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八字命理

辄的意思(辄的意思文言文)

时间:2024-09-28 03:23:47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互联网
辄的意思(辄的意思文言文)

本文目录一览:

叙诡笔记|楠木:一种欺软怕硬的“神木”

前不久的小长假,笔者去了一座京郊的古寺旅游。在参观这座古寺的大雄宝殿时,导游指着三世佛的雕像,用非常遗憾的口吻说,这些雕像在几十年前被砸毁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后来重塑的。有人开玩笑问:“新的和旧的有什么区别么?”导游白了一眼,用不无鄙夷的口吻说:“旧的是金丝楠木的,新的是黄花梨木的,这俩能一样么?”殿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哄笑声。

之所以有这番哄笑,想来因为在世人眼中,楠木是一种远比黄花梨木要名贵的木材,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为了砍伐和运输楠木,许多人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而楠木也因为“吸食”了太多血汗和生命的缘故,变成了一种拥有巨大破坏力的“神木”。

一、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明代谷泰撰《博物要览》有云:“楠木产豫章及湖广云贵诸郡,至高大,有长至数十丈,大至数十围者,锯开甚香。亦有数种,一曰开杨楠;一曰含丝楠,木色黄,灿如金丝最佳;一曰水楠,色微绿性柔为下。今内宫及殿宇多选楠材坚大者为柱梁,亦可制各种器具,质理细腻可爱,为群木之长。”

《博物要览》

楠木不仅自贵,还能贵人。《太平广记》中写樵叟八人,每天去冯大亮家饮酒,从来不给钱,冯大亮性情豪爽,亦不计较,任他们吃喝。有一天,其中一人从袖子里拿出一根五六寸长的楠木树枝,栽在冯大亮家院子里,对他说:“劳置美酒,无以为报,此树径尺,则家财百万。”言讫而去。没几天这棵楠木就长到十余丈高,直径逾尺,而冯大亮家自此“金玉自至,宝货自积,殷富弥甚”——楠木的“贵气”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楠木名贵、吉祥和拥有“群木之长”的地位,所以明史记载,明代的宫城和城楼、寺庙、行宫等重要的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楠木的贵重,除了因为数量稀少、质地坚实和质量精美之外,还有从深山老林里砍伐和往外运输的难度极大。《四川通志》记载为了营建宫殿而“采楠”所耗费的力气:“楠木一株,长七丈,围圆一丈二三尺者,用拽运夫五百名,沿路安塘,十里一塘,一塘送一塘,到大江”,等于为了将一棵楠木运到长江航运,中途几乎要开通一条运河。那么一棵楠木运到长江边的花费是多少呢?“计木一株,山林仅十余金,拽运辄至七八百人,耽延辄至八九月,盘费辄至一二千两之上!”凑齐八十株树,扎一大木筏,召集水手放筏,每筏用水手十名,民夫四十名,“出三峡,道江淮,涉淮泗,越历江湖,逶迤万里,由蜀抵京,恒以岁计。”这期间伐木工人和运输的民夫遭遇“寒暑饥渴瘴疠死者无论矣”。当时蜀地流行一谚语叫“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以至于“楚、蜀之人,谈及采木,莫不哽咽”。

也许正是因为一棵楠木上浸染了太多的血和泪,加之多用于宫廷,导致民间对此种木材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敬畏感。明代钱希言著笔记《狯园》中记湖广襄阳道中有一“楠木神”,商旅行舟,触之皆碎,相传是有个运输楠木的木筏遇到暴风,散了架,“失此一木无获,岁月浸久,便成精怪”,岸上的百姓和往来的船家以其破坏力惊人,特地建了一座“南君庙”而祝祷平安。

