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庚午年是哪一年(庚午年是哪一年属什么生肖)

时间:2024-01-13 12:26:52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讲座︱王学斌:“三不朽”的绝境——曾国藩的庚午年

本文整理自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王学斌在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讲座“‘三不朽’的绝境:曾国藩的庚午年(1870)”。讲座系复旦大学中国近现代史青年学者读书班系列活动,澎湃新闻经授权发表,文字经主讲人审定。

讲座现场

一、话题缘起

大家可能都知道,前几年关于晚清史的作品层出不穷,特别是“业余选手”的“业余作品”影响力很大。这种写法往往会出现不符合史实的情况。其次很多行家所写作品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受研究模式的局限。大略梳理一下,以往的研究有几个大的框架和范式,比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民族主义史观等等。但是如果使用研究框架去分析人物,往往会将人物边界清晰化。但人物实则是模糊的,很难按照某个模式或者套路去衡量评判。所以在这种研究范式下的人物研究或也存在一些缺失。

1860至1870这十年,正是我们所谓的洋务晚期和自强中兴的十年,在这段时间中出现许多关键人物。其中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曾国藩。

所以这次讲座的主题便是通过一个人来窥识一个时代,“由人观事,事上知势”。那么何谓“三不朽”呢?《左传》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其实是我们古人对伟大人物品行的评判,也是评价人物的最高标准。这三者中能占其一已经不容易了,如果三者都占,那可谓一代完人。在古代传统社会,“三不朽”可能是相对可能达成的,因为当时有制度优势,个人凭自身能力可以做出一些政绩与功绩。但是到1840年中西接触之后,面对强势的西方侵袭,传统中国的制度优势不断地衰减,此时“三不朽”就比较难实现,甚至几成奢望了。所以说为什么到晚年,曾国藩的“三不朽”虽然能镇压太平天国,但是却已无法应对西方的挑战。

二、曾国藩身处的时代

曾国藩所身处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分析。一是大势,二是治道,三是治术。大势,简单来讲就是资本东移。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地向别国输出资本、开拓市场。而这些资本背后就是国家,国家拥有战争武器,所以为什么后来会与中国发生战争?是因为中国当时没有与其通商。之后就出现了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等问题。

治道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主张,即自强求富、中体西用、立宪维新乃至共和与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博弈过程。曾国藩就处在这个博弈的最初阶段,跟朝堂之上许多所谓的新旧人物产生纠葛。

治术其实就是制度转型问题。这里援引美国学者西达·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一书的观点:“革命是发生(happen)的,而不是制造(make)的;革命并不起始于革命先锋队的主观努力,而是发生在特定的结构性情势之下。”他认为整个王国或者国家内部结构出现大变异而导致国家崩溃的主要原因就是制度出现了问题。这个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单就制度层面而言,观点看似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回到1860年,当时咸丰驾崩,朝廷之内出现权力的真空,几股势力博弈导致辛酉,此后朝廷看似稳固了,但是却存在着很多权力的隐患,为了保证此次讲座论证的严谨,我这里只说明1860至1870年间的隐患:

(一)最高领导层权力结构不稳固。此时因皇帝年幼,由两宫皇太后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奕䜣为恭亲王与执政王大臣,两宫与亲王间存在权力分歧,产生“幼帝双后一亲王”的结构,原本归属于君王一身的皇权被两股力量掌控,很显然这个结构是不稳定的。

(二)改革没有必要的顶层设计。自1860年启动洋务运动的计划至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这三十五年时间中清政府始终并没有制定清晰的顶层设计。这个改革时间不可谓不长,规模不可谓不大,投入不可谓不多,但是改革的目标和蓝图仅源于1860年奕䜣的奏折,即《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呈览请议遵行折》。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最终目标是过河,而非摸石头。所以我认为改革是有问题的,缺少了必要的顶层设计。

(三)平叛中形成“督抚洋务体制”与央地矛盾凸显。当时清政府为了迅速平定太平天国给了地方很多权力。平定结束后,这些权力想收回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湘淮军在晚清的崛起,导致的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都与太平天国有明显关系。其次洋务运动开展最好的地方也是两江、闽浙、湖广地区,这些地方都是督抚先试先行,与中央关系不大,所以最后导致央地矛盾越来越明显,出现军阀化。

(四)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左右互搏”,出现“新旧”、“南北”之争。在改革及与西方相关问题上,新旧势力一直存在许多争辩。同时朝堂之上南北清流、党派都开始出现,而趋新势力始终处于弱势。所以当时的很多改革都是经过很多曲折辗转乃至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实行的。

以上这就是曾国藩所处的大势。

三、庚午年的“三道关”

曾国藩在此大势之下面临着“三道关”,便是绥靖、补位和善后。

(一)绥靖

曾国藩曾在两江总督位置上待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他在这里的执政环境比较惬意,且政绩出色。但是中央不希望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做太久,容易导致利益固化,带来许多问题。所以,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后,经过几次努力,曾国藩被从两江提拔到直隶。这是许多清代高官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离中央很近,位居八大总督之首。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两宫皇太后召见曾国藩,问道:“尔到直隶办何事为急?”曾对曰:“臣遵旨,以练兵为先,其次整顿吏治”。可见此次执掌直隶,清廷希望曾能多练精兵,御外防内,澄清吏治,纾解民苦。

