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梁湘润(梁湘润真实水平)

时间:2024-01-03 08:05:55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一百多册八字、星相、紫微斗数等最全的《梁湘润命理资料》合集

梁湘润之命理水平高低,相信大多数人都了解。依梁师之言:算命最要脚踏实地,如果在书上学了一些大人物的八字,用诸普通人身上,恐怕会闹出笑话。关于用神格局,在梁师生前之著作与录像当中,已经有过了相当详尽的解释,他从历史出发,引经据典,详尽叙述了“格”与“用神”的历史渊源,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梁湘润将命理学薪火相传为己任,其著作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文字朴实无华。梁师之学,后人难以超越。乃非才智不逮,而是所耕之地,可伐之林皆有梁式斧痕犁印,再创新见,几无可能。常言经师易遇,人师难觅。他不私其利,金针度人,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命理大师。

好多所谓大师都名副其实,一是因为古籍本就有生搬硬套的嫌疑,照古籍学习无法断准,二是现代社会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自称大师自己出书. 学习命理要辩证的去学,命理一定要有严谨的逻辑,梁湘润的书是值得看的,对古籍做了批判性的吸收,有些他自己总结的规律很值得学习,对于格局层次的判断很有帮助,并不是一招鲜.

梁湘润先师曾说:如果单以月令透出取格,不免失之于迂腐。且从学理角度而言,并不合理。在先师看来,地支藏干透出乃是极限,以此便以成格。只是人生数十年,又可分为几个阶段,于是此取格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时间这一因素。假如年柱壬申,壬为食神或者伤官,这便是一个人少年时期的极限或者最主要的特征,假如再通到时支便是一生之影响。再如某人正官格外还有魁罡格,那“通情达理,刚毅果断”便是其一大特色,再叠加“天干三庚”此又是文才之象,三格具皆成立。假如正官格仅仅同根日支,那还伴随着三朋格。这便意味着,此人虽晚年失权,“三庚文才”却不可忽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相同的体验,某人小时候调皮捣蛋但一过十六岁便改头换面,或者小时候对于艺术绘画颇有天分,但长大之后以后却搁置一边。中年权秉一身,晚年醉心诗词书画,其乐陶陶。为何?或许恰如梁师所言:通根之处即止。

目录:《梁湘润 子平秘要女命详解》《梁湘润-五行大义今注》《梁湘润-佘氏用神辞渊》《梁湘润-佘氏用神辞渊(整洁版)》《梁湘润-余氏用神辞渊壬午版(行卯版)》《梁湘润-八字务实研究》《梁湘润-八字实务精选(行卯版)》《梁湘润-刑沖合会透解(行卯版)》《梁湘润-古今星相见闻录(行卯版)》《梁湘润-命学大辞渊》《梁湘润-命学精华》《梁湘润-命略本纪(上)》《梁湘润-命略本纪(下)》《梁湘润-命略本纪上册》《梁湘润-命略本纪上册(高清版)》《梁湘润-命略本纪下册》《梁湘润-命略本纪下册(高清版)》《梁湘润-四角方阵刑冲合会透解》《梁湘润-四角方阵刑冲合会透解(行卯版)》《梁湘润-堪舆辞典》《梁湘润-大流年判例》《梁湘润-大流年批导法-女命流年》《梁湘润-大流年批导法-男命流年》《梁湘润-大流年批道法》《梁湘润-大流年批道法(整洁版)》《梁湘润-大衍易数索隐(行卯版)》《梁湘润-奇门遁甲入门》《梁湘润-女命详解女命通会合订本(行卯版)》《梁湘润-女命详解(行卯版)》《梁湘润-子平八字大突破》《梁湘润-子平八字大突破(整洁版)》《梁湘润-子平命学精论》

《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整洁版)》《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行卯版)》《梁湘润-子平教材讲义》《梁湘润-子平教材讲义第一级次(行卯版)》《梁湘润-子平教材讲义第二级次(行卯)》《梁湘润-子平教材讲义(整洁版)》《梁湘润-子平母法大流年判例》《梁湘润-子平母法大流年判例(行卯版)》《梁湘润-子平母法总则》《梁湘润-子平真诠今注(行卯版)》《梁湘润-子平秘要 (行卯版)》《梁湘润-子平秘要女命详解》《梁湘润-子平赋集注》《梁湘润-实务论命(行卯版)》《梁湘润-实务论命(行卯版)》《梁湘润-室内风水图解》《梁湘润-宰公要诀(行卯版)》《梁湘润-星盘法流星诀》《梁湘润-星盘法流星诀(整洁版)》《梁湘润-星盘法流星诀(行卯版)》《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宇册三谭传习录》《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巾箱本地册》《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巾箱本天册》《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巾箱本玄册》《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黄卷女史制解手解》《梁湘润-术天机太乙金井紫微斗数》《梁湘润-李虛中命书》《梁湘润-格局生旺库今论》《梁湘润-格局生旺库今论(行卯版)》《梁湘润-梅花心易实战详解》《梁湘润-梅花心易实战详解(整洁版)》《梁湘润-沈氏用神例解》《梁湘润-流年法典》《梁湘润-流年法典(整洁版)》《梁湘润-流年法典(高清版我制作的)》《梁湘润-渊海喜忌随笔》《梁湘润-渊海喜忌随笔》《梁湘润-渊海喜忌随笔(行卯版)》《梁湘润-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火珠林密本(古本)》《梁湘润-用神喜忌大辞渊》《梁湘润-用神喜忌大辞渊(行卯版)》《梁湘润-用神经史观(行卯版)》《梁湘润-相学辞渊》《梁湘润-神农大幽五行(行卯版)》《梁湘润-神煞探原》《梁湘润-禄命五行密码上册》《梁湘润-禄命五行密码下册》《梁湘润-禄命五行密码(行卯版)》《梁湘润-禄命传习启示录 命卜医同源(行卯版)》《梁湘润-禄命传习启示录命卜医同源(行卯版)》《梁湘润-禄命法千年沿革史(行卯版)》《梁湘润-穷通宝鉴栏江网评注》《梁湘润-紫微斗数四系大辞渊总表解(修订版)》《梁湘润-紫微斗数流年提要》《梁湘润-紫白飞宫三元阳宅》《梁湘润-细批终身详解》《梁湘润-细批终身详解(整洁版)》《梁湘润-细批终身详解(行卯版)》《梁湘润-诀法今论(行卯版)》《梁湘润-金不换大运详解》《梁湘润-金不换大运详解(行卯版)》《梁湘润-铁版神数》《梁湘润-铁版神数释疑》《梁湘润-阳宅实务透解》《梁湘润-鬼谷子智略今注(附:京房易)(行卯版)》《梁湘润_地册》《梁湘润_子平教材讲义》《梁湘润_星相书简法卷:天册》《梁湘润_神煞探源(附协纪辨方提要)》《梁湘润《大流年批道法》》《梁湘润之穷通宝鉴栏江网评注》《梁湘润:余氏用神辞渊》《梁湘润:子平秘要女命详解》《梁湘润:星盘法流星诀》《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天册》《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宇册》《梁湘润:星相书简法卷黄册》《梁湘润: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禄命五行上》《梁湘润:金不换大运详解》《梁湘潤_四角方陣刑沖合會透解》《梁相润_-_子平八字大突破》《梁相润_细批终身详解(精简版)》