《狯园》

褚人获所著笔记《坚瓠集》中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个姓卢的,坐船在长江中航行,突然遭遇一阵狂风,船在江心颠簸欲翻,吓得船家连呼“楠木大王保佑,楠木大王保佑”,姓卢的搞不清是怎么回事,等到风平浪静时问船家,船家说,此地有一楠木成精,每天漂浮江中却难见踪影,不知为什么,它专喜欢“鼓弄风波,破舟损命”,所以遇到突然袭来的狂风,必须连呼楠木大王的名号告饶乞命,才能不至翻船。这姓卢的想来是个胆大的书生,上岸后即作文一篇,牒报水府,上面有“象穷魍魉,转深铸鼎之思;诚格神明,欲下燃犀之照。惟川灵之失纲,故令尾大者不掉。彼风师亦助虐。其与首恶者何殊,仍期三日以木来,屈期,命驾诣江上,大集人夫缚木”的字样,大致意思是说妖木竟敢在江上鼓风作祟,害人性命,我现在给你三天时间投案自首,过了三天期限,看我不召集民夫将你捉拿归案!岸上的人们都望着他偷笑,谁知没过多久,真的看见一块巨大的楠木顺江漂了过来,姓卢的让人将其打捞到岸上,正好县里正在修学堂,直接拿去用作明伦堂柱了。

《坚瓠集》

二、大楠将军,二楠将军

除了楠木大王,还有楠木将军。

宣鼎在《夜雨秋灯录》一书中写元代发生在自己的老家安徽天长石梁镇一事。

《夜雨秋灯录》

当地有一座古刹,是酷爱佛学的梁武帝所建,“殿宇甚宏,院产尤沃”,但寺中的和尚仗着香火旺盛,不守清规戒律,重金买了几个美貌的养在地窖里,表面上念着阿弥陀佛,背地里却干着下流的勾当,外人无从察觉。

这一天,寺里正在进行修缮工程,有个漆工发现大殿的梁上有光芒在闪烁,正惊诧间,突然从上面掉下一块砖来,上面绘有两只守宫(即壁虎),“睛赤髯苍,鳞爪沃雪,一瞥眼,已长尺有咫”,工匠们一时间全都吓懵了,片刻,有人大喊一声“这是龙啊”,众人全都醒悟过来,四散奔逃。这时只听殿外雷声大作,暴雨如注,翻卷的黑云中一条青龙从天而降,直往殿里俯冲,“门小,龙首碍,因侧角蜿蜒入”。这时那两只守宫已经彻底化为两条小龙,像迎接青龙一样向它飞去,三龙戏舞间,只见瓦砾飞舞,屋宇楼阁一齐成齑粉。那条青龙攫取了大殿内宝瓶中的一颗“大如碗”的宝珠,而两只小龙则各挟一根楠木横梁,冲天而去。

“少顷,雨霁,烟雾散”,原来富丽堂皇的古刹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遍地积水浸瓦砾”,附近的人们和先前逃走的工人纷纷返回来观看,只见所有的僧人都不知去向,只剩下正殿地下的洞穴中,暴露出女人穿的鞋和用的净桶,人们这才知道,原来那些僧人将这里变成了泄欲的淫窟。

再说距离石梁镇不远的一处村落里,“其雨之倾盆时也,远村见黑云如山,垂垂扑庙下,旋即腾上,犹约略见龙伸巨爪,持殿梁舞”。不久,那两条小龙飞到湖的上空,似乎挟不动楠木横梁了,“蓦然抛坠湖心,泛泛忽不见”。

从此以后,每逢阴雨天,住在湖畔的人们和船家,就听见两块木头相撞的声音,噔噔噔噔的,一旦声音停止,就要转晴,屡验不爽。经过明代数百年的浸泡,那两根漂浮在湖面的楠木横梁“受日星精气,渐为厉虐”,此后就像鱼雷一样,只要遇到游船或是渔船,逮谁怼谁,“如箭激赶,至则船碎”。长此以往,渔民和渡河的旅客苦不堪言,以至于每次放船之前,必须先高呼“大楠将军、二楠将军保佑”,且香帛礼祭之,才有可能幸免于难。

直到道光年间,有父子渔夫两人,夜间撒网捕鱼,凌晨时分,一网下去突然感到特别沉重,两个人很高兴,以为捞到了大鱼,但“网重,轻易不能达岸”,时间一久,船仿佛抛了锚一样丝毫动弹不得,而且渔网越来越重。父子二人开始急躁起来,“欲弃网割缆则不舍,欲曳则船将覆”。正在惶急间,忽然远处开来一条官船,“男子数十人,皆箭衣窄袖”,容貌端庄,气度不凡。父子二人急忙大声呼救。那艘官船立刻靠近了渔船,几个人跳上来,将两只船联结在一起,一边帮他们拽渔网,一边将两条船一起往岸边划。渔夫父子手忙脚乱中,不小心还将一只鞋甩在了官船上,还来不及捡,船已经靠岸,而网中之物也被抛到了岸上。官船随即解开了联结两条船的缆绳,准备离去,“渔人将烹茗炊饼以酬,不受,匆匆去”。