当曾国藩到达之后,发现治理困难重重。当时该地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灾害,不适合培养作物。除天灾外,还有人祸,曾国藩说直隶吏治非常差,无法练兵,且改革约束较多,条条框框无法突破。所以年底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件中,他提到“自强之策,应以东南为主。”表明他对此时手头政务的无可奈何。

更加不幸地是,在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据记载6月初,居民在河东义地坟场发现多处幼童尸体,“死人皆由内先腐,此独由外先腐,胸腹皆烂,肠肚外露,由是浮言大起”。天津百姓开始向教会讨要说法,既然天津每家每户都有小孩,加之天主教堂对外相对封闭,切身的利益与信息不对称相叠加,于是传闻四起。最典型的版本便是天主教挖眼剖心,炼制丹药。

当时负责天津地区的官员是三口通商大使崇厚。他是改革的先锋,在1858年开始崭露头角,处理很多对外事务。但因崇厚无法平息谣言,导致百姓不满,发生天津教案。

那同样面对突发事件,法国与中国的处理措施是怎样的呢?我们先看法国。同治九年(1870)6月21日,天津英国驻华领事馆的一位助理向远在大西洋的伦敦拍出一份紧急信函。这份书信于6月27日到达上海,一周后送至香港,并立即寄往通向远东的海底电报的终点处戴高乐角。7月23日,电报由戴高乐角拍出,两天后,此急电终于抵达伦敦。内容就一句话:“法国领事馆、仁慈堂、法国的大会堂全在焚烧中。法国领事和所有修女以及另外几名法国人全被害死!” 刹那间,整个欧洲沸腾了。而就在此刻,普法战争已爆发一周。

反观当时的清政府。此时崇氏给总理衙门写了一份报告,交代事变原委经过,同时说明自己的尴尬之处,虽身为钦差处理外交,但军权在直隶总督手中,行在道台、知府、 知县那里,因此认为自己“负责管理通商事务,并无维持治安之责”,必须请直隶一把手曾国藩来主持大局。对于自己心腹的请求,恭王心领神会,23日便命“曾国藩著前赴天津查办案件”。28日朝廷又下一折,命崇厚为出使法国钦差大臣。这意味着会办升格为总办,教案之重任完全压在曾一人肩上。曾听闻此事,第一反应是“焦虑无已”,猜想此去“恐有不测”。

曾国藩到达天津后,于21日递上一份汇报案情的报告,其中仔细分析了五条天津士民之所以积疑成愤的原因:教堂终日闭门不开,莫能窥则,其可疑者一;中国之民到仁慈堂治病,恒久留不出,其可疑者二;仁慈堂死尸,有洗尸封眼之事,其可疑者三;仁慈堂所以病人,虽亲属在内,不得相见,其可疑者四;堂中掩埋死人,有一棺而两三尸者,其可疑者五。“百姓积此五疑, 众怒遂不可遏”。故曾希望朝廷明降谕旨,将此情形布告天下,雪洋人之冤,释众人之惑。然而不知是恭王诸人有意删改,还是崇厚暗做手脚,在朝廷对外公开时,这五点可疑之处被完全略掉,于是曾国藩的奏折通篇都在替洋人说话,一时舆论哗然。所以曾国藩此时难上加难。

曾国藩

那奕䜣是否有意为难曾国藩呢?其实不然,因为当曾国藩在天津实地处理教案问题时,奕䜣在北京也遭遇着政治危机。这是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的结果。

在天津教案发生一年多前,正值清廷与英法诸国修约之际,早对兄长施政风格腹诽甚久的醇郡王再也按捺不出,递上一份《敬陈管见折》及《驱逐洋人之法六条》,公然与恭王政见立异。

“各督抚设法激励乡绅,设法激励众民,贤者示以皇恩,愚者动以财货,焚其教堂,掳其洋货,杀其洋商,沉其货船。夷酋向王大臣控告,则以查办 为词以缓之,日久则以大吏不便尽治一省之民为词以绝之”。

耐人寻味的是,众人推举曾国藩起草对奕譞奏折的意见书。曾“午正构思,及申初二刻脱稿,共千六百余字”。这份议复奏折竟对醇郡王大多数主张深表赞同,“除第二条颇有窒碍外,余五条似均可采择施行”。而这背后,可能是曾国藩为自保对朝堂占上风的保守势力的妥协。

而天津教案发生后,慈禧咨询诸人“此时如何措置?”醇亲王的回答依旧强硬,认为应该稳住民心,对洋人狠一些。这与恭亲王奕䜣的态度截然不同。此时若依旧采用强硬态度可能都招致英法反击,于是洋务派便用谈判技巧将鹰派一一击破,先用车轮战击退清流魁首李鸿藻,之后又逼迫倭仁沉默,使其同意在天津教案上妥协。奕䜣等人在朝堂之上,针对此事获得一次险胜。可见天津教案背后的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博弈是比较复杂的。

(二)补位

1870年可谓是多事之秋。8月22日,上午十点左右,南京城督署府衙西侧校场外,两江总督马新贻刚刚循例检阅将士操练完毕。据当天身处金陵的士人张文虎所记,昨日细雨绵绵,故今日放晴且不闷热。天气晴爽,自然观者如堵。行经箭道时,忽一人从百姓中冲出“拦前喊冤”,马“方接状,一人自后至刺刃,亲兵急救不及”。马肋部要害被刺,“已不能言,气息如丝,刃处无血而口中反流血”。

