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慈云阁
慈云阁,定兴民间称为(镐儿),坐落于定兴县城老城区的中轴线上。早年间因阁内供奉有大悲佛像而得名《大悲阁》,后因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如云,后改名《慈云阁》。后人以慈云阁为中心兴建定兴县城。
解放前慈云阁旧照
慈云阁原为一组船形建筑群,分前、中、后三部分,中间为慈云阁。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二层阁楼式,重檐歇山布瓦顶。通高13米,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9米。架构精密,內外檐柱相近,包于墙体内。屋架东西两壁利用下平博平梁,重檐歇山布瓦顶,上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上昂为真昂,下檐四铺作,甚为壮观,后毁于战乱。
慈云阁斗拱
元大德十年(1306年)有高僧在旧址重建,明万历年间重修,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均有修善。慈云阁为典形元代建筑风格。是宋代向明清风格过度的最佳例证。前后两部分毁于战乱和破坏,现存中间慈云阁部分。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落地重修。
慈云阁的来历和大禹治水
相传在尧舜时期,大禹的父亲用围堰拒水之法治水,不能根治十年九患,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大禹治水。大禹改良父亲的围堵章法,推行“巯顺导滞法”和“镇治水怪法,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法则,疏通河道合通四海,成功平息了水患。大禹勤劳简朴,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最终成为夏朝的一代明君。
禹帝治理黄河流域水灾后,巡视中原来到定兴城内。见水患严重,问当地百姓原委。原来是有一独角龙在此处作怪危害一方。遂领人马摆开阵势用“镇治水怪法”降服独角龙。虽用铁链锁住独角龙但仍然难以驯服,争斗中独角龙带着铁链遁入深处,继续危害百姓。慈云阁周围汪洋大水。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只见西北玄天飘来一朵祥云,正是如来佛祖派遣大悲活佛前来助阵。大悲佛见水从地下冒出,便念动咒语使所乖详云变成一条大船压在冒水之处,并将铁链栓在船底,制服了独角龙,镇住了水患。现在人们看到的慈云阁内的井就是独角龙逃遁之路,已遭破坏的船形建筑群就是镇压独角龙的大悲佛的坐骑。
为了感念大悲佛的功绩,后来人们在船上建了大悲阁,并将大悲佛像塑于阁内,在船前左右各立石碑一块,分别表记大禹和大悲佛的功绩流传后世。因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如云,后改名慈云阁。
慈云阁——坐落于保定定兴县城的古城内,早年间因阁内有大悲佛像,故原名大悲阁。公元1306年,也就是元大德十年修建,明万历年间重修,因佛教礼“心慈为贵,贵慈如云”,故更名为慈云阁。
慈云阁原为一组建筑群,分前、中、后三部,如今前后两部分被毁,唯存中间慈云阁。
慈云阁所在地方为定兴旧城,也是定兴城中心,想当年,可谓是热闹非凡,周边有“十字形”的四条街,每条街的延伸处分别叫做“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居住的也多为定兴的老城人。记得儿时随父母上定兴庙,也就是来这个地方,当年的热闹场面如今依旧记忆犹新,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接踵摩肩,人那叫一个多,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慈云阁”,定兴人称它为“镐儿”,幼年的我,因为看到慈云阁和其他建筑长的不一样,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问父亲这是什么建筑?父亲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一个“古迹儿”,其实很多的定兴人也不了解它的历史。
记得是98年,那时候我在城里上高中,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慈云阁内部的真面目,由于年久失修,慈云阁面临垮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大修,除了主体和大梁没有动外,基本上全部拆除,也让我见到了其内部,里面真的有传说中的一口井,井里面有很粗的铁链由井里连到井外,如果当年有拍照设备,肯定会留下珍贵的照片。
如今以“慈云阁”为中心的旧城已经没落,面临拆迁,很多门面店铺要么锁着门,要么已经坍塌,来到这里就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实,如果相关部门把这个地方改造成古香古色的旅游一条街,那该多好啊,如今还是老样子,真的希望尽快建设。
如今的定兴新城建设的还是很不错的!有了黄金台,与慈云阁南北相望。古城已落,唯有慈云阁依旧在诉说着定兴的历史!
喜欢的朋友关注并评论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