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时辰的意思(十二时辰的意思)

时间:2024-01-19 05:32:14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数字重庆十二时辰

来源:重庆日报网

众所期待的智博会,又来了。

自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召开以来,每年一届的智博会,不仅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字行业的一场盛会,更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如今,智慧基因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脉搏”随着城市的车水马龙一起跳动,“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智能化故事,在每天的十二时辰里,精彩上演。

子时

23∶00—01∶00

轨道列车做“CT” 一分钟查完“全身”

零点,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车辆段灯火通明,“忙碌”了一天的列车陆续返回,进入运用库“休息”。

在到达运用库前,列车需经过一个检测棚。当列车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检测棚时,车辆轨旁智能检测系统子系统360°外观图像检测系统自动开启,对列车全身关键部位进行扫描、做“CT”检查。

“不到1分钟,系统就完成了检测,检查点数多达3000个。”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车辆运维部负责人石涛介绍,该系统采用高频视觉传感技术,以及多维图像采集方案,对列车走行部、牵引电气箱、受电弓、制动供风、车门车窗、空调等“全身”各关键部件及系统完成扫描成像处理,拍摄照片总数达2万多张。

这些照片将由系统进行自动比对,若发现列车有故障,就可自动弹出故障图,并发出报警信息。“弹出的图分两张:一张列车标准图和一张故障图。维修人员根据弹出的图片,进一步判断列车是否存在故障,若发现有问题就现场确认,并对列车进行维修。”石涛说。

这套智能化系统的检测效率有多高?如果换成人工,每列车至少需要40分钟。

图① 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车辆段,列车正在做“CT”检查。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丑时

01∶00—03∶00

“智慧排水”系统调度防涝抢险

凌晨两点,沙坪坝区“智慧排水”调度中心,一派忙碌的景象。一个小时之前,该中心使用的智能系统针对全区暴雨易涝点发出预警,三级响应(暴雨黄色)机制随即启动,全区40多名应急抢险人员携物资、设备提前抵达各易涝点。

办公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区降雨状况、管道径流量、道路积水情况等信息。与之相连接的,是安装在各易涝点的30台视频监控仪,以及45台流量计:监控仪对内涝点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流量计对地下管线液位、流速、流量进行动态管理。

“智慧排水”调度中心可根据突发事件、极端天气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智慧排水平台末端感知系统,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调度中心与移动端信息实时交换,实时掌控抢险人员、车辆、物资的位置分布及汛情变化动态,实现城市排水防涝应急调度的“时效性、智慧性、共享性”,让城市防汛工作能够贯穿汛前、汛中、汛后,切实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并对应急全过程进行记录,为后期复盘提供数据支撑。

2:10,系统提示:某下穿道遭遇险情,积水超过30厘米。该内涝点水位监测信息系统与交通信号灯系统实时联动,进入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灯立即变成了红灯,及时中断交通。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平台调配人手马上赶往现场支援。排水抢险人员采取清掏边沟,揭开水篦、井盖等方式对下穿道积水进行应急处置,一场紧张有序的抢险工作,就此展开。

图② 沙坪坝区“智慧排水”调度中心,值班人员对关键内涝点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寅时

03∶00—05∶00

“火眼金睛”识别各种垃圾

凌晨4点,重庆夏家坝智慧固废物流转运港,重庆环卫集团所属固废运输公司员工彭咸国驾驶着厨余垃圾收运车,缓缓驶来。

重庆中心城区垃圾收转运日均规模达1.4万吨,每天超过500辆各式垃圾运输车辆在城市中穿行,日均总里程超过5万公里。这支队伍的作业时间主要在凌晨4点至上午12点之间。

“夜间能见度低,人易疲劳,靠人来管理,容易出错,多亏这套‘中心城区固废收运智慧管理系统’,解决了大难题。”转运港调度员沈艳说。

在这套智慧管理系统中,“打头阵”的,是“餐厨垃圾智慧收运系统”。沈艳告诉记者,环卫车驾驶员每天出车时只需手机登录一键启动,商家就能收到预收垃圾的时间提醒,有效减少垃圾桶暴露在街边的时间。

这套系统中还有一个“撒手锏”:疲劳驾驶主动防御系统。如果驾驶员打哈欠、长时间目光呆滞,系统就会报警。系统自投用以来,重庆固体废物运输事故率降低了44%。

此外,厨余垃圾AI识别系统如同“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不同种类的垃圾,从而有效提升厨余垃圾分类效果,更好地实现废物利用。

图③ 夏家坝智慧固废物流转运港,工作人员对垃圾清运车进行调度。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卯时