这时天已大明,渔夫父子打开网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并无寸鳞,唯一极大楠木,满身生绿苔如毛”。他们哭笑不得,不知这算什么收获,但仔细一想,若非官船上那群人的帮助,恐怕连这块木头也捞不上来,便到岸上的龙王庙里焚顶酬神,无意间发现庙里悬挂的一艘神船湿漉漉的,船底和船帮上覆满淤泥,甲板上还有一只草履,正是刚才甩丢的那一只,“恍然悟神之冥助也”。

三、奉旨砍树,未能得逞

无论“南君”、楠木大王、楠木将军,从称号到故事,都不难体会到时人对这种树木无可名状的恐惧。但说来讲去,之所以恐惧,也是因为其太过值钱,而诱发了从皇室宗亲到达官贵人无穷的占有欲的缘故——这种占有欲是搬出多么强大的神鬼也遏制不住的。

《子不语》中写四川有一处人迹罕至的森林,“古木万株,有首尾阔数十围、高千丈者”,一个负责采办贡木的官员杨某到这里查看,发现“有极大楠木一株,枝叶结成龙凤之形”,这可把杨某乐坏了,正在组织伐木工人施以斧锯,谁知锯齿刚刚贴近树干,“忽风雷大作,冰雹齐下,匠人惧而停工”。

当晚,杨某梦见一个穿戴古代衣冠的人,拱手对他说:“我乃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大树。当天地开辟后,三皇递兴,一万余年,天底下只有水,并无火。燧人氏从我身上钻取到火种,从此人们才能吃到煮熟的食物,不惧严寒风雪,不信可以看看我露出地面的树根,上面还有当年的灼痕,难道您忍心让那些伐木的工人把我砍伐吗?”杨某说:“当初人们吃生食的时候,肠胃没有火气,很少生病,都能长命百岁,自从吃了熟食,小则痔疮,大则肺热引发的痰壅,皆火气熏蒸而成,何况我是奉诏采办,不砍伐你,不能销差。”第二天,他还是指挥砍掉了那棵极大的楠木,哪知运到河道里,“忽风浪大作,一木沉水中,万夫曳之,卒不起”……

杨某的话语和姿态都令人厌恶,无论从哪个角度统计,吃熟食的人的平均寿命都远远超过生食者,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强词夺理,真正霸蛮的是搬出自己的皇差身份,一副钦命一亮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嘴脸,但最终也没有得逞。我很喜欢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说过的一段话:“老树阅世至百年,得日月之精华,受雨露之滋培,其灵气愈积愈厚……古圣人断一树杀一兽必以其时,盖以天地所生之物,不忍无故残损也,而况老树阅世至百年以外者乎?彼违天地好生之德,肆意戕物,可以无伐而必伐之,则获祸宜矣!”

但推究来去,获祸的究竟是谁呢?是指使砍树的官吏?还是享用宫殿的权贵?掩卷细思,楠木为厉、为王、为鬼、为怪,最终残害的都是弱小无辜的百姓……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由此看来,这楠木也很沾染了点儿欺软怕硬的国民性。

叙诡笔记|楠木:一种欺软怕硬的“神木”

前不久的小长假,笔者去了一座京郊的古寺旅游。在参观这座古寺的大雄宝殿时,导游指着三世佛的雕像,用非常遗憾的口吻说,这些雕像在几十年前被砸毁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后来重塑的。有人开玩笑问:“新的和旧的有什么区别么?”导游白了一眼,用不无鄙夷的口吻说:“旧的是金丝楠木的,新的是黄花梨木的,这俩能一样么?”殿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哄笑声。