刺马案的发生,惊动了中央。朝廷首先派曾国藩去两江处理善后问题,将李鸿章从陕西调回直隶。但是李鸿章发现天津教案事件是一个烫手山芋,便多次拖延出发时间,走走停停,观望徘徊。而当下曾国藩已是如坐针毡,亟待徒弟帮忙解围。一生拼命做官的李鸿章自然不愿意因教案一事丢掉来之不易的红顶乌纱,反正油锅里已滚烧着曾国藩,自己何苦再投入其中,不妨与锅边等油锅冷却。难怪蒋廷黻先生评价“李鸿章之人格,能入人之脑,不能入人之心”,“一看李之文集,只见其做事,不见其做人。”

于是朝廷便谕令江宁将军魁玉“督饬司道各官设法熬审,将因何行刺缘由及有无主使情事,一一审出,据实奏闻。”数日后,清廷又著派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同魁玉查案,朝廷要求“务将其中情节,确切研讯,奏明办理,不得稍有含混”。

张之万查案发现此案是由于私人恩怨所引起,凶犯因其个人的悲惨经历与马新怡有关,刺杀马新怡,“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这样的结果使慈禧深感不满,便在10月20日与曾国藩交谈此事,命曾国藩辅助主审官郑敦谨去彻查此案。而这对于曾国藩而言,虽说可保己身免于不测,但一旦查出背后元凶与湘淮有关,该如何处理真是极其棘手。

11月8日,在京滞留许久的曾国藩总算出发。本该为重臣洗冤的行动,已暗暗定下了中枢与地方角力博弈的基调。

这一次的调查中,不成想主审官郑敦谨也不行,清廷也只得买账,“既据郑敦谨等审讯确实。验明凶器,亦无药毒,并无另有主使之人。著即将张汶详淩迟处死,并于马新贻柩前摘心致祭,以彰国法而慰忠魂”。可以说,最终裁决的结果达成了皇权与官僚集团间的妥协。清廷试图通过重审对曾国藩施加压力,以期尽可能触及真相,而曾国藩甚或郑敦谨却借助既有律法、条例及情理消解了上峰的意志。

钱穆先生曾言“现代的一般人都说中国人不讲法,其实中国政治的传统毛病,就在于太讲法,什么事都依法办”。实指王法森严,规则重重,束缚之余,也为官僚集团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成为抵抗皇权的依据。

(三)善后

其实如果仔细审读关于刺马案的奏稿,可以发现他已泄露一些天机。在上呈两宫的结案陈词中,曾氏提到张汶祥的一段经历:同治三年底,张发现天平天国大势已去,便投靠了提督黄少春,而黄少春是曾国藩的手下将领。张投靠黄,意味着其进入湘军效力。之后黄给张路费,将其遣散,则恐怕与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大背景有关。张汶祥沦为社会无业流民且走向谋刺政府大员之不归路,当一定程度上拜此所赐。这实已牵涉到平叛之后大量裁军所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

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先生曾如此评价湘军:“湘军,历史上一奇迹也。书生用民兵以立武勋,自古以来未尝有也。谚有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而秀才则既成矣。虽然,书生之变相,则官僚也,民兵之变相,则土匪也,故湘军之末流,其上者变而为官僚,各督、抚是也,其下者变而为土匪,哥老会是也。”

蒋氏此言虽短,却精炼地梳理出湘军攻下金陵后分化的脉络:书生蜕变为官僚,此为上层;民兵演变成会匪,这是底层。如此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如何妥善安置成为关键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政局稳定的潜在因素。

曾为湘军效力、后被强行遣散、极具会党嫌疑的张汶祥一刀结果了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性命,于公于私,曾国藩都绝不能让裁撤湘军、哥老会与朝廷要案三者间挂钩。一旦此事曝光,对于数十万退伍军人,将是灭顶之灾;对于在职湘楚大佬,亦会深受诛连;对于地方政局, 恐不免带来极大震动。是故,曾国藩只得能掩一时算一时,且瞒一日就一日。但他清楚:“该匪聚散无迹,起灭无端,勾结蔓延,牢不可破。将来承平日久,难保不乘间窃发,非惟吾乡之隐患,抑亦各省之深忧耳。”

同为湖南人,郑敦谨想必亦深深体味到曾国藩之“焦虑”,以及刺马案处理上的为难,所以于乡于君于国于民,他必须选择缄默,与曾联手保守此秘密。然而,此权宜之计的后果便是把恶果留给后人。

于此可见,张汶祥一刀下去,不仅刺死了位高权重的马新贻,更刺穿了那本就不能服众的帝国神话:这样的“中兴”靠谱吗?

