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招财风水

助念(助念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0 13:30:42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耀智法师谈临终关怀:助念让亡者身体变柔软

耀智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国坚)

耀智法师谈佛教临终关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国坚)

编者按:2018年6月8日,首届普觉论坛“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在广州大佛寺开幕。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市大佛寺方丈耀智大和尚在会议期间就生死学及生命教育等话题接受了凤凰网佛教的专访,耀智大和尚从2000年开始,就率领广州大佛寺僧团践行生命终极关怀教育,在佛教临终关怀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对生与死、轮回与解脱等终极课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以下是耀智大和尚专访文字实录:

大佛寺在践行生命教育和临终关怀应该说做得很久了。大佛寺有个念佛堂,在念佛堂共修的一般是老人,注册的莲友有四千多人,从星期一至星期日分为七个念佛班,每星期集中在大佛寺共修一次。共修的莲友都是年龄比较大的,所以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解脱。在这七个班当中,我们都组织了临终关怀助念团,从2000年开始,我们都在做这件事。

临终关怀最关键的还是在人没有断气之前,这时的关怀最重要。在生死之间,生死离别之间,对亡者做开示,讲他一生的功德,然后劝勉他放下,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佛教讲往生,不讲死亡,往生就是这一次生命结束了,到另外一个好的地方去。

在助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奇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料理老人后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民间的,一种是佛法的。民间传统的做法,有些不太好,比如老人快要走了,就马上给他穿衣服,如果不给他穿衣服,就好像接受不了。但从佛法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是非常痛苦的,人在临终时千万不能搬弄,在人快要断气之前,赶快沐浴,赶快穿衣服,这对亡者来说是特别痛苦的。但亡者走后时间长了再来给他穿衣服就穿不上去了,很僵硬,这里就需要临终关怀的力量。

佛教传统的一个做法,就是在他没有断气前来给他讲开示,带着家属给他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目的就是提起他的正念,然后能够安详地离开。这个时候不要去动他,最好等到他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之内不要去动他,动他的话很痛苦。那八个小时之后再来给他沐浴更衣,这个时候非常好。而且这个时候因为助念的力量,他的身体会很柔软。

所以我们在将近20年时间里里,在践行临终关怀这方面始终做得很好,每天都在践行生命终极关怀教育。为临终的亡者开展人文关怀的助念活动,是大佛寺的一大弘法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视频加载中...

在家学佛居士最致命的六大问题!对照一下自己

居士进入寺院,只需热心护持,不可帮一个说一个,谈论是非,制造纠纷。常言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是为信佛、学佛、护持三宝而亲近寺院,故不要因为见到你所不顺眼的僧众现象而生讥嫌,自寻烦恼。

文:圣严法师

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

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则应现出家相,不该一方面舍不得离俗出家,另一方面又要模仿出家生活,享受出家人的权利,这不是在家学佛的本意。在家学佛是为了获得佛法的利益而学佛修行,护持三宝,是三宝的外护,不是三宝的核心。

然而,时代变了,出家人少了,需要佛法和佛事的人数却增多了。在没有出家人或很少出家人的地方,也允许在家居士代说三皈。三皈的本意是恭敬归命佛法僧三宝,其是以僧宝来说三皈,不是在家居士说三皈,皈依僧宝也不是指皈依在家居士。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僧伽未必是僧宝》,收在《明日的佛教》一书中,其中对三皈对象的僧宝,就有很详细的说明。

总之,居士虽不可越俎代庖,自称皈依师,但他们可以在无人说法处及无人说法的时地,代替僧宝中的某一位大德法师说三皈。不过,对一般众生,如种种动物,其不论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随时为之说三皈,使众生普种善根,作为未来得度之因。

至于讲经说法,在佛世就有居士代佛说法的例子,甚至也有长者居士代佛为僧众讲授法义。如大乘经中,就有维摩诘居士说法,胜□夫人也有说法的记载,因此,居士说法应该没有问题。依古来惯例,居士不得以说法来赚取生活费用,是因为居士有他自己一定的谋生方式,不靠讲经说法维生。但是,目前这个时代一切讲求专业,弘法也须专业化。如果居士以弘扬佛法为专业,应该酌量收取报酬,作为养家活口的生活之资和交通所需。然而,若以讲经说法为谋财手段,大受供养,漫无限制,那就不是学佛的居士应有的心态了。除此之外,今日或明日的居士,若为佛教的文化教育及行政工作做专业性的服务,也应该接受适量的待遇以维持家计。