综谈梁湘润的命理研究特色「转载」

这是梁湘润老师的儿子梁翰先生,在海峡两岸道届命理文化交流会上的发言。原文地址:综谈梁湘润的命理研究特色作者:了然客综谈梁湘润的命理研究特色1.对梁湘润的「风格」所进行的研究1-1梁湘润的教学风格1-1-1跳跃思维?1-1-2启发教学1-1-3讲义教学1-2梁湘润的著作习惯1-3梁湘润的治学方式1-3-1信而好古、今书不读?1-3-2六经注我1-3-2教证并行2.梁湘润思想研究的开展3.余论第一单元.对梁湘润的 「风格」之研究1-1 教学风格跳跃思维启发教学讲义教学1-1-1 教学风格之「跳跃思维」?演讲者认为,梁湘润的行文风格确实具有跳跃性,但其教学之实其实是照次第进阶的。虽是如此,梁氏对于「入门前阶段学生」、「入门阶段学生」与「入门后学生/入室弟子」会逐渐往启发式教学的风格移动。此一教学模式的置换过程是确实存在的。在启发式教学的阶段,是采用中国魏晋清谈、唐代禅林、宋明书苑的方式教育的。入门以后,重视的是慧解。换言之,对于入门后的学生,梁氏除了技法的传授之外,还从事禄命文化的传承教育。1-1-2 教学风格之「启发式教学」不能区分梁湘润禄命技法与梁湘润禄命心法者,不能契入梁湘润思想。(渐功夫可以苦练而成,顿功夫必须与法相应)(佛教传来中国后,形成了渐功夫与顿功夫的门派争论)证悟与境界是契入梁湘润思想时的两个关键词(下详)中国哲学的主旋律是心学系统,讲得是:以心传心、逆觉体证、透过当事人自己顿悟(顿功)印证圣人之心。中国哲学重视的向来不是形而下知识的传递,而是重视「慧解」式的洞察。中国哲学不传知识,传的是心。科学知识的传递,自古就属于技法层次。梁湘润的教学风格,始终是技法与心法双轨制。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花,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五灯会元》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对梁湘润的教学风格之描述,最接近者为中国儒家书院。除了固定的课程教授以外,梁氏的教学目的其实是在课外传心。因此,梁氏的教学风格俨然不是当代普鲁士教育体系式的风格。也因此产生了四种梁氏弟子。只学习技法的 (占百分之四十以上)只传承心法的 (占百分之十)心法与技法均传承的心法与技法均未入门(或退心)的

明‧王阳明的教学风格: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自家痛庠,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传习禄》北宋‧程颐的教学风格问:「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何也﹖」曰:「此句须自家体认。」 《宋元学案》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子贡语大悟无言 ~佛家语大乘实相,言亡虑绝。 龙树《中论‧疏》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龙树《中论》「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典故:《孟子》梁湘润教学风格之简单小节以次第性之教材传授技法在禄命文化的高度上传承心法以心传心、会心一笑、教外别传心法需要慧解,途径是顿悟(不立文字)梁湘润的学说,始终有技法与心法两个层次:心法是体,技法是用心法是道,技法是术心法是第一谛,技法是第二谛心法是本,技法是末心法是智慧,技法是方便必须在辩证里统一这两股成分的张力/矛盾1-1-3 教学风格之讲义教学1-2 教学风格之「讲义教学」梁湘润毕生教育五术英才无数。在五术领域之外,在道教大学(指南宫大学)教过《鬼谷子》(与子平学)、在东吴大学教过《易经》、在吉祥精舍教过参禅、在民间企业所办课程成长营中讲授过「生死学」与《黄帝内经》等。这些课程都有自制讲义。海内外的讲座也有使用讲义的情形。梁湘润本人并没有全部将这些讲义保留下来。只有以专书形式由行卯出版社出版的子平学教材被全面保存了下来,而且每个版本俱在,可以供学者做版本研究。在星相学会时期的讲义几乎全部失散。为吉祥精舍所著的佛教讲义、善书、释经著作亦不全。(约1/2遗失)梁湘润的鬼谷子教学讲义是相对来说保存最不齐的(下详)直接转向下节「著作风格」之中讨论‧‧‧‧‧‧讲义同样具有某种跳跃性行文风格、诸子百家语录风格。1-2 写作习惯(与写作风格)