四、总结

1870年发生的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三大事件暴露了许多问题。第一是清政府在外交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妥善处理外交问题。第二是对外问题引发的朝堂之间最高统治集团利益不统一。所谓的改革派与保守派意见分歧较大,纷争不断。第三个是面对许多棘手的问题,很多地方官员不愿意插手,比如李鸿章三番五次拖后前往天津的时间,就是为了避免自己卷入这场纷争之中。第四是退伍军人的安置不妥当导致地方社会生态恶化,为地方和帝国的统治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最后以唐德刚老师的观点结束本次讲座。唐先生曾提出“历史三峡论”,他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要经历两大历史三峡,也就是要经历两大历史阶段的转变。“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战争之后”。并说经历约200年,到大约西元2040年,中国历史将会走完第二个“长江三峡”,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新时代。

因工作需要,我曾经时常在贵州的一条峡谷里坐快艇,感觉非常刺激,当然也有点难受。开快艇师傅经常突然急速转弯,当时我感到疑惑,为什么要在很顺的行程中不断的转弯呢?师傅后来回答说很多地方水面有回流和涡旋,那就是暗礁,为了保证不碰到暗礁,所以需要急速的转向。由此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在历史进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看得见的岩石,懂得躲避眼前的风险。但更多的是藏在水底的暗礁。所以说曾国藩在1860-1870年间,就遭遇着许多看得见甚至看不见的风险。如果能够在历史研究中将背后的风险挖掘出来,我们的历史将会更加丰富。

其次我认为历史是一个具有强大共性的基本学科,我们学历史的人不应该只在书斋里读书。更应该接触基层。因为只有当接触基层,你才能真实的感受到事件背后的游戏规则,自己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经得起检验。

1990年属马的女人一生命运 90年属马的女人命好吗

1990年属马之人为人性格口快心直,喜抱不平,外缘胜于内缘,六亲情疏,自力发奋,白手成家,衣禄丰足,宜当移房过祖,女主荣夫益子,男命主权柄持家,夫妻情份凉多热少。春、夏生人有名实,秋、冬出世运末遭,日生为人无功,夜生晚运亨通,十二月生人为八败。

1990年属马的女人一生命运 90年属马的女人命好吗

1990年为农历庚午年,纳音为“路旁土”,我们俗称这为“金马”命。

1990年出生于农历庚午年,天干为庚,地支为午,庚五行属金,午为生肖马,五行纳音“路旁土”,故为金马之命。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心地善良,心直口快,乐于助人,常常帮助身过的朋友,也会因此而受朋友们欢迎。可惜有一个弱点,就因心直口快,有时在言谈之间得罪了别人还不自觉,大抵来说,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与一般的年轻人比较合得来。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大多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讨厌做劳苦的事,往往有着太多顾虑,心思无法稳定,而且虚荣心强,表现欲强烈,轻浮刻薄的言行很多。如果能够约束这些缺点,脚踏实地努力去做事,中年后期便可崭露头角,取得不错的成就。

1990年出生的男命和女命

日主参断:《庚 午 沐 浴》戌亥空亡①多痔疮、风湿之疾病。②容易亲近,也容易分开。

1、人善健谈,性格有唠叨之憾。

2、具有学术、技艺之能,有艺术气息。

3、大都早熟,生性风流,为人多情;一生情感容易失败,须防缘份来去之间。此命婚缘多差,感情容易失败。

4、六亲缘浅,手足、朋友多显不和。

5、男命:风流一生,有女人缘,妻妾多助。

6、女命:夫多风流,将为先生多见劳苦;大致而言,婚姻可谓不佳,离异多见。

7、婚运差!纵见良机,却因消极而易失。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不会接受他人批评,更不会受舆论的影响,在他人忙于工作或捕捉某项追求时,他会不顾一切,把另外所有的事都放在脑后,对他而言,重要的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在性格方面,是不适宜做投机活动的,因为在财运方面他可以得到稳定的进展。 所有的计划在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的安排下都可能尽情发展,上司会非常常识他,会有一定升职的机会,但应该进修一些与事业有关的课程。

健康方面,要常留心情绪及精神压力的影响,另外要注意,多变的性格宜检讨一下,不然会使人对你产生反感。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对爱情十分专注,也正因为如此,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挑战性,在选择结婚对象时,要对方能够包容自己,日后才能够幸福,安定。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在情感方面,一般表现得很自由,同时他的行为处处显露出冷静与理智能,在对方并没有完全付出感情之时,他决不首先行一步。

1990年出生的属马人的财运好坏参半。对于儿童来说,父母会买很多玩具给自己,但也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玩具送给别人,这属于儿童的破财。 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子女会孝敬更多的物资,但自己很快便会使用殆尽,如买东西送给孙儿,捐款做善事,借贷别人等等。

庚午马年生路旁土命

“路旁土命”出自《三命汇通论》,是一部现今比较流行的古代算命书。路旁土命在六十甲子纳音中对应庚午、辛未年,即出生于庚午、辛未年的人皆属于路旁土命。

注释:路旁土命是五行算命中出生年的年命,出自于三命汇通论,在六十甲子纳音中,路旁土命对应的是庚午年、辛未年。庚午纳音土,子午阴阳之至,阳生于子中,而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而伏于子中,火为南离,为天,离火生土,故天禄承。

1966属马人2016年运程

丙午年生人今年行比劫运,财运受比劫夺财的影响,容易受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想打算投资其他产业的朋友今年不是好的选择,要避免破财。比劫的作用还会影响到工作,事业开创困难,处境艰辛。如能志同道合,相互信任,目的可以达到。但起初成功的多是小事,小事积累可成大事。事成于协力合作,败于众志相异。应加强团结,委曲以求相通,最忌内部相互猜疑。尤其注意不可以过于偏执的心态应对,不可盲从周边同事,要以客观的心态对待,走比劫运的情况下,无论发生何种问题都不要过多计较,否则不仅损失无法弥补,还会有更糟的情况。