05∶00—07∶00

钢筋有了二维码 能查来源和质量

早上6点,江北竹林湾附近的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已忙碌起来。城投建设公司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李宏伟来到工地人脸识别系统前“刷脸”,一秒钟就完成了考勤。

这时,李宏伟突然听到提示音:请立即佩戴好安全帽。他扭头一看,原来,不远处的一名工人正取下安全帽擦拭脸上的汗水。被“点名”后,工友不好意思地朝李宏伟点了点头,迅速把安全帽戴好,走入了工地。

李宏伟来到工地的第一站,是智慧调度中心。这里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天温度、噪音、人员到岗以及钢筋厂的加工数据等。看完数据后,李宏伟给钢筋厂负责人打起了电话:“今天的钢筋加工量大,一定要注意来料查验。”

工程进入桩基、承台及塔身浇筑的关键期,钢筋尺寸、质量对施工至关重要。打完电话,李宏伟仍放不下心,来到钢筋加工厂巡查。他告诉记者,钢筋加工厂每一批次、每一捆钢筋上都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追溯钢筋的来源。同时,钢筋物料追踪模块实现了钢筋数字化设计、智能加工一体化,确保质量可控。

图④ 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工地,技术工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入施工现场。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辰时

07∶00—09∶00

一键“召唤”电梯在楼层等你

上午8点,家住观音桥欧街92号的冯先生准备出门上班。他一边对着镜子整理衣服,一边用手点击墙上智能网关的“电梯召唤”。走出家门,电梯已在15层等候,电梯空调也已打开。

走出电梯,冯先生看到,小区里的自动喷淋设施正在运行。

到达地下车库,冯先生发现墙上多出一个白色圆形物。这是刚安装的一氧化碳探测仪,一旦检测到超标物,它不仅会立刻启动风机,还会引发中控室的警报,提醒值守人员查看。

冯先生驾驶车辆驶离车库时,出入口采用的视频车牌识别技术,能实现车辆出入识别、出入道闸自动控制等功能。

在冯先生居住的这个小区,智能化应用无处不在。例如,WiFi信号实现了全覆盖,排布有致的摄像头成为小区安防的重要一环;包括排风系统在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还集成了公共照明、排水泵监测、易涝点监测,所有的设备都进行了联网,如遇突况就会自动报警。

图⑤ 欧街92号住宅区,小区工作人员在中控室值守。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巳时

09∶00—11∶00

在智慧公园里体验“第二身份”

上午10点,礼嘉智慧公园里已是熙熙攘攘。这里的智能玩法不断翻新,前不久就举行了“画游清明上河——故宫沉浸艺术展”。

这场沉浸艺术展基于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原卷,融入多种高科技互动技术手段,呈现真人与虚拟交织的场景。游客通过“刷脸”,就可以找到《清明上河图》中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宋朝人,体验轿夫、骑马官人等“第二身份”。

类似的智能化新玩法、新体验,还有很多。例如,在展览的汴河码头区域,由CE影院呈现出的码头场景栩栩如生,观众能以第一视角体验沿汴河行船,观赏两岸风光。又如,在“盛世长卷”动态高清巨幕前,观众可以通过8K屏幕,欣赏“动起来”的数字版《清明上河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江新区正以礼嘉智慧公园为展览平台,不断引入、打造、运营特色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为重庆市民带来更多高品质文艺体验。如今,礼嘉智慧公园已拥有60个智慧体验场景、130个智慧体验项目。

图⑥ 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观展者正在感受数字版《清明上河图》。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午时

11∶00—13∶00

哪里堵车?几点堵车?这个平台能预测

中午12点,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办公室一块大屏幕前聚满了人。这里是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今天有雨,容易造成拥堵,但中心城区整体处于较为畅通的状态,交通‘脉搏’强健。”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翟长旭指着大屏幕说。

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路网中,绿色表示畅通,黄色表示轻度拥堵,红色表示拥堵。点击路网,可以看到任意一处的交通运行数据。

翟长旭介绍,有些拥堵是偶发性的,有些则是长期堵点,需要“治疗”。每周,研究团队都要把平台反映出的交通大数据变化趋势梳理形成交通周报,上报有关部门。

据了解,通过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相关部门既能对全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行状况开展动态感知和全面监测,也能为城市“治堵”、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方案测试和验证。例如,该平台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预测推演路网的未来拥堵情况和时段,从而提前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

图⑦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工程师们利用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进行路况研判。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未时

13∶00—15∶00

生产一扇门只需30秒

下午两点,位于南岸区白鹤路的重庆美心集团生产车间,一台台机械臂灵巧地抓取门板,然后叠放到一起。

在这里,完全看不到传统工厂里面工人穿梭不停、手忙脚乱的情形,技术人员只需通过MES系统在后台下达指令,生产线即可开始自动生产。通过5G自循环智能化生产线上的多台机械臂,可精准完成门类产品制造中的钣金、扣合等工序。