1-3 治学风格信而好古、今书不读?六经注我教证并行1-3-1 信而好古、今书不读「禄命之书籍,从唐宋以来,多如牛毛,不胜枚举,真伪杂陈,鱼目混珠」「留名身后──一至三百年之作者与作品,是属于文化级次」,「超过三百年以上者,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任何一本古书,必须能接受历史时间上之考验。也就是作者一再重复介述──必须能流传三百年以上之史籍,方值得去研究」梁湘润的藏书包括大量今人著作,并非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梁氏主张今人所著书籍通通不要读。正如同何重建老师所指出的:梁湘润自承的使命在于为中华禄命文化进行疏通的工作。是文史工作、文化研究的进路:疏通知远、平正笃实这是垂直的贯通系统梁湘润的命理研究进路,旨在透过探源工程,廓清命理学说本来面目。梁氏认为,连本来面貌都没有搞清楚的当代人是不能开展下一个周期之命理学说新局的。「一定要读原典」──此乃梁氏平生教学要旨,也是梁湘润禄命学派的一个特色。读过原典之后,问题才会进入意识层面,才会体会到禄命学说恐怕是文化的一环,有其历史演革性、驳杂性、文化积累性跟辩证性。梁湘润的禄命文化思想不能对牛弹琴、无法传承给不自行阅读原典的一般方术家。技法与心法分离;巾箱派与书房派互轻。每位弟子继承的梁湘润学说侧重难免有所不同。「十年以内的书不读」,此乃梁氏的文艺千秋论。但是已经成熟理论之最新研究著作,梁氏亦读。此节应当留意,不该被字面意思影响。梁湘润的禄命学说,具有历史哲学的性格。要为中华禄命文化开创新局,不能只做垂直向的贯通荣格神秘学、海森堡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均没有超过三百年,均进入梁湘润的思想体系中西学是水平向的开展,引进统计学、量化研究、社会学方法或是本演讲者所主张的宗教学研究进路,都是水平向的开展梁湘润不但做垂直向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内)的垂直消化工作,还消化当代西学来〝撑开〞命理学术研究的格局。所谓今书不读,必须限定在梁氏上下文的脉络、语境还有他的学术内容实际情况中来谈。事实上──梁氏对中国人的命理新着,读而不论梁氏对西洋人的玄学/科学新知是直接吸收的1-3-2 六经注我大藏书家、大读书家、大丢书家三位一体的梁湘润1-3-3注重禅定、强调自性体证格言体行文风格,与注重禅定(有密契体验、透过密契经验亲证自己的宇宙论)是梁湘润与中国哲学契合的两大特色。华夏文明中对打坐修行之最早描述,见于《庄子》中黄帝与广成子的对话。魏晋清谈、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这三个时代的思想家均重视禅定(打坐/居敬/守一)打坐能与知识发生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况:甲‧禅定经验乃是知识获得途径者,此为灵知主义,也就是广义的通灵。乙‧打坐时的密契经验若只是应证了当事人本身已经拥有的知识,这便是儒道兩家的立场,同时也是禅宗宗风。禅宗能够在隋唐以后成为最兴盛的宗派,原因就是禅宗的佛性论与顿悟说最接近中国哲学,尤其是孟子思想。「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梁湘润的禅定观,大部分还在中国儒释道三教传统之内。朱熹:  持敬当以静为主,须于不做工夫时频频体察,久则自熟。若觉言语多,便须简默;意志疏阔,则加细密;轻浮浅易,便须深沉重厚。」  「敬非是块然兀坐,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然后谓之敬。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                        ~朱熹《朱子语类》梁湘润:  我们且就事论事,设若:果然是因为「五阴杂念」起,自己「数出息」;同时也假设,因子在出息之故,而「杂念」消失,而至「无念」(暂不论时间之久暂),那末再因「数在出息」证得「无念」之后的「下一息」,是否就也仍维持在「数在出息」而延续?……如果是以这种观点,受持于「禅坐」,若不过视「数门」,至「随门」的过渡期之权宜则可,视之为常法,则不可。      梁湘润《阿含经、大安般守意经今释》(台中:吉祥精舍,1990)颜元:「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

第二单元‧梁湘润思想研究的开展

中华命理预测学说,是一套由中国式宇宙论哲学贯串下来的实证科学。它不可以截断众流、脱离其形而上学假说而存在。「宇宙论哲学」,与「宇宙科学」,是一条路子贯通下来的、是两个阶段之间的关联。哲学是科学的前沿。哲学指导科学,哲学体证哲学。 「中国式宇宙论哲学」,与「中华禄命学说」也是如此贯通下来的。这世上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纯科学,也不存在一门已经完全科学化了的学科。梁湘润的宗教哲学观点──仅就著作成书的部分来说──具有专注于讨论宇宙发生论的倾向,尤其阐述是人类文明是如何发生的。当中很多的思想早在七十岁以前都已经成形了。只是到了七十岁以后梁氏已成一家之言,将其全部思想「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地系在这套宇宙论哲学之下。 完整的五太文明史观,是七十岁以后形成的。应是重新阅读藏密经典后的慧解。是最终定版。 

展望:将中华命理预测学说的格局「十字打开」何谓「十字打开」?