之所以有这番哄笑,想来因为在世人眼中,楠木是一种远比黄花梨木要名贵的木材,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为了砍伐和运输楠木,许多人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而楠木也因为“吸食”了太多血汗和生命的缘故,变成了一种拥有巨大破坏力的“神木”。

一、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明代谷泰撰《博物要览》有云:“楠木产豫章及湖广云贵诸郡,至高大,有长至数十丈,大至数十围者,锯开甚香。亦有数种,一曰开杨楠;一曰含丝楠,木色黄,灿如金丝最佳;一曰水楠,色微绿性柔为下。今内宫及殿宇多选楠材坚大者为柱梁,亦可制各种器具,质理细腻可爱,为群木之长。”

《博物要览》

楠木不仅自贵,还能贵人。《太平广记》中写樵叟八人,每天去冯大亮家饮酒,从来不给钱,冯大亮性情豪爽,亦不计较,任他们吃喝。有一天,其中一人从袖子里拿出一根五六寸长的楠木树枝,栽在冯大亮家院子里,对他说:“劳置美酒,无以为报,此树径尺,则家财百万。”言讫而去。没几天这棵楠木就长到十余丈高,直径逾尺,而冯大亮家自此“金玉自至,宝货自积,殷富弥甚”——楠木的“贵气”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楠木名贵、吉祥和拥有“群木之长”的地位,所以明史记载,明代的宫城和城楼、寺庙、行宫等重要的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楠木的贵重,除了因为数量稀少、质地坚实和质量精美之外,还有从深山老林里砍伐和往外运输的难度极大。《四川通志》记载为了营建宫殿而“采楠”所耗费的力气:“楠木一株,长七丈,围圆一丈二三尺者,用拽运夫五百名,沿路安塘,十里一塘,一塘送一塘,到大江”,等于为了将一棵楠木运到长江航运,中途几乎要开通一条运河。那么一棵楠木运到长江边的花费是多少呢?“计木一株,山林仅十余金,拽运辄至七八百人,耽延辄至八九月,盘费辄至一二千两之上!”凑齐八十株树,扎一大木筏,召集水手放筏,每筏用水手十名,民夫四十名,“出三峡,道江淮,涉淮泗,越历江湖,逶迤万里,由蜀抵京,恒以岁计。”这期间伐木工人和运输的民夫遭遇“寒暑饥渴瘴疠死者无论矣”。当时蜀地流行一谚语叫“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以至于“楚、蜀之人,谈及采木,莫不哽咽”。

也许正是因为一棵楠木上浸染了太多的血和泪,加之多用于宫廷,导致民间对此种木材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敬畏感。明代钱希言著笔记《狯园》中记湖广襄阳道中有一“楠木神”,商旅行舟,触之皆碎,相传是有个运输楠木的木筏遇到暴风,散了架,“失此一木无获,岁月浸久,便成精怪”,岸上的百姓和往来的船家以其破坏力惊人,特地建了一座“南君庙”而祝祷平安。

《狯园》

褚人获所著笔记《坚瓠集》中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个姓卢的,坐船在长江中航行,突然遭遇一阵狂风,船在江心颠簸欲翻,吓得船家连呼“楠木大王保佑,楠木大王保佑”,姓卢的搞不清是怎么回事,等到风平浪静时问船家,船家说,此地有一楠木成精,每天漂浮江中却难见踪影,不知为什么,它专喜欢“鼓弄风波,破舟损命”,所以遇到突然袭来的狂风,必须连呼楠木大王的名号告饶乞命,才能不至翻船。这姓卢的想来是个胆大的书生,上岸后即作文一篇,牒报水府,上面有“象穷魍魉,转深铸鼎之思;诚格神明,欲下燃犀之照。惟川灵之失纲,故令尾大者不掉。彼风师亦助虐。其与首恶者何殊,仍期三日以木来,屈期,命驾诣江上,大集人夫缚木”的字样,大致意思是说妖木竟敢在江上鼓风作祟,害人性命,我现在给你三天时间投案自首,过了三天期限,看我不召集民夫将你捉拿归案!岸上的人们都望着他偷笑,谁知没过多久,真的看见一块巨大的楠木顺江漂了过来,姓卢的让人将其打捞到岸上,正好县里正在修学堂,直接拿去用作明伦堂柱了。