至于化缘,其本意是让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有接触佛法的机会,所以比丘要沿门托钵乞化善缘,原来目的不在饮食,而在种植信佛学法的善根。现代人提到化缘就联想到向人要钱,这并非佛法的本意。当然,透过乞化而使在家人布施,双方都得实益,不过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表面给人佛法而目的在于要钱。现今化缘多半是为建筑寺院,很少是为了个人生活,也有一些是团体和寺院乃至个人,为了举办、促成某一种文化教育慈善事业而产生,比如印经、办学校、建医院、孤儿院、老人院等,面对此等活动,出家人应该做,居士们当然也应该做。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乞丐教育家武训,就是以要饭来办学,这是值得鼓励的。因此,居士化缘,但问其目的何在,不是可以或不可以的问题。若为拥护三宝,当然可以;若为社会福利,同样可以;但若为购买私人住宅而假借佛堂、寺院之名,来营个人私利、图个人享受,那就是违背因果的。

寺院,《法华经》称之为塔庙,原本是用来供佛的舍利,后来才作为珍藏佛的法宝。在有佛有法之处,一定有僧人照顾,所以在塔庙的旁边有僧房,这就完成了住持三宝的形象。俗人亲近三宝,若住于寺院,称为近在,其目的是学习出家的威仪及修行的生活,并且为僧伽大众服劳役,称为耕种福田。

佛典中尚无居士主持寺院的成例,但是近世以来,日本的佛教以在家居士为中心,他们住于寺院,生儿育女,代代相传,是职业的宗教师家族,和一般的在家居士不相同。另外。像民初的杨仁山、欧阳渐、韩清净,都是以居士身而主持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的。他们都有道场,但不以寺院称之,比如祗园精舍、金陵刻经处、支那内学院、三时学会等。

因此,近代不乏名居士主持各类道场的例子,都是用精舍、学会、学院、莲社、居士林、居士会等等名称,不曾用过寺院的名目。如果居士一定要主持寺院,那可能是密教在家派的喇嘛,或是神道教的庙祝,而不是住持。因为寺院的住持是代表住持三宝,居士既非三宝之一的僧宝,怎能当住持?名实不副,是违背佛教伦理的。

凡是佛教徒都应该念经拜忏。佛教既然鼓励生前结社共修,死后也当有同修的助念超度。因此,居士当然可以替人助念,为人超度。不过,问题在于若干在俗之士以为人诵经拜忏超度亡灵为专门职业,如先天、龙华、一贯道等斋教就有这种情形。他们平时不敬僧宝,一旦有人过世需要超度,就出现专为亡灵超度的斋公斋婆,且学僧尼常用的经忏佛事到处赶场。他们既是职业性的诵经团、拜忏队,当然就不免论工计酬,然这种现象是佛法所不许的。

也有人问,居士能否使用法器敲打唱念?这应该不是问题,只要是用来诵经拜忏、修行佛教仪轨,而不是作为赚钱谋生的途径,就没什么不可。问题是,学会法器的敲打唱念之后,很可能被人东邀西请,忙得不可开交,以至舍弃了自己的本行职业而把经忏佛事当成专业,这是必须防止的事。在家居士的谋生方式有很多,若用修行的方法谋生,虽不会饿死,也不会大富,正信的居士何必要下海去赶经忏?

至于出家人的事务,所谓僧事僧管僧了,居士不得参与,更不可干涉;这就好比你不是某团体的成员而去干涉该团体的事务一样,参与已属不可,何况干涉?所谓僧事,是指出家人的生活、威仪、戒律的清净与否以及僧众之间的相互摩擦等,居士如果过问,就像自己不是军人身分而走入军营去论断军纪,或处理军人的事务。

出家人本为一体,因为是凡夫,所以他们之间可能有矛盾。但是僧无隔宿之怨,更无不共戴天之仇,小小摩擦转眼即了,所以往往以不了了之的方式来处理僧众的琐事。如果居士插足进去,反而使得事情扩大,而且口舌更多。所以居士进入寺院,只需热心护持,不可帮一个说一个,谈论是非,制造纠纷。常言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是为信佛、学佛、护持三宝而亲近寺院,故不要因为见到你所不顺眼的僧众现象而生讥嫌,自寻烦恼。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临终助念有禁忌,有些事情千万不能做