余论「易之为书」也,「广大兮备」,「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辑自《系辞传》)架构是用来打破的步骤是用来省略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缺乏架构,则不能开展严格之学科。但,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哲学,是体证哲学,它最终必会冲破一切的框架、直奔那不可言说的真如妙境。合术归道,是吾人永恒的向往。

民间阴宅风水及墓葬文化,某些地区的安葬从权法,未必正确供了解

凶葬者,百日之内殡葬是也,不论年凶月恶,一切神煞,但于祭主年命无冲是为利也。

吉葬者,过期百日之外是为吉葬,要择年月日时造命俱通,又看亡命、祭主并山向通利者,是为吉也。

择大寒节五日后,立春节之前,乃新旧岁官交承之时,先择日破土,又择吉日安葬,如开山立向,不忌年月日时克山家,更不忌太岁日家诸凶神杀,就立春前谢墓,或于来年寒食节后清明节内,用工匠,尽一日之内,加土谢墓,则无禁忌。

设从权之法:

如遇贫乏之家,或死于四、五月或六、七月炎蒸酷热之天,衣食尚且不足,棺木自然薄削,臭秽莫堪,必致败害,故不得已,从权葬之,术士宜谅。丧家稍有力者,则抬出阴幽之所,掘土砂从压之,使伏土气,免致败害。另择吉日埋葬,使生人致福,死者得安,乃术士仁人之心,亦丧家子孙之幸也。

如死者三日之内,或七日或旬日之内,择日安葬,不忌年月诸凶,不须昭告地,斩草名曰盗葬,当日清早开圹,尽一墓亦可。

梁湘润大师八字算命教学

梁湘润大师阳宅风水教学

梁湘润大师奇门遁甲教学

师傅,八字怎么来的呀?

八字,就是指年月日时四柱。每一柱有两个字,一上一下,上为天干,下为地支。说到八字历程,少不了提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来源。

我们先来说一个神话故事。历史课上不打瞌睡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之前就是三皇五帝时代,也就是很多人认为的神话时代。在宋代徐子平编写的《渊海子平》当中,就有提及。

“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去,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

意思就是说天地混沌之初,就好像一个坯胎一样,后来衍生出了水,然后到火,再然后到了木,之后衍生出了金,最后衍生出了土。从此天地具有了五行。五行中,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阴阳概念从而引出。阴阳五行各种冲气结合,从而诞生万事万物。那时候的人是人形鸟嘴,或者是人首蛇身。发展了不知多少年,人群中诞生了圣贤(也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圣贤的诞生,将人类的智力打开了,从此有了智愚,有了君臣,有了父子,有了礼仪,音乐,衣冠概念的存在。就像是《猩球崛起》中拍的那样,猩猩智力一被打开,就会打开新世界。

“大道废而奸诈生,妖怪出。”因为人类的觉醒,打破了平衡,导致妖怪并出。黄帝时期,有蚩尤神作怪,扰乱四方。黄帝作为人类首领,实在看不下去人民受苦受难,于是乎诞生了著名的“涿鹿之战”。在《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大战,熊狼虎豹都上战场冲锋的,就跟科幻片一样。

这场战役呢,是势均力敌的战役,九战九不胜,血流百里,非常艰难。于是黄帝斋戒筑坛祀天,然后天降下十天干(甲乙丙丁无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是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将十干圆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合光仰职门放之,然后乃能治也(此十干、十二支之所出也)。自后有大挠氏,为后人忧之曰:嗟呼!黄帝乃圣人,尚不能治其恶杀,万一后世见灾被苦,将何奈乎!遂将十干、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云。”

根据《渊海子平》里面的描述,似乎这十干十二支一开始是实物来着,通过这十干十二支,最后擒杀蚩尤。担心后人万一再遇到这么严重的灾难无法治理,所以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提供给后人。而《太上老君开天经》中也有记载:“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日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也就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概念应该是太上老君提供给伏羲的。从有记载的神话传说角度来看,这十天干十二地支,都是上天或者神仙赐予人类的,而不是人类自己发明的。

三皇五帝时期,龙马河图,龟背洛书,之后就步入夏商周时代,传闻夏朝出了《连山易》,商朝出了《归藏易》,周朝出现《周易》,虽然对应朝代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书籍确是有资料记载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道:"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确立了很强大的基调。这里我需要强调一下,易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以及处理危难的,我们目前所想了解的八字算命,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小分支。

在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相信大家都听过,他写了《鬼谷遗文》,这是古代禄命法的开山之作,也是存世最早的纳音论命之作。

到了隋唐,有一本书叫《五行大义》,作者为萧吉。传闻萧吉的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这本书对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作了非常精深的解读。

再之后,到了唐朝,出了一个人物,叫李虚中,他出了一本书,叫《李虚中命书》,署名"鬼谷子撰,虚中注"。这本书,是目前可以考证的,最早用四柱八字来进行推算的,以年为主,用年月日时四柱去推命理,偏重于纳音,神煞断命。这在《三命通会》,《渊海子平》中都有记载。这位大佬死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还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其中写着“最深于五行书。 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李虚中担任过监察御史(大概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员)、殿中侍御史(大概相当于纪检委组长),韩愈担任吏部侍郎(相当于国家人事部部长),如果说五行学说是所谓的迷信,以这两位大佬的智商,早弃之不顾了。

再之后,到了北宋初期,又出了个人物,叫徐子平,他在李虚中的基础上,改为日干为主(日主),以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推出了十神概念。整个变化过程,有点像地球中心说,转化为太阳中心说的感觉,他为整个四柱八字算命,奠定了目前为止最强大的理论体系。传世著作有《定真论》、《喜忌篇》、《继善篇》、《徐氏珞琭子赋注二卷》,后人甚至将八字算命直接命为子平算命。

