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wú
吴语拼音:ng
注音: ㄨˊ
繁体字: 吳
部首 :口
结 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会意
五笔:86、98 KGDU
笔顺编号 :251 113 4
词性:名词
Unicode: U+5434
笔顺读写: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①][wú]
[《广韵》五乎切,平模,疑母,ngo/ngu]
“吴1”的新字形。亦作“呉1”。
(1)大声说话;喧哗。
(2)大。
(3)古国名。也称为勾吴、攻吴。姬姓,始祖为周太王之子太伯,至十九世孙寿梦称王,据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传至夫差,于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4)古国名。三国时三国之一。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公元229年称帝。占有今之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280年为晋所灭。
(5)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902年受唐封为吴王,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937年为南唐所代。
(6)地名。泛指我国东南(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参见“吴牛喘月”、“吴歌”。
(7)姓。周太伯封于吴,其后因以为氏。见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四》。
[②][yú]
[《集韵》元俱切,平虞,疑。]
“吴2”的新字形。通“虞1”。
地名用字。参见“吴2坂”、“吴2泉”。
成语
·楚水吴山 ·楚尾吴头 ·楚舞吴歌 ·喘月吴牛 ·抉目吴门 ·蜀锦吴绫 ·宋画吴冶 ·天低吴楚, ·吴带当风 ·吴牛喘月 ·吴市吹箫 ·吴市之箫 ·吴头楚尾 ·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悬首吴阙
三、姓氏起源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
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中国大陆包括港澳台超过3300万。
资料暂缺。
六、家谱文献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吴传篪等编修,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吴越材等纂修,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吴莘耕纂辑,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吴人镜七修,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吴冠凡编修,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堂号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源远堂思敬堂怡德堂有秩堂
崇礼堂让德堂思让堂均安堂履成堂
德让堂源德堂树德堂仁泽堂世享堂
世笃堂世让堂永思堂永怀堂至德祠
孝言堂孝敬堂吴诒堂奉先堂尚德堂
怡清堂治平堂承先堂思源堂泉源堂
振宜堂伦叙堂纯修堂报本堂敬思堂
敦叙堂敦伦堂道生堂渤海堂瑞本堂
饴远堂雍睦堂义顺堂源一堂经远堂
德礼堂澄澜堂笃叙堂泽远堂济美堂
怀仁堂宝诰堂继述堂观止堂观乐堂
三让堂敦厚堂世德堂自求堂金陵堂
徐伦堂敦行堂槐庆堂聚庆堂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思敬堂崇礼堂树德堂世德堂
报本堂敦伦堂 著存堂
八、字辈排行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安徽桐城枞阳
高甸吴:
分为保庆和荣华两股。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
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作者吴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2011年高甸吴荣华堂成功修谱,续字辈: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鸿学开元,友信长传。大成怀兴,祖泽其绵。
麻溪吴:
诒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马埠吴):
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枞阳三支吴姓曾于清末时期相继修谱,其字辈四字一句均一字不差地取自诗经《大雅》之《文王之什》中的词句。
贵州省
贵州毕节大方吴姓良弼—公荣枝字派为:良公番曰有,威作学国耀,尚善绍枝芳,世永贤儒起,
曾元培德昌 ,建政修齐道,崇文立本昂,育材承圣训,礼义广宣扬,恩周思显祖,明哲以书香,克孝传家久,宽厚惠泽长,年同尧舜时,应守可为纲,中心观必大,延龄益寿康,泰基谦山让,汉豫章,亮寅丕振宁,南华庆锦堂,云礽著绩伟,金鸾来凤翔,居庭松翠照,蓂秀继辉煌......
贵州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贵州省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清朝属惠来县龙溪都梅田楼,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
代。
江西省
江西九江荆林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之登光宗
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进化富寿兆
长英照代文人起恤兹建立洪昌昭
高尚法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在同伦
常呈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左祯祥集
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振兴
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
江西九江荆林街大大路吴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之登光宗
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进化富寿兆
长英照代文人起恤兹建立洪昌昭
高尚法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在同伦
常呈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左祯祥集
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振兴
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
河南省
河南省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
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江苏省
徐州下邳吴姓,明洪武年间,先祖官居古下邳,繁衍后代,枝繁叶茂。
下邳吴氏117世起各支统一字辈:
仁爱忠孝嗣续长,鼎盛昌隆煜华章,法治国泰呈祥瑞,清正廉明民富康。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九、姓氏名人
吴起,战国时军事家。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道子(约680-759)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画史尊称“画圣”。
吴权(898年-944年)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翌年吴权从爱州(今清化)出兵击杀矫公羡。939年,败南汉军于白藤江,称王,建都古螺(今河内西北,红河北岸,为原唐代安南都护,即交州),从而造就越南脱离中国统治,被后世视为古代越南独立建国的重要人物。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吴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共七年。
吴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人,被民间尊为“神医”。
吴时来(1527—1590),男,字惟修,号悟斋,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归来后至离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刹,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万历十二年(1584),任湖广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
吴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开洞(今贵州省黎平县)人。吴勉起义首领。
吴承恩(约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说家。被认为是《西游记》作者。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振(?—1632后)字振之,一作元振,号竹屿、雪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画家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辽东人,吴周建立者吴周太祖。吴襄子,孙吴世璠。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8.1—1927.11.29)晚清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wú