1966年属马的人2016年事业运势

属马人得此卦者,运势不通,诸事不能如愿,宜由小及大,稳步进取,要耐心去突破难关,则终可成功。今年官爻伏藏兄爻之下,事业容易出现突发性的变化,总体来说不算平顺,处于最后的关键时刻,成功与否就在眼前,因此务必不可掉以轻心。自我节制非常重要,坚持到底,必要时也可能慎重地进行适度冒险,以成就事业。兄爻的作用及其明显,要在个别月份防止破财发生,与人合作要避免上当。属马人在今年事业上变动会呈现极端的情况,好坏都有可能发生,加薪调职他处或问题纠纷公司辞退两种情况出现,在平时的工作中务必谨慎,不要因为自身的心态和马虎犯过多错误,和事业贵人多联系找好前路。今年易有出差办事的情况出现,尤其要谨慎,一是务必将事情办得圆满,另外要注意与同行的同事保持好关系。

1966年属马的人2016年健康运

属马人在马年首先要注意肝胆系统疾病,太岁申金对于父母爻寅木的危害极大,切不可过度饮酒,否则肝部必会出现反应,此外压力过大极容易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下半年集中体现在神经衰弱、偏头痛、牙关紧闭等等情况。此时不宜过多熬夜,防止肾水不达引发颈椎病等多方面不良症状。

1966年属马的人2016年财运运程

丙申年对于属马人来说财运平平,个别月份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平稳求财,总体来说正财运比偏财运会好些。市场处于大变动的前夕,前景如何尚不明显。这是最为艰苦的时期,头脑必须冷静,切勿冒险,不可行动过度,适度节制,观察动向,决定行动。有想法发展自己产业或有经营项目的朋友要多加考虑,年初官爻伏藏,财爻与太岁和,只要平稳求财,在下半年还是回有所回报,但要注意上半年的个别月份。今年偏财运受制,热衷于或投机性项目的朋友需要特别注意,最好不要在今年顶风投资。

1966年属马的人2016年爱情运势

丙申年对于属马人感情运势呈多样性变化,已经渡过了困难阶段,再慎重地加把劲,会有美满的结果。兄爻持世极为容易节外生枝,尤其男性容易遇到情敌,单身男士极易爱上有妇之夫或有对象的异性。已婚的朋友要小心由虚拟情感信息对自己的诱惑成祸,浪费时间和金钱且容易成感情风波引发家人矛盾不和。单身的朋友们今年有很多异性缘,女性运势好于男性。

月圆、人圆、家圆

月圆、人圆、家圆

月圆、人圆、家圆,中秋月儿相聚时圆,圈点出游子的思念,月光抒写故乡的脚步,传诵着亲人的呼唤,中秋月光最浓,影子浸在夜色里,叠出故乡的身姿,月儿映在窗前,照亮心中清澈的乡情,月色中流动着我的目光,望穿故乡的方向,那一轮月圆,悬着梦中的呓语,撒落一串串的乡思,月满心头,蔓延挥不去的乡愁,温一壶雅茶,捧读那一缕缕月光,品一口醇醇的香,醉倒了一个沉沉的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不乏意境情调,妇孺皆能背诵。中国人从小就喜欢月亮、歌颂月亮,把对月亮的感情深深地种在心底。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其记载着每逢中秋之夜要举行祭月活动。汉代已有雏形,不过那时中秋节是在立秋之日;晋时有赏月之举,但未形成风俗。到了初唐,唐明皇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并在白玉筑的城楼上写了“广寒宫”三个大字。自此以后,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兴了起来,于是民间就将八月十五那天作为中秋节。到了南宋,月饼见市。明朝时,食月饼与中秋节联系了起来。清代起,每逢中秋夜都有庆祝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当今,《十五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有关月亮的歌曲早已唱遍祖国神州大地。

从古到今,中秋之夜那轮月亮总是又圆又亮。她守候着人间万户,她温暖着游子之心,她抚慰着烛光下的慈母……她沐浴着古人,她光照着来者。中秋是一个圆,月亮的圆、月饼的圆、每个人心中的圆。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中秋夜各种有趣的风俗,最终都在人们的笑脸上成了永恒的快乐。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年怀人时。中国人无法释怀的明月情节,原是深悟人生无常,执着地冀望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节点能暂臻天人合一、人月两圆。吾的母亲生于农历庚午年中秋节,时隔23年的中秋节之晨吾“哇哇”落地。我们母子俩生于不同年份,却是同一个佳节之时,这是人世间最美的缘分。十多年前母亲驾鹤西去,宁静的夜晚令我常思念。从此我举头望明月,明月再难圆。始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一个美好的祈贺。中秋是月圆、人圆、家圆。从个人、家庭的团圆扩大到全民族的团圆,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家国一体,国是最大的家。每个人心里深深地祈祷着:我们的国家永远圆。(王仕彬)

