢说失礼?你若文绉绉说“外子内子”,人家还当你是从博物馆里走出来的老古董呢!
许多年前,跟随香港翻译学会去内地访问。那天到了杭州,接待单位盛情殷殷,大家对谈时,有人冲着我叫,左一声大姐,右一声大姐,那时还很年轻,不由得心中很不服气,对方明明年纪也不小,干吗叫我“大姐”呢?难道叫声“小姐”就不行吗?后来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在内地叫“大姐”是尊称,叫“小姐”反而是贬义,暗指不正经行业的从业者。同样称“姐”,在昆曲《牡丹亭》柳梦梅《拾画》《叫画》那两折里,只见他捧着杜丽娘的画像大叫“姐姐”,一声声哀婉动人。这原是个亲昵的叫法,难怪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那年在美国加州巡演后,观众群中一大批洋学生看了戏都学着叫,对他们来说,这个称呼,比起英文里的“蜜糖”“甜心”“亲爱的”来,显得既贴心,又新奇。
法文里的“Mademoiselle”,意指未婚女士,即为“小姐”;“Madame”则是“夫人”的意思。在巴黎留学时,看到一本有关称呼礼仪的书,方才得知在法国,你对陌生成年女子应该称呼为“Madame”,而不能称之为“Mademoiselle”,否则会冒犯了她,因为暗指她是嫁不出的老姑婆;在香港则刚刚相反,看到陌生女子,无论什么年龄,必须称之为“小姐”,而不能胡乱叫“太太”,否则对方会不高兴的心想,“难道我看起来这么老吗?”听说,此地曾经有一宗诉讼,就是因有人不知就里乱叫女士做“太太”而不称“小姐”所引起的。
这些年疫情严峻,长时宅在家中,内地剧看多了,发现今时今日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称呼除了五花八门,也越来越倾向于省略了,例如“王总、何副、李工、张博”之类,难道是生活节奏快了,连跟人打个招呼,也一切从简了?真不知道这样的称谓,一旦翻译成外文,该怎么处理才恰当。
这世界,看到坊间已经把年轻貌俏的男子,从叫“小白脸”进化到“小鲜肉”,就知道时代不同了。难怪我在教大学硕士班的“翻译工作坊”时,问学生有关称谓的问题,提到“昆仲”两字,居然一连几年无人知晓。又有一回,说起“老冬烘”一词,更是令全班瞠目结舌,面面相觑,继而垂首低眉,默不作声。
金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