到了宋朝末年,又出了个人物,叫徐大升,他写了一本书叫《渊海子平》,这本书并非有全部由徐大升所著,其主要贡献在编,即徐大升把当时朝代的许多命理研究名儒的文集都集合起来,而成此书。故名《渊海子平》,渊海,本身有汇聚汇集之意。这本书将命理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丰富,从而将命理学变得有血有肉。

再之后,在明代,命理书籍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滴天髓》,《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兰台妙选》,《神峰通考》,《子平管见》等等。

《滴天髓》相传为宋朝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是明初刘伯温所作。《滴天髓》重五行流通,最重大局大势。言简意赅,但是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不论对于初阶学者还是高阶学者,精读一次总会有所收获,全文偏向于旺衰论命。

而《三命通会》,是由明朝进士万民英著,《三命通会》在中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它的体系和构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和财官格局命法为主,是空前绝后的八字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并且被收录进了《四库全书》当中。

至于《星平会海》,不知何人所作,只是写有"武当山玉虚宫三逢甲子日金山人编集",书中有部分涉及到子平命理,重在格局,赋文较多,需要强大的基础再进行研究解读。

《兰台妙选》呢,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为古今图书集成版《兰台妙选》,题 明「西窗老人」著。这本古籍其实是纳音派的经典,这个流派的特点是专以纳音取象再配以五行生克论命。

《神峰通考》,原名为《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张楠是中医郎中,细究和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可以说是积几十年实战经验心血结晶。神峰通考一书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作者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立有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

《子平管见》为明朝雷鸣夏著,偏重于格局论命。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他说他自己做梦有人传授他子平绝学的。跟周星驰的睡梦罗汉拳有的一拼。

之后到了清朝,最著名的莫过于《子平真诠》了,当然还有《穷通宝鉴》,《命理约言》,《御定子平》等等。《子平真诠》为清代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但是近代出现了一本书叫《耕寸集》,为明代作品,跟《子平真诠》对比,《子平真诠》错别字多,段落脱落,而《耕寸集》更加完整,还多了不少命例,其理论最为精辟,论命思路最为完整。

至于《穷通宝鉴》,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甚多,原名为《栏江网》应该是明朝书籍,由清代的余春台加以整理、归纳而成。此书重在调候。

《命理约言》,则为旺衰派的经典著作。

《御定子平》,则为清朝康熙御定大内藏本,更为可信。

到了和现代,就是韦千里的《千里命稿》和袁树珊的《命理探源》,徐乐吾的《命理一得》还有任铁樵的《滴天髓阐微》了,但都是属于旺衰派系。当然,台湾梁湘润更是著作等身,譬如《子平基础概要》,《子平母法总则》等等。当然,现代还有非常多的各种巧立名目的派系,书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至此,整个八字的发展脉络,都收录在书籍当中。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朝代更迭,天灾人祸,各种惊天之作,也许都会被毁灭而不得人知。但能留下来的,必定也存在着它独特的价值,记录着整个四柱八字命理学所走的漫漫长路。。。

梁湘润著作历史定位的思考(一)

何重建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梁湘润老师系列著作的核心内容(巾箱本)介绍,认为梁师在全面整理历代命理古籍,广泛搜集民间抄本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与系统研究,其著作无从数量、质量上,为历代学者中所罕见。

他的系列著作,第一次将“书房派”和“江湖派”两大论命派别的理论与技法调谐融合;

他的系列著作,第一次把“河图五行”(子平法)和“纳音五行”两大论命体系的原理与实务归纳整理,作了成功的尝试;

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研究禄命文化历史,发现“文化断层”对命理学造成的严重影响,发出震聋发聩的呼吁,并以一己之力竭力弥补;

他首次提出命理学除了常规的“妻财子禄”外,应向社会迫切需要的“专题研究”发展(如健康专题),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倡导的“道裂变术,合术归道”,现实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近年来,他的著作为越来越多的命理学研究者、爱好者所接受;他的著作和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社科界、学界专家学者,包括外国学者的关注。

他的系列著作,使中国禄命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务兼备、以实务论命为主“法理体系”。可以预见,梁师的命理学著作,必将继《五行精纪》、《三命通会》之后,成为中国禄命文化历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的坚实基础。

今年7月27日,是恩师梁湘润先生仙逝七周年。行卯出版社社长梁翰先生和师母嘱我写一篇纪念文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命理学在大陆开始复苏。及至2020年,已历尽半个甲子,30年左右的时间。这30年中,命理界所发生的事,50岁以上的爱好者基本都清楚。就爱好者个人而言,各人的学习经历、机会际遇等等,不尽相同。概括地看,大多数命理学研究者的经历,不外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自兴趣爱好,从学习邵伟华老师的《四柱预测学》开始、继而对《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子平真诠》等经典展开探索,从自己、身边的人进行预测实践。

第二阶段,逐步进入到“实务初阶”,即在业余时间,能够帮他人测算,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朋友圈中小有名气,甚至有“半仙”之称。

第三阶段,兴趣更高的少数朋友,脱离或基本离开本职工作,进入到“职业论命”自由职业队伍,以此谋生,养家糊口。有些朋友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务水准,能够挂牌论命,明码标价,照章纳税。

但是,有不少热爱命理学的年轻朋友,一开始也是满腔热情,到处寻访,拜师求学,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多停留在只会看书,不会论命,或只能大概说说,而说不到点子上的阶段。