胡桂林︱一本溥心畬先生藏书的闲话

喜欢常逛旧书店的人都知道,买旧书不像买新书。买旧书随机性很大,能买到什么,主要靠碰。因为不确定会碰到什么,逛旧书店总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使人上瘾,欲罢不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就曾怀着这种心情,在旧书店里东寻西逛,光阴虚度。自然也曾碰到过一些可心的,其中有些还是值得拿出来说说的。

《仲松堂诗集》

《仲松堂诗集》书牌

《仲松堂诗集》内页寒玉堂藏印

如这册溥心畬先生旧藏的《仲松堂诗集》,就是那时候逛旧书店碰到的,价格便宜,乐得收藏。《仲松堂诗集》为刻本,湖南宁乡童锡笙著,内页钤有“寒玉堂藏”印记。难得的是,封底还有一段溥先生亲笔题跋:“庚午四月客天津胡琴初赠以余求遗民诗也心畲记。”庚午年即1930年,寥寥一段题跋,这位“旧王孙”的复杂心迹袒露无遗。溥儒(1896-1963),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等,斋名寒玉堂。溥心畬是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奕訢的孙子,用世俗眼光看,他是货真价实的龙子王孙。1911年辛亥革命,江山易主。这样的出身,兴亡之痛是难以去怀的,“求遗民诗”引为同调也是很自然的事。

湖南宁乡童氏家族,是清代有名的“诗书继世”的大家族。童锡笙生于1857年,以举人身份“大挑得陕西永寿县知县”,后一直宦游陕西,官做的都不大,“国变后,幅巾还山,不一与闻世事,唯以吟咏自娱”。国变当指辛亥革命。此后,他以清遗民自居,1915年在家乡去世。《仲松堂诗集》共三卷,最为我所喜欢的是其中一组“岁末杂咏”诗,尤其是诗前的小注,记录了一百多年前,宁乡地区过年的各种风俗习惯,很有地域特色。有些是前所未闻的,今昔对比,南北对照,还是有些意思的。如,“以除日至元旦,炉中不可断火,烧之终夜不息,家人围坐守岁,谓之年柴”。年柴习俗还是第一次听说。团饽,“岁除之前数日,屑米为粉,团为饼饵,炊火蒸之,莹洁如玉,馈亲戚,给儿童,亦土风也”。再如“制酱”,“十二月初八,诸寺僧作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乡人多以是日,煮豆烂熟,盛以盘,覆草置暗室,俟有霉点,收储于盆,越十余日,味极鲜美。亦谓之腊八酱”。我们对“腊八粥”不陌生,却从未闻有“腊八酱”。其他比较特殊的,如“门钱”,“吾乡每岁元旦,用五色纸镂钱,备极工细,悬于门楣,名挂门钱”。大约类似于供财神吧,“入门先一笑,今日遇钱神”。至于像挂“春联”、吃“年饭”、阖家“守岁”等,基本是南北同俗了。

在“思想改造”之说还没有传入中土以前,每逢沧桑易代之际,总有感怀故国、不仕新朝的人,他们往往寄情诗画寓亡国之痛,世异心同,代不乏人,形成独特的遗民文学。也并不认为这就是“落后、守旧”甚至是,遗民文化受到社会的包容和尊重。

1949年,溥心畬先生五十四岁,再次赶上了易代。陈寅恪诗“临老三回逢乱离,蔡威泪尽血尤垂”,也可以用来形容他当时的感受吧。“列郡传烽火,天涯路不通。”溥心畬先生在解放后的上海,徘徊观察了几个月后,终于买棹浮海而去,其间充满了惊险传奇。《寒玉堂诗集》中有“宿定海县”“登舟山”“渡沈家门”等,都是当年的写照,耐人寻味。引一首“渡沈家门”诗:“远天烟水近黄昏,初月微明带雨痕。故国乡关何处是?片帆吹渡沈家门。”沈家门是舟山本岛最大的港口,此时尚在“故国”手中。溥先生就是从舟山渡海东行台湾的。

江兆申先生说,“那时候溥先生住在台北临沂街六十九巷十七弄八号,靠窗一张书桌,溥先生盘坐大方凳上作书作画,对面一张木椅,后来靠纸门的一边多放两张矮竹椅,先来的客人坐在木椅上,后来的客人坐在竹椅上,晚来的只好站着,没有应酬的谈吐,偶尔一两句简短的问答,显得分外的静。客人大都自来自去,似乎除去新年,没有递茶的事情”。溥心畬给他上第一堂课讲了一句话:“做人第一,读书第二,书画只是游艺,不可舍本而求末。”江先生感叹:“那一份真朴简谧,真使我回味不尽,景仰不尽。”不佞混迹画院几十年,见过不少形形的大师,两相对照,更是感叹不已。

溥心畬先生在《仲松堂诗集》题跋中说到的胡琴初,我和他也有一点小因缘值得说说。过去逛冷摊时,曾买到过他的实寄封。这是当年他在天津做溥仪小朝廷的大总管时候留下的雪泥鸿爪。胡琴初,更为人知的名字叫胡嗣瑗。为方便省事,转一段网上的人物简介:“胡嗣瑗(1869-1949),字晴初,亦字琴初,又字愔仲,别号自玉。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精通史学,擅长诗词、书法。”他是典型的旧派人物,又在伪满干过。所以,建国后自然要归入冷宫。据《许宝蘅日记》,历经人生起伏的胡琴初晚景凄惨,竟贫病而死。他也是大时代下的悲剧人物。