关注中国最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佛教媒体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产生的功效。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落:

第一、对神智清楚者,应先说法安慰,劝导一心念佛,由出家的法师或助念团领众的居士来说。内容为:“某某居士,现在请你什么也不要想,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生不一定可喜,死也不一定可怕。离开人间后,若能够往生西方佛国,最最幸福。现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还不该往生,阿弥陀佛是大医王,他会使你马上恢复健康的。现在大众来为你助念,你能念,就小声地跟着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着我们念的佛号,心里跟着默念。什么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佛国净土的七宝莲池。”

同时,要劝告其家属,助念时不要向病人嘘寒问暖,或让亲友摸头触脚,如果方便的话,家属最好随着我们一起念佛。假如其家属根本不相信三宝,不同意我们助念,则不必强求留下,当即刻离去,只有在心中为其助念。另外,当助念者进入病危者的家里,千万不可检视其衣物,或东张西望,或任意闯入其他房间。如此则万一他们家里丢失东西,我们也惹不上嫌疑了。所以一进病家的门,供妥佛像,就开始说法助念。

第二、如果病危者已经神智不清了,我们仍然要为他开示佛法。所谓神智不清可分两种:一是身体虽不能动、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但心里还是清清楚楚,耳朵可能还听得见,所以还是当他是神智清楚的人,可以对他作简短的开示。二是已经断气了,但你不要失望地说:“他已经去了,我们走吧。”既然来了,我们还是要说法及助念。

人断气以后,有三种可能:一是造大恶业的人,一死以后,马上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途。二是净业深厚的人死后往生净土,禅定功夫深厚的人死后往生禅定天,又善业力量强的人则往生人间及欲天。三是随各人的业力,等待因缘而生于三界中的六道。死后与生前的过渡阶段,称为中有身或中阴身。但是,有的人虽已断气,生理上已经死亡,他的神识却可能认为自己仍然活着,或仍守住遗体而没有离开。

因此,人死之后十二小时内,不要移动死者的身体;最好不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埋葬或火化,能在一星期之后则更好。在遗体还没有全部冰冷、还有些温热的情况下,不要去摸触、移动或抚摸痛哭,因为这样可能会扰乱亡者的神识。因此我们到达丧家以后,最好能立刻开始念佛。再者,亡者即使已于死后立即下堕、转生或往生,助念仍然有益于亡者的超生、增福及莲品高升。

《读书笔记》关于生命问题的思索(二)

四、阿私陀智者的悲伤。

前生后世现象,揭示了生命的本体不生不灭,生命的现象生死相续。是故,了知生命的本体,了断生死相续的现象,当为重中之重。

了知属智慧,理也。了断凭能力,事也。不能了知,智慧不圆满。不能了断,能力尚欠缺。

佛陀时期的阿私陀智者,释迦国净飯王的囯师,非常出名的先知,修行已达四禅八定中的最高证悟。然而,他依然还是一名凡夫。他知道自己无缘亲见成佛后的悉达多太子,无缘在佛前获益于觉者超人的智慧而证悟初果。如此,不知道还要在六道中轮回多久,因此很悲伤。已达无非想非非想天高深证悟的阿私陀智者尚且如此,吾等连初禅都进不了,更不屑论。

人生苦短,百年之后,是甚模样?何不趁此有生之年,发了断生死之心,觅了断生死之法,专心致志修善法,勇猛精进到彼岸。

五、出世间法。

了断生死相续,属于出世间法。因此,理应将目光专注于佛法。何以故?在传统文化三大家中,佛法是出世间法。不然,我们修行多少年,下了多少功夫,最终却依旧在三界六道内流浪生死沉沦苦海,冤不冤?