据了解,制作一扇门共有40道工序。经过智能化数字改造,美心集团将以前的单机“孤岛式”生产设备,通过运用物联网和软件技术,并综合使用智能化技术和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数据互联互通,将这40道工序进行充分优化。

例如,以前的门类产品生产线和物料厂之间,一直存在原料转运“痛点”——在原料配送过程中,由于信息传达有误等原因,往往造成生产线所需原料不能及时、准确送达,导致生产延误。“而现在有了‘过桥’生产线,一下子解决了原料配送问题。”美心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王万贵说,“过桥”生产线由人工智能安排原料全流程配送,化解了此前生产线与物料厂转运的矛盾。

智能化,大幅提升了效率——以前,生产一扇门需要3分钟时间,而现在最短可缩减到30秒,同时门类产品的交货时间也从原来的35天缩短为最快只需3天。

图⑧ 美心集团智能生产线正在作业。(企业供图)

申时

15∶00—17∶00

智慧银行有“智慧” 超九成业务能办理

下午4点,解放碑步行街,农业银行营业大厅的智能橱窗,正展示着银行和商家的优惠活动信息。当有人走到橱窗前时,智能橱窗的屏幕上就立即弹出解放碑和重庆特色的趣味物件或背景,参观者按动屏幕上的互动拍照键,即可与解放碑完成合影。

走进门时,记者第一眼就看到一个智能引导台。通过它,市民可直观了解智慧银行各区域分布及功能,查看当前热销理财产品。

来到O2O新金融购物场景“店中店”,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块显示屏。通过它,记者360度观看了贵金属等线上商城实物产品。用手机扫描商品二维码或业务办理二维码,记者发现,在这里还可以购买黄金等贵金属,办理信用卡、借记卡。

农业银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家智慧银行运用了人脸识别、触控交互、感应跟踪、语音识别等多种新技术、新设备,可办理超过90%的银行业务。

图⑨ 渝中区解放碑中国农业银行网点,市民正在数字互动茶几前办理业务。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酉时

17∶00—19∶00

隧道交通事故处置响应时间缩短3成

“叮铃铃!”下午6点,重庆高速集团渝合公司路段监控中心,突然响起了报警铃声。监控人员从大屏幕看到,北碚隧道里,一辆小货车发生燃烧,黑烟滚滚。

通过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平台,重庆高速集团工作人员快速通知应急处置人员赶往现场。几乎同一时间,隧道内风机、车行横通门、照明、车道指示灯等机电设备自动启动,确保了隧道内的通风和照明。

与此同时,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平台还将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通过可变情报板、隧道广播、微博、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并向市交通局、交通运输部等信息平台同步发送了事故的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重庆高速公路4000公里的通车里程中,有1419公里的隧道,隧道中突发事件次数是同里程一般路段的5倍。隧道里发生事故后,经常出现发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迅速、应急处置不高效等难点。依托这套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体系,重庆隧道事故发生后确认平均时间缩短40%,响应平均时间缩短35%,次生、衍生事故量减少40%。

图⑩ 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监控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平台快速开展救援。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戌时

19∶00—21∶00

场桥操控员 办公室里当“白领”

晚上8点,夜色降临,果园港码头作业区灯火明亮,货车来回穿梭。不过,集装箱场桥驾驶室里,却空无一人。

原来,借助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操控这些场桥的工人,都在办公室工作,俨然成为了“白领”。

距离场桥作业区几百米的远程控制室里,摆放着5块屏幕,每一块都被分为4个区域。屏幕前还有一个麦克风、一个鼠标、两个操作手柄、若干按钮,整个布局,就像一个场桥驾驶室。

每个屏幕前,都坐了一个工作人员,他们便是远程操控场桥的司机。司机们先在屏幕上选择一条作业指令,远控系统软件随即开始解析,并将场桥各运行机构的相关数据传送至PLC系统。随后,场桥大车、小车及起升机构根据相应信息自动运行到指定的位置和相应的高度,进行集装箱作业。

果园港这套场桥远程智能操控系统,如同为巨型手臂装上了大脑,司机只需要在办公室按键,就能将几百米外的场桥精准对位。同时,因为有近距离影像,司机在微小操控时也更加容易,效率也更高。据介绍,以前,一个司机只能负责一台场桥,现在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远程控制四台场桥。

图⑪ 果园港码头,工作人员在远程控制室内操控场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亥时

21∶00—23∶00

过海关不开箱 “X光”查验货物

晚上10点,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口岸,一辆货车载着集装箱,缓缓驶入了一个白色“小房子”。随后,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关员高友劲开始在一旁的机检室里进行操作,对集装箱进行扫描。