河北官产处致胡琴初公函封,有胡琴初批注

官产处公函实寄封,背面有胡琴初亲笔批注

1925年,清废帝溥仪在天津张园成立“行在办事处”,胡嗣瑗管理“行在”的日常事务,他是溥仪信赖的大管家。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称胡嗣瑗为小朝廷的“大军机”,可见其位置之重要。

近年出版的《胡嗣瑗日记》,起自1931年2月17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一),止于同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二日),详细保留了他在小朝廷的办事记录,中有“溥儒来”的记录。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和“官产处”的往来。如:“初七日(2月23日)接官产处函知,接奉张学良指令,扔照前议,将私产归并处分。催我速派会办前往接洽云云。”“初八日(2月24日)宝绪取到官产处解款,即开单缴进入对。……又该处去腊解款两次八千三百余元,其秘书李某、科长陈某颇居功,意在邀赏。此辈小人,但知牟利,似不得不略予奖励,以策将来。得旨:可赏给五百元。”可知躲在日租界里的小朝廷,是如何与政府进行官方往来的。值得玩味的是,如何与基层公务人员打交道,在今昔两个时代,都是很微妙的事,透露出胡嗣瑗精于世故的一面。

我收藏的这枚实寄封,正是胡琴初当年与“官产处”往来之物,见证了小朝廷在天津的风风雨雨。这是“河北省官产总处附设清室私产清理专处”的公函封,致“天津日租界宫岛街协昌里一号 胡大人琴初台启”。宫岛街协昌里一号,是当年小朝廷所在地天津静园。官产者,今曰国有资产也。附设清室私产专处,是专门清查退位皇室私产的机构,并将属于皇室的私产折价退给在天津的“小朝廷”,所以,胡嗣瑗很重视这件事。我存的这枚实寄封,封面上留有他亲笔批注:“七月十三早到即复快递”,背面还有一行字:“如已回公馆即速派人送往。”历史上有些记录的事,不见实物,总感到空洞,这枚实寄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以邮证史”不为虚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集邮热曾席卷全国,街头长长的买邮票队伍,是最壮观的一景。据说,全盛时仅集邮联在册会员就达二千多万,像我这样不在册的爱好者,还不知有几多。一时间,熙熙攘攘,而今安在哉。几十年来,集邮也一直是我寂寞人生的良友,并不因如今的冷落而放弃过。

三、惊蛰(庚午年1930)

数九寒天已过,万木复苏,童子河边的垂柳露出了星星点点的嫩芽。正素巷和椿桂坊巷口的木牌坊被新政府拆除了,林祖康家门口的大照壁也拆了,两条巷子看上去似乎宽敞了一些。粉墙黛瓦、青石铺路,间或穿插着几条幽长的小弄。天气开始回暖,高墙内的大树透出一片新绿,显得生机盎然,行人渐渐多了起来,相比过去几年喧闹了许多。

林祖康的儿子三岁了,名叫林继承,寄托了林家香火延续的希望。林老太太身体很硬朗,看着家里子女平安,又添了个虎头虎脑的大孙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祖康,月琴又怀上了,身子一天天地不方便了,阿华也要回乡去下了。你看那个秀珍生了三个孩子,公公婆婆也来城里了,一家七口挤在一起不容易啊!不如叫她带个小的住过来,互相帮帮忙”,林老太太摸着孙子林继承的头,看着儿媳妇微微隆起的肚子。潘月琴接着婆婆的话若有所思地说道:“不如叫小毛也一起住过来,那边的房子让他家老两口带着两个孩子住,反正又不远,随时都可以回去看看。姆妈,你找个机会跟秀珍商量商量”。

秀珍一连生了三个儿子,最小的刚断奶,小毛也把父母接到了城里。婆婆帮着带带孙子,公公在南门外白荡河码头找了个撑船摆渡的活,拼力气挣几个零钱,一家人紧紧缩缩勉强度日。

林家腾出了一间屋子,秀珍和小毛带着小儿子住了过来,一下子解决了三个人的吃饭问题,夫妻俩千恩万谢。从此以后,林祖康家里的大小事情他们俩都尽心尽力。

林祖康开的老大房生意越来越红火,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渐渐地成了当地一个响当当的字号。除去杨家和上海总店的分红,仍然获利颇丰,于是林老板有了再开一家店的想法。

繁华的南大街尽头与西瀛里相交,是城内一条古老的街道,东接青果巷豪门大户,西连朝京门水运码头,近些年聚集了许多新式商号,显得颇为洋气。有专营东南亚藤器的“蔡元兴”藤号,有售卖玻璃镜子的“鼎泰祥”五金店,还有为染织业供货的“源兴盛”颜料栈。西瀛里两边多有西式建筑,清水砖墙,水泥立面,与周边传统的砖木结构的店面相比,更显得高大气派,鹤立鸡群。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这里集中了十几家银行、票号、钱庄、当铺。一时间大小店铺林立于此,豪商巨贾出入其间,资金流、货物流、客商流在此交汇贯通,形成了一个金融贸易中心。

林祖康相中了一幢叫“天友来”客栈的三层青砖小楼,底层坐南朝北,大门宽阔响亮。里面马赛克拼花铺地,上面平顶花纹装饰,是典型的西式大厅。如果前后隔开,南面后门直通运河支流,还有个现成的装卸码头。在这里开一家分店,是个绝佳场所。