《心经》的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为大,般若者智慧,波罗蜜多者到彼岸。意译是:大智慧到彼岸。

此岸即世间,彼岸出世间,两岸间隔烦恼中流。突破烦恼,断惑证真,解脱生死,即到彼岸。

烦恼者,见思两惑,根在心识的执我功能。其中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见惑断,证初果。再断思惑,证四果阿罗汉,了分段生死。

《楞严经》中,凡夫起修,一共要历经五十二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初果是初信位,名须陀洹。

佛法,始于信,终于证。

断见惑者证初果,证初果者,具有天眼通、天耳通和他心通。古道场,禅坐者众,散乱心甚者,证果的主法大德就会一香板打过去。

初果须陀洹的最大受用是脱离了恶道轮回,最多在人间天上七次往返证四果阿罗汉后,就彻底了断分段生死,是故又称七返。如若没有证得初果,出离生死牢笼,那是遥遥无期。

本节结语:

了分段生死,即是出世间法。

出世间法以证得初果须陀洹为起点。

打坐禅定与初果不成因果关系。断见惑是因,须陀洹是果。所以,禅定境界再高,见惑不断尽,仍是一名在六道中流浪生死的凡夫。

六、佛法成就凭智慧。

古圣先贤,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通晓万法,将其三分:体、相、用。

体者,本也,宇宙万法之本源、本体。相和用者,迹也,万法之现象。

体不可见,有其理无其实故。虽不可见,却是有迹可循,可以透过现象而确知。是故,本体者,现象之本体;现象者,本体之现象。

了断生死是出世间法,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才能成就。出世间的智慧,称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有权有实。

权者,不了义也,是依现象而生起的智慧。通过对现象的研判,知道世间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是暂时的存在,都无自性(没有永恒不变的特性)。究其原因,缘生缘灭故。诸法无常,缘生性空,诸法无我。用这种智慧的眼光审察,一旦见地打开,念念无我,终成初果。

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当年在王舍城遇见马胜比丘(佛陀最先度化的五弟子之一),被其威仪所攝,紧紧跟随,后虚心请问,拜谁为师?学的什么法?马胜比丘在介绍佛陀后,说偈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悟性极高,听后即证初果。之后,舍利弗马上去找大目犍连,告诉上述经过。大目犍连听了偈子,当下也证初果。二人有师兄弟五百,其中二百人随他俩一起投佛出家,成为佛陀常随弟子。舍利弗半个月后证四果阿罗汉,而大目犍连仅用七天证阿罗汉。

依现象的缘生缘灭而知诸法无我,凭这种智慧证果,在佛法中归属小乘,证果者称小圣也。

凡夫执我,被现象绑缚而烦恼无尽。如今缘生缘灭的道理也知道了,也能接受,然而超凡入圣了沒有?所谓“开眼见五指,举目你我他。”若说念念无我,真能做到?难!究其原因,自己并非上根利智,而是障深业重的下根、下下根者无疑。

七、般若实智不可思议。

实智者,了义教法也,着眼于本体,归属大乘。佛法中,生命的本体就是般若实智。

实者真实,是人人都有,个个不无,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存在。(无论你信或不信,证或不证,般若实智丝毫不缺)

《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法华经》讲“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在《楞严经》中即是常住真心,在禅宗则称自性本心。

《六祖坛经》中,六祖开悟后说的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于般若实智是圆满的诠释。

作为佛教中国化的禅宗,所倡的顿悟,即是悟此自性般若。顿悟的公案千七百余则,精选出版的通常都有二百余,其顿悟的神奇,诗偈文句的优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浓墨添彩。同时说明,佛法难思量,作为生命本体的般若智慧不可思议!

虽说般若实智人人本具,是生命的本体。吾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源于此。然而,毕竟寂而难知。试问:谁能在生命的当下,寻觅出不生不灭的存在?

禅宗有一则公案,法融者独自一人在金陵牛头山修禅定,功夫了得,相传有百鸟御花供养的奇迹。四祖道信走到山里,法融端坐习禅,旁若无人(态度傲慢)。四祖就先开口了,问:“你在做什么?” 法融答:“观心。” 四祖再问:“观者何人?心为何物?” 这一下,将法融问倒了,竟然答不上来,就马上起来作礼。后经四祖点化而开悟。

观心功夫了得的禅者,竟然对“心为何物”之问无法作答,可见自性般若的是难知!