几十秒钟后,机检扫描完成,图像同步到重庆海关“智能审图系统”服务器,并弹出“无异常”的提示。看到这个信息后,渝州海关经办关员又进行复核,最后下达了放行指令。整个流程下来,不到10分钟。

这个“房子”虽小,可并不简单,它名为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H986),是全国最早一批投用的大型智能化非侵入式查验设备。H986拥有辐射成像技术,可以穿透220mm厚的钢板,海关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对集装箱内货物、空箱、货柜车或集装箱夹层夹带等实现非侵入式查验,然后判断集装箱内的货物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暗格以及违禁品。整个过程,就如同为集装箱做了一次“X光”。

图⑫ 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关员在机检室里操作,对集装箱进行扫描。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本版稿件由记者杨永芹、廖雪梅、唐琴、周盈、申晓佳、夏元、黄光红、郑三波、杨骏,实习生彭诗洋采写)

数字重庆十二时辰

来源:重庆日报网

众所期待的智博会,又来了。

自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召开以来,每年一届的智博会,不仅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字行业的一场盛会,更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如今,智慧基因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脉搏”随着城市的车水马龙一起跳动,“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智能化故事,在每天的十二时辰里,精彩上演。

子时

23∶00—01∶00

轨道列车做“CT” 一分钟查完“全身”

零点,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车辆段灯火通明,“忙碌”了一天的列车陆续返回,进入运用库“休息”。

在到达运用库前,列车需经过一个检测棚。当列车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检测棚时,车辆轨旁智能检测系统子系统360°外观图像检测系统自动开启,对列车全身关键部位进行扫描、做“CT”检查。

“不到1分钟,系统就完成了检测,检查点数多达3000个。”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车辆运维部负责人石涛介绍,该系统采用高频视觉传感技术,以及多维图像采集方案,对列车走行部、牵引电气箱、受电弓、制动供风、车门车窗、空调等“全身”各关键部件及系统完成扫描成像处理,拍摄照片总数达2万多张。

这些照片将由系统进行自动比对,若发现列车有故障,就可自动弹出故障图,并发出报警信息。“弹出的图分两张:一张列车标准图和一张故障图。维修人员根据弹出的图片,进一步判断列车是否存在故障,若发现有问题就现场确认,并对列车进行维修。”石涛说。

这套智能化系统的检测效率有多高?如果换成人工,每列车至少需要40分钟。

图① 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车辆段,列车正在做“CT”检查。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丑时

01∶00—03∶00

“智慧排水”系统调度防涝抢险

凌晨两点,沙坪坝区“智慧排水”调度中心,一派忙碌的景象。一个小时之前,该中心使用的智能系统针对全区暴雨易涝点发出预警,三级响应(暴雨黄色)机制随即启动,全区40多名应急抢险人员携物资、设备提前抵达各易涝点。

办公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区降雨状况、管道径流量、道路积水情况等信息。与之相连接的,是安装在各易涝点的30台视频监控仪,以及45台流量计:监控仪对内涝点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流量计对地下管线液位、流速、流量进行动态管理。

“智慧排水”调度中心可根据突发事件、极端天气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智慧排水平台末端感知系统,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调度中心与移动端信息实时交换,实时掌控抢险人员、车辆、物资的位置分布及汛情变化动态,实现城市排水防涝应急调度的“时效性、智慧性、共享性”,让城市防汛工作能够贯穿汛前、汛中、汛后,切实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并对应急全过程进行记录,为后期复盘提供数据支撑。

2:10,系统提示:某下穿道遭遇险情,积水超过30厘米。该内涝点水位监测信息系统与交通信号灯系统实时联动,进入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灯立即变成了红灯,及时中断交通。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平台调配人手马上赶往现场支援。排水抢险人员采取清掏边沟,揭开水篦、井盖等方式对下穿道积水进行应急处置,一场紧张有序的抢险工作,就此展开。

图② 沙坪坝区“智慧排水”调度中心,值班人员对关键内涝点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寅时

03∶00—05∶00

“火眼金睛”识别各种垃圾

凌晨4点,重庆夏家坝智慧固废物流转运港,重庆环卫集团所属固废运输公司员工彭咸国驾驶着厨余垃圾收运车,缓缓驶来。

重庆中心城区垃圾收转运日均规模达1.4万吨,每天超过500辆各式垃圾运输车辆在城市中穿行,日均总里程超过5万公里。这支队伍的作业时间主要在凌晨4点至上午12点之间。