《坚瓠集》

二、大楠将军,二楠将军

除了楠木大王,还有楠木将军。

宣鼎在《夜雨秋灯录》一书中写元代发生在自己的老家安徽天长石梁镇一事。

《夜雨秋灯录》

当地有一座古刹,是酷爱佛学的梁武帝所建,“殿宇甚宏,院产尤沃”,但寺中的和尚仗着香火旺盛,不守清规戒律,重金买了几个美貌的养在地窖里,表面上念着阿弥陀佛,背地里却干着下流的勾当,外人无从察觉。

这一天,寺里正在进行修缮工程,有个漆工发现大殿的梁上有光芒在闪烁,正惊诧间,突然从上面掉下一块砖来,上面绘有两只守宫(即壁虎),“睛赤髯苍,鳞爪沃雪,一瞥眼,已长尺有咫”,工匠们一时间全都吓懵了,片刻,有人大喊一声“这是龙啊”,众人全都醒悟过来,四散奔逃。这时只听殿外雷声大作,暴雨如注,翻卷的黑云中一条青龙从天而降,直往殿里俯冲,“门小,龙首碍,因侧角蜿蜒入”。这时那两只守宫已经彻底化为两条小龙,像迎接青龙一样向它飞去,三龙戏舞间,只见瓦砾飞舞,屋宇楼阁一齐成齑粉。那条青龙攫取了大殿内宝瓶中的一颗“大如碗”的宝珠,而两只小龙则各挟一根楠木横梁,冲天而去。

“少顷,雨霁,烟雾散”,原来富丽堂皇的古刹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遍地积水浸瓦砾”,附近的人们和先前逃走的工人纷纷返回来观看,只见所有的僧人都不知去向,只剩下正殿地下的洞穴中,暴露出女人穿的鞋和用的净桶,人们这才知道,原来那些僧人将这里变成了泄欲的淫窟。

再说距离石梁镇不远的一处村落里,“其雨之倾盆时也,远村见黑云如山,垂垂扑庙下,旋即腾上,犹约略见龙伸巨爪,持殿梁舞”。不久,那两条小龙飞到湖的上空,似乎挟不动楠木横梁了,“蓦然抛坠湖心,泛泛忽不见”。

从此以后,每逢阴雨天,住在湖畔的人们和船家,就听见两块木头相撞的声音,噔噔噔噔的,一旦声音停止,就要转晴,屡验不爽。经过明代数百年的浸泡,那两根漂浮在湖面的楠木横梁“受日星精气,渐为厉虐”,此后就像鱼雷一样,只要遇到游船或是渔船,逮谁怼谁,“如箭激赶,至则船碎”。长此以往,渔民和渡河的旅客苦不堪言,以至于每次放船之前,必须先高呼“大楠将军、二楠将军保佑”,且香帛礼祭之,才有可能幸免于难。

直到道光年间,有父子渔夫两人,夜间撒网捕鱼,凌晨时分,一网下去突然感到特别沉重,两个人很高兴,以为捞到了大鱼,但“网重,轻易不能达岸”,时间一久,船仿佛抛了锚一样丝毫动弹不得,而且渔网越来越重。父子二人开始急躁起来,“欲弃网割缆则不舍,欲曳则船将覆”。正在惶急间,忽然远处开来一条官船,“男子数十人,皆箭衣窄袖”,容貌端庄,气度不凡。父子二人急忙大声呼救。那艘官船立刻靠近了渔船,几个人跳上来,将两只船联结在一起,一边帮他们拽渔网,一边将两条船一起往岸边划。渔夫父子手忙脚乱中,不小心还将一只鞋甩在了官船上,还来不及捡,船已经靠岸,而网中之物也被抛到了岸上。官船随即解开了联结两条船的缆绳,准备离去,“渔人将烹茗炊饼以酬,不受,匆匆去”。

这时天已大明,渔夫父子打开网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并无寸鳞,唯一极大楠木,满身生绿苔如毛”。他们哭笑不得,不知这算什么收获,但仔细一想,若非官船上那群人的帮助,恐怕连这块木头也捞不上来,便到岸上的龙王庙里焚顶酬神,无意间发现庙里悬挂的一艘神船湿漉漉的,船底和船帮上覆满淤泥,甲板上还有一只草履,正是刚才甩丢的那一只,“恍然悟神之冥助也”。