更多的,在阅读“经典”古籍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在“经典”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遇到一些“难算”的案例,用“经典”根本无法解决。去拜访“名师”者众,但遇“明师”者寡,耗费钱财时间不少,得益却也有限,于是失望、“放弃”者为数不少。

当然,也有不少有缘的朋友,在易学的圈子里兜兜转转,最后发现了梁湘润老师,开始学习梁师的著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经过三十年左右时间的检验、沉淀,梁湘润老师的命理学著作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可、喜爱。

2013年3月,海南省三亚市政府有关机构正式邀请梁湘润老师以“台湾易学领军人物”的身份,担任二月二龙抬头仪式主祭,并在一年一度的“洞天大讲堂”作学术报告,报纸和网络媒体广为报道;

近年来大陆出现了至少三个用“梁湘润”冠名的自发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民间组织,不少大陆新生代知名命理学研究者参与其中。本人作为梁师在大陆的第一位入室弟子,自2016年以来担任了民间组织“梁湘润禄命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并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首届禄命文化交流会”;

2016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中国都市亚文化——以命理文化为中心”国际研讨会,社科、高校系统十多位知名教授学者出席,德国著作命理学研究者朗宓榭教授出席。作者和庄圆先生,作为唯一的两位民间研究者出席会议并作公开演讲,讲稿被收入论文集;

2018年4月,作者在七十岁的时候,被各方推举担任在国家有关机构正式备案的国家二级社团“国际易学联合会 易学与现代数理研究会”的执行会长;

2018年3月,被台湾“中国五术教育转会”聘请为名誉会长;

2018年6月,受中央民族大学邀请,到该校作有关命理学“法理体系”和“文化断层”的演讲,重点介绍梁湘润老师的学术贡献,全国数百爱好者自费前来听讲,并被该校聘为“研究员”;

2019年11月,作者受德国著名命理学研究专家朗宓榭教授的邀请,赴德国纽伦堡大学作学术访问和交流。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陆出现易学热以来,民间的命理学研究者能够这样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社科界、学界的重视,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不多见的。

梁湘润老师已经去世七周年,本人也已经七十三岁,而中国传统命理学依然在向前发展,前景可期,思考梁湘润著作在禄命文化史上的定位,这个题目浮现脑海。

梁湘润老师倡导“道裂变术,合术归道”的思想,从哲学、历史文化的高度,道出了“术数”和“天道”关系的真缔,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诠释。梁湘润老师在命理学理论和技术上的贡献,本人在《中华绝学两岸缘 梁湘润大师(台湾)评传》一书的第二、三部分,都作了详尽的介绍。

本文的重点,在于从梁师著作中,择拣出其对民间江湖实务技术的搜集和研究,对明代中叶之前古法(纳音五行论命)的发掘,对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初步形成等若干方面,对梁师著作在禄命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些思考。

笔者认为,禄命文化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卦气五行时期,不可上溯;

二、纳音五行时期,简称“古法”。纳音法盛行于唐宋年间,以年柱为主论命。代表作:《碌珞子三命消息赋》、《鬼谷遗文》(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经》、《五行精纪》、《三车一览》、《兰台妙选》、《应天歌》等。其中《五行精纪》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和里程碑。

三、河图五行时期,简称“子平法”。子平法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以日干为主论命。代表作:《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命理正宗》(神峰通考)、《星平会海》等。其中,《三命通会》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和里程碑。

四、“后子平法”时代。清初至,代表作:《命理约言》、《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以及几大家的一些著作。

其实,每个文化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两条并行的轨迹——“书房派”和“江湖派”。

书房派,以古籍传承为主。上述著作,大部分是书房派的作品。但是相信到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天真认为,只靠学习《三命通会》、《滴天髓》等经典,就能够进行实务论命的。

江湖派,大多口传心授,不见诸公开的文字。如果有文字,也只属于私房抄本,业界又称之为“巾箱本”或“秘抄”。这些所谓“秘笈”,文字简洁,断语明确,对实务论命相当管用,民间的职业论命者,多谙此道。

梁湘润老师的命理学著作繁体竖排,没有一定文化底子的读不了;但能读懂的,普遍的反应都不错。基本的认识是,实务性强,具操作性。本人从九十年代初,就接触到老师的著作,认为梁师命理学著作的最大特色,或与其他命理学典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巾箱实务。

梁师在他生前最后的三本著作之一《禄命法千年沿革史》(430页)中,把这件事挑明了:他指出,“禄命法千年以来”,一直就有“显”“密”两个“平衡的系统”。所谓“显学”,是“书生文人”论命,“只谈理论”,如《滴天髓》、《子平真诠》等;而“实务职业人士——重在统计吉凶”,即真正有实战运用价值的内容,存在于江湖民间,存在于从事职业论命的人士中。

这些内容在论命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有关吉凶的大概率统计的规则,即是“巾箱本”、“私房抄本”,也就是“密学”。其中内容,大多是祖上传下的私人经验、心得,十分珍贵。特点是不转圈子,一针见血,易学好用。但这些知识属于“饭碗”,加上命理界市场、门派之争,不可能肯轻易公开。于是只传弟子,辗转抄录,类似家传“秘本”。这是一般人不熟悉“巾箱本”的根本原因。

因此,绝大多数人,实际是很难看到“巾箱本”,也就是“密学”的系统,学的都是公开出版的,只重理论,实践不足的“显学”经典,“会看书,不会论命”的现象,成为大概率也就不足为怪。这也是现在一般的命理学习班,不太可能学到真东西的原因之一。

