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今日讲解一下“易”字。
易,现在有了出土的甲骨文为证,其字象很容易辨识,但过去没有古字形资料时人们却难以想象。很遗憾的是,近代人仍以东汉许慎的注解为正,不去辩真伪,也是国人之懒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易”字的源流字形。
各位读者先看看这些字形演变,猜猜看“易”字的象是什么。
先看看《说文解字》所举的小篆字形,其上一个日,其下为有些象动物的身体之形的简笔画,所以许慎就以为是某种动物。再联想到蜥蜴会变色,就以为“易"字是蜥蜴的象。
还有人说日月为易,根据嘛不过是楷书体上象日,于是就以为或许下勿就是月吧,要不一个易字怎能表达阴阳之易?
我们如果从上面的源流图往上看,你最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原来“易”字本象实际是将一个杯子里的液体倒进另外一个杯子中的象。
若手拿住的杯子中的液体代表自己拥有的东西,另一个空杯子就可代表别人的拥有,于是易字就有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的意义,这就是易字“交换、给予”之类意义的来源。
若把“有”定义为阳,“无”定义为阴,则手拿着的杯子一开始就是阳,倒完了就是阴,倒的过程就体现了阳动变阴。相应的,另一个杯子的状态就是阴动变阳。
杯子里液体有无的状态及过程中的变化,就体现了易学基本概念的阴阳及动变规律,所以易字可以代指以阴阳观考察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华易学。
“易”字还有一个基本含义是“容易”,把一个杯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杯中,并非难事,所以易字有“容易”的意义。
另外,易字还有后世没流传下来的意义:谨慎、小心、仔细之类的意义。这从倒液体到另一个杯子中的象可以推论出来……粗心大意就可能洒掉。
这一类含义在《周易》古经中有应用:丧羊,於易无悔。
后世人将这句话断句为“丧羊于易,无悔”是错解。
观察“易”字的源流,有一点要提示一下,就是从初始之字形到后来的小篆字形,整个是一个简化的过程。由双杯双手的字形,逐步地去掉双手,再去掉被倒入的那只无把手的杯子,再去掉倒液体的那一个杯子的一半,最后就成了小篆字形,之后成为楷体。易字的变迁脉络如此。
“易”字简化到了小篆以后,又被机械地符号化了,所以从东汉许慎开始,人们就已不知“易”字的意象了,直到如今。
原创: 刘缙
引自木铎语文
刘缙,1937年生,江苏苏州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等。主编《辨字通》《辨词通》《现代汉语褒贬词语用法词典》《常用褒贬义词语详解词典》《学生字典》等。
谈汉字教学的“难”和“易”
文 |刘 缙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语言的记录、保存、传播和发展主要是依靠文字来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字也是思想的载体,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一个民族的语言与一个民族的文字是不可分割的。正因为如此,汉字教学在世界汉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的阅读和写作都要以识汉字为基础。搞好汉字教学是世界汉语教学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汉字难是外国人的普遍反映;不但外国人,不少中国人对汉字也有激烈的批评。归纳起来,无非是这样几条:一、汉字形、音分离,难于自学;二、汉字笔画繁杂,难于书写;三、汉字字数繁多,难于记忆;四、汉字同音字多,难于用正确。因此数难,不少人把学汉字视为畏途,未学之前,便已产生了心理障碍,这就不能不大大影响学习效果。
其实,汉字有它的难学之处,也有它的易学之处。汉字集形、音、义于一身,易于理解;构字有理性强,表意功能强,易于识辩;音同字不同,便于辨别同音字;方块字字形具有密集性,信息含量大,构词能力强,可使语言简洁明快而意义深刻。学习汉语,虽有识“多字”之难,却无记“多词”之苦。因此,全面分析汉字的优点与缺点,辩证地认识汉字教学的“难”与“易”,扫除学习的心理障碍,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不是提高汉字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关键。
汉字教学如何变“难”为“易”呢?我认为应从课程、教材、教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
一、避“僻”趋“常”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汉字字数浩瀚繁多,汉代《说文解字》列举了9353个字;到唐代增至26000多个字;明代《字汇》一书,达33000多字;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00多个;之后的《中华大字典》收字48000多个;最近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6000多个。但是,我们不应因这些巨大数字而胆怯,因为,这些字的大部分已经不用,可以说是废字。据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1987年发布的《常用字表》测定,目前常用汉字仅2500个,它对各种现代出版物的覆盖率达97.97%,次常用字1000个,覆盖率为1.51%。常用与次常用字合计为3500个,覆盖率达99.48%。据安子介先生统计,常用字中按频率高低排列顺序,最先的240个字,其覆盖率竟达58%。
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汉字尽管繁多,但常用汉字并不多,如果在教材和教学中能精心设计,避开罕用字、冷僻字,尽量选用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循序渐进,就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舍“繁”就“简”