吴语拼音:ng
注音: ㄨˊ
繁体字: 吳
部首 :口
结 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会意
五笔:86、98 KGDU
笔顺编号 :251 113 4
词性:名词
Unicode: U+5434
笔顺读写: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①][wú]
[《广韵》五乎切,平模,疑母,ngo/ngu]
“吴1”的新字形。亦作“呉1”。
(1)大声说话;喧哗。
(2)大。
(3)古国名。也称为勾吴、攻吴。姬姓,始祖为周太王之子太伯,至十九世孙寿梦称王,据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传至夫差,于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4)古国名。三国时三国之一。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公元229年称帝。占有今之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280年为晋所灭。
(5)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902年受唐封为吴王,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937年为南唐所代。
(6)地名。泛指我国东南(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参见“吴牛喘月”、“吴歌”。
(7)姓。周太伯封于吴,其后因以为氏。见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四》。
[②][yú]
[《集韵》元俱切,平虞,疑。]
“吴2”的新字形。通“虞1”。
地名用字。参见“吴2坂”、“吴2泉”。
成语
·楚水吴山 ·楚尾吴头 ·楚舞吴歌 ·喘月吴牛 ·抉目吴门 ·蜀锦吴绫 ·宋画吴冶 ·天低吴楚, ·吴带当风 ·吴牛喘月 ·吴市吹箫 ·吴市之箫 ·吴头楚尾 ·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悬首吴阙
三、姓氏起源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
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中国大陆包括港澳台超过3300万。
资料暂缺。
六、家谱文献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吴传篪等编修,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吴越材等纂修,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吴莘耕纂辑,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吴人镜七修,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吴冠凡编修,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堂号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源远堂思敬堂怡德堂有秩堂
崇礼堂让德堂思让堂均安堂履成堂
德让堂源德堂树德堂仁泽堂世享堂
世笃堂世让堂永思堂永怀堂至德祠
孝言堂孝敬堂吴诒堂奉先堂尚德堂
怡清堂治平堂承先堂思源堂泉源堂
振宜堂伦叙堂纯修堂报本堂敬思堂
敦叙堂敦伦堂道生堂渤海堂瑞本堂
饴远堂雍睦堂义顺堂源一堂经远堂
德礼堂澄澜堂笃叙堂泽远堂济美堂
怀仁堂宝诰堂继述堂观止堂观乐堂
三让堂敦厚堂世德堂自求堂金陵堂
徐伦堂敦行堂槐庆堂聚庆堂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思敬堂崇礼堂树德堂世德堂
报本堂敦伦堂 著存堂
八、字辈排行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安徽桐城枞阳
高甸吴:
分为保庆和荣华两股。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
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作者吴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2011年高甸吴荣华堂成功修谱,续字辈: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鸿学开元,友信长传。大成怀兴,祖泽其绵。
麻溪吴:
诒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马埠吴):
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枞阳三支吴姓曾于清末时期相继修谱,其字辈四字一句均一字不差地取自诗经《大雅》之《文王之什》中的词句。
贵州省
贵州毕节大方吴姓良弼—公荣枝字派为:良公番曰有,威作学国耀,尚善绍枝芳,世永贤儒起,
曾元培德昌 ,建政修齐道,崇文立本昂,育材承圣训,礼义广宣扬,恩周思显祖,明哲以书香,克孝传家久,宽厚惠泽长,年同尧舜时,应守可为纲,中心观必大,延龄益寿康,泰基谦山让,汉豫章,亮寅丕振宁,南华庆锦堂,云礽著绩伟,金鸾来凤翔,居庭松翠照,蓂秀继辉煌......
贵州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贵州省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清朝属惠来县龙溪都梅田楼,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
代。
江西省
江西九江荆林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之登光宗
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进化富寿兆
长英照代文人起恤兹建立洪昌昭
高尚法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在同伦
常呈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左祯祥集
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振兴
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
江西九江荆林街大大路吴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之登光宗
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进化富寿兆
长英照代文人起恤兹建立洪昌昭
高尚法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在同伦
常呈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左祯祥集
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振兴
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
河南省
河南省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
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江苏省
徐州下邳吴姓,明洪武年间,先祖官居古下邳,繁衍后代,枝繁叶茂。
下邳吴氏117世起各支统一字辈:
仁爱忠孝嗣续长,鼎盛昌隆煜华章,法治国泰呈祥瑞,清正廉明民富康。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九、姓氏名人
吴起,战国时军事家。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道子(约680-759)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画史尊称“画圣”。
吴权(898年-944年)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翌年吴权从爱州(今清化)出兵击杀矫公羡。939年,败南汉军于白藤江,称王,建都古螺(今河内西北,红河北岸,为原唐代安南都护,即交州),从而造就越南脱离中国统治,被后世视为古代越南独立建国的重要人物。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吴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共七年。
吴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人,被民间尊为“神医”。
吴时来(1527—1590),男,字惟修,号悟斋,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归来后至离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刹,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万历十二年(1584),任湖广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
吴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开洞(今贵州省黎平县)人。吴勉起义首领。
吴承恩(约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说家。被认为是《西游记》作者。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振(?—1632后)字振之,一作元振,号竹屿、雪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画家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辽东人,吴周建立者吴周太祖。吴襄子,孙吴世璠。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8.1—1927.11.29)晚清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