梁湘润老师的著作,以实务操作为出发点,在学理上,根植于经典古籍;在运用上,吸收了大量民间江湖的“私家抄本”,即“巾箱本”,在扬弃的基础上,他将两者融合,“演译”成“全流”,并辅有具体案例佐证,将之无私公开。但凡有缘看到并学习领会的朋友,都会对其著作产生简明易学、实务性强,具操作性的感觉。

梁湘润老师在《子平母法总则》中说过几句话:

1、“实务论命,并不以“常法”为主,而以“巾简实务”法则为主”。(《母法》433)

2、实务论命,对“常法”不是不看,而是“只作浏览”,先着眼于“巾箱本”之经验取舍。如果“常法”与“巾箱本”二者并见,而有矛盾时,舍去“常法”,而取用“巾箱”的论法。(《母法》386)

3、一个八字,除了“常法”以外,尚会有一些“特殊法则”存在。因为有这些特殊性的“巾简法则”存在,“常法”的涵意,往往会退而其次了。(《母法》391)

4、实务论命,须要“延伸性”的审辩,以及“巾简式”之经验。方能有具体细节之推论。(《母法》467)

什么是“常法”?即长期在“经典古籍”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性论命概念:如“强弱、格局、调候、十神”等等。如《穷通宝鉴》等经典古籍,都是经过文人再度润笔以后,付诸公开的读本。

什么是“巾箱本”?梁师在《星相法卷》第一册“天册”第7页说:“巾箱本的含义,是一种谈论实际星相实务的私人笔记。”是没有经过修饰、朴实无华,实用性很强,一看就懂的实务规则。

作者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梁师的大部分著作,都属于“巾箱本”,梁师称之为“子平母法”,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搞不清楚其与传统公开典籍的区别。(未完待续)

梁湘润著作历史定位的思考(一)

何重建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梁湘润老师系列著作的核心内容(巾箱本)介绍,认为梁师在全面整理历代命理古籍,广泛搜集民间抄本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与系统研究,其著作无从数量、质量上,为历代学者中所罕见。

他的系列著作,第一次将“书房派”和“江湖派”两大论命派别的理论与技法调谐融合;

他的系列著作,第一次把“河图五行”(子平法)和“纳音五行”两大论命体系的原理与实务归纳整理,作了成功的尝试;

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研究禄命文化历史,发现“文化断层”对命理学造成的严重影响,发出震聋发聩的呼吁,并以一己之力竭力弥补;

他首次提出命理学除了常规的“妻财子禄”外,应向社会迫切需要的“专题研究”发展(如健康专题),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倡导的“道裂变术,合术归道”,现实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近年来,他的著作为越来越多的命理学研究者、爱好者所接受;他的著作和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社科界、学界专家学者,包括外国学者的关注。

他的系列著作,使中国禄命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务兼备、以实务论命为主“法理体系”。可以预见,梁师的命理学著作,必将继《五行精纪》、《三命通会》之后,成为中国禄命文化历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的坚实基础。

今年7月27日,是恩师梁湘润先生仙逝七周年。行卯出版社社长梁翰先生和师母嘱我写一篇纪念文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命理学在大陆开始复苏。及至2020年,已历尽半个甲子,30年左右的时间。这30年中,命理界所发生的事,50岁以上的爱好者基本都清楚。就爱好者个人而言,各人的学习经历、机会际遇等等,不尽相同。概括地看,大多数命理学研究者的经历,不外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自兴趣爱好,从学习邵伟华老师的《四柱预测学》开始、继而对《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子平真诠》等经典展开探索,从自己、身边的人进行预测实践。

第二阶段,逐步进入到“实务初阶”,即在业余时间,能够帮他人测算,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朋友圈中小有名气,甚至有“半仙”之称。

第三阶段,兴趣更高的少数朋友,脱离或基本离开本职工作,进入到“职业论命”自由职业队伍,以此谋生,养家糊口。有些朋友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务水准,能够挂牌论命,明码标价,照章纳税。

但是,有不少热爱命理学的年轻朋友,一开始也是满腔热情,到处寻访,拜师求学,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多停留在只会看书,不会论命,或只能大概说说,而说不到点子上的阶段。

更多的,在阅读“经典”古籍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在“经典”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遇到一些“难算”的案例,用“经典”根本无法解决。去拜访“名师”者众,但遇“明师”者寡,耗费钱财时间不少,得益却也有限,于是失望、“放弃”者为数不少。

当然,也有不少有缘的朋友,在易学的圈子里兜兜转转,最后发现了梁湘润老师,开始学习梁师的著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经过三十年左右时间的检验、沉淀,梁湘润老师的命理学著作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可、喜爱。

2013年3月,海南省三亚市政府有关机构正式邀请梁湘润老师以“台湾易学领军人物”的身份,担任二月二龙抬头仪式主祭,并在一年一度的“洞天大讲堂”作学术报告,报纸和网络媒体广为报道;

近年来大陆出现了至少三个用“梁湘润”冠名的自发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民间组织,不少大陆新生代知名命理学研究者参与其中。本人作为梁师在大陆的第一位入室弟子,自2016年以来担任了民间组织“梁湘润禄命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并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首届禄命文化交流会”;

2016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中国都市亚文化——以命理文化为中心”国际研讨会,社科、高校系统十多位知名教授学者出席,德国著作命理学研究者朗宓榭教授出席。作者和庄圆先生,作为唯一的两位民间研究者出席会议并作公开演讲,讲稿被收入论文集;

2018年4月,作者在七十岁的时候,被各方推举担任在国家有关机构正式备案的国家二级社团“国际易学联合会 易学与现代数理研究会”的执行会长;

2018年3月,被台湾“中国五术教育转会”聘请为名誉会长;