三、奉旨砍树,未能得逞

无论“南君”、楠木大王、楠木将军,从称号到故事,都不难体会到时人对这种树木无可名状的恐惧。但说来讲去,之所以恐惧,也是因为其太过值钱,而诱发了从皇室宗亲到达官贵人无穷的占有欲的缘故——这种占有欲是搬出多么强大的神鬼也遏制不住的。

《子不语》中写四川有一处人迹罕至的森林,“古木万株,有首尾阔数十围、高千丈者”,一个负责采办贡木的官员杨某到这里查看,发现“有极大楠木一株,枝叶结成龙凤之形”,这可把杨某乐坏了,正在组织伐木工人施以斧锯,谁知锯齿刚刚贴近树干,“忽风雷大作,冰雹齐下,匠人惧而停工”。

当晚,杨某梦见一个穿戴古代衣冠的人,拱手对他说:“我乃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大树。当天地开辟后,三皇递兴,一万余年,天底下只有水,并无火。燧人氏从我身上钻取到火种,从此人们才能吃到煮熟的食物,不惧严寒风雪,不信可以看看我露出地面的树根,上面还有当年的灼痕,难道您忍心让那些伐木的工人把我砍伐吗?”杨某说:“当初人们吃生食的时候,肠胃没有火气,很少生病,都能长命百岁,自从吃了熟食,小则痔疮,大则肺热引发的痰壅,皆火气熏蒸而成,何况我是奉诏采办,不砍伐你,不能销差。”第二天,他还是指挥砍掉了那棵极大的楠木,哪知运到河道里,“忽风浪大作,一木沉水中,万夫曳之,卒不起”……

杨某的话语和姿态都令人厌恶,无论从哪个角度统计,吃熟食的人的平均寿命都远远超过生食者,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强词夺理,真正霸蛮的是搬出自己的皇差身份,一副钦命一亮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嘴脸,但最终也没有得逞。我很喜欢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说过的一段话:“老树阅世至百年,得日月之精华,受雨露之滋培,其灵气愈积愈厚……古圣人断一树杀一兽必以其时,盖以天地所生之物,不忍无故残损也,而况老树阅世至百年以外者乎?彼违天地好生之德,肆意戕物,可以无伐而必伐之,则获祸宜矣!”

但推究来去,获祸的究竟是谁呢?是指使砍树的官吏?还是享用宫殿的权贵?掩卷细思,楠木为厉、为王、为鬼、为怪,最终残害的都是弱小无辜的百姓……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由此看来,这楠木也很沾染了点儿欺软怕硬的国民性。

《说文解字》第195课:细说“趣”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95课,只讲《说文解字》“走”部汉字中的一个字:趣。详情如下:

趣。这个字有五个读音:

(一)q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趣,疾也。从走,取声。”形声字。本义是疾,行速。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趣,疾走也……凡言走之疾速者,皆以趣为正字。”《广雅.释诂一》:“趣,遽也。”睡虎地秦简《日书》870反“疾趣出。”即用本义,疾速离开。

(云梦睡虎地秦简)

本义之外,趣还有其他用法,如:(1)旨意,旨趣。这是引申义。《篇海类编.人事类.走部》:“趣,指趣也。”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走部》:“趣者,趋向之义。故引申为归趣、旨趣之称。”《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每弹一曲,钟子期都能领会它的旨趣。同样用法的还有《晋书.隐逸传.陶潜》:“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知音)

(2)志趣,好尚。《后汉书.蔡邕传》:“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圣贤哲人所传达的旨趣,古代仁人所表明的心志啊。同样用法也有《南史.隐逸传上.陶潜》:“(陶潜)少有高趣。”

(3)趣味;兴趣。《晋书.王羲之传》:“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近来正靠音乐排遣忧闷,总担心被儿女辈发觉,影响欢乐的趣味。再比如老舍《四世同堂.偷生》二十四:“脾气越坏,大家就越不喜欢她。只落个自讨无趣。”