“夜间能见度低,人易疲劳,靠人来管理,容易出错,多亏这套‘中心城区固废收运智慧管理系统’,解决了大难题。”转运港调度员沈艳说。

在这套智慧管理系统中,“打头阵”的,是“餐厨垃圾智慧收运系统”。沈艳告诉记者,环卫车驾驶员每天出车时只需手机登录一键启动,商家就能收到预收垃圾的时间提醒,有效减少垃圾桶暴露在街边的时间。

这套系统中还有一个“撒手锏”:疲劳驾驶主动防御系统。如果驾驶员打哈欠、长时间目光呆滞,系统就会报警。系统自投用以来,重庆固体废物运输事故率降低了44%。

此外,厨余垃圾AI识别系统如同“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不同种类的垃圾,从而有效提升厨余垃圾分类效果,更好地实现废物利用。

图③ 夏家坝智慧固废物流转运港,工作人员对垃圾清运车进行调度。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卯时

05∶00—07∶00

钢筋有了二维码 能查来源和质量

早上6点,江北竹林湾附近的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已忙碌起来。城投建设公司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李宏伟来到工地人脸识别系统前“刷脸”,一秒钟就完成了考勤。

这时,李宏伟突然听到提示音:请立即佩戴好安全帽。他扭头一看,原来,不远处的一名工人正取下安全帽擦拭脸上的汗水。被“点名”后,工友不好意思地朝李宏伟点了点头,迅速把安全帽戴好,走入了工地。

李宏伟来到工地的第一站,是智慧调度中心。这里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天温度、噪音、人员到岗以及钢筋厂的加工数据等。看完数据后,李宏伟给钢筋厂负责人打起了电话:“今天的钢筋加工量大,一定要注意来料查验。”

工程进入桩基、承台及塔身浇筑的关键期,钢筋尺寸、质量对施工至关重要。打完电话,李宏伟仍放不下心,来到钢筋加工厂巡查。他告诉记者,钢筋加工厂每一批次、每一捆钢筋上都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追溯钢筋的来源。同时,钢筋物料追踪模块实现了钢筋数字化设计、智能加工一体化,确保质量可控。

图④ 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工地,技术工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入施工现场。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辰时

07∶00—09∶00

一键“召唤”电梯在楼层等你

上午8点,家住观音桥欧街92号的冯先生准备出门上班。他一边对着镜子整理衣服,一边用手点击墙上智能网关的“电梯召唤”。走出家门,电梯已在15层等候,电梯空调也已打开。

走出电梯,冯先生看到,小区里的自动喷淋设施正在运行。

到达地下车库,冯先生发现墙上多出一个白色圆形物。这是刚安装的一氧化碳探测仪,一旦检测到超标物,它不仅会立刻启动风机,还会引发中控室的警报,提醒值守人员查看。

冯先生驾驶车辆驶离车库时,出入口采用的视频车牌识别技术,能实现车辆出入识别、出入道闸自动控制等功能。

在冯先生居住的这个小区,智能化应用无处不在。例如,WiFi信号实现了全覆盖,排布有致的摄像头成为小区安防的重要一环;包括排风系统在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还集成了公共照明、排水泵监测、易涝点监测,所有的设备都进行了联网,如遇突况就会自动报警。

图⑤ 欧街92号住宅区,小区工作人员在中控室值守。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巳时

09∶00—11∶00

在智慧公园里体验“第二身份”

上午10点,礼嘉智慧公园里已是熙熙攘攘。这里的智能玩法不断翻新,前不久就举行了“画游清明上河——故宫沉浸艺术展”。

这场沉浸艺术展基于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原卷,融入多种高科技互动技术手段,呈现真人与虚拟交织的场景。游客通过“刷脸”,就可以找到《清明上河图》中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宋朝人,体验轿夫、骑马官人等“第二身份”。

类似的智能化新玩法、新体验,还有很多。例如,在展览的汴河码头区域,由CE影院呈现出的码头场景栩栩如生,观众能以第一视角体验沿汴河行船,观赏两岸风光。又如,在“盛世长卷”动态高清巨幕前,观众可以通过8K屏幕,欣赏“动起来”的数字版《清明上河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江新区正以礼嘉智慧公园为展览平台,不断引入、打造、运营特色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为重庆市民带来更多高品质文艺体验。如今,礼嘉智慧公园已拥有60个智慧体验场景、130个智慧体验项目。

图⑥ 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观展者正在感受数字版《清明上河图》。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午时

11∶00—13∶00

哪里堵车?几点堵车?这个平台能预测

中午12点,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办公室一块大屏幕前聚满了人。这里是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今天有雨,容易造成拥堵,但中心城区整体处于较为畅通的状态,交通‘脉搏’强健。”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翟长旭指着大屏幕说。

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路网中,绿色表示畅通,黄色表示轻度拥堵,红色表示拥堵。点击路网,可以看到任意一处的交通运行数据。