其次是难证。开悟的境界太高,用六祖的话讲是专门接引上上根者。有大德讲,古来多少行者,每天打坐多少时,坐了多少年,连个消息都没有。真开悟(非解悟)是有特殊体验的,古籍中的透露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大德经论中说的是“根尘脱落”。必须强调,开悟不由自说,一定要经明师印证认可!(永嘉禅师在知道无师自悟是天然外道后专门去参访六祖印证。密宗宗喀巴大师修本尊法时本尊文殊菩萨现前,马上去上师处印证。)

再次,有大德讲:“习气难除,种子难消。”开悟后是真修的起步,要在保任功夫中将习气除尽。近代印光大师文钞中有讲:即便到大彻大悟地位,犹有无始广劫习气,未能顿尽,只要尚有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只有彻悟加上彻证者,才能够了生死,而那些还不能大彻大悟的,更不须论。

有此三难,愚等下根罪业凡夫,又是业余者(在家众),只能望月兴叹。自心如浊水,何以印明月?

本节结语:

佛法成就最终还是要以能否解脱烦恼证得果位为标准,起码要证得初果,以初果为起点。

般若智慧是出世间法的法宝。般若有三,文字、观照、实相。

文字般若者,一切经论是,理也。是告诉我们自性般若的存在,因受限于身见我见以及贪嗔痴慢疑,不得受用。

观照般若者,事也。用观照的方法,以事证理,了断生死。

实相般若者,证也。始于初果,历经五十二个台阶,圆满成就佛果。

八、普度众生。

从上己来,由生命存在前生后世之事,而知生命的本体不生不灭,生命的现象生死相续。因此,人生的大事,大事中的大事应当定位于了断生死。

原本,般若知慧人人都有,个个不缺,了知者都可以实现了断生死。了者,不仅要知其理(读经研教),信其事(祖师大德的事迹),更要通过行(实修),证其所知所信,才能当得起一个‘了’字。

然而,此智慧之光是常寂状态(称为常寂光),难知难信难证。由此,对于生死问题,普遍的态度是四个字:顺其自然,言下之意是不作为。果真如此,何以跳出生死牢笼?

若说作为,如何作为?

佛门有普度众生之说,必然有与之相匹配的法门:净土宗持名念佛法门是。何以故?《金刚经》言:“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普者,指向一切众生。上智下愚,人皆有份;方法简单,人人能行;成果殊胜,个个圆满。能够同时符合以上条件者,唯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真所谓“全凭六字出乾坤”。

离开了净土宗的持名念佛法门,离开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何以度下根?试想,吾等凡夫,起心动念我字当头,于顺境贪,于逆境嗔,无正知见为痴(愚痴),以至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难以达标。如此罪恶生死凡夫,莫说出离,其果报必在三恶道,这是业力牵引,必然趋势。倘若遇善知识,劝令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虽不能在娑婆证果,却能乘佛愿力,往生佛土,在彼证果,有进无退,究竟圆满。

已故物理学家黄念祖老居士在著作中讲到这么一个事例:他认识一个中医,是江苏省的名医。四众弟子来看病都不收诊费,困难的还送药甚至送钱。他有一个异母的弟弟,吃喝嫖赌,很年轻得了病,快要死了,对哥哥说:“不得了啦,我要入地狱,已经看见了,怎么办呢?” 哥哥说:“趁紧念佛,我们给你助念。” 这个弟弟以前在生母死的时候,家里请和尚来念经,他跟着念过,结了缘了,这个时候也就念了,很多人帮他助念。念了一段时间后,弟弟高兴了,说:“好啦,地狱没有了,我往生了。” 这就跟《观经》中讲的一样。

九、学佛闻法三依据。

有大德讲,学佛闻法要依从三个依据:经典、祖释、事实。

1、经典依据。

念佛法门主依“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读经得知,法藏比丘因地修行,为救度众生,发四十八个大愿,既设计了庄严美妙的极乐国土,又规划了接引众生的方法(只要肯念我名号,我就率众前来接引),还包括了十方诸佛共赞叹齐护念的内容。誓言道,愿不实现,誓不成佛(继续修行)。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既已成佛,诸愿当成,众生称名,决定往生。是故,由持名念佛之易,决定了往生净土之易,也就决定了佛法成就之易。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中大势至菩萨讲,“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其‘都摄六根’四个字即是念佛的方法和要领,真能做到,禅净无别。

2、祖师依据。

祖师者,修而有证者也。净宗祖师,举世公认后世公推的有十三位。在此之前尚有龙树菩萨、天亲菩萨、昙鸾祖师等等。

※龙树菩萨,历代认定为世尊第二,八宗共祖。他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上乘船则乐”。后世以持名念佛即是登上弥陀如来大愿法船之喻,源于此也。龙树菩萨又说,“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不退),是故我常念。”