(4)意味,情态或风致。同样是《晋书.王羲之传》:“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王献之的字骨力远远不如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很有柔媚风致。

(王献之《中秋帖》)

(5)行走,作为。《列子.汤问》:“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张湛注:“趣,行也。”你先观察我是怎样走路的。等你像我走的一样了,然后就可以执掌六根缰绳,能够驾驭六匹骏马了。

(6)及,赶上。《汉书.食货志上》:“亡以趋泽”颜师古注:“趋,读曰趣,趣,及也。”比如司马光《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耒耜趣时雨,黍稷丰岁秋。”即用此意,赶上了及时雨。

(7)拿取,采取。也作“取”。《古今韵会举要.遇韵》:“趣,通作取。”《庄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成玄英疏:“趣,取也。滑,乱也。顺心则取,违情则舍。”取舍能够混乱人的心神,使性情飞扬浮躁。《荀子.修身》:“趣舍无定谓之无常。”用的也是这个用法。

(荀子像)

(二)cù。读这个音时,用法也有几个:(1)督促。《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趣菹人薪雚,足蓄积。”要促使山村百姓砍伐木材,备足械器;促使菹泽之地的居民樵采柴薪,储备充足。又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救火者,令吏挈壶甕而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箠指麾趣使人则制万夫。”大意是:救火者,令吏操壶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使人,则役万夫。

(2)催,催促。比如《史记.陈涉世家》:“(陈王)趣赵兵亟入关。”司马贞索隐:“上音促。促谓催促也。”即催促赵国的军队亟速进军函谷关。又比如《资治通鉴.秦纪一.庄襄王三年》:“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胡三省注:“趣,读曰促,催也。”话未说完,信陵君脸色都变了,催促车驾归还魏国。

(信陵君)

(3)促使。《管子.四称》:“不弥人争,唯趣人诏。”王念孙《读书杂志》:“趣读为促,诏当为讼,字之误也,讼诏草书相似。”不排解人们的纠纷,只鼓动人们诉讼。

(4)用作副词。有两种用法,其一:速,赶快。《类篇.走部》:“趣,趋玉切,速也。”杨树达《词诠》卷六:“趣,时间副词。疾也。今语云‘快’。”《汉书.萧何传》:“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颜师古注称:“趣读曰促,谓速也。”其二:急,急于。杨树达《词诠》卷六:“趣,时间副词。亟也。”比如《庄子.人间世》:“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大意是:急切之下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社树让世人瞻仰呢?

(三)qū。读这个音时,基本同于“趋”字。也有几个用法,举两例:(1)向,趋向。《集韵.虞韵》:“趣,向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走部》:“趣,趣向也。”《诗经.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毛传》:“趣,趍(qū,同趋)也。”这里的趣,即趋,趋向之义。这句诗的意思是周王庄严走在前,左右群臣紧跟随。很多译本译为“疾走”,似误。疾走是趋的本义,但读去声,平仄有问题,读平声才合适,而读平声,就是趋向之义。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又比如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其说出世,和者日多,于是思潮为之更张,鹜外者渐转至趣内。”同用“趋向”之义。

(鲁迅像)

(2)赴,奔往。《吕氏春秋.为欲》:“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却也。”高诱注称:“趣,一作赴。”迎着闪光的刀,冒着飞来的箭,奔赴水火之中,人们也不敢后退。又比如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新步是地名),昙而雨,亭午乃至。”用的也是奔往,赶往之义。

(四)cǒu。趣马。周代掌管王马之官。《广韵.厚韵》:“趣,趣马。《书》传云:趣马,掌马之官也。”《字汇.走部》:“趣,趣马,官名,主驾者。”《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棸(zōu,姓氏,亦一种树)子内史,蹶维趣马。”郑玄注称:“趣马,中士也,掌王马之政。”棸子充当内史官,蹶父养马管放牧。

(古画里的趣马官)

(五)zōu。同“掫”。(1)巡夜打更。《集韵.矦韵》:“掫,《说文》夜戒守有所击。

(夜晚打更人)

此外,读此音时,趣还做姓氏。《姓氏寻源》卷三十二:“趣氏,澍案:趣马氏之后,以官为氏,改为单姓。”

趣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趣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9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