翟长旭介绍,有些拥堵是偶发性的,有些则是长期堵点,需要“治疗”。每周,研究团队都要把平台反映出的交通大数据变化趋势梳理形成交通周报,上报有关部门。

据了解,通过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相关部门既能对全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行状况开展动态感知和全面监测,也能为城市“治堵”、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方案测试和验证。例如,该平台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预测推演路网的未来拥堵情况和时段,从而提前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

图⑦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工程师们利用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进行路况研判。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未时

13∶00—15∶00

生产一扇门只需30秒

下午两点,位于南岸区白鹤路的重庆美心集团生产车间,一台台机械臂灵巧地抓取门板,然后叠放到一起。

在这里,完全看不到传统工厂里面工人穿梭不停、手忙脚乱的情形,技术人员只需通过MES系统在后台下达指令,生产线即可开始自动生产。通过5G自循环智能化生产线上的多台机械臂,可精准完成门类产品制造中的钣金、扣合等工序。

据了解,制作一扇门共有40道工序。经过智能化数字改造,美心集团将以前的单机“孤岛式”生产设备,通过运用物联网和软件技术,并综合使用智能化技术和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数据互联互通,将这40道工序进行充分优化。

例如,以前的门类产品生产线和物料厂之间,一直存在原料转运“痛点”——在原料配送过程中,由于信息传达有误等原因,往往造成生产线所需原料不能及时、准确送达,导致生产延误。“而现在有了‘过桥’生产线,一下子解决了原料配送问题。”美心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王万贵说,“过桥”生产线由人工智能安排原料全流程配送,化解了此前生产线与物料厂转运的矛盾。

智能化,大幅提升了效率——以前,生产一扇门需要3分钟时间,而现在最短可缩减到30秒,同时门类产品的交货时间也从原来的35天缩短为最快只需3天。

图⑧ 美心集团智能生产线正在作业。(企业供图)

申时

15∶00—17∶00

智慧银行有“智慧” 超九成业务能办理

下午4点,解放碑步行街,农业银行营业大厅的智能橱窗,正展示着银行和商家的优惠活动信息。当有人走到橱窗前时,智能橱窗的屏幕上就立即弹出解放碑和重庆特色的趣味物件或背景,参观者按动屏幕上的互动拍照键,即可与解放碑完成合影。

走进门时,记者第一眼就看到一个智能引导台。通过它,市民可直观了解智慧银行各区域分布及功能,查看当前热销理财产品。

来到O2O新金融购物场景“店中店”,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块显示屏。通过它,记者360度观看了贵金属等线上商城实物产品。用手机扫描商品二维码或业务办理二维码,记者发现,在这里还可以购买黄金等贵金属,办理信用卡、借记卡。

农业银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家智慧银行运用了人脸识别、触控交互、感应跟踪、语音识别等多种新技术、新设备,可办理超过90%的银行业务。

图⑨ 渝中区解放碑中国农业银行网点,市民正在数字互动茶几前办理业务。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酉时

17∶00—19∶00

隧道交通事故处置响应时间缩短3成

“叮铃铃!”下午6点,重庆高速集团渝合公司路段监控中心,突然响起了报警铃声。监控人员从大屏幕看到,北碚隧道里,一辆小货车发生燃烧,黑烟滚滚。

通过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平台,重庆高速集团工作人员快速通知应急处置人员赶往现场。几乎同一时间,隧道内风机、车行横通门、照明、车道指示灯等机电设备自动启动,确保了隧道内的通风和照明。

与此同时,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平台还将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通过可变情报板、隧道广播、微博、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并向市交通局、交通运输部等信息平台同步发送了事故的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重庆高速公路4000公里的通车里程中,有1419公里的隧道,隧道中突发事件次数是同里程一般路段的5倍。隧道里发生事故后,经常出现发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迅速、应急处置不高效等难点。依托这套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体系,重庆隧道事故发生后确认平均时间缩短40%,响应平均时间缩短35%,次生、衍生事故量减少40%。

图⑩ 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监控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快速应急处置平台快速开展救援。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戌时

19∶00—21∶00

场桥操控员 办公室里当“白领”

晚上8点,夜色降临,果园港码头作业区灯火明亮,货车来回穿梭。不过,集装箱场桥驾驶室里,却空无一人。

原来,借助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操控这些场桥的工人,都在办公室工作,俨然成为了“白领”。

距离场桥作业区几百米的远程控制室里,摆放着5块屏幕,每一块都被分为4个区域。屏幕前还有一个麦克风、一个鼠标、两个操作手柄、若干按钮,整个布局,就像一个场桥驾驶室。