※南北朝间,昙鸾祖师注天亲菩萨《往生论》。引用龙树菩萨难易二门之判,说:修行虽难,“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念佛即是乘佛愿,便得往生彼佛净土。”

※唐朝,善导祖师依《观经》修观,证三昧,得大神通,能够每念一声阿弥陀佛,口中就出一道光明,被称为光明和尚。作颂曰:“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祖师由观入三昧,为何不令人作观,而直劝专称名号?师曰: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

善导祖师的教化,重点是楷定了专修之德。

称名易成就,是有条件的,必须要专!祖师言,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如若杂修,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五。

《阿弥陀经》有“一心不乱”之说,善导祖师的解释,是“专复专”。一心者,无二也,专。不乱者,不杂乱,还是专。专上加专,念念相继是。能做到,易行道!

近代印光祖师赞善导和尚的专杂之说,是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鉄案也。

称名本易,杂修成难。慎之慎之!

※道绰祖师著《安乐集》,言:“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对此,有大德言:

纵令一生造恶,反显一生行善,更可往生。

纵令临终遇到,反显平时遇到,更可往生。

纵令十念相续,反显念念相续,更可往生

※明莲池祖师,少年时邻家老妪,日日念佛名。问为何天天念佛?答曰: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祖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

祖师曾说,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蕅益祖师说,吾人从无始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录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印光祖师云:真我(自性本心)欲亲见,非大彻大悟不可。欲证,非断惑不可。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印光祖师还讲:“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提出要“通身放下,彻底靠倒。”

印光祖师说自己是个粥饭僧,是业力凡夫,往生西方,下品下生我就千足万足了。祖师还说,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净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曰,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

综上所述,吾人当认定自己是造罪凡夫,没有智慧,妄想纷飞,烦恼无尽,必然堕落。除了持名念佛,别无出路。

吾人以下下之根机,择持名念佛之法,如《观经四贴疏》中善导和尚所称,“是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3、事实依据。

※明初,湖南潭州有一黄姓铁匠。某天,有僧经过他家,黄施饭,僧吃毕,谓之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说,“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遂依僧所教,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交代家务,沐浴更衣,在铁炉旁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远近闻见,无不感化。

※往生集上事例:昔有葛济之者,信道教,学仙术,其妻信佛。夫劝妻学仙,妻劝夫学佛。意见不能一致,就各修各的道。妻以织布为事,掷一梭,念一声佛,日久功深,阿弥陀佛显全身于空际,妻一面礼拜,一面呼夫瞻仰。夫仅见佛上半身,于是生信,随妻学佛,同归净土。(古代祖师大德们及念佛用功者,生前见佛的事例很多。)

※谛闲法师,近代四大高僧之一。有个发小玩伴,家境贫寒,没念过书,长大后以补锅补碗手艺谋生,非常辛苦。四十多岁时,找到谛老法师求出家。谛师就让他到一个小庙住下,安顿好日常生活,再教他念一句佛号,让他念累了息,息好了再念。如此三年,死心塌地,不出庙门。一天忽然对帮助煮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不用煮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小庙来看看,只见他脸朝窗外,立化了。等谛老法师三天后赶到,他仍然直直的,死着站了三天。

※现代,魏国兴居士,四川绵阳青义镇人。居士于2003年正月二十五日说见到佛,告诉他将于某日某时前来接引他去西方极乐世界。于是就在当地寺庙作往生佛七,轰动远近千多人前来参加。从正月二十九日开始,共七天。到第七天二月初五圆满之日中午十二点,非常准时的在大众念佛声中坐化。在此半个小时前,他还在对大家作学佛念佛心得体会的讲话。整个都被录像,网上可查。

古往今来以专念佛号而瑞相往生的事例,太多太多!在王日休的《龙舒净土文》中,《净土圣贤录》初、续、三编中,谈虚大师《念佛论》中,林看治老居士《念佛感应见闻记》中,黄居士(思归子)《莲池海会、念佛往生见闻记》中,《现代往生见闻录》一、二集中,以及其它著作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充分证明,念佛了生死,真实不虚!佛门普度众生,真实不虚!如来所言,真实不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