汉字难学,原因在笔画繁多。有人对笔画数统计过,常用汉字有的多达27画,非常用汉字有的多达30多画。像“體、聽、驚、顯、戀、蠶、鹽、觀、艷、鬱、籲”等字,确实是难写难记,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还不容易牢固掌握。但是,把它们分别简化为“体、听、惊、显、恋、蚕、盐、观、艳、郁、吁”以后,就易写易记得多了。怪不得简化字表公布后,老师对学生说“fēng收”的“fēng”以后只要写成三横一竖的“丰”时,小孩子们都高兴得鼓起掌来。据统计,《汉字简化方案》第一表、第二表共收简化字515个(相对应的繁体字为544个),笔画由原来的8745画减为4206画,平均每字由16.08画减少为8.16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掌握汉字的难度,也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语言的发展是由简单走向复杂,而汉字字形的发展却是由繁冗趋向简化。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形体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是字形不断趋向简化的过程。可以说,简化字是古已有之的,它的历史几乎同汉字本身一样古老。“万”(萬)、“虫”(蟲)、“礼”(禮)、“干”(幹)等简化字,至少在l700多年前的汉魏碑刻中就出现了。因此,推行简化汉字是合乎民情,顺乎规律的事情。简化字易写易记,省时省力,不但中国大陆10亿人民已经普遍使用,而且大陆之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已普遍接受,香港学习简化汉字的人也日渐增多。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积极提倡学习简化字。这不但有利于国外人士较快地掌握汉字,而且有利于他们与中国进行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交往。
有人担心,学习简化汉字,无法解决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阅读繁体汉字出版物的问题。其实,掌握了简化汉字之后,要认识繁体汉字并不困难,有一张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对照表就可以解决问题。识繁写简,即两全其美了。
三、利用汉语拼音拐杖
汉字不表音,即使形声字,也很难找出它们读音的规律性。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记汉字的形状和发音,对于外国人来说自然是困难的,解决的办法是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在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拉丁字母,为多数外国留学生所熟悉,字母数少,只有26个,拼读法则也较为简单,一个字母一般只代表一个音素,用它为汉字注音,结构清楚,声、韵、调一目了然,读音和书写都很有规律。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决定采用它作为拼写汉字的国际标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汉字这一关卡,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学生一看就能读出;用外文注义,学生一看就能明白意思。这就大大降低了学汉字的难度,也大大方便了学生复习、预习和开展课外阅读等工作。
四、重视汉字的形体结构训练
重视汉字的形体结构训练是对外汉字教学化“难”为“易”的有效措施。汉字形体结构训练,主要可分三个步骤:熟悉基本笔画、掌握组字部件、重视结构训练。
外国人熟悉的拼音文字,字形简单,与方块汉字差别很大。教外国人学会写汉字,应当把汉字的笔画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训练。汉字的基本笔画一般可分为点、横、撇、捺、竖、挑、钩、折等八种,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笔画的写法,培养了笔顺习惯,就为学习汉字打下了最基本的基础。
汉字的部件(或称字素)是由几种笔画构成的,如:口、一、廾、木、三等。常用汉字部件比较多,约600多个,但组字频度在0.001以下的部件,就有近300个。组字数多,组字频度高于0.01的部件,仅约90个。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些部件,建立部件的概念,就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析汉字结构的钥匙,从而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合起来的,这种组合的形式就是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下结构,如“思”“青”等字;左右结构,如“部”“好”等字;内外结构,如“国”“间”等字;单一结构,如“重”“女”等字;混合结构,如“府”“燕”等字。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就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结合的、个性突出的一个方块,而不再是模糊的一片。所以,重视汉字的形体结构训练,将大大增进汉字教学的效果。
五、适当讲求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但在国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影响极为深远。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讲求一点书法艺术,特别是硬笔书法艺术,只要要求适当,将是大有益处的。
首先,人人都有爱美之心。要求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是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的,甚至是他们热心追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当讲求书法艺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其次,据美国学者斯佩里研究,人的左脑半球擅长于逻辑的、分析的、抽象的思维,而右脑半球擅长于形象的、综合的、直觉的思维。神经心理学家认为,汉字是“复脑文字”,它既以语音编码方式被输入主管语言活动的左半球,又以图形编码的方式被输入主管艺术活动的右半球。看来,心理学的实验将进一步证明这种看法是有科学根据的。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教学,将不但能调动学生从事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从事艺术探索的积极性,从而把汉字学习由“苦”变“乐”。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必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原载《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