为了能租到这个房子,林祖康请托浦会长从中斡旋。两人在德泰恒吃过午饭,来到复兴浴室洗澡。推开玻璃弹簧门,一个满脸堆笑的跑堂迎了上来:“两位老板,楼上雅座请”,跑堂掀起棉布门帘伸手指引。这个浴室分上下两层,楼上有八个朝南的包间,楼下是普客散座,每层都有浴池。楼下大厅的墙上,四周钉着一个个突出的圆木棍衣架,跑堂会把浴客的衣帽用叉子高高挂起。门口放着大木桶,里面有滚烫的热毛巾。客人洗好走进大厅前,有人立刻递上热毛巾,帮助擦身,这叫“出水”。楼上的雅间则有单独的衣架,几张休息的床榻上铺着雪白的毛巾,地上摆着干净的木屐。在雅间包房休息里的客人,享受着体贴的贵宾服务。脱衣、洗澡、擦背、擦身都有专人侍奉,整个一套下来几乎不用自己动手。

江南的浴室,也称“混堂”,不仅是放松身体、消磨时间的去处,也是社交议事、交流感情的场所。一群人在热气腾腾的浴池里赤身,逍遥自在,在明亮温暖的休息区里抽烟喝茶,说说笑笑。修脚的、敲背的、采耳的被呼来唤去,一派热闹景象。跑堂的都有一手绝活,不管你离得多远,他一声吆喝,一把滚烫的毛巾就准确无误地飞旋到你面前,让你轻轻松松地接住。饿了有人送点心,渴了有人上水果,一下午的辰光就在这暖融融的气氛中度过。

林祖康和浦会长出水后,跑堂安排了两位捏脚师傅,他们舒服地睡了一会儿,酒气也逐渐消解。浦会长一手夹着支香烟,一手摸了摸滚圆的肚皮:“祖康,我知道你这几年生意做得不错,也为我们商会挣了面子。你说的那个西瀛里店面的事情,我去找房东谈了谈,如果大厅租给你开店,客栈就得开侧门,是有点影响的”,接着又说道:“房东说租金不能降低了,而且必须租满五年。房租先付两年,后面一年一付,你看这个条件怎么样?”。林祖康嘴里嚼着一块鸭梨,连忙答道:“浦会长费心了,我就怕他不肯租给我,这几个条件我都答应,如果房东愿意,我可以承租十年”。“祖康,你真有眼光,那个地方客商多,容易做出名气”,浦会长翘起大拇指摇了摇。

林老板成家立业,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如今也是心宽体胖。他直了直腰招手叫来跑堂:“安排两个手艺好的来敲敲背,再去买几块糕来!”,跑堂应声而出。

民间约定俗成,把米粉做的称作“糕”,如年糕、炸糕、重阳糕、云片糕。面粉做的称作“饼”,如油饼、麻饼、葱油饼、龙凤饼。这里的人偏偏把面粉做的麻饼叫做“糕”,此种偏执,国中仅有。是把面团擀扁推长若干次,然后包馅,甜麻糕包入绵白糖,咸麻糕包入猪板油、葱末。再卷成一团,继续推长擀扁,叠到几十次。面坯薄如宣纸,透如蝉翼。用饴糖加热水调成汤,黏糊糊的,往麻糕上刷一层,再满撒芝麻粘住。再入桶炉旺火烘烤,盖上盖子,几分钟后用铁铲轻轻铲出。出炉的麻糕皮薄酥松、层次分明、色泽金黄、香脆绵软。

林祖康和浦会长敲好了背,两块糕下肚,又躺下呼呼睡去。

沈树良家最近几年可遇上了件烦心事,儿媳妇何小娟样样都好,就是结婚三年了一直怀不上孩子。沈家老两口整日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小娟也恨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愧对了沈树良。黄医生开了各种方子也是束手无策,北门的名医看了个遍。最后请来了西医,确诊为某种不孕症,彻底断了念想。

“阿良,你是沈家独子,不能断了香火。我想了很久,我回去跟我父母商量,你把我妹妹娶过来吧,都是自家人,我也放心”,何小娟目光坚定、语气平静。

“小娟,你真是个贤惠的老婆,你这样想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可是你哥哥妹妹会答应吗?”,沈树良紧紧抓住妻子的双手,惴惴不安。

何小娟的妹妹叫何小萍,从小就跟在姐姐后面跑来跑去,姐妹俩感情很好。小萍很敬佩姐姐心灵手巧、与人为善,两姐妹虽然没念过书,但是都质朴厚道、勤劳踏实。自从两家合开了点心店,家里的日子比过去好的多了。两个哥哥也都成家立业,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小萍天天在店里帮忙,眼看着姐夫里里外外打理得有条不紊,心里一直觉得沈树良是个能干可靠的人。当家里父母和哥哥姐姐提起这件事,小萍虽然感觉十分意外,但想到能为姐姐分担些痛苦,也就答应了。

沈树良把青山镇点心店的股权送给了何家兄弟,放手让他们自主经营了。自己回到观子巷正式接手了父亲的豆腐汤店,出资改造了门面,又在院子里翻建了两间楼房。安顿好了父母,准备热热闹闹地把小萍娶回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