2018年6月,受中央民族大学邀请,到该校作有关命理学“法理体系”和“文化断层”的演讲,重点介绍梁湘润老师的学术贡献,全国数百爱好者自费前来听讲,并被该校聘为“研究员”;

2019年11月,作者受德国著名命理学研究专家朗宓榭教授的邀请,赴德国纽伦堡大学作学术访问和交流。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陆出现易学热以来,民间的命理学研究者能够这样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社科界、学界的重视,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不多见的。

梁湘润老师已经去世七周年,本人也已经七十三岁,而中国传统命理学依然在向前发展,前景可期,思考梁湘润著作在禄命文化史上的定位,这个题目浮现脑海。

梁湘润老师倡导“道裂变术,合术归道”的思想,从哲学、历史文化的高度,道出了“术数”和“天道”关系的真缔,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诠释。梁湘润老师在命理学理论和技术上的贡献,本人在《中华绝学两岸缘 梁湘润大师(台湾)评传》一书的第二、三部分,都作了详尽的介绍。

本文的重点,在于从梁师著作中,择拣出其对民间江湖实务技术的搜集和研究,对明代中叶之前古法(纳音五行论命)的发掘,对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初步形成等若干方面,对梁师著作在禄命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些思考。

笔者认为,禄命文化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卦气五行时期,不可上溯;

二、纳音五行时期,简称“古法”。纳音法盛行于唐宋年间,以年柱为主论命。代表作:《碌珞子三命消息赋》、《鬼谷遗文》(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经》、《五行精纪》、《三车一览》、《兰台妙选》、《应天歌》等。其中《五行精纪》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和里程碑。

三、河图五行时期,简称“子平法”。子平法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以日干为主论命。代表作:《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命理正宗》(神峰通考)、《星平会海》等。其中,《三命通会》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和里程碑。

四、“后子平法”时代。清初至,代表作:《命理约言》、《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以及几大家的一些著作。

其实,每个文化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两条并行的轨迹——“书房派”和“江湖派”。

书房派,以古籍传承为主。上述著作,大部分是书房派的作品。但是相信到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天真认为,只靠学习《三命通会》、《滴天髓》等经典,就能够进行实务论命的。

江湖派,大多口传心授,不见诸公开的文字。如果有文字,也只属于私房抄本,业界又称之为“巾箱本”或“秘抄”。这些所谓“秘笈”,文字简洁,断语明确,对实务论命相当管用,民间的职业论命者,多谙此道。

梁湘润老师的命理学著作繁体竖排,没有一定文化底子的读不了;但能读懂的,普遍的反应都不错。基本的认识是,实务性强,具操作性。本人从九十年代初,就接触到老师的著作,认为梁师命理学著作的最大特色,或与其他命理学典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巾箱实务。

梁师在他生前最后的三本著作之一《禄命法千年沿革史》(430页)中,把这件事挑明了:他指出,“禄命法千年以来”,一直就有“显”“密”两个“平衡的系统”。所谓“显学”,是“书生文人”论命,“只谈理论”,如《滴天髓》、《子平真诠》等;而“实务职业人士——重在统计吉凶”,即真正有实战运用价值的内容,存在于江湖民间,存在于从事职业论命的人士中。

这些内容在论命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有关吉凶的大概率统计的规则,即是“巾箱本”、“私房抄本”,也就是“密学”。其中内容,大多是祖上传下的私人经验、心得,十分珍贵。特点是不转圈子,一针见血,易学好用。但这些知识属于“饭碗”,加上命理界市场、门派之争,不可能肯轻易公开。于是只传弟子,辗转抄录,类似家传“秘本”。这是一般人不熟悉“巾箱本”的根本原因。

因此,绝大多数人,实际是很难看到“巾箱本”,也就是“密学”的系统,学的都是公开出版的,只重理论,实践不足的“显学”经典,“会看书,不会论命”的现象,成为大概率也就不足为怪。这也是现在一般的命理学习班,不太可能学到真东西的原因之一。

梁湘润老师的著作,以实务操作为出发点,在学理上,根植于经典古籍;在运用上,吸收了大量民间江湖的“私家抄本”,即“巾箱本”,在扬弃的基础上,他将两者融合,“演译”成“全流”,并辅有具体案例佐证,将之无私公开。但凡有缘看到并学习领会的朋友,都会对其著作产生简明易学、实务性强,具操作性的感觉。

梁湘润老师在《子平母法总则》中说过几句话:

1、“实务论命,并不以“常法”为主,而以“巾简实务”法则为主”。(《母法》433)

2、实务论命,对“常法”不是不看,而是“只作浏览”,先着眼于“巾箱本”之经验取舍。如果“常法”与“巾箱本”二者并见,而有矛盾时,舍去“常法”,而取用“巾箱”的论法。(《母法》386)

3、一个八字,除了“常法”以外,尚会有一些“特殊法则”存在。因为有这些特殊性的“巾简法则”存在,“常法”的涵意,往往会退而其次了。(《母法》391)

4、实务论命,须要“延伸性”的审辩,以及“巾简式”之经验。方能有具体细节之推论。(《母法》467)

什么是“常法”?即长期在“经典古籍”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性论命概念:如“强弱、格局、调候、十神”等等。如《穷通宝鉴》等经典古籍,都是经过文人再度润笔以后,付诸公开的读本。

什么是“巾箱本”?梁师在《星相法卷》第一册“天册”第7页说:“巾箱本的含义,是一种谈论实际星相实务的私人笔记。”是没有经过修饰、朴实无华,实用性很强,一看就懂的实务规则。

作者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梁师的大部分著作,都属于“巾箱本”,梁师称之为“子平母法”,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搞不清楚其与传统公开典籍的区别。(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