每个屏幕前,都坐了一个工作人员,他们便是远程操控场桥的司机。司机们先在屏幕上选择一条作业指令,远控系统软件随即开始解析,并将场桥各运行机构的相关数据传送至PLC系统。随后,场桥大车、小车及起升机构根据相应信息自动运行到指定的位置和相应的高度,进行集装箱作业。

果园港这套场桥远程智能操控系统,如同为巨型手臂装上了大脑,司机只需要在办公室按键,就能将几百米外的场桥精准对位。同时,因为有近距离影像,司机在微小操控时也更加容易,效率也更高。据介绍,以前,一个司机只能负责一台场桥,现在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远程控制四台场桥。

图⑪ 果园港码头,工作人员在远程控制室内操控场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亥时

21∶00—23∶00

过海关不开箱 “X光”查验货物

晚上10点,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口岸,一辆货车载着集装箱,缓缓驶入了一个白色“小房子”。随后,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关员高友劲开始在一旁的机检室里进行操作,对集装箱进行扫描。

几十秒钟后,机检扫描完成,图像同步到重庆海关“智能审图系统”服务器,并弹出“无异常”的提示。看到这个信息后,渝州海关经办关员又进行复核,最后下达了放行指令。整个流程下来,不到10分钟。

这个“房子”虽小,可并不简单,它名为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H986),是全国最早一批投用的大型智能化非侵入式查验设备。H986拥有辐射成像技术,可以穿透220mm厚的钢板,海关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对集装箱内货物、空箱、货柜车或集装箱夹层夹带等实现非侵入式查验,然后判断集装箱内的货物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暗格以及违禁品。整个过程,就如同为集装箱做了一次“X光”。

图⑫ 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关员在机检室里操作,对集装箱进行扫描。记者 何赛格 摄/视觉重庆

(本版稿件由记者杨永芹、廖雪梅、唐琴、周盈、申晓佳、夏元、黄光红、郑三波、杨骏,实习生彭诗洋采写)

长安十二时辰 中的时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长安十二时辰 中的时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你知道剧中常出现的日晷图代表的时间是现代几点?日晷究竟如何计时?古人的计时方式是什么样?一图带你读懂古代时间转存!涨知识!(央视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十二时辰,你咩时辰出世?

【中国十二时辰,你咩时辰出世?】古代的时辰,是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①子时:23点到1点,夜半,又名子夜,夜色最深重之时。②丑时:1点到3点,称鸡鸣。③寅时:3点到5点,平旦、黎明,夜与日交替之际。④卯时:5时至7时,日出,又名破晓等,太阳刚刚露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十二时辰是如何划分的?——古代十二时辰的演变及含义

利用十二地支来纪时,划分一个昼夜,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时辰”了。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依次对应一昼夜当中平分成十二份的时间段,对应到当代的十二小时制,就是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已时”;1l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3时至5时,为“申时”;下午5时至7时,为“酉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时辰只是普遍的用法,时辰还有许多讲究。最初的时候,一天是不分为12段的,殷商武丁时,把一昼夜分为8段,即大明(天明)、大采(天亮至大食前)、大食(第一餐)、中日(中午)、昃(日偏西)、小食(第二餐)小采(第二餐以后至夜晚以前)、夕(夜晚)。祖甲时,把“夕”改为昏、妹(昧)、兮(曦)3个时段,一天就成了10段,到了周代,才分为12段:日出、食时、隅中、中日、日昃、哺食、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到了汉代,才有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与地支相对应的十二个时辰:卯(日出)、辰(食时)、巳(隅中)、午(中日)、未(日昃)、申(哺食)、酉(日入)、戌(黄昏)、亥(人定)、子(夜半)、丑(鸡鸣)、寅(平旦)。到了唐代,还开始以十二时辰对应十天干相配,每5天一周,然后再循环。到了宋代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这样就把十二份又拆分为二十四份,这与我们现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是一致的。

十二个时辰与一昼夜相配,每个时辰都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古人对时辰与天象的配合非常重视,贯穿着阴阳、日月、日夜的循环思想。

子时,又叫做夜半、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即二十四小时制的23时至1时。子时正当夜半,人们常将子夜作为夜晚的代名词。在中国的古乐府中,《子夜歌》是重要的种曲目,历代皆有许多创作,因它主要在吴地流行,也称《子夜吴歌》。李白写过一首《子夜吴歌·秋歌》,非常著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长安城里的女子们,在夜半之时萧飒的秋风里,想念着远方的征人,辛勤地制作冬衣,诗中景象阔大,情思深沉。

丑时,又叫做鸡鸣、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相当于1时至3时。在《诗经·齐风》中,有一首写鸡鸣之时的非常有趣的诗:“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这首《鸡鸣》,全篇以对话形式,写妻子在鸡鸣的时候,一再催促在朝中工作的丈夫起身,丈夫不想起,就推脱说不是鸡叫,而是苍蝇叫。妻子又说东方都亮啦,丈夫说不是东方亮,而是月光明。这种早起时发生在夫妻之间令人莞尔的生活场景,该是许多家庭都经历过吧?

寅时,又叫做平旦、黎明、平明、早晨、日旦、旦时等,这是天将明未明的时候,相当于3时至5时。明末清初的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即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中国古人要求夙兴夜寐,早起劳作,是很有传统的。黎明处在破晓之前,与光明离得很近,所以黎明常常用来比拟走向光明或胜利的时刻。

卯时,又叫做日出、日始、破晓,旭日,此时太阳初升,相当于5时至7时。古时,衙门卯时开始办公,官员查点人数叫“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签到称为“画卯”,点名册称为“卯册”,都带着个“卯”字,一天的工作在此时正式开始了。《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风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说“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亦不肯乱作威福”,这里的点卯,就是化用官衙的典录用语,表示按时到达的意思。

辰时,又叫做食时、早食等,就是吃早饭的时间,相当于7时至9时。唐代诗人刘得仁有一首《晏起》:“日过辰时犹在梦,客来应笑也求名。浮生自得长高枕,不向人间与命争。”诗人在辰时未起,就算是晚起了,客人来访还要笑他,现在人们工作一般是朝九晚五,只要离工作地点不是太远,一般不用像古人要“点卯”,而是在辰时起床了。至于到了休息日,晏起会到了什么时辰,那可真不好说啦。

巳时,又叫做隅中、日禺等,相当于9时至11时。《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载八戒道:“哥哥,你昨日巳时离了师父,怎么到申时才与他斗起?你那两三个时辰,在那里的?”从巳时到申时,中间还有午时和未时,所以如此说。

午时,又叫做日中、日正、中午等,相当于11时至13时。这是太阳运行到天空中央的时候,《诗经·邶风·简兮》便说道: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所以有一个成语“如日中天”,正是说的这种天象,也用以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未时,又叫做日昳、日跌、日央等,太阳开始偏西,相当于13时至15时。《宋史·律历志》记载了当时五更发鼓的唱词:“朝光发,万户开,群臣谒。平旦寅,朝辨色,泰时昕。日出卯,瑞露晞,祥光绕。食时辰,登六乐,荐八珍。禺中巳,少阳时,大绳纪。日南午,天下明,万物睹。日昳未,飞夕阳,清晚气。晡时申,听朝暇,湛凝神。日入酉,群动息,严扃守。”未时,虽然只是刚刚过了正午,但是阴气已经渐盛了,中国人的思维总是非常前瞻的,要未雨绸缪,所以我们看到到了未时,人们的行动已经开始倾向于收敛了。

申时,又叫做哺时、日铺、夕食等,相当于15时至17时。《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冈》说“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当时正是三伏天,辰时起,申时歇,全天最热的时候就包含在里面,难怪土兵要抱怨。为什么不像开始时趁早凉走呢?原来刚开始时是比较安全的地面,可以挑凉快的时辰走,到了这时,进入到了危险的环境里,却是不能晚上行进了。

酉时,又叫做日入、日落、日沉、傍晚等,是太阳落山的时候,相当于17时至19时。古代的启蒙教材《增广贤文》有一句:“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说的很有意思,日出时不能喝酒,否则直到傍晚都是昏昏沉沉的,日落时不要骂妻子,否则一晚上她都不理你。多么富有生活的谐趣,日落之时的夕阳是中国诗人最常吟咏的意象之一,诞生出许多佳篇,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勾勒出来一幅冷寂清幽的秋日傍晚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戌时,又叫做黄昏、日夕、日暮、日晚等,太阳落山,天地昏黄,故称黄昏。相当于19时至21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五言绝句《乐游原》,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所写的,正是酉时和戌时相交时的晚景,夕阳的美动人心魄,但是它就快要落下去,进入黄昏。诗人借由夕阳与黄昏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短暂而逝的深深感伤,这甚至被看做是对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走向覆灭的预言。

亥时,又叫做人定、定昏等,人们开始安歇了。相当于21时至23时。唐代诗人李宣古有一首《赋寒食日亥时》:“人定朱门尚未开,初星粲粲照人回。此时寒食无烟火,花柳苍苍月欲来。”人定,就是亥时,人们安定下来,停止活动,星星亮起来,月儿也渐渐爬上来。到了亥时过去,就又是下一个子时了。

十二个时辰,朝朝暮暮,寒来暑往,几千年来,留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人生刻度里,是那古老的齿轮,滴滴